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海运》2006,29(2):30
作为中国第一部地方性港口立法,《上海港口条例》经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干2006年3月1日起实施,将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法律制度、市场活力、开放程度、政府效率等软环境建设起到推动作用。此次颁布的《上海港口条例》分为总则、港口规划建设和岸线使用、港口运营管理、港口安全和维护、法律责任、附则等6章共42条。其规范的内容覆盖了当前上海港口管理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于中国众多的沿海港口来说,上海港依然是一个出色的领跑者。2006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超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2100万标箱,不仅继续位居中国港口的榜首,同时再次领衔世界第一大货运港、第三大集装箱港。站在中国与全球港口的最高点上,上海港面对的不仅是鲜花和掌声,更有行进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征程中的挑战,作为上海港口持续发展的“软实力”,港口行政管理在应对新的挑战中无疑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辞旧迎新之际,上海市港口管理局许培星局长接受了本刊独家专访。《中国远洋航务》∶上海港已连续多年创下中国乃至全球单一港口吞吐量…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上海港不断致力于枢纽港建设、优化口岸环境和集聚港航资源要素,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港口集装箱吞吐量位居国际港口前列,但水水中转箱量却不尽如人意。同属亚洲港口的釜山港和新加坡港在水水中转方面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集装箱水水中转作为有效实现物流时效性和经济性的现代化集疏运方式,是体现港口枢纽地位的重要指标,也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标志。近年来,上海港不断致力于枢纽港  相似文献   

4.
汝熙玲 《水运管理》2011,33(11):18-19
为推动上海港口物流发展,促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在论述我国港口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阐述港口物流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上海港集疏运体系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上海港集疏运体系建设提出对策建议,认为要建立完善的集疏运体系,首先要确定港口集疏运系统建设目标,解决供需矛盾以及集疏运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的合理分配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综合信息     
《珠江水运》2007,(2):55-56
上海港引航站正式挂牌运行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和交通部、上海市政府关于港口引航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部署,上海港引航站2月7日正式挂牌。引航是港口运行中一个重要环节,对港口安全生产和经营秩序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实行引航管理体制改革,有利于进一部规范引航运行管理,加强引航安全监督,提升引航服务水平,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上海港口发展提供规范、安全、公平、高效的引航服务。交通部副部长徐祖远,上海市副市长杨雄出席了挂牌仪式并为上海港引航站揭牌。(陈弋)  相似文献   

6.
为提出有利于上海港港口信息化的发展策略,利用SWOT分析上海港港口在信息化战略中的优、劣势及机遇和威胁,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推动条件,借鉴世界各大港口的竞争激励机制、电商和物流的快速发展经验,提出上海港的港口信息化发展应采取增长型发展战略,在未来上海港港口信息化的发展上,应加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  相似文献   

7.
对于中国众多的沿海港口来说,上海港依然是一个出色的领跑者。2006年,上海港完成货物吞吐量超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2100万标箱,不仅继续位居中国港口的榜首,同时再次领衔世界第一大货运港、第三大集装箱港。站在中国与全球港口的最高点上,上海港面对的不仅是鲜花和掌声,更有行进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征程中的挑战,作为上海港口持续发展的“软实力”,港口行政管理在应对新的挑战中无疑将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洋山深水港区建设与远东国际集装箱枢纽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上海港现状与远东港口竞争的核心。上海港是我国大陆最大的港口。2003年货物吞吐量完成3.1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128.2万标准箱.约占长江三角洲地区港口集装箱吞吐总量的78%。今年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完成67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9.4%.全年可望完成1400万标准箱。  相似文献   

9.
许培星 《中国港口》2006,(3):5-6,10
第一部规范上海港口规划、建设、维护、经营、管理的综合性地方性法规——《上海港口条例》已正式实施,这在上海港港口历史上具有里程碑重要意义。因为,作为国际性大港,有史以来还没有一部对港口全方位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法规,这对建设和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无疑是很大的阻碍。如果我们回顾“十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那么《上海市港口条例》的出台就显得更为必要和适时,它将对“十一五”继续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开局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上海国际集装箱港口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影响港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角度分析了上海港发展国际集装箱运输的现状,结合国际集装箱港口的竞争态势,找出上海港的薄弱环节,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提升上海国际集装箱港口竞争力的主要途径,对于上海港参与国际集装箱运输的竞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沿海港口吞吐量内在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港口吞吐量是反映港口生产经营活动成果的重要数量指标,港口吞吐量的流向构成、数量构成和物理分类构成是港口在国际、地区间水上交通链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最直接体现,也是衡量国家、地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量化参考依据。影响港口吞吐量的因素很多,本文从影响港口吞吐量的若干因素出发,利用软件SPSS13.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最关键因素,基于上海港实证分析,剖析了港口吞吐量的内在影响机理,为未来上海港的发展规划以及新建扩建等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从大港的货物构成预测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顾家骏1993年,上海港的吞吐量达到1.71亿吨,超过神户,成为世界第三大港,为上海建立国际航运中心,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衡量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1995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153...  相似文献   

13.
上海港是我国的重要枢纽港,也是上海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全市进出口物资运量的三分之二以上通过港口,上海口岸外贸运输量的99%以上由上海港装卸,华东各省和长江流域地区经济腹地每年有3500多万吨货物在上海港换装中转。上海港的吞吐量自从1984年突破亿吨大关以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1993年已超过1.7亿吨,  相似文献   

14.
上海绿色港口评价指标体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中国,建设绿色港口方兴未艾。建立绿色港口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指导、规范绿色港口建设,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有着重要意义。阐述了建立绿色港口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介绍了绿色港口的定义,并以上海港为例,介绍了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设计原则、指标构成和应用方法。对同行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侯剑 《水运管理》2011,33(5):17-19
为推动上海市港口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从港口经济基本内涵及其动态发展规律出发,提出货物吞吐量是港口基本功能子系统发展状况的体现,在港口发展初期可以反映港口经济的发展状况,而在中后期不能全面反映港口经济的发展的观点,并得出结论:理性对待上海港货物吞吐量的国际排名,有利于明确上海港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港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部,地处长江与东海交汇处,是长江东西运输主干通道与沿海南北运输大通道的交汇点,也是中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和重要口岸。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上海自贸区建设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后,依托港口和航运经济发展成为深化国家战略的重要支撑。长江口深水航道是上海港海上航运大动脉,经过多年深水航道建设并有效维护,特别是完善导助航保障设施建设,提高航道安全通航能力,进一步提升了上海港国  相似文献   

17.
此文从当前上海港发展面临的国际背景环境提出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迫切性和可能性。通过分析上海港现状,指出改革港口管理体制的必要性,最后描述了改制后上海港的经营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上海要成为国际航运中心,这给上海港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动力,并将促使上海港早日建成现代化港口。从上海港目前的状况来看,存在着港口建设资金短缺,生产成本上涨,经济效益滑坡等问题。因此,建成什么样的现代化港口及如何建成现代化港口,正是大家关心的问题。 温哥华港是加拿大国家最大的现代化港口,年吞吐量达7000多万吨。笔者在加拿大温哥华港参观了十多个港区码头,感到他们无论是在体制上、管理上,还是在理论观念上和生产实践中,都与上海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不少地方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用市区供电对靠港船舶直接供电,对建设环保型港口有重要意义。提出了上海外高桥六期码头岸电试点项目的方案。对上海港岸电主要参数方案进行了论证,如上海港外六期码头供电能力,集装箱船舶接入岸电情况等。论证了上海港岸电系统方案。分析了该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时健 《中国港口》2009,(5):42-43,53
为适应国际船舶大型化、经营联盟化、干线网路化的发展需求.上海港利用长江“黄金水道”的天然优势,在长江口岸建设了一批深水良港。但是。港口需求与资源紧缺的矛盾日益显现。我们在建设上海港罗泾港区二期工程(以下简称“罗泾二期工程”)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