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连英 《北京公路》2003,(5):36-37,22
本文介绍了交通调查区间的划分,以及观测站设置要求,并以顺义地区为例分析了平原地区现有站点的布设情况,站点交通量分级的特点,以及交叉道口对设置站点的影响,总结了新设置及调整观测站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本文通过对平原区交通情况调查站点交通流量、地理分布特点的分析,为平原地区科学合理的布设站点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期间对城市交通运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临时疏解道路和周边路网两方面。目前交通疏解设计重点关注部位集中于站点,没有对沿线和路网状况做统一考虑。从系统角度看,交通疏解除了要解决被占道路的保通外,还要能评估疏解方案对路网的影响。为此通过对交通组成特性、临时疏解道路承担的交通量、局部道路网的交通调配、路网受影响范围的分析,提出了交通疏解系统化设计的观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路线途经城市中心区域,其站点的布设呈现多样化,站点施工期间对城市道路交通影响较大。以常州市轨道交通1号线沿线站点为例,阐述疏解道路布置的原则、分阶段交通组织的方式、周边道路的交通引导以及道路结构设计等内容。疏解道路建成后,道路实际运营效果良好,保证了轨道交通施工期间城市交通的顺畅有序。  相似文献   

4.
李配配  崔珩 《交通科技》2013,(1):154-157
从城市中心区公共自行车交通的特征及影响因素出发,通过对成都地铁一号线站点的分析,提取城市中心区站点的换乘特征.以天府广场站点为例,对换乘停车场的位置选择及出入口交通组织进行了规划研究.提出了接驳范围内自行车道路设计方法,给出了几项可行及保障措施,以期更利于公共自行车与轨道交通的接驳与换乘.  相似文献   

5.
依据有轨电车灵活、开放、以地面敷设为主及在线路选线、设计、运营阶段与地面交通局部段共用路权等特性,有针对性地探索路段资源分配、站点设计、交叉口控制方案等,特别是交通节点的组织方式,实现有轨电车与其他城市交通方式的和谐共存.根据工程实践经验总结得出线路选线中的要点,并尝试将灯泡线应用至线路布设中,解决车辆的折返问题,有效地组织道路交通以减少有轨电车对道路网及交通节点的交通影响.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轨道交通站点、交通接驳方法的研究背景,即在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今天,许多城市都把建立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网络,多种交通方式互相协调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作为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与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手段。在对轨道交通主要接驳交通方式特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系统地提出轨道交通站点交通接驳的理念、目标和策略,并以西安轨道交通6号线丈八一路站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系统的交通接驳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解读城市现代有轨电车规划建设流程的基础上明确现代有轨电车规划的主要任务,进而从乘客服务、城市发展、运营效果、宏观效果四个层面提出实施效益评价方向,从客流效益情况、运营服务改善、交通影响分析、品质形象提升、发展引导提升五个方面构建评估指标体系及相应的调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从站场设施布局角度,对设施的空间布局模式和平面功能布置进行分析,给出中小城市的常用模式;从站场设施设计角度,分别对枢纽的站房和衔接换乘设施进行探究,给出中小城市的常用设计形式;最后通过分析中小城市高铁案例,总结中小城市交通功能布局模式与交通组织方式优缺点,提出高铁站点交通衔接策略,为中小城市高铁站点交通布局提供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贵阳市轨道交通1号线施工期城市核心区交通疏解方案项目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阐述了交通疏解方案,同时梳理了施工期交通疏解方案编制及实施中的注意事项,并总结了方案实施后的成效及经验。  相似文献   

10.
陈云  郭旷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1):1-4,11,M0004
以杭州市为例,分析目前轨道站点与人行过街设施、地面换乘交通设施、地下(上)空间衔接及城市交通标志等市政交通设施的结合现状.剖析其问题症结,探讨轨道站点与市政设施结合建设的必要性,并从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多维度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城市轨道交通优先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平交路口处左转交通产生的冲突点最多,对直行车流通行的干扰最大,使得平面交叉口交通延误增大.现代有轨电车车道布置形式主要有中央布置、两侧布置以及单侧布置3种,不同车道布置形式对左转交通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本文在实地调查青岛城阳现代有轨电车的基础上,选取典型平交路口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调节左转与直行交通比例,从交通延误、排队长度以及行驶平均速度的角度出发,探讨现代有轨电车在交叉口处,不同车道布置形式在不同交通比例下对左转交通以及整个交叉口的影响,从而明确其适用范围,为我国城市发展现代有轨电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有轨电车具有运量适中、绿色环保、投资低、审批快、建设周期短的特点,适合中小城市构建公共交通骨干系统。国内部分中小城市的功能组团或片区呈现分散布局的特点,相互之间的空间距离较远,需通过建设快速有轨电车满足城市内部快速出行的需求。首先根据居民出行时间要求提出快速有轨电车的旅行速度应达到30km/h以上,随后分析法国里昂、葡萄牙波尔图、美国双子城、中国苏州的应用案例,总结出快速有轨电车的功能定位和线路特点,最后从适用区域、车辆选型、站点设置、交叉口设计、标准制定五个方面提出快速有轨电车在我国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邱巧  李丽华  全利  孙坚 《公路》2021,(1):269-272
城市轨道交通站点的服务主体是乘客,其空间环境离不开乘客的体验、认知与感受。结合新冠肺炎疫情下乘客交通出行时心理因素、行为模式的改变,以及其对空间环境的新要求,围绕着空间形式、空间环境、空间秩序等因素思考构建与之相符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人性化公共空间,并通过符合乘客生理与心理需求、高效空间秩序需求、弹性空间需求等方面的改进方式和设计策略,使轨道交通站点解决与乘客新需求的不适应、不匹配问题,既提升设计品质,同时也体现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高城市出行效率,具有运量大、准点舒适、安全高速、对环境污染低等特点的地铁基础设施在各个城市开通运行或正在建设。初期出于经济及意识局限,地铁建设仅仅考虑其交通功能,对细节缺少研究。随着经济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地铁站点人性化成为急需考虑的问题。通过对已投入运营的武汉地铁站点空间人性化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其已进行完善和尚待完善的方面,为后续地铁站点的人性化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现代有轨电车及其车辆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有轨电车发展历史的介绍,阐明现代有轨电车交通是传统有轨电车交通的持续发展,是轻轨交通的形式之一。现代有轨电车的车辆不同于地铁车辆,二者不能替代。本文还就现代有轨电车的车辆及其发展进行了着重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有轨电车具有安全、快捷、成本低等优点,但会占用一定的道路资源,对现状道路横断面布置以及交叉口交通组织带来一定影响.结合亦庄新城现代有轨电车T1线工程,分析有轨电车与城市道路系统之间合理的路权分配模式;通过交通量预测,确定道路交通需求,并结合铺设有轨电车后对现状道路的影响,在满足道路交通需求、减少工程量、减少现状树木伐移的前提下,确定道路横断面合理的调整方式;根据相交路道路等级、交通流量大小,对铺设有轨电车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在交叉口处的交通组织进行分析,探究有轨电车系统、机动车系统、慢行系统三者之间合理、高效的交叉口交通组织形式,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共享相位、绝对优先控制或相对优先控制等策略;结合岛式、侧式车站设置不同的行人二次过街等候设施,并通过施划交通标线明确非机动车道路权,确保慢行系统的安全、有序.最后总结了亦庄新城现代有轨电车T1线在横断面布置、交叉口交通组织、慢行系统交通等方面的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西安市基于地铁接驳的公共自行车使用特征调查,分析影响公共自行车租借行为的因素。基于建设者与出行者的双层目标,从公共自行车服务站点的布设、自行车道建设、公共自行车运营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提高出行者对"地铁+公共自行车"交通模式的选择意愿。  相似文献   

18.
基于谱聚类的城市轨道站点分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城市轨道站点的功能与定位,以对站点的设计与建设提供指导,建立了基于谱聚类算法的城市轨道站点分类方法。在确立影响轨道站点属性因素参数的基础上,应用西安地铁2号线现状及规划特征年的数据分别对快速聚类法及非规格化谱聚类算法、SM 算法、NJW 算法等谱聚类算法的站点分类效果进行评述。结果显示谱聚类算法中的 NJW 算法,能够抓住站点的特征进行分类,且能准确反映随着轨道线网和城市发展,站点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以重庆铜梁区有轨电车一期线路为例,梳理有轨电车沿线交通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并根据铜梁区实际建设条件,针对交通组织设计、交通标志标线、交通安全设施以及交通管理设施提出设计方案,以期为铜梁有轨电车后期线路以及其他城市有轨电车交通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汤祥  杜威  马健霄 《人民公交》2022,(10):85-92
随着大城市轨道交通客流的持续快速增长,均质化的轨道站点组织设计与不均衡的站点客流之间矛盾开始显现,导致部分核心轨道站点在高峰时段形成了客流服务瓶颈。本文通过构建轨道站点间OD矩阵获取模型以及客流服务指标评估模型,力图在轨道建设前期阶段提前识别出客流服务的瓶颈区段,分析判断客流服务瓶颈产生的原因,提出优化轨道站点交通设计容量、疏导轨道交通客流需求、合理确定周边开发强度等疏解措施,避免形成轨道站点客流服务瓶颈。本文研究成果对优化核心轨道站点设计标准、促进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协调互适、科学控制轨道周边土地开发强度等方面具有一定指引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