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如何应用减速顶对重载货车调逮和用停车顶止轮防溜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以美国某翻矿线车辆止轮防溜的实例并结合我国重载货车的实际,探讨提高减速顶和停车顶制动力、制动功及其群体做功的能力,从而解决对重载货车在编组场上调速和止轮防溜问题。  相似文献   

2.
如何应用减速顶对重载货车调速和用停车顶止轮防溜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以美国某翻矿线车辆止轮防溜的实例并结合我国重载货车的实际,探讨提高减速顶和停车顶制动力、制动功及其群体做功的能力,从而解决对重载货车在编组场上调速和止轮防溜问题。  相似文献   

3.
可控止轮顶系统适用于铁路编组场尾部、客车线、货车线等需要停车和防溜的场所,可提高运输效率,节省机车牵引能源,降低止轮顶磨耗,提高止轮顶的使用寿命,减小牵车阻力,对于客货车辆防溜,实现停车自动化,提高运输效率,保证运输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系统设备组成及结构、设计原理、系统特点等几个方面对可控止轮顶系统的设计过程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铁路站场防溜安全问题时有发生,停留车防溜是车务部门作业风险点和安全管理难点。文章对哈尔滨南站Ⅰ场既有防溜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目前主要的自动化防溜系统,根据哈尔滨南站Ⅰ场线路及作业需求,通过理论计算和分析,采用止轮顶到发线防溜系统进行了设计。方案对路内其他站场的到发线防溜系统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TDJ—GST202型高速锁闭止轮顶具有的双级判速、高速锁闭的结构,文章详细介绍了该设备在徐州北站实际应用的情况,运用结果表明:该设备完全能满足使用单位提出的各项技术要求,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防溜设备,为解决客车线、到发线及编组站货物列车的止轮、防溜问题提供了一个较为成熟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车辆防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介绍了传统防溜方式的缺点、止轮顶自动防溜系统的原理。以国电哈尔滨热电有限公司翻车机空车线为例,结合实际运用经验,证明了该系统具备替代传统人工防溜方式的能力。它能极大地减轻现场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保证作业安全,促进安全生产,实现了停车自动化。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铁路平车运输轮式车辆用止轮器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设计新型铸铝止轮器,确定新型铸铝止轮器用材料。计算、分析新型铸铝止轮器静强度,并参考TB/T 3162.3—2007《铁道车辆停车防溜装置第3部分:防溜铁鞋(止轮器)》,开展验证试验,提出进一步优化新型铸铝止轮器结构措施。静强度计算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新型铸铝止轮器结构强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满洲里站的设备、运量及发展前景,提出在站场编组线、货物换装线和专用线安装先进技术设备——停车顶进行止轮、防溜,改善作业环境,降低职工劳动强度,提高作业效率,确保安全生产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TDJ-GST-Ⅱ型高速锁闭止轮顶是一种不需要外部能源、能够自动识别过顶车辆车速的止轮防溜设备。当车辆速度低于该顶规定的临界速度时,止轮顶对车辆制动、做功;在车辆速度高于该顶规定的临界速度时,止轮顶的滑动油缸处于锁闭状态,对车辆基本不做功,从而可实现列车进站或列车发车时通过顶区不限速。应用该产品能够减少轮、顶间的磨耗,延长顶的使用寿命,节省机车能耗,有利于行车安全,在编组场尾部、到发线、货物线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介绍站场防溜铁鞋监控系统的研究背景和意义,提出使用微功率无线通讯技术解决铁鞋止轮防溜作业监管的难题,对系统的组成和主要功能进行了简要说明,同时指出既有产品还存在的不足,展望应用这种防溜铁鞋的广阔前景以及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城市轨道交通折返能力的匹配性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折返站折返能力通常无法满足高峰时段的正线运行能力,已成为制约线路运行能力提升的关键瓶颈之一。立足网络化运营需求,从工程设计角度,按照折返方式分类和列车折返运行过程的作业分类,以某城市轨道交通的某线折返站的站后折返方式为例,根据既有列车的动力性能参数,对不同信号系统制式下的折返站接车干扰点、冲突点间膈条件进行详细说明,并对折返能力进行仿真计算,通过仿真结果的研究分析,对限制折返站折返能力较大的信号、线路和限界专业,提出了具体的多专业匹配设计和仿真验证需求。该设计需求的提出有助于加深对信号系统的全面了解,加强折返站折返能力设计验证水平,提高折返站折返能力设计质量,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12.
介绍北京地铁14号线某段采用内径9 m大盾构隧道的情况,阐述隧道直径确定、线路选取、管片设计、盾构机选型的依据,结合已完成段的大盾构沉降规律、车站区间结合方法等实际施工经验,总结北京地铁采用大直径盾构的成功经验和需要改进之处,对地铁大盾构的推广应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FAO,Fully Automatic Operation)线路的不断增多,乘客信息系统(PIS,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业务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分析传统PIS媒体服务现状,针对列车跳停、站台发车、进站停车、清客、火灾等典型FAO场景,提出可与FAO场景联动、能感知行车区间的动态定制媒体服务方案,并对智能媒体调度、行车区间感知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该方案可增强PIS媒体服务的灵活性和针对性,有效改善乘客媒体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14.
介绍广州地铁4号线的隧道通风系统方案——采用隧道风机变频兼作车站隧道排风机,只在出站端设置活塞风道。与传统的系统方案相比,该系统方案可以大量节省初投资,并可以避免因风机全压选择偏大所带来的运行费用的增加。分析该系统方案的设计原则、设备选型原则等,可供方案推广应用所借鉴。  相似文献   

15.
铁路车辆通过曲线时的最小半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车辆在曲线上的运行特征的分析,从车辆自身通过最小曲线半径、抗倾覆能力的最小曲线半径、满足旅客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要求的最小曲线半径、满足旅客舒适度与内外轨均磨条件要求的最小曲线半径等因素,建立平曲线最小曲线半径与车辆运行特征间的对应关系;从车辆连挂车钩最小曲线半径、工程允许曲线半径、限坡当量竖曲线最小曲线半径、车辆结构限界要求的最小曲线半径、行车平稳性及舒适度要求的最小曲线半径等建立竖曲线最小曲线半径与车辆运行特征间的对应关系;运用相关的参数,对站线曲线半径标准的选择,进行计算与分析;为站线曲线半径标准及道岔标准的选择,提供系统理论根据,为新一轮《线规》及《站规》与工程具体设计,提供系统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客运专线车站设计有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客运专线车站设计车场布置及有关设计标准,提出客运专线车站设计采用标准的具体建议。研究方法:结合客运专线车站设计存在的问题,车站作业的要求和特点,对车站设计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提出了客运专线站场设计高、普速车场布置方式;对旅客通道站台出入口的宽度给出计算公式;对安全线设置要求提出了建议;分析计算了车站到发线数量确定的参数和方法,分析了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的组成因素、道岔型号的选用、道岔配列及铺设要求等设计标准。研究结论:客运专线车站高、普速车场应采用分场分线布置;到发线数量为0.063 3倍的旅客列车换算对数;旅客站台出入口最小宽度,始发站岛式站台为5.0 m,侧式站台为4.5 m,中间站为2.5 m;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为700 m;列车控制系统不能满足列车追踪间隔或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时,建议在车站到发线接车末端设置安全线;道岔应离开竖曲线起终点或变坡点不小于20 m的距离布置。  相似文献   

17.
动车组停站方案是制定高速铁路开行方案的关键,对动车组运行效能影响最大。为了直观分析不同停站方案对动车组运行效能的影响,为确定合理动车组停站方案提供依据。采用计算机仿真技术,以成渝客运专线为实例,从运行时分、运行速度、运行工况、运行能耗、速度距离和运行时分曲线等多方面,对站站停、跨站停和一站直达3种主要停站方案进行仿真计算和分析,从量化角度得到3种不同停站方案对动车组运行效能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跨站停和一站直达停站方式更为优越,仿真计算方法也为确定合理的动车组停站方案提供更为直观和可量化的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阐述车车之间实现直接通信的应用价值和意义。利用列车在RBC中的注册数据(车次号)及同方向列车在区间内相对固定的运行顺序,在RBC端加入列车通信管理单元协助列车完成身份识别,并对特殊情况下的列车通信管理单元的布置原则进行分析。探讨利用D2D技术实现车车之间的信息互通,在结合C3线路列车的运行特征与D2D技术的模式特征后,选择D2D基站中继模式建立前后行列车的通信模型。在车车通信系统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对该系统的故障因素进行分析,利用马尔科夫模型对系统可靠性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其可靠性满足目前铁路运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电气化铁路集装箱站装卸线采用不悬挂接触网运输方式,结合目前集装箱站设置方案,研究集装箱装卸线两端接触网行车可能的安装方式,对牵引供电系统的接触网悬挂及下锚安装进行分析,为实现列车牵引供电—接触网在集装箱站装卸线范围内不悬挂接触网行车,设计出两种有针对性的接触网终锚结构方式,满足了列车进出集装箱站装卸线的牵引供电需要。  相似文献   

20.
介绍采用Browse/Server结构构建的基于Web的铁路站场CAD系统.介绍CAD技术概况和发展趋势,设计组件化的CAD图元,并就系统实现中的自动径路生成、施工影响分析等关键技术进行探讨,为研究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铁路站场CAD系统进行相关技术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