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系统构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锌砂 《中国公路学报》2007,20(6):31-35,42
基于公路CAD研究成果以及计算机图形学领域的最新发展,提出高性能、高扩展性的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系统构架,讨论了地形原始数据的预处理、地表三维建模、道路三维建模、道路模型与地形模型的实时整合、景观及附属设施三维建模、高效的场景管理、地形层次细节模型等功能设计与软件实现技术,并采用设计模式设计了类之间的组织模型,利用C 和DirectX 9.0c开发了公路实时三维可视化原型系统。最后依托实际工程项目对原型系统进行了测试和验证,实现了实时三维可视化手段对公路设计过程的支持以及对设计成果进行实时评价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可视化平台的高速公路建设形象进度系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茂文 《公路工程》2009,34(3):170-174
应用GIS技术建立以平纵对比电子地图为基础的信息导航平台,提出了道路三维整体建模与简化方法,实现了道路场景的实时动态交互式浏览,将三维仿真与GIS集成,构建出工程进度信息录入、查询及形象展示的可视化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各种工程信息模型,实现了公路工程建设进度的远程实时查询及形象展示,并在常吉、广巴等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3.
道路整体模型视相关简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道路景观的实时三维可视化,针对道路整体模型提出了基于边数据结构的视相关动态简化的过程和方法,给出了基于边折叠建立操作层次树的方法,介绍了涉及视锥、背离面方向和屏幕投影误差的视相关准则原理,实现了道路整体模型的视相关动态简化和细化。实践证明:该方法能在保证道路整体模型具有较好视觉效果的前提下,大大降低模型的复杂度,从而达到道路景观实时可视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介绍道路信息模型(RIM)的概念、以及其对工程建设与管理行业的价值和意义.以AutoCAD为图形平台,引入道路信息模型(RIM)概念,采用ObjectARX技术开发了三维涵洞设计CAD,解决了常规涵洞CAD在可视化布设、与地形匹配等方面的一系列不足,打破了传统的涵洞CAD设计方法,提出了全新的以三维设计为核心的涵洞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保证设计道路线形安全,基于三维交互式虚拟视景系统,建立数字地面模型和路线模型,实现将静态的平面二维设计转化为立体可视化的三维设计场景,对设计成果进行动态模拟、分析,并作实时判断和修改,确保了设计线形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基于BIM的道路全数字三维地质地面信息模型构建是实现道路工程BIM动态设计的关键。以北京市平谷区黄松峪山区某道路工程为例,将道路地质地面信息导入到Civil 3D中,利用Civil 3D的点、块、曲面、实体提取等功能,构建了三维地质地面信息基础模型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综合设计,实现了基于地质地面信息的纵断面设计、土石方计算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初步解决道路设计中地质地面信息储存、管理、分析以及可视化的问题,为基于BIM的道路全数字化正向设计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7.
李军  刘向阳  黄皓  郭腾峰 《公路》2011,(1):123-128
以建筑信息模型为基础,引人道路信息模型概念,依托广东省湛(江)徐(闻)高速公路项目,研究建立了道路、桥梁以及相关构造物的三维模型;并基于GIS环境和虚拟仿真技术,研究开发公路数字化信息平台系统,实现公路三维模型与空间地理位置、测量数据、图纸文档资料等关联信息的实时映射关系,开发应用了可视化的浏览、查询、计划进度、质量检...  相似文献   

8.
基于OpenGL的隧道三维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隧道的设计数据,避车洞的尺寸,利用OpenGL三维建模平台,通过多种建模方法成功地实现了带避车洞的隧道三维可视化。隧道中钢轨、枕木、道渣等三维模型的构建,使得隧道的三维模型更加直观、准确生动,从而增加了隧道三维模型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公路的三维可视化设计就其功能而言应包括两个方面:设计过程的可视化及设计成果的可视化.重点介绍了公路三维设计的流程与实现方法以及公路三维模型的构建方法与流程,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开发了道路智能设计系统.  相似文献   

10.
高速公路三维可视化进度管理系统是针对目前公路建设各阶段的要求和目标,所提出并实现的一种基于VR的公路可视化进度信息管理平台。结合真实地形与公路设计资料,建立高速公路及其附属设施的三维模型以及三维导航视窗,从而使交通的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变得直观、轻松和高效。  相似文献   

11.
三维地面模型及三维道路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数模为基础建立三维地面模型和三维道路模型。  相似文献   

12.
道路与地形整体模型的构建是实现道路三维可视化的关键。基于在约束delaunay三角网中插入点和约束边的理论,提出一种道路设计面模型的构建方法以及其与地形表面模型融为一体的整体模型构建方法,使得道路设计面模型和地表模型不仅表面上是整合在一起,并且其内部关系也是统一的。对其原理、方法及程序实现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重庆曾家岩嘉陵江大桥为(135+270+135)m刚性加劲悬索连续钢桁架公轨双用桥,上层为城市主干道路,下层为城市交通轨道,大桥路线走廊狭窄,桥址古今建筑密集、地下管网轨道交错繁杂、地形起伏显著。该桥设计中应用Bentley和Autodesk平台软件进行BIM技术协同设计,基于BIM平台软件,创建了三维地形模型和工程周边实景模型,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最佳路线,通过桥型方案比选确定了连续钢桁架桥方案;建立钢桁架、桥墩等主要结构参数化模型,进行结构参数化设计;通过构件碰撞检测校核、桥墩防撞模拟、交通流模拟和工程量校核等,实现大桥优化设计。与传统二维设计相比,基于BIM技术优化该桥设计方案,大量节省了设计成本,有效地提高了桥梁设计质量,提升了整个工程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张孟俊  谢良富  王会义  龚友 《汽车工程》2006,28(12):1062-1065
空气悬架系统是保证厢式半挂车行驶平顺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该系统的各主要结构参数对半挂车动态响应的影响,采用M atlab/S imu link/D sp的仿真平台,对某半挂车进行建模,并建立了随机路面输入的实时仿真分析系统。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分析系统的正确性,为空气悬架系统的设计与匹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城市道路轻型车排放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不同角度研究城市道路交通流动态微观排放模型是进行交通环境评价的基础.以长春市典型城市道路为研究对象,在捷达Gix瞬时质量排放数据的基础上,利用BP神经网络建立了NOx、HC、CO3种污染物排放率模型,并运用实际道路测量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阎明  陶然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0,(2):192-194,M0020,M0021
目前道桥项目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需要不停地进行优化及调整。BIM技术可以作为一大技术手段,发挥其独有的功能优势。通过BIM技术将二维图纸转换成三维模型,进行方案可视化交底、交通仿真、专业协调等分析,优化设计成果,减少安全隐患。通过BIM施工项目管理平台,实现职责分工明确、文档集中管理、进度实时查看、现场问题及时追踪与解决。BIM技术可以提前发现道桥项目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项目整体的推进效率,助力道桥项目的实施管理。  相似文献   

17.
基于多人驾驶虚拟平台研究车群行为的基础模型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真实环境试验的危险性,车群行为研究的重要数据是很难在实际道路环境中获得的,因此必须借助于虚拟技术来完成.根据基于多人驾驶虚拟平台,设计了道路模型,驾驶员汽车模型,交通环境模型和车群行为模型,融入驾驶员反应和车群行为2个因素,在虚拟平台上面对各模型之间的协调关系及相关预测和传递行为进行了研究.初步已建立15台机器驾驶虚拟平台,同时提供1台服务器接入外网用于系统发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实景三维技术不断推进发展,将基于倾斜摄影技术获得的实景三维数据集成在集景三维平台中,可实现道路快速三维建模,再通过叠加空间管控要素、现状限制因素等,实现了规划的三维可视化分析。以仙马湖组团路网优化研究为例,验证了基于实景三维路网优化方法的可行性,使规划路网与地形贴合更好,与现状控制因素协调更优,与河道水系亲水更佳,避免了城市建设大挖大填,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践行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