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活性磷酸钙(HAP)可用作悬浮聚合分散剂,本文讨论和分析了HAP的分散机理和有关合成工艺,指出了HAP悬浮分散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苯乙烯系离子交换树脂中间体的粒度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苯乙烯、二乙烯苯悬浮共聚制得了离子交换树脂中间体,研究了搅拌桨形状,分散体系和分散助剂浓度、升温速率对白球收率的影响,有效控制了共聚过程中液滴的聚集与粘结,得到了所需粒径的白球中间体。  相似文献   

3.
张虹  焦丕玉 《船电技术》2006,26(5):64-66
介绍了无溶剂绝缘漆广泛使用的活性稀释剂——苯乙烯的性质,并着重探讨了它的化学反应性、毒性等问题,并提出了在无溶剂漆生产使用过程中安全使用、降低危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使用顶空分析法测定裂解汽油C8中重要组分的二元及四元活度系数,通过NRTL、UNIQUAC等活度系数方程关联,求得二元交互参数,通过模型参数来预测多元相平衡数据,比较各方程的预测精度,最终确立NRTL为最适合于该体系计算的模型方程,同时测量出的平衡数据为萃取精馏苯乙烯工艺的研究开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龚峻松 《舰船科学技术》2006,28(2):64-66,71
搅拌条件对于悬浮聚合制备珠体粒径的控制十分重要。三叶式后掠桨具备较合适的剪切循环比,可使物料呈现稳定、均匀的整体循环,从而使聚合物的粒径、粒度控制在一个比较理想的范围。本文通过悬浮聚合成粒机理论述了三叶式后掠桨用于悬浮聚合时的优良特性,并且介绍了设计的一般原则。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分散剂对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超细铜粉的影响,分别以明胶、焦磷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高分子聚合物A作为表面分散剂,采用液相化学还原工艺制备出不同形状、不同尺寸的超细铜粉。利用XRD、SEM及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手段对所制备的超细铜粉的物相、形貌及粒径大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表面分散剂对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的超细球形铜粉的作用是不同的;使用高分子聚合物A可以制备出球形度好、结晶度高、粒径分布窄和抗氧化性好的超细铜粉。  相似文献   

7.
以苯胺(aniline)和吡咯(pyrrole)为电聚合单体,采用循环伏安法在不锈钢电极表面电沉积出PANI/PPY/TiO2导电共聚物/无机复合薄膜.采用CV、SEM和FT-IR等测试手段对其电聚合过程、微观结构和分子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Tafel极化曲线法、EIS电化学阻抗谱对PANI/PPY/TiO2薄膜在3.5%NaCl溶液中的耐腐蚀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iO2的添加提高了导电聚合物薄膜的阳极保护和抑制腐蚀反应中电荷转移的能力,使PANI/PPY/TiO2复合薄膜的金属保护能力明显优于PANI和PANI/PPY薄膜.  相似文献   

8.
龙毅  徐洪涛 《中国水运》2007,5(6):35-36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异丙醇为溶剂、氨水为催化剂,通过湿化学方法,在天然石墨鳞片表面包覆上了一层连续、致密的二氧化硅。讨论了滴液速率、保温时间、鳞片的处理方式及温度对包覆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优化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介绍OTT的现状,从信息用户的角度揭示OTT模式下关于信息方面的体验(包括信息发布、信息管理等主要过程),以及浅析形成这些用户体验的原因,并探讨了OTT应用在信息用户体验过程中的潜在问题及其相关分析,以此说明OTT应用的发展拓展了移动互联网用户的信息行为。  相似文献   

10.
运用插层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蒙脱土/聚苯胺复合材料,并对其表征.然后将复合材料加入到环氧树脂中,以聚酰胺树脂作为固化剂,制备复合环氧涂料.通过XRD分析表明制备的复合材料中蒙脱土被完全剥离;同时FT-IR分析表明聚苯胺与蒙脱土存在相互作用;涂层力学性能测试表明复合材料各项力学性能均得到提高;电化学阻抗谱(EIS)表明蒙脱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