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采用水下机器人搜索水雷已经成为反水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但单个机器人受自身能力的制约,导致搜索水雷的效率低下。单纯形算法可以应用在多机器人之间,相互协同共同完成搜索任务,从而大幅提高工作效率。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单纯形算法构成的搜索编队仅需较少的次数就可以找到目标水雷。  相似文献   

2.
《船艇》1989,(12)
法国 ECA 公司最近研制成功一种水下遥控扫雷器。据称这种新型扫雷器能扫除人工与其它扫雷工具难以扫除的水雷。平时,扫雷器安放在舰艇甲板上,到了雷区,则用吊车抛放于海中,靠水面舰艇遥控航行。在艇上猎雷声纳的引导下,自动接近目标,然后毁掉水雷。该扫雷器业经海上试验,取得圆  相似文献   

3.
介绍水雷及扫雷武器的现状,综合论述各国扫雷舰及扫雷具的发展趋势,提出划时代的水雷处理方法,磁场模拟装置,遥控潜器的高度自动化,数据综合自动化等与未来扫雷技术的发展趋势相关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遥控猎雷是遥控潜水器(ROV)众多使命中的一个。为了在布雷水域提供一条安全通道,ROV应在舰船前面搜索此通道,而水面舰船距ROV及可能的水雷物体保持一个安全距离。为了保持安全距离,可能需要长达1500m的系缆长度。对于所要求的3kn前进速度,系缆产生的作用在ROV上的主要负荷将影响它的性能及运动范围。数字模拟程序BCABLE能够用一预报由系缆产生的作用在ROV上的流体动力阻力。这可以帮助评价各种用于猎雷的ROV,给出未来ROV系统的发展方向。对于那些所建立的能用于普通ROV系统的相以关系,即对不同流速及方向、系缆阻力系数、电缆直径及操作深度,给出了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5.
《舰船科学技术》2014,(12):178-182
针对UUV探雷作业任务,建立UUV集群探雷作业效能评估模型。针对UUV集群搜索和探测水雷2种机动方式,进行集群探雷作业效能评估分析,给出UUV集群搜索效率和发现目标概率。  相似文献   

6.
《舰船科学技术》1998,(1):27-33
本文根据遥控水雷的需求和特点,对水中光击穿激光声的时间特征,频谱特征,方向特征,受介质吸收效应影响的特征以及传播特征等较全面地研究。  相似文献   

7.
晓徐 《航海》2005,(1):37-37
美海军计划研制一种无人水面舰艇(USV),用来搜索潜伏的敌方潜艇和在近岸地区部署的水雷。  相似文献   

8.
周熊 《水上消防》1996,(9):12-17
介绍两种舰艇。巡逻/反水雷艇是在巡逻艇的基础上增加了反水雷装置、遥控深潜器、变深度探雷声纳和精确定位控制系统就可以完成反水雷任务;新一代三体护卫航旬有更好的残存性、隐蔽性、建造成本低、阻力和适航性能良好、有利武备系统布置等优点。就新一代护卫舰而言,采用三体护卫航方案将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直升机作为一种扫雷工具,美军最早运用于侵朝战争中。在元山登陆战中,直升机为海军陆战队清除水雷,开辟通道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美海军还未拥有专门装备的扫雷直升机,执行扫雷任务的是登陆运输直升机。机上人员目力搜索,发现目标后,便用机关枪将其击毁。在波斯湾,美海军也曾沿袭这一经验。最初,因缺乏专业人员和器材,搜索和消除水雷的任务只好由以护送科威特油船母舰为基地的反潜直升机和多用途直升机来实施。  相似文献   

10.
ECA公司研制的OLISTER新型无人潜器是一种集水雷战、调查和侦听于一体的多功能无人航行器,它能方便而且迅速地在遥控潜器和自主潜器之间转换。讨论了该水下无人潜器特征信号管理的两个问题,即声辐射和电磁辐射(尤其在静态情况下)。采用两种动态神经网络,并且是两种不同的四元函数对上述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杨毅 《航海》2003,(1):41-42
美国海军历来重视航空反水雷部队的建设,并使之在美国海军反水雷战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参加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水雷作战是1973年在越南海防港进行的“作战结束扫雷”行动。当时,美国出动了海军的12架直升机和海军陆战队的18架直升机,扫除了由美国布放在海防港航道中的水雷。在1974年春的苏伊士运河扫雷行动中,美国海军航空反水雷部队均身手不  相似文献   

12.
科海拾贝     
《航海》2007,(4)
日将研制无人驾驶潜艇日计划在今后6年,花60亿日元,研制无人驾驶潜艇,旨在承担追踪武装间谍船、搜索和清除水雷、海底调查以及监视港湾、打击  相似文献   

13.
杨毅 《航海》2003,(3):38-39
水雷是一种既具有战略使用功能,又具有战术使用价值的水中兵器。它具有布放隐蔽、威慑力大、作用时间长、价格低廉、使用灵活等显著优点,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水雷的发展,先后研制了多型性能先进的主战水雷。同时,为了使作用有限的单个水雷或雷阵发挥更大的作用,把水雷像网络一样连接起来,就能形成  相似文献   

14.
苗生 《航海》1997,(3):40-41
水雷是一种低廉而有效的水中攻击武器。自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被用于实战以来.显示出其强大的攻击性和杀伤力.已成为各国海军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常规武器。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海军使用的水雷越来越趁于智能化。不仅使其对目标的攻击越来越精确,威力也越来越强大,而且排除它也变得越来越困难。如今的水雷已经发展成一个庞大的家族。它主要根据水中噪音或船体磁性对目标发起攻击。  相似文献   

15.
随着水雷的发展,反水雷成为海军作战的重点和难点。从反水雷的特点出发,分析声纳技术在反水雷中的应用,介绍用于反水雷的声纳新技术。  相似文献   

16.
沈杰  罗杏春 《船舶》2008,19(5):6-9
以俄罗斯反水雷舰艇为研究对象,介绍了俄罗斯反水雷舰艇及装备的发展过程及现状。借鉴俄罗斯发展反水雷舰艇的成功经验,吸取其先进的反水雷理论思想和技术,对我国反水雷舰艇的发展是非常必要和极其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的火箭上浮水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水雷的发展史来看,最先出现的水雷应该是漂雷,二战之前则以触发锚雷为核心,后来人们更偏爱无需与舰体接触而起爆的非触发沉底雷。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水雷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大致在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出现了由水雷和火箭或水雷和鱼雷相结合的特种水雷,如火箭上浮水雷、自航水雷、自导水雷、定向  相似文献   

18.
刘亭  严平  谭波 《舰船电子工程》2012,32(9):84-86,131
以水雷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水雷目标易损性研究的总体框架;通过对水雷的结构及功能分析、毁伤级别的确定以及构建水雷功能毁伤树,建立了水雷目标易损性模型;完成了水下射弹对水雷侵彻毁伤过程的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钨芯射弹能够穿透水雷壳体并破坏引信舱内构件,造成水雷失效。  相似文献   

19.
牟兰 《舰船科学技术》2012,34(9):138-142
从舰船电场的产生机理出发,阐述了舰船电场的分类及来源,介绍了舰船电场在水雷战的应用现况,主要是电场水雷和反水雷设备的装备情况,同时介绍了目前世界上比较先进的电场水雷和反水雷系统.  相似文献   

20.
发射水雷时,由于水下环境的复杂性导致水雷的水中弹道要受到多种干扰因素的制约,为分析海流速度和方向对水雷水中运动状态的影响,针对水雷由鱼雷管水平发射出管,在解欧拉方程易出现奇异性而难以求解的问题上引入四元数法,建立基于四元数法的水雷在静水中的弹道模型;分析海流影响下的水雷水中弹道,建立基于海流的水雷水中的弹道模型。仿真水雷在不同流速、流向下的弹道,分析海流流向与水雷出管速度方向异同时,水雷在水中的运动规律和散布规律。实例表明,仿真结果与有关资料和实际获得的数据相吻合,可为部队执行布雷作战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