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刘长俭  袁子文 《水运工程》2020,(10):106-109
针对长江口航道发展问题,对航道面临的形势要求、现状条件进行研究,采用航道服务供给与实际需求对比分析的方法,剖析长江口航道总体通航能力、南槽航道通航水深、南港航道通航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北槽通航管理、推进南槽一期工程建设、研究北港航道开发建设、提升南港航道通航安全水平、谋划北支航道发展方向等建议,希望能为"十四五"期长江口航道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天津南港LNG船舶通航需求及保障港区船舶通航安全,根据南港港区特定的气象、水文及通航环境特点,文章分析了LNG船舶进出南港航道的符合性,制定了LNG船舶进港的限定条件。实践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通航安全限定条件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3.
重庆梅溪河河道为规划的国家Ⅲ级航道,采用平面二维水流数学模型计算和通过对河道的水位推算和河床演变分析,从满足航道安全通航要求的角度出发,就梅溪河河道建设的特大桥的桥址、通航净空尺度、通航安全和保障措施等提出建设意见.  相似文献   

4.
为满足天津南港LNG船舶通航需求及保障港区船舶通航安全,根据南港港区特定的气象、水文及通航环境特点,分析LNG船舶进出南港航道符合性。制定LNG船舶进港操纵方案,提出LNG船舶移动安全区及停泊安全区的设定、护航、交通组织等对策,保障南港LNG船舶安全进港。实践结果表明,提出的通航安全保障措施是可行、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楼飞  阮伟 《水运工程》2012,(4):111-116
合理开发北港航道可缓解目前长江口主航道在南港段面临的巨大通航压力、畅通长江黄金水道、拓宽上海港在长江口的岸线利用范围。通过分析北港航道的开发条件,对北港航道的可开发规模及开发时序作出探讨。分析认为:现阶段可通过规范北港通航,利用自然水深建设5 000吨级航道,部分缓解南港的通航压力;近期可开辟8 m航道,通航2万吨级及以下船舶;中远期则需全面整治北港,开辟10 m航道,满足3万吨级船舶的通航需求。  相似文献   

6.
崔金茹 《港口科技》2011,(11):46-47
日前从南港工业区获悉,南港5000t级航道疏浚与通用散货泊位建设已全面完成,已具备开港通航的工程条件。未来十五年,天津将投资8000亿,将200km^2的南港工业区打造成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石化产业基地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采用的航道改造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模型精确度不高,无法准确描述航道改造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bim的航道改造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建模方法,通过计算航道弯曲半径,及船舶安全通过的最小弯曲半径,分析航道弯曲半径与船长关系,计算船舶能够顺利通过的弯曲航道宽度,通过分析交通事故数与航道曲率之间的关系,利用最小平方法确定交通事故数与航道曲率之间关系误差,从而建立航道曲率与相对事故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建立航道水深和航道宽度的计算公式,计算了顺直河道单线航行和双线航行航道宽度,确定了顺直河道长宽比与船长的关系,并计算船舶安全通过弯曲河道所需最小航宽,并对其中参数进行计算,综合二者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建立航道改造对船舶通航能力影响建模。实验证明,所提方法能够准确描述弯曲河流和航道尺寸与船舶通航能力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扬子石化公司吹填固基砂源问题,提出在长江下游南京八卦洲左汊规划的河道疏浚区与航道疏浚维护区进行工程性采砂。通过采取必要的航道及通航安全保障措施,在不影响船舶通航条件下,使吹填采砂、河道疏浚与航道维护同步实施,不仅为企业节省了建设成本,而且稳定了南京八卦洲汊道河势格局,改善了左汊航道条件,实现企业与社会的多赢局面。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市场对河砂的需求量猛增,不少单位和个人纷纷建造采砂船在通航河流上进行采砂作业.由于大规模乱采滥挖导致航道受损,通航条件恶化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对河道采砂行为进行有效管理,依法保护航道安全畅通是航道行政管理工作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陈艺 《水运工程》2023,(9):139-144
龙圩水道为枢纽坝下天然河道,针对多线船闸大密度通航环境下航道整治施工问题,进行了施工展布方案研究。通过分析河床水文、通航环境、航运状况和航道整治设计方案,采用数学和物理模型研究得出,大密度船舶通航、桥梁通航限制和施工降水是龙圩水道航道整治施工展布的难点。制定了“拓宽航道、半幅分层施工、半幅通航、通航交通管制”施工展布原则,解决了施工与通航的矛盾,确保了施工顺利推进和船舶通航安全。研究思路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