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国栋  刘亮  张少华  魏宸官 《汽车工程》2001,23(5):356-358,355
本文分析了四轮驱动汽车用液体粘性联轴器驼峰现象的产生条件和形成机理,并对各种结构参数对驼峰特性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系统的试验研究,获得了硅油粘度,硅油填充率以及输入转速等参数对驼峰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对粘性联轴器设计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汽车用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正交设计优化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的基础上,针对汽车制动器衬片的实际工况,研究了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的摩擦磨损特性及磨损机制分析了碳纤维含量、强度及表面状态等对磨损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碳纤维复合摩阻材料的磨损性能、工作寿命及抗热衰退性能均明显高于传统的石棉摩阻材料。  相似文献   

3.
材料模型参数设置对碰撞仿真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有限元仿真在汽车耐撞性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而有限元模型中材料模型参数的设置精度对于仿真结果的可信度有着直接的影响,为了研究材料模型中的几个重要参数的设置偏差对于仿真结果的影响,以帽形梁碰撞刚性墙为例,研究了材料的弹性模量、屈服强度,应变率效应参数等材料模型参数的设置对于仿真得到的零件变形过程、零件吸能特性以及碰撞力学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弹性模量设置偏差对于仿真结果影响很小,而屈服强度与应变率效应参数的设置偏差对仿真结果影响很大,在碰撞仿真中应该保持其精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驻波管法和混响室-消声室法,系统研究了双密度毛毡吸声、隔声性能影响因素。采用驻波管法试验分析了平板件材料吸声和隔声性能随平板件材料密度、厚度和增加隔音膜变化规律,采用混响室-消声室法试验分析了成型件材料隔声性能随其密度和增加隔音膜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无隔音膜情况下,平板件材料增加面密度与厚度均能提升吸声性能;增加体密度提升隔声性能。成型件材料增加隔音膜后,隔声性能提升。平板件材料增加隔音膜后,随着毛毡密度增加,平板材料隔声性能提升,成型件隔声性能无明显变化,成型件因加工工艺导致其材料骨架发生变化,需进一步研究样件流阻、孔隙率参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黄伟  张桂连  周登辉  胡林 《汽车工程》2021,43(2):171-180
能量流分析研究是了解车辆能量利用情况和优化车辆经济性的有效方式,针对于某款纯电动汽车电量消耗偏大的问题,设计了纯电动汽车能量流测试方案,完成了主要部件性能对标测试分析;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影响电量消耗的数学模型和基于价值因子的优化参数选取方法;基于CRUISE电耗仿真分析模型,分别从电驱动系统效率提升、滚阻优化、提升制动...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汽车用双组份吸音棉吸声性能,分别采用阻抗管法和小混响室法测试材料吸声系数,对比分析了2家供应商不同克重吸音棉吸声系数的差异,结果表明,同等克重吸音棉热老化后吸音性能相当,无明显下降;不同材料在不同频带下,最佳吸声效果表现有差异;2家不同厂家同等克重的吸音棉部分频段可以达到同等吸音性能。同时从人、机、物、法、环方面对小混响室测试精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高了测试数据精度。  相似文献   

7.
路面材料吸音降噪性能的评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评价道面材料降噪性能的主要方法是吸声系数法,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全面地反映其吸音降噪性能。从材料的吸声性能和减振性能两种角度对两种沥青混合料的降噪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黄乙  李军 《汽车运用》2002,(6):20-20
汽车内饰件一般是指轿车车厢的隔板、门内装饰、仪表板总成、扶手、地毯等零部件和材料。虽然只是一些辅助性的零配件,但它们要承担起减震、隔热、吸音和遮音等功能,对轿车的乘坐舒适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对于汽车上的其它部件而言,尽管内饰件对车辆的运行性能没有什么影响,但由于其真面目一览无遗,代表了整部车子的形象,孰优孰劣,不仅决定着……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密封材料的性能,改善汽车的渗漏油现象,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研制并开发了汽车用平面密封衬垫材料──含胶纸板。通过对含胶纸板特性的分析和探索性试验,确定了最佳含胶量及胶种,并进行了性能试验、产品台架试验和装车使用试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汽车动力性是汽车最重要的性能之一。为了快速、准确及有效地预测汽车动力性,建立了汽车动力性数学模型,用MATLAB软件编制了汽车动力性仿真程序。以某款微型车为计算实例进行了仿真计算并进行了动力性参数灵敏度分析,仿真结果与该车道路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各参数对汽车动力性的影响以动力传动系的机械效率和汽车的总质量最为显著,分析结果对改善整车动力性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进气系统噪声是汽车的主要噪声源之一,它直接影响着车内噪声和通过噪声,从而影响着驾乘人员的驾乘感受和能否满足通过噪声的法规要求。空气滤清器作为进气系统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它不仅仅起到保护发动机的能力,还具备着降低进气系统噪声的能力。空气滤芯作为多孔介质,不仅能吸收噪声,还可以通过多孔区域将声能转化为热能从而消除噪声,而影响空气滤芯降噪能力的因素主要为流阻率、孔隙率和结构因子,而三个因素是如何影响空气滤芯的消音能力就需要通过仿真分析进行验证。文章通过Hyper mesh和Virtual Lab软件进行传递损失联合仿真分析,验证各个因素对滤芯消声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4WD汽车应用粘性联轴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粘性联轴器这一新装置以其独有的特性在四轮驱动汽车上得到广泛应用,粘性联轴器一经确定结构,即可通过转速差自动调节传递转矩的特性,分析了四轮驱动汽车采用粘性联轴器的可能性,介绍了采用粘性联轴器连接的四轮驱动形式和工作原理,阐述了汽车速度,轮胎滑移率对粘性联轴器转速差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周海超  夏琦  王国林  杨建  张树培  李畅达 《汽车工程》2021,43(3):429-436,449
为研究轮胎空腔共振噪声特性及其评价方法,通过在轮胎内部充入空气与氦气,在内衬层粘贴不吸音泡沫和不同的吸音材料,对轮胎的力传递率特性与轮胎跌落噪声、室内转鼓噪声和实车道路噪声等空腔共振特性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轮胎内充入氦气与添加多孔吸音材料对轮胎力传递特性和轮胎空腔共振噪声有明显的影响,轮胎跌落噪声和室内转鼓噪声可有效反映轮胎空腔共振特性,轮胎力传递率峰值与空腔共振噪声峰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据此提出了轮胎力传递率可表征轮胎空腔共振噪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交通流参数的微分分析,建立路段交通流的运动微分方程和欧拉方程,与流体力学对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提出计算简便的交通压力和粘性阻力系数及粘性阻力,定义来自下游交通波的干扰为交通流的粘性。波速与最大波速之差定义为沿程粘性阻力系数。沿程粘性阻力与车道长度、流量沿车流方向的变化率和沿程粘性阻力系数成正比。模型能够得出交通流参数之间的关系。仿真实例表明,模型能够反映交通流的基本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灌浆材料类型对半柔性路面(SFP)材料路用性能影响,基于普通型、超早强型和抗裂型灌浆材料,通过灌注率、马歇尔稳定度试验、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浸水马歇尔试验及冻融劈裂试验,分析了灌浆材料类型对SFP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超早强型和抗裂型灌浆材料可提高灌注率;2)灌注同种灌浆材料,随龄期增长,SFP刚度上升,高温稳定性能增加;3)灌注抗裂型灌浆材料更有利于提高SFP后期低温抗裂性能;4)抗裂型灌浆材料可提升SFP材料水稳定性能,普通型灌浆材料适用于暖热多雨气候区,超早强型灌浆材料适用于昼夜温差大的气候区。  相似文献   

16.
动力性是纯电动汽车各项性能中最基础、最重要的性能,纯电动汽车整车动力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对提高新能源汽车设计水平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选取最高车速、加速能力和爬坡能力作为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并建立纯电动汽车动力性模型,然后通过MATLAB对模型进行仿真模拟,得到纯电动汽车动力性仿真曲线,最后分析纯电动汽车的动力性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电机峰值功率和空阻系数是纯电动汽车动力性能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基于易修理性对汽车进行设计优化,不仅可缩短修理周期,减少修理费用,而且对汽车厂家和保险公司也有积极作用,汽车的材料连接是设计的关键。文章介绍了7种常见的材料连接方法,分析了连接设备和生产工艺的特.董,并根据材料连接缺陷找出不同连接方法对维修性能的影响,提出了改进建议,给汽车设计人员和汽车厂家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PMMA材料特性及其在汽车轻量化方面的应用前景。以PMMA材料在车门侧窗玻璃上的应用为例,从材料性能和产品性能两方面进行了试验和仿真分析。通过抗磨性试验、人头模拟冲击试验和抗冲击试验表明,加涂层PMMA玻璃符合标准规定;通过力学性能、热学性能和声学性能试验表明,PMMA侧窗玻璃产品能够在满足性能要求的同时减轻车身质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出口汽车在高温环境汽车空调制冷不足的问题,通过提升空调冷凝器散热性、冷媒流量及流阻性能和整车保温性能,使之能够满足中东地区的制冷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为了优化山区公路避险车道参数设计方案,基于离散元基本理论与方法,建立轮胎与避险车道集料颗粒流模型。利用自主研发的轮胎性能测试系统对货车轮胎垂直特性进行了室内台架试验研究,通过检测不同输入条件下的响应,标定了轮胎颗粒流模型细观参数。采用漏斗法测量了避险车道集料休止角,结合离散元颗粒流仿真方法,对集料颗粒流模型表面摩擦因数进行了标定。基于所建立的轮胎与避险车道的集料颗粒流模型,仿真分析了轮胎在避险车道中的行驶过程,模拟了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行驶距离、行驶速度与轮胎转速的变化趋势。在甘肃S308省道K209+400处避险车道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仿真方法的正确性。通过所建立的轮胎-颗粒流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铺设厚度,不同集料大小下的仿真结果。综合考虑减速效果和施工成本,确立了避险车道铺设厚度、铺设长度、颗粒材料等设计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离散元法能够很好地模拟车辆在避险车道中的行驶过程;考虑到颗粒固结等因素,建议避险车道铺设厚度不小于0.8 m;针对行驶速度大于90 km·h-1的载货汽车,避险车道设计长度建议大于130 m;避险车道集料方面,建议选用粒径为1~3 cm且圆度较高的砾石作为路床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