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上海港超越香港,位列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口 2007年6月份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5.9万TEU,虽比去年同期大升18.8%,但上半年的吞吐量仅上升了2.5%至1155万TEU;而上海港同期的吞吐量达到1251万个TEU,增幅24%,这意味着上海港正式超越香港,仅次于同期处理1347万TEu的新加坡,晋身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口。  相似文献   

2.
杨秋平 《集装箱化》2012,23(10):38-38
1中国A股码头上市公司指数走势 2012年8月,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7.9亿t,同比增长1.5%,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2.4亿t,同比增长2.5%;沿海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4亿t;内河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2.5亿t。同期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51I.7万TEu,同比增长3.9%,其中:沿海港口完成1346.1万TEU,内河港口完成165.6万TEu。  相似文献   

3.
常亮 《港口科技》2008,(1):41-42
新年伊始,广东交通战线再传捷报:在刚刚过去的一年,全省港口吞吐量首次突破9亿吨大关,集装箱吞吐量达3820万TEu。其中。广州港、深圳港、湛江港吞吐量分别达到3.4亿吨、1.99亿吨和9165万吨。  相似文献   

4.
今年4月以来,南沙港务有限公司共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53.8万TEu,连续6个月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0万TEU,其中第三季度完成128.8万TEU,  相似文献   

5.
香港与新加坡、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差距拉大 5月份香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8.2万TEU,同比下跌3.5%,月度吞吐量连续第三个月下跌。1~5月份集装箱吞吐量累计为944.5万TEU,同比下跌1个百分点。与全球前两大集装箱港口相比,今年1~5月份新加坡、上海的集装箱吞吐量均超过1000万TEU,新加坡港的吞吐量累计上升14.4%至1079万TEU,  相似文献   

6.
京生 《港口科技》2012,(3):41-41
2012年2月9日从大连港航口岸工作会议上传出消息,大连今年将继续加快推进太平湾港建设进度,力争在两年内形成货物吞吐能力,为大连港实现集装箱吞吐量“三年超千万TEU.”提供有力支撑。继续加快新机场建设。大连港集装箱吞吐量将达到788万TEu,实现23%的增长。  相似文献   

7.
内河港口集装箱装卸工艺及设备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内河集装箱运输起步较晚,但发展十分迅速。以长江为例,1976年开始运输5t内贸箱:1988年开辟了南京——香港航线。到2002年,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集装销吞吐量已达到106万TEu,其中内支线56.3万TEU,占总量的53.1%。从1986年到2002年17年间。长江干线主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了26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2000年集装  相似文献   

8.
世界港口     
《港口科技动态》2005,(3):45-46
日本外贸集装箱货物吞吐量2005年度将增长3.8%,勒阿弗尔港2004年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3%,2004年洛杉矶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32万TEU,迪拜港2004年集装箱吞吐量首次突破600万,TEU,亚洲区域内航线2004年集装箱运输量增长6.9%  相似文献   

9.
2007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创历史新高 2007年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790万TEU,比2006增长12.7%,依然保持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的地位。面对来自高速发展的上海港竞争,新加坡计划斥资14亿美元将港口的年吞吐量增加40%。2007年上海港的吞吐量达到2615万TEU,增长20.4%,首次超越香港成为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上升5.3% 2013年12月份新加坡港的吞吐量为275.9万TEU,环比上升2.4%,比上海港同期的270.1万TEU多出5.8万TEU。这是新加坡港2013年以来第3个月份领先上海,但仍无法挽回全年的颓势。2013年新加坡港的吞吐量为3257.9万TEU,同比上升2.9%,比上海港3361.7万TEU的吞吐量低103.7万TEU,位居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  相似文献   

11.
近日,记者从交通部珠江航务管理局工作会议上获悉,2007年,珠江水系完成货运量3亿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8.2%’;完成客运量2257万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8%;完成港口吞吐量2.2亿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1.9%;完成集装箱运量700万TEu,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4%.  相似文献   

12.
关于提高上海港国际集装箱中转量政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全球集装箱枢纽港,其中转量在总的集装箱吞吐量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001年新加坡港口在马士基海陆公司的航班搬迁至丹戎帕拉帕斯港后,吞吐量大幅下降了约9%,为1552万TEU,但中转量一直保持在80%以上;2001年香港集装箱吞吐量1780万TEU,70%是中转箱;2001年釜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780万TEU,其中,中转吞吐量320.6万TEU,占41%。 上海港有着广阔的内陆腹地,吸引大陆腹地集装箱吞吐量是上海枢纽港和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一环。但是近年来,与日益增长的集装箱吞吐总  相似文献   

13.
《水运文献信息》2006,(12):18-19
巴生港老当益壮 已经有数百年历史的巴生港宝刀不老,最近几年的货物吞吐量继续逐年增高,2005年达到554万TEU,其中53%是转运箱。与高度依赖转运集装箱的马来西亚丹戎帕拉帕斯港完全不同的是,巴生港背靠国内强大的进出口贸易腹地,而最近几年马来西亚GDP年增长率一直保持在大约6%。进出口集装箱吞吐量保持相对平稳的巴生港前景非常喜人,巴生港在马来西亚港口市场中的份额达到50%,在2006年上半年全球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排名中荣登第14位.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前三季度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OOO万TEU 根据新加坡海事及港口管理局的统计,新加坡港是今年全球第一个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072万TEU的港口,同比去年增长13%,稳居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上海港紧随其后,前三季度的吞吐量达到1935万TEU,同比去年增长21.2%。9月份新加坡港1:3的吞吐量为235.61万TEU,虽比最高点8月份的245.67万TEU略有回落,但比去年同期的213万TEU增长了10.6%。[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上升4.1% 9月份新加坡港的吞吐量只有223.47万TEU,环比下降近8%。今年前三季度的吞吐量累计达到2124.4万,同比上升12.2%,低于同期的上海港吞吐量2160.8万TEU,同比增长18.5%。9月份全球前四大集装箱港口的吞吐量环比出现回落态势,预示着二季度开始的集装箱航运旺季已经基本结束。  相似文献   

16.
8月份香港的葵青港区集装箱吞吐量为151.6万TEU,同比增长只有1.4%,增幅创今年新低,今年1~8月份葵青港区累计吞吐量为1139万TEU,同比增加9.9%。1~8月份香港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累计为1573万TEU,同比只增长2.3%。而全球排名第二的上海港8月份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30万TEU,又创单月最高纪录,同比上升17.8%,是今年第六次刷新纪录。1-8月份集装箱量吞吐量累计已达1709万TEU,比去年同期上升22.4%。[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港集装箱吞吐量出现七年来的首次下跌 全球经济危机减少货运需求,冲击以转口货为主的枢纽港,11月份新加坡港的集装箱吞吐量只有229万TEU,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5%。1~11月份的吞吐量为2776万TEU,比2007年同期依然上升9%,保持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的桂冠,不过高增长的情况已消失。排名第二的上海港11月份吞吐量229万TEU,同比仅增长1.8%,1~11月份的吞吐量达到2578万TEU,同比增长8.1%。  相似文献   

18.
虽然4月份香港葵涌集装箱码头的总吞吐量上升了10.5%,但香港整体的集装箱吞吐量却下跌了1.6%,是继3月份大幅下跌8.8%后,连续第二个月下跌。主要原因是葵涌集装箱码头以外的,如内河和中流作业的货量大幅下降23.6%。今年1~4月份香港的集装箱吞吐量累计为740万TEU,微升0.4%。而其竞争对手新加坡港,1~4月份的吞吐量累计上升14%至880万TEU,比香港多140万TEU。另外1~4月份上海港的吞吐量也上升了27%达到808万TEU,比香港多68万TEU。如无意外今年上海港将成为全球第二大集装箱港口。如果说被新加坡及上海港超过已成定局,香港今后还要面对深圳港和高速崛起的南沙港的竞争。  相似文献   

19.
皖江水路集装箱动量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蕾 《中国水运》2007,5(9):56-57
近年来,安徽省长江沿岸的安庆、池州、铜陵、芜湖、马鞍山等皖江地区的水路集装箱运输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5年皖江地区水路集装箱运量为11.26万标箱,2006年则达到16.17万标箱,增幅为43.6%,其中,芜湖港2006年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0万标箱,奠定了其作为安徽省水路集装箱枢纽港的无可置疑的地位,芜湖港已经跻身我国内河集装箱大港行列。  相似文献   

20.
我国航运市场近年来增长最快的是集装箱运输,全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保持25%的增长速度,1997年首次突破了1000万TEU大关.达到1077万TEU的水平。1997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仍居全国第一,达到252万TEU.比1996年增长了28.2%.与香港、新加坡同期相比差距在缩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