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装配了侧气帘后,汽车内饰设计成为侧气帘静态展开试验的一大障碍。文章从设计实践出发,结合侧气帘试验中内饰件的破坏形式,对装配侧气帘汽车的内饰件设计给出优化顶蓬结构、立柱饰板合理选材及强化遮阳板连接结构等设计方案和数据,有效地避免了内饰件在侧气帘静态展开试验中发生破损的现象,从而确保装配了侧气帘的汽车可以顺利通过试验。  相似文献   

2.
冯静 《北京汽车》2014,(3):5-9,33
侧气帘在展开时由于迅速充气膨胀会对系统中其它零件产生一定冲击,若此冲击力过大会造成周边零件失效,如顶蓬大面积撕裂甚至脱落、顶蓬扶手松脱飞出、立柱饰板局部碎裂等。失效零件会形成高速飞溅物,直接导致乘员受伤甚至死亡。为避免上述问题,做到缺陷预防,国内外各主机厂在研发过程中会进行侧气帘系统试验,让侧气帘在模拟实车环境中展开,以评价系统零件的性能和结构完整性。某轿车开发过程中,在进行侧气帘系统试验时遇到了周边零件失效问题。笔者通过对失效零件和试验视频的观察和分析,采用调整顶蓬弱化线设计、增加扶手支架挡板和优化A柱饰板结构等整改措施,最终使所有零件在高温、低温和常温的侧气帘系统试验中均保持结构完整和性能良好。文中具体描述了该轿车侧气帘系统试验中失效零件的整改研究过程,并通过试验总结出了在侧气帘系统零件设计过程中的几个关注点,对今后侧气帘系统开发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气体发生器的优化和挤出成型塑料导向件的应用对气帘进行轻量化设计,针对塑料导向件的应用,对由车身、顶衬、立柱饰板等组成的气帘爆破子系统进行了一定的改进设计。借助CAE方法,对气帘的轻量化设计和系统的改进设计进行了验证,在气帘开发的前期阶段,验证了轻量化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汽车侧面安全气帘关键开发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勇  陈晓东  张劲 《汽车工程》2008,30(2):156-159
介绍了基于CAE技术的侧气帘开发流程;通过示例对侧气帘关键设计要素进行了讨论,最后介绍了侧气帘的匹配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乘用车车门护板侧冲击的试验方法,同时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模拟仿真分析,通过车门护板腰部侧冲击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数据的对比,证明了车门护板侧冲击仿真分析方法具有较高的仿真精度,能够指导车门护板在汽车侧面碰撞试验中的改进方向;运用车门护板侧冲击仿真分析方法,优化了某车型的车门护板腰部冲击区域的设计,使之满足车门护板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6.
侧气帘展开对内饰影响的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Hypermesh和LS—DYNA软件基于粒子法对复杂侧气帘经行了仿真建模,设计了静态起爆滑块冲击试验以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重点研究了侧气帘展开过程对周边内饰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侧气帘及内饰系统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某款车型在侧碰中,由于门护板连接钣金的普通塑料卡扣连接力较小,碰撞冲击力较大,门护板易弹出对乘员造成伤害,因此设计了防撞卡扣。门护板防撞卡扣作为门护板和钣金的重要连接件,在车门侧碰中起到连接和缓冲作用,防止汽车侧碰时,门护板的塑料卡扣脱出而导致的门护板与乘员发生碰撞。本文介绍了某车型车门装配线装配门护板时,门护板防撞卡扣和钣金卡扣座孔不对中,防撞卡扣不能装入,导致门护板边缘和钣金间隙大。通过分析,对防撞卡扣定位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使其满足对中要求。  相似文献   

8.
在低成本设计中,通常在顶衬背后布置泡棉以解决与立柱的间隙问题,而泡棉作为气帘点爆试验中的常见飞出物,对乘员安全和C-NCAP得分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在满足乘员安全的同时解决间隙问题成为一项需要不断试验均衡的难题。文章从位置、形状、材料3个方面出发,以理论联系实际,分析了泡棉对顶衬支撑效果及侧气帘点爆的影响,提供了泡棉布置新思路,为后续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侧气帘(CAB)是提升车辆安全性的重要配置。该文使用Primer软件中的均压法(CV)与粒子法(CPM)两种方法,研究了侧气帘静爆展开过程。根据选择的内饰网格划分﹑侧气帘折叠﹑气囊起爆等方式,搭建了侧气帘静爆仿真模型。用该模型仿真对比了均压法和粒子法的气帘展开过程,分析了这两种方法对导向支架的影响,并对有导向支架和无导向支架两种工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粒子法搭建的侧气帘模型的展开过程,比均压法的更加接近于试验真实状态;通过增加侧气帘B柱﹑C柱导向支架,可引导气帘起爆的方向,避免气帘挤入内饰与车身的缝隙中,使侧气帘能够正常顺利地展开。  相似文献   

10.
某车型前风窗立柱护板高温暴晒后出现脱落的质量故障,在售后市场的质量抱怨一度非常高,严重影响了正常使用,损坏了公司品牌形象。基于前风窗立柱区域功能设计原理和有限元建模分析,分析故障产生的根本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给出了经济便捷的售后故障维修方法。同时,将相关零件的技术要求纳入产品设计指南中,用于指导后续车型的设计。  相似文献   

11.
保压气帘能在翻滚工况中提供持续的保护效果,有效缓冲头部运动并防止乘员经由车窗甩出车外。保压性能是气帘重要性能之一。目前对气帘保压性能提出明确检测方法的规程有FMVSS226和2021版C-NCAP。其中,CNCAP提出的6s保压测试方法能得出气帘压力随时间变化曲线。本文详细分析了气帘的工作过程。通过收集大量典型车型的数据,整理了22款车型在侧碰AE-MDB试验中假人头部与气帘的接触时长,总结了40款保压气帘的工作压力和保压效率。使用曲线和视频结合的方法,解析保压气帘和非保压气帘压力曲线各阶段特征和产生原理,对比两种气帘压力曲线异同。从实际需求出发,优秀气帘应包含覆盖区域全面、工作压力合理和保压效率高等特征。文末总结了行之有效的气帘保压性能改善方法供车企工程师参考。  相似文献   

12.
《汽车与配件》2008,(16):16
由江森自控、奇瑞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芜湖奇瑞科技有限公司和上海杰华汽车饰件发展中心共同出资组建的江森自控(芜湖)汽车饰件有限公司日前正式开业。新公司主要生产汽车内饰件,产品包括仪表板和副仪表板、立柱护板和门护板等;并提供相关产品的研发服务,以支持奇瑞汽车在乘用车领域的产品自主开发和制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卡车舒适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除霜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卡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针对某款车型门护板和边界结构,设计了注塑成型的门护板除霜风道。通过CFD分析验证除霜效果,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风道结构优化。为后续门护板除霜风道的设计提供了思路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汽车杂志》2010,(4):304-304
机械与车外部件 电动调节侧视镜、电热除霜后视镜、电子制动力分配系统、ABS制动系统、雨量探测器、行车电脑、前雾灯、前后驻车报警装置、前座双安全气囊、前后座头部安全气囊/气帘、前后排安全侧气帘,气囊、动态稳定控制、双氙气灯、后雾灯、坡道缓降控制系统、上坡辅助控制系统等。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板材在汽车内饰应用的可行性。首先,在自然湿热环境下,对3种不同配比的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板材进行了为期42天的湿热老化试验。在试验过程中,通过定期追踪样条力学性能和形貌的变化,评估材料的耐水解和耐湿热老化性能。试验结果表明,40%麻纤维/60%聚乳酸复合材料板材的界面稳定性较好,具有良好的耐水解和耐湿热老化性能。其次,通过模压成型制作立柱护板样件,样件的耐久性和内饰通用性能通过了测试,满足设计开发要求。麻纤维/聚乳酸复合材料板材具有在乘用车内饰件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常见汽车门护板拉手盒位置的固定方式进行了探讨,目前很多车型汽车门护板拉手盒的固定设计是通过通用的连接方式来实现强度和固定要求,能够满足固定刚度要求,但是存在零件多,固定点多,零件成本高,重量高等问题,文章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既能降低整车成本,又能够减少整车重量的门护板固定设计方案,可以在满足固定强度要求的前提下,达到降低单车成本和整车重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景升  冯欣 《世界汽车》2007,(2):42-43
一汽-大众速腾车长为4544mm,发动机排量为1.595L,属于A类乘用车。其安全配置情况如下。前排双安全气囊,安全带预张紧器以及限力器,并且配置了侧面气囊,但是由于没有侧气帘并未获得加分。另外该车因驾驶员侧配置了带有声音提醒信号的安全带提醒装置并满足C-NCAP对于提醒装置的技术要求,可以得到1分的加分。  相似文献   

18.
景升  冯欣 《世界汽车》2007,(2):34-35
天津一汽车田皇冠车长为4855mm,发动机排量2.995L,按照C-NCAP车型划分原则,该车属于B类乘用车。其安全配置情况如下:前排双安全气囊及膝部气囊,安全带预张紧器以及限力器,驾驶员侧以及前排乘员均配置有安全带提醒装置,且提示信号形式为声觉信号,按照C-NCAP的规定可以各得到分的加分,另外,该车还配置有侧面安全气囊以及气帘,是2006年度C-NCAP12个车型中唯一配置有侧气帘的车型,可以得到1分的加分。  相似文献   

19.
立柱的性能是决定双横臂独立悬架系统操纵轻便性和稳定性、安全性的重要特征。怎样保证设计的立柱满足恶劣工况下强度和变形量的要求是提高悬架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首先对立柱进行轻量化和提高强度的优化设计,建立立柱的三维模型。然后通过有限元分析(ANASYS Workbench)和仿真分析(ADAMS)集成的方法模拟立柱在制动和高速极限转弯时的应力分布情况和变形位移量,分析结果表明立柱的性能符合悬架系统的功能要求。  相似文献   

20.
车辆碰撞事故中乘员头部大且持续时间长的转动加速度会造成弥散性脑损伤,NHTSA2018版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用BRIC考察这种损伤。统计了美国市场部分车型中BRIC值,评价最差的工况是90km/h OMDB工况,获得优秀评价的比例为33.33%。通过对BRIC值评价优秀车型的分析,认为驾驶员头部在侧气囊和DAB之间稳定滑过是一种较好的保护模式。为验证分析结论,首先建立了OMDB工况下的驾驶员侧模型;研究了DAB、侧气帘、转向管柱对BRIC值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a)侧气帘厚度过大过小都不利于BRIC值的降低;b)DAB直径增大有利于增加保护在区域;c)DAB刚度过大过小都不利于BRIC值的降低;d)DAB拉带变长有利于BRIC值的降低;e)转向管柱的溃缩,不利于BRIC值的降低;通过上述方案优化,BRIC值可从0.89降低至0.69,降低幅度可达20%。然后基于仿真优化方案进行了滑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BRIC值为0.64,与预测值0.69较为接近,预测精度为92.8%。最后基于滑台验证了乘员头部与侧面气帘接触区域平整度对BRIC值的影响,侧面气帘变薄后BRIC值从0.64增加为0.84,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