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4 毫秒
1.
魏涛  金凡 《城市交通》2007,5(2):55-59
雅加达市快速公交系统经过3年多的建设,目前已有3条快速公交走廊投入运营,经过首期线路的运营,使规划、设计和运营管理部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随着更多快速公交走廊的建成,快速公交网络将初步形成.从雅加达市城市交通环境和快速公交系统发展的背景出发,通过分析快速公交系统的组成及特点,总结了快速公交发展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希望对中国城市的快速公交系统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快速公交作为新的一种公共交通模式,具有速度快、容量大、建设周期短、造价低等诸多优点.在我国已有较多的城市正在规划和建设快速公交,本文通过对快速公交发展主要影响因素的适应性分析,并针对目前快速公交实践中问题的进行探讨,提出在大城市中应坚持发展快速公交,落实公交优先的政策,并指出成功的快速公交系统应系统地考虑其与常规公交等其他交通的协调以及对公交网络的优化,以提升整体公交系统的综合效率.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快速公交系统的客流得到可持续发展,和根据城市新区公交导向发展的客流变化分析公交引导城市发展的发展阶段,针对公交导向城市发展的阶段以及它支撑快速公交系统的程度,分析其设施配置方案的不同级别,建立快速公交系统和公交导向发展的协调规划模型,分析公交导向发展和快速公交系统间的互动关系,利用模型模拟公交导向城市发展的进程和快速公交系统的设施配置,使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快速公交系统(BusRaPidTransit)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交通模式。本文从快速公交系统的组成、特点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相比的优越性出发,分析了BRT在大城市的基本应用模式及其特性,以正在运营中的杭州快速公交系统建设为例,重点结合快速公交B1线,分析其运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解决方案;并在此基础上给出杭州未来快速公交网络规划建议,探索适合杭州经济发展的、因地制宜的快速公交发展模式,为杭州及其他城市下一阶段快速公交规划与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前,北京、厦门、郑州、常州等地均规划建设了快速公交专用道系统,通过近年来的运营实践,对城市的公共交通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鉴于此,结合郑州市快速公交首期工程建设案例,对城市快速公交系统规划与实施技术进行分析,以期为我国各城市快速公交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快速公交车站运营模式的优势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对北京、杭州、昆明三个城市地面常规公交和快速公交系统上下客用时调查的基础上,对不同公交系统车站运营模式的特征、乘客上下车速度和车辆停靠时间进行了定量对比分析,还进一步揭示了车站运营模式对乘客、公交企业和社会教益的影响。阐述了快速公交系统实施站台收费的目的和意义,同时提出快速公交专用道和站台收费的方式是确保快速公交系统高运能和快速的关键环节。最后还建议客流量大的常规公交线路也应实施站台收费、水平登降等措施,以提高运营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7.
公共交通是转变交通出行结构的必由之路,也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必然选择,然而目前公交规划关注重点多为中、远距离的快速线路,对于"最后一公里"关注不够.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本文在区域公交系统规划研究与实践中,将公交微循环引入到区域公交体系中,研究了区域内不同层次公交线路的协同配合方式,提出了建立干线公交与微循环公交相互协调,快速和慢速并存,长线与短线相结合的理念与方法.并以郑东新区龙湖金融中心为例,研究公交微循环系统在区域公交系统规划中的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8.
实施公交换乘是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手段,武汉市公交线网优化方案也是以公交换乘为基本思路。合理的换乘票价是吸引乘客、保持公交系统运营效率的手段之一。以武汉市公交发展规划为依托,通过构建基于出行者效用的公交换乘票价模型,对出行者能够接纳的公交换乘票价进行分析,仿真结果显示:随着公交提速效果逐渐显现,动态的递增票价策略能够促进快速公交系统的顺利实现。  相似文献   

9.
正快速公交系统刚诞生时,曾被称作"准地铁"、"半高速公交系统",那是因为快速公交系统客运量比常规公交大,比地铁小;运营速度比常规公交快,比地铁慢。后来,快速公交系统又定位为中运量公交系统。由此也揭示出快速公交系统的基本特征,即比常规公交运量大、速度快。当然,快速公交系统还有其他运营特征,比如:有独立的路权,行驶在公交专用道或专用车道  相似文献   

10.
快速公交系统通称BRT(Bus Rapid Transit),是利用改型的公交车辆,运营在公交专用道路空间上,保持轨道交通特性又具备常规公交灵活性的一种便利、快速的公交方式。BRT是介于传统的轨道模式与公交模式之间的“第三种方式”,甚至可以说是二的桥梁。它为城市规划提高交通服务水平提供了一种更经济快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借鉴列车运行图的理念,对快速公交系统基于运行图的运营组织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快速公交系统基于运行图运营组织的系统构成和系统条件。然后设计了快速公交运行图的图解表示和编制流程,确定了运行图的主--素。最后,以济南BRT1号线为例,根据客流特征进行了高峰小时运行图的编制。结果表明,如果快速公交能够按图运营,能提高旅行速度、节约运用车辆,这为BRT的运营组织管理提出了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快速公交(BRT)与常规公交在车站设计方面区别的基础上,确定了各组成部分的设计要素:运用“排队论”对车辆停靠区的车辆泊位数量进行计算,分别给出直线式车站和港湾式车站的停车区域长度的确定方法;基于乘客的候车特性,建立了乘客候车区宽度的计算模型;根据客流量、使用能力、超高峰系数等参数对自动售检票机的配备台数及其设置位置进行了研究;并从实用性、人性化角度描述了屏蔽门、天桥、地道等附属设施的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快速公交运营系统的基础上,参考轨道交通运营组织方法,制定了快速公交基于运行图的运行规则。在该运行规则下,进行快速公交运行图的设计和编制方法研究,并以车均延误时间为主要指标对快速公交的不同运营组织方法进行评价。最后以常州快速公交2号线部分区间的相关实际运营数据为例,编制高峰小时运行图。结果表明:运用编制运行图的方法来组织快速公交的运营,可有效减少公交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延误时间,具有较好的实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王彦彬 《交通标准化》2009,(11):150-153
为使快速公交的换乘实现最佳衔接,在进行公交调度时应最大限度地缩短乘客换乘等待时间。通过对运用TTS系统的快速公交换乘等待时间最短的调度问题进行研究,应用运筹学理论,分别针对两条换乘线路和多条换乘线路的情况,可建立线性规划模型,并得出总换乘等待时间最短的发车时刻表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快速公交运营模式的选择是各大城市建设BRT系统面临的首要问题,直接关系到系统能否成功运营。分析快速公交各种运营模式的特点和适应性,在研究影响运营模式选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选择运营模式的原则,并以广州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可供快速公交运营模式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快速公交系统离散仿真框架 的设计和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范围内,快速公交系统是缓解许多城市交通拥挤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然 而,系统的成功与否依赖多种因素,如服务规划、基础设施、车站设计、乘客信息系统及系 统的集成和接口等.本文基于离散事件系统,构建了快速公交系统(BRT)的计算机仿真 框架.这种方法在评估各种变量对BRT 运行效果的影响时能够节约成本.结果表明,一部 分子系统能够直接用于模拟典型的BRT 系统.数值试验证明,开发的子系统能够合理地 再现实际BRT 系统中的常见情况.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满足BRT或轻轨系统的运行需求,提出在带有固定左转车道的繁忙通勤走廊中央设置一条BRT或轻轨专用车道用于双向运营的概念。由此产生了车辆相交问题,其相交空间设置于由左转车道产生的未利用或未被充分利用的道路中央隔离带。提供了公交车站和相交空间的概念设计可选方案和几何布局示意图,并考虑运行速度、发车间隔、相邻相交空间的距离及相交空间数量等条件,分析系统性能。为确保具有实用性,研究了系统在现有交通走廊上的可实施性。由于该系统具有利于TOD发展的潜力,也可作为未来发展两条专用车道系统的中间步骤。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汽车尾气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并建立快速公交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项目前理论预测模型,对实施快速公交带来的空气环境质量改善效果进行预测,最后对实施快速公交项目后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效果进行了评估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大力发展快速公交的迫切需要和热潮,首先对BRT系统的构成要素以及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根据BRT系统与轨道交通的相似性,将轨道交通运营组织中根据客流计划编制全日行车计划和确定运用车配备计划的方法应用在快速公交系统中。并结合实例对此方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得出BRT系统的全日行车计划和运用车配备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