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以中国目前高速公路普遍应用的速度控制设施为研究对象,分别选取了限速标志、摄像头、横向减速标线3种速度控制设施,在综合交通事故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3种限速设施的上、下游交通流的大、小车运行速度、运行速度标准差、20 km·h~(-1)速度差幅度车辆比例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前、后车辆速度变化的显著性检验分析,研究了道路线形几何特点、交通流构成、交通流速度、限速方法与速度控制设施对车辆运行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监控摄像头对驾驶员遵守限速行车有显著影响;限速标志与道路警告标志联合设置的效果显著优于限速标志单独设置;上述3种限速设施的实施效果均限于一定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速度是诱发事故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交通管理中,正确控制行车速度有利于促进交通安全,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本控制交通流运行状态和道路条件对事件的影响,讲座了交通管理中的各种速度控制方式,介绍了用速度频率分布曲线和累积频率分布曲线在速度控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弯道是交通事故多发路段,基于元胞自动机Nagel-Schreckenberg交通流模型(简称NaSch模型),建立包含弯道路段在内的元胞自动机模型.采用数值仿真研究,在开放边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弯道曲率半径、弧长、摩擦系数等因素对交通流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弯道曲率半径、弧长和摩擦系数对交通流的影响都很大,通过增大弯道半径和摩擦系数,减少弯道弧长都可以提高交通流量、平均速度,从而减少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弯道路段的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速公路出口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部的几何设计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交通流"溢出"的现象时有发生,是交通事故频发的区域之一。因此,研究高速公路出口匝道与地面道路衔接部的交通流导入控制方式对改善高速公路匝道出口区域的交通流通行效率和交通安全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接入管理的思想,对衔接部的交通流导入控制方式进行研究,从进口道拓宽交通流导入控制、交通流导入方向控制和交通流组合控制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交通流的优化模型是城市交通控制和管理问题中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利用合理的道路优化控制策略,可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和车辆平均速度,改善城市交通状况。本文将人工智能的新技术,用于城市道路交通流控制模型中,通过灵活的agent自主控制算法和Multi-agent协商策略,构造交通流的优化模型,从而解决车辆阻塞和交通疏导问题。这种新的优化模型和相应控制算法的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交通路口的车辆阻塞问题,提高交通路口的车辆通行能力。  相似文献   

6.
城市快速路视频测速设施速度控制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快速路一般限速路段和视频测速限速路段车辆运行速度的对比分析,评价了视频测速设施的速度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视频测速设施不能把所有车辆的运行速度降低到限速值以下,但可以把不同车道不同车辆的运行速度降低到一个大概的范围,而且很好地控制了道路上车辆运行速度的离散程度,降低了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提高了道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流量、速度和密度是道路交通流的三个基本特性,并构成了交通工程学的交通流基本理论。利用上海快速路系统埋设线圈采集的交通流数据,深入研究南北、内环、延安等三座高架快速路的交通流特征,分析“流量-密度-速度”之间的变化关系,确定评价快速路交通运行状况的量化指标,并进一步标定出快速路交通流非饱和以及过饱和2种状态的道路车流分配模型的路阻函数。  相似文献   

8.
公交车与社会车辆混合行驶下的交通流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速度在交通流模型中通常定义为路段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但是当路段上社会车辆与公交车辆混合行驶时,社会车辆的平均速度往往要高于公交车辆的平均速度,如果将路段所有车辆的平均行驶速度作为公交车辆的平均速度或社会车辆的平均速度是不合理的。因此,通过对实测数据的分析,本文分别建立了公交车辆与社会车辆的速度模型,这两个模型为正确地分析路段车辆的运行状态、合理地计算车辆路段行驶时间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NS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高速公路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考虑车辆超车换道行为,并设定发生交通事故的条件,以分析与衡量货运车辆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通过向交通流中混入不同比例的货运车辆,模拟了各种比例下的交通流运行状况,分析了货运车辆与平均速度、换道率、事故率等指标之间的关系。模拟结果表明,货运车辆会对高速公路交通流产生扰动作用,影响行车安全:随着货运车辆比例增大,交通流平均速度减小,换道率和事故率上升。  相似文献   

10.
分析曲线路段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将交通流比拟成流体流,运用流体力学理论,基于车辆的平均密度、平均速度及速度参数,求出车辆在曲线路段的粘性阻力,建立车辆在曲线路段的交通粘性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