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智能轨距尺采用高精度直线位移传感器和倾角传感器后,其最大的特点是活动测头能连续不间断地滚动采集数据并进行自动判断、锁定轨距最小值,使轨距测量更具科学性。该项滚动测量技术不但提高了检测精度,而且解决了活动测头的磨损问题,是轨距尺实现智能化的一项创新,达到了部颁0级轨距尺的规程要求,满足了高速铁路轨道线路的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前,沿线养路工区使用的轨距尺每三个月一次送到工务段计量检定组检定,每次检定总能查出十分之一左右的轨距尺不合格。这些轨距尺之所以不合格,大多数是由于使用者不注意爱护.乱丢乱摔造成的。由于判断轨距尺是否合格,需要用专门的仪器来检测.因此使用者并不知道手中的轨距尺是否合格。如果使用者用不合格的轨距尺去检查线路,就有可能把不合格的线路判断为合格,把合格的线路判断为不合格,这就给我们的安全带来隐患。怎样才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呢?就是让使用者也能知道轨距尺是否台格,如果我们能研制一种适台工区用的轨距尺校准器.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使用者每次在使用轨距尺之前,利用轨距尺校准器对轨距尺进行校准,轨距尺的质量就有了保证,轨距尺检测的数据就更具有科学性、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在工务部门需要频繁使用轨距尺,一些未到检定期的轨距尺示值不准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为此,研制出工区铁路轨距尺轨距和标高示值标定器,在使用轨距尺前对其计量性能进行确认。介绍标定器的主要技术参数、标定原理、结构及标定方法。  相似文献   

4.
1 问题的提出为确保轨距尺示值准确 ,目前工务部门采取的一般做法是轨距尺每三个月送检一次。根据对现场轨距尺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 ,我认为“要确保线路维修质量” ,仅采用目前对轨距尺每三个月检定一次的方式是很不够的。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确定是否合适是根据该计量器具周期抽检合格率进行判断 ,一般情况下 ,当该计量器具周期抽检合格率≥ 90 %时 ,即认为该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的确定是合适的。按照这种规律分析 ,我们目前在用的轨距尺中就可能会有 10 %不合格轨距尺在流通使用 ,如果这些流通着的不合格的轨距尺不能被及时发现 ,将会给我们…  相似文献   

5.
目前的铁路轨距尺检定工作以人工操作为主,效率低,无法满足现场应用需求。同时,检定结果可靠性受人为因素影响,测量不确定度会增大。为了提高轨距尺检定工作效率和测量结果可靠性,提升检定操作的自动化水平,开展铁路轨距尺自动化检定装置研究。基于轨距尺工作特点和检定要求,提出铁路轨距尺自动化检定装置的功能需求,设计铁路轨距尺自动化检定装置结构。利用轨距尺自动化检定装置测量轨距尺的示值误差,采用蒙特卡洛法,评定轨距尺自动化检定装置的轨距和超高示值误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表明,铁路轨距尺自动化检定装置计量性能满足要求,能够提高铁路轨距尺检定效率。  相似文献   

6.
随着轨距尺检定器使用时间的延长。因受外界条件影响,如:温度、湿度、辐射、磨损等,其材质、结构、性能逐渐发生变化,送上级计量检定部门检定时,其计量检测准确度逐渐降低(检定器是合格的)。为保证工务维修用铁路轨距尺计量的单位统一、量传准确。笔者对本公司所使用的是TJGC-1型数显轨距尺检定器的传动系统、调节系统进行了多次认真检查、分析、研究,在TJGC-1型数显轨距尺检定器使用中发现:检定器因使用时间较长,各部件结构松旷、磨损,导致性能不稳定;  相似文献   

7.
铁路轨距尺的主要技术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轨距尺相关概念、传统轨距尺和新型轨距尺主要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应将轨距尺按所适用线路水平(允许速度)分为3个等级进行管理。阐述了对轨距尺轨距、超高等主要技术参数的检验、检定方法及其原理。  相似文献   

8.
分析检定规程《标准轨距铁路轨距尺》2008版与2003版的主要区别,介绍对轨距尺检定的注意事项、检定结果的数据处理,以及轨距尺检定器日常保养和维护等方面内容,以便更好地开展轨距尺计量检定工作,保证量值传递的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
介绍实际工作中开展轨距尺检定装置的量值比对情况,包括比对的实施方案、比对方法、比对过程、使用测长机测量轨距尺传递标准的测量方法和轨距尺检定装置量值比对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等方面.分析参比实验室和主导实验室试验数据,得到对比结果,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铁路轨距尺为例,结合目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研究二维码技术在铁路轨距尺远程管理中的应用方案。分别阐述信息管理、状态管理、使用管理、远程管理4个模块的功能,总结试用效果,为计量器具检定、管理探索新模式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线路动静态检测数据均值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均值管理是评价线路平顺性状态的重要指标。高速铁路无砟轨道高平顺性、高稳定性的特点决定了均值管理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比分析杭长、宁安客运专线和合福高速铁路的轨道几何动静态检测数据,发现在线路状态较好的情况下,无砟轨道动静态检测数据均值差异很小,尤其是轨向、轨距不平顺。轨道平顺性状态、结构形式及初始状态是影响无砟轨道动静态差异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建设阶段应注重无砟轨道精调质量的提升;在运营阶段应结合不同轨道型式自身的结构特点对无砟轨道进行动静态管理。  相似文献   

12.
聚氨酯在铁路道砟粘结技术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有砟轨道在薄弱地段的维修工作频繁、轨道几何形位保持难度大。利用聚氨酯材料将散体道砟粘结起来,可增强轨道结构并延长维修周期。通过对国外处理有砟轨道薄弱地段的聚氨酯道砟粘结技术进行分类总结,并与国内进行对比分析。结论为:(1)归纳总结了聚氨酯道砟粘结技术在国内外应用的断面粘结形式;(2)对比分析了聚氨酯道砟粘结技术在国内外新建铁路有砟-无砟过渡段的应用情况,给出了建议的过渡段粘结形式;(3)既有线宜采用道砟胶固化道床,并根据病害的位置和路基排水功能,选择影响维修的或不影响维修的断面粘结形式。  相似文献   

13.
重庆跨座式单轨系统限界检测设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跨座式单轨系统限界有其特殊性 ,尺寸控制非常紧 ,内容多而复杂。因此 ,该系统土建工程施工完后必须对全线断面的建筑限界进行检测。要进行准确高效的检测 ,需研发移动式检测设备 (限界检测车 )。在对跨座式单轨车系统限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限界检测车的总体技术构想。  相似文献   

14.
轨道电路能够传递列车行车许可、检查轨道占用,有效地保证了列车安全高效的运行.轨道电路的钢轨阻抗决定了轨道电路的传输性能,研究钢轨阻抗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电磁场模型的钢轨阻抗研究方法.首先分析轨道电路中钢轨阻抗的分布原理,确定钢轨阻抗的计算方法;然后建立模型,计算比较有砟轨道和无砟轨道钢轨阻抗在不同环境和频率下的变化;最后仿真验证无砟轨道钢轨阻抗优化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电磁场模型可以很好的模拟轨道电路,分析不同环境下钢轨阻抗的变化规律,验证了加高距离和绝缘方法对于优化无砟轨道钢轨阻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地铁线路限界设计是保证地铁车辆安全运行的关键技术。合理精确的限界设计可以减少土建投资,节约成本。其中,相对于直线地段,曲线地段的限界加宽量计算相对复杂,方法也不尽相同。通过分析地铁车辆在圆曲线、缓和曲线以及曲线过渡段的限界加宽量,利用MATLAB编写相应的程序,进一步简化地铁线路曲线地段限界的计算。  相似文献   

16.
铁路客运站股道运用窗时排序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道运用计划是实现CTC条件下客运站分散自律控制的关键。以时刻表、股道和站台为研究对象,结合进路编排、维修和列车早晚点时间窗,在分析股道运用平行机排序和多目标排序问题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排序理论,以总费用最小和股道均衡使用为目标函数,建立股道运用第一类多目标窗时排序模型。采用基本和合成分派规则、解改进优化策略,设计自律优化算法和3步算法制订和调整股道运用计划。实例表明:软时间窗下的规则解、近似解平均比硬时间窗下的解优化17.8%、14.1%,硬时间窗解收敛速度较快,采用θ规则在两类时间窗下均能得到较优解;制订计划时,宜综合采用各种分派规则尤其是规则6和θ规则,调整时宜直接采用规则10、12。提出的模型及算法能快速、合理地制订股道运用计划,有效解决带有时间窗的股道运用问题,并充分运用车站的各项资源。  相似文献   

17.
随着近年来客货共线铁路轨道铺设技术的进步,双块式轨道、枕式无砟道岔等新的轨道结构大量应用,原《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及《有砟轨道铁路铺砟整道施工作业指南》,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客货共线铁路发展需要,部分新技术内容施工标准缺失,而且其中的部分条款内容不完善,无法满足新技术的推广和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需要重新制定相应的标准。通过深入现场,对双块式无砟轨道施工、铺砟整道、无缝线路铺设、道岔铺设、轨道与相关专业接口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深入分析施工技术要求及控制标准,研究编制《客货共线铁路轨道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对新研究编制的规程的主要编制原则、研究的关键技术内容、实施要点等进行阐述,便于使新标准得到更好的理解和执行。  相似文献   

18.
铁路有砟轨道下沉破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道累积下沉是轨道不平顺发生、发展的根源,是各种线路病害的动力源,由此形成以轨道下沉研究为主体的轨道下沉破坏理论。轨道下沉破坏研究是轨道管理基础研究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国内外对有关轨道累积下沉特性及下沉影响因素等问题给予高度重视,曾进行广泛研究。本文综述国内外关于轨道下沉破坏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主要包括轨道下沉试验研究、轨道下沉破坏仿真计算研究和轨道下沉与轨面高低不平顺发展关系研究。通过总结和分析,明确国内外研究状况和发展动向,对比国内轨道管理基础研究状况,指出我国为适应现代轨道养护维修管理需要在轨道下沉破坏方面进一步重点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减振器刚度对轨道动力特性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相对于其他轨道系统有良好的减振降噪效果。现阶段对该种轨道形式的研究较少,利用有限元软件从谐响应方面分析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的动力特性,并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减振器刚度变化对系统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以反映参数变化对浮置式梯形轨枕轨道减振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在该轨道系统中使用刚度小的减振器可提高其减振性能,提高行车舒适性及改善轨下结构受力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