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都释放出同一个信号:今年要推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的调整,要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汽车产业终究被列入了“产能过剩”的行业。日前国家发改委举行的宏观经济形势介绍会上,该委产业政策司一位副司长明确表示,对我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问题的解决,已经有了调控的基本思路和意见,正进入调研阶段,汽车产业调整的相关细则将在不久后发布。但是,关于汽车产能“过剩”的问题,从国家有关部门释放信息,到国家准备实施调控。其间,汽车产能是否“过  相似文献   

2.
李永钧 《时代汽车》2010,(10):28-31
近几年,警惕汽车产业“产能过剩”之声一直在车企耳边萦绕,但往往都随着市场转暖、市场需求突增而不了了之。而今年以来.随着汽车市场销量增速的减缓,“产能过剩”之声再度响起,一石激起千层浪。支持者有之,而反对者也大有人在。  相似文献   

3.
5类“大路货”将受到控制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国发[2006]11号)的有关部署,国家发改委编制的《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于2006年12月发布。作为2004年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配套政策,《意见》对抑制专用汽车产能过剩、加快其结构调整做出了如下表述:“专  相似文献   

4.
日前,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首次将汽车业纳入“过热产业”的“黑名单”之列,确认了我国汽车产能过剩现象。  相似文献   

5.
近日,经过近一年的酝酿,《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终于在国家发改委的官方网站上公布了。这份文件是2006年3月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的通知》的一个具体落实的文件。2006年,我国汽车行业被认定为产能过剩的行业,在行业内引起了不小的争论。  相似文献   

6.
一、行业政策 1.发改委"放松"汽车产能调控主抓结构调整 经历了两年的产能过剩调控之后,发改委首次表标2008年的工作重点将放在提高汽车行业运行质量,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国内的汽车产业仍然布局比较分散,一些技术水平和国际上先进汽车生产制造企业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不断提高企业增长质量,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应该是发改委2008年汽车产业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常志鹏 《汽车电器》2006,(11):62-62
市场关于“十一五”汽车行业产能过剩愈演愈烈的论断,让国内汽车厂商开始调整经营思路。各路汽车商家和学者在2006年9月26日的中国汽车技术论坛上发表观点,中国汽车业的恶性价格竞争将随着油价上涨和环境恶化而转向品质竞争——节能和环保。  相似文献   

8.
自从市场经济制度在我国确立以来,有些争论在汽车行业隔几年就炒作一次,其中比较典型的是“产能过剩”论和“兼并重组”论。在此,我们回顾和梳理一下“产能过剩”论的产生过程及其影响,或许对今后汽车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2005年11月29日—12月1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动部分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这一问题,明确了调整原则,并于2005年12月7日颁布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日前在有关场合表示:目前,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纺织行业也潜在着产能过剩问题。其中,汽车行业产能已经过剩200万辆,在建能力220万辆,正在酝酿和筹划的新上能力达800万辆。这些行业在总量过剩的同时,企业组织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0.
行业资讯     
《汽车维修》2007,(2):46-47
2007年车市十大看点2006年,我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品牌轿车和经济型轿车的强力拉动下,总体形势明显好于上年。预计2007年及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都将保持对汽车的旺盛需求,但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出口秩序混乱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中国汽车产业。  相似文献   

11.
2006年我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品牌轿车和经济型轿车的强力拉动下,市场开拓取得了新进展,产销形势明显好转,市场明显回暖,总体形势明显好于上一年。预计2007年及未来较长一段时间我国都将保持对汽车的旺盛需求,但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出口秩序混乱等问题依然困扰着中国汽车产业。可以说,2007年中国车市是忧喜交加,将呈现10大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近日,关于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声音不绝于耳。从政府主管部门的高级官员,到关心汽车产业的各界人士,大家纷纷表态。由于立场不同、利益不同,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认识也大相径庭,讨论起来各执一词。那么,汽车产业到底是不是产能过剩呢?  相似文献   

13.
2006年,由于汽车市场继续受需求减弱、库存上升、竞争加剧以及进口汽车预期降价等因素的影响,我国车市依然“降”字当头, 但降价的幅度不会太大,预计在百分之七左右。一、汽车降价因素的剖析 1.汽车生产企业产能过剩自2004年《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发布以来,跨国汽车公司借机  相似文献   

14.
《时代汽车》2007,(8):18-18
充分认识汽车产业存在的重要问题 国家发改委曾发布通知,认为汽车工业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显现,并有进一步加强的可能。《通知》不仅明确的指出这种过剩是一种结构性过剩,而且同时指明了汽车产业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包括汽车业在产业组织结构上不合理,企业集团竞争优势不明显,产业结构调整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由于企业不断加大投资、建厂扩能,汽车产业产能过剩的苗头初现,并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正确判断某一行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以及过剩的程度,是分析和把握产业运行趋势乃至经济走势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3月14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汽车产业政策研究室主办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专题解读会”在北京举行。解读会得到了行业主要企业的积极响应,包括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北汽、广汽、奇瑞、吉利、华晨、哈飞等国内主要汽车企业,通用、大众、福特等主要外资企业,玉柴、潍柴、电装、博世等主要零部件企业代表在内的约15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7.
小雨  平原 《时代汽车》2009,(10):34-37
“2009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就汽车产业产业振兴相关政策、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汽车市场、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市场、兼并重组、消费升级、小排量汽车等汽车产业发展中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18.
2006年我国汽车产业在自主品牌轿车和经济型轿车的强力拉动下,总体形势明显好于2005年。预计2007年及其今后一段时期,我国都将保持对汽车的旺盛需求。可是,产能过剩,成本上升,出口秩序混乱等现实问题依然困扰着整个汽车产业,可以说2007年中国车市是忧喜交加。在这种局面的影响下,2007年中国车市将呈现十大发展趋势:一、产业整合重组提速近期,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中国汽车工业产能过剩,要求加快结构调整,这将对未来5~10年中国汽车业  相似文献   

19.
鸿雁 《运输车辆》2011,(10):87-87
过去的每个五年规划初期,我国有关部门几乎都会出台“XX五”汽车产业规划。然而,在“‘十二五’汽车产业规划(草案)正在征求意见”“‘十二五’汽车产业规划有可能被‘节能与新能源产业规划’替代”等被报道出来之后,最近又有了新的说法。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的美国汽车产业可谓举步维艰。通用汽车公司的问题多得不知道从何说起。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国内的市场占有率在过去20年中下降了17%;承受巨大的员工医疗费用和退休金债务;品牌太多,但是成功的车型太少,以及产能过剩。而福特公司比通用公司更糟糕,2006年度上半年亏损13亿美元;2006年8月又宣布2006年第四季度将减产21%;而福特2006年1月制定的“Way Forward”计划将裁减25%的工作岗位,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