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车辙是现代高等级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在分析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对沥青路面车辙预估方法进行了评述,提出了防止形成沥青路面车辙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车辙是影响重载地区沥青路面使用性能的主要病害,对路面车辙量进行科学合理的预估,进而根据车辙预估量,调整路面结构,形成基于车辙预估量的路面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阳蟒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设计为例,针对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两种路面结构进行了车辙量预估,预估结果表明,柔性基层车辙量要明显小于半刚性基层,为车辙预估模型的建立与路面结构的选择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山西省已建高速公路部分路面早期破损的调查,发现许多路段都出现了严重的车辙破坏,其中最普遍的是沥青混合料由于剪切变形而形成的失稳性车辙。分析了沥青路面车辙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提出了阻止沥青路面车辙潜能发挥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高温稳定性是沥青混合料重要的路用性能,车辙是路面的主要破坏形式之一。现有的车辙试验只是验证了沥青混合料在最佳沥青用量下的动稳定度,而没有反映出当级配和沥青用量变化时动稳定度的变化规律。文章通过对不同沥青用量、不同级配和不同压实度的车辙板进行车辙试验,分析这些因素对车辙的影响,从而提出评价抗车辙能力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5.
车辙是沥青路面特有的一种损坏现象,沥青路面车辙形成的原因主要是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交通、气候、以及沥青层厚度和结构组合等因素,而且车辙常常是这些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结合车辙试验,对车辙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从而为沥青路面在设计中减少和避免产生车辙,以提高沥青路面的使用品质和安全性能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车辙病害是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病害之一,车辙使得夏季雨天辙槽积水,冬季融雪结冰,严重影响了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车辙的产生需要一定周期性,根据车辙的发展规律,如何在车辙产生的早期采用适宜的施工工艺、施工技术对其进行有效的预防性养护,延缓车辙发生的速度,推迟铣刨处理的时间,减少维修费用等实际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微表处修复车辙技术是一项施工方便、造价低、适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7.
车辙是目前高速公路经常出现的病害之一,掺加抗车辙剂可以减少车辙的发生.鉴于此,研究了不同抗车辙剂的掺加量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的影响,进而确定出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抗车辙剂最佳掺量.  相似文献   

8.
根据我国的标准车辙试验和不同厚度试件车辙试验结果,分析了长时间车辙试验动稳定度的计算方法,并与标准车辙试验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厚试件车辙试验和标准厚度试件车辙试验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可以用来指导野外切割的厚试件车辙试验数据分析.  相似文献   

9.
CPN车辙仪用于评价高等级沥青路面高温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CPN这种便携式车辙仪的性能参数和与现有车辙试验机的区别,并通过材料试验评价CPN车辙仪用于高等级沥青砼路面高温性能评价的适用性,并尝试得出与常规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一致的计算公式.通过研究发现,CPN车辙仪用于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的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广韶高速公路通车后,特别是清远段2002年2月份通车后,由于超重车行驶及2003年夏季持续高温,导致沥青路面出现大面积车辙,车辙最深处已达9.3cm。为此,广韶高速公路公司采用了新材料新技术对沥青路面车辙进行处理,第一种方法是采用FAC高模量改性沥青混凝土对车辙较深(超过3.5cm)的路段进行重新铣刨摊铺;第二种方法是采用微表处及NovaChip施工方案对车辙深度较浅(车辙深度2.5cm左右)的路段进行直接加铺。  相似文献   

11.
从交通荷载、气候自然环境、路面结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原材料等多方面对沈山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车辙病害原因进行全面分析,并对近两年车辙病害治理采用的方案及效果进行总结、评价,提出了防治车辙病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动稳定度能较好的反映沥青路面在高温季节抵抗车辙的能力。车辙试件成型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动稳定度数值的大小。对动稳定度车辙试件制作方法进行了阐述,旨在供技术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刘洋 《北方交通》2008,(3):89-90
主要介绍了沥青路面车辙产生的机理,以及车辙养护的几种传统方法和新工艺.  相似文献   

14.
以国内外加速重复荷载作用下的试验成果为基础,从路面结构及组成、沥青混凝土(AC)组成、交通条件、环境因素等方面探讨影响路面车辙的因素,在路面设计、施工和养护中,考虑和注意这些因素的影响,能有效地控制沥青路面车辙。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规范沥青路面车辙深度的控制标准, 研究了车辙深度对路面结构的影响; 考虑车辙断面特征, 建立了车辆跨越车辙时的动荷载计算模型, 并以冲击系数量化了车辆对路面结构的冲击效应; 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车辆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的内部损伤, 探索了不同车辙深度下路面使用性能的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 车辙深度对路面结构的冲击效应不可忽视, 冲击系数随着车辙加深线性增加, 基于冲击效应的车辙深度应不大于11 mm; 沥青混合料层的最大拉应变位于上面层层底, 与车辙深度正相关, 中面层和下面层的拉应变与车辙深度负相关, 但应变水平显著低于上面层, 基于面层弯拉破坏的车辙深度应不大于15 mm; 最大剪应力出现在上面层层底, 随着车辙深度的增加缓慢增大; 车辙深度处于5~10 mm, 各面层的剪应力整体变化较小, 当其从10 mm增加到25 mm时, 上面层0~1 cm深度处的剪应力增加了14.5%, 增速明显超过中面层和下面层剪应力的减小速度, 基于面层剪切破坏的车辙深度应不大于10 mm; 车辙深度对无机结合料稳定层拉应力的影响不大; 车辙深度超过15 mm后应关注路基顶面压应变的变化, 防止路基出现大的变形。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沥青混凝土车辙的分析,车辙与沥青混凝土内因组成材料性能、温度及外因行车速度、行车荷载都有关系,运用三轴静态蠕变试验Flow time来统一表征了沥青混合料复杂的材料性能,并与行车速度、路面各亚层温度、作用次数建立关系,进行车辙深度的预估,最后经验证,回归结果精度高,除间断级配沥青混合料SMA外,可以用于预估沥青混合料的车辙深度。  相似文献   

17.
沥青路面主要损坏类型为车辙、开裂和水损坏,通过力学计算重点分析沥青路面结构剪应力对车辙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实际提出车辙防治对策,为设计和施工人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河南省郑州市干线公路沥青路面车辙病害的调查,分析了该路段产生车辙病害的主要原因.对比了已有的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能的途径,并结合当地的工程实践经验进行了车辙养护措施的遴选.进一步优化了车辙养护技术方案,并对现场车辙养护试验进行了总结分析与评价,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现场车辙调查表明,路面车辙一般集中在行车道轮迹处,超车道和停车道基本没有车辙,而且车辙较深的路段通常沿车辙带分布着带状泛油.在车辙槽处和停车道上钻心取样,对不同面层的混合料进行对比抽提试验.抽提试验结果显示车辙处沥青产生自下往上的迁移:上面层混合料的油石比增大,中、下面层混合料的油.石比减小.运用非线性粘弹性力学原理解释了沥青迁移的机理,即行车荷载下路面结构产生了剪应力,而剪切应力会产生法向应力.导致沥青材料沿剪切应力的法向产生流动.最后,探讨了减轻沥青迁移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