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结构形式复杂且位于城市人员密集区,机动车在行驶过程中排放的污染物(CO、NO<i>x等)不仅将对隧道内驾驶人员的健康产生影响,同时还会给隧道洞口附近民众的居住环境及健康带来影响。为此,以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CO浓度分布规律为重点研究对象,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并联风路理论,并结合上海和长沙4条隧道现场实测以及1∶8缩尺模型试验研究方法,开展了关于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交通风以及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扩散特性的研究;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交通风条件下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CO浓度分布特性预测模型构建方法,包括交通风速Vr、对流传质系数hm和扩散特征系数K等关键参数的确定方法;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实测结果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交通风以及污染物浓度预测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的误差评估值IA分别为0.992和0.916。当已知隧道结构特征和交通特征时,利用该计算模型即可预测评估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内沿机动车行驶方向各断面的平均交通风速、机动车流排放污染物CO平均浓度;同时可定量评价各分(合)流匝道对主隧道CO浓度分布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为多点进出城市地下道路科学选址及其通风系统优化设计与节能运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地下道路中由机动车排放的污染气体,无论是通过高风塔排放,还是经由隧道洞口通风排出,都会对周边环境空气质量造成负面影响。随着国内相关规范的出台和国民对大气环境关注度日益提升,对城市地下道路中的空气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在综述国外隧道污染空气净化技术发展历史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新建地下快速道路引进空气净化技术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为了动态跟踪并把握城市地下道路机动车排放特征,基于隧道实测法,于2012年和2013年先后对上海市的延安东路越江隧道、翔殷路越江隧道、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内的CO,NO_x浓度分布及相关环境参数进行了现场实测,并推算得到可反映中国城市地下道路车流综合平均CO,NO_x污染物排放因子现状水平的数据。结果表明:对于双洞单向下凹式城市地下道路,由外界产生的自然通风力的作用非常有限,而由机动车运动产生的交通通风力对隧道内污染物扩散和稀释起到了积极作用;坡度为-6%~6%条件下,下凹式城市地下道路混合车流CO,NO_x综合平均排放因子分别为(0.754±0.561)~(6.050±5.940),(0.121±0.022)~(0.818±0.755)g·km~(-1)·veh~(-1),推算结果与世界道路协会2012年关于中国地区的研究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明显小于现行相关公路隧道规范的设计值。研究结果为中国城市地下道路通风工程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公路》2021,66(7):300-305
为了探究城市公路封闭段废气集中排放方式对大气环境的影响,采用AERMOD预测模型,模拟成都某拟建城市公路隧道通风塔、低风井与封闭式声屏障段连续开孔、间断开孔等4种废气集中排放方式对环境的影响。结果发现,大气污染物源强一致时,封闭式声屏障采用间断开孔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比连续开孔时小;隧道大气污染物集中排放时,风塔高度不是决定污染影响程度的唯一因素,20m通风塔与30m通风塔对环境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差别不大,通风塔比低风井排放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更小。建议封闭式声屏障采用开孔方式排放污染物时,应尽量减小开孔率;隧道集中排放污染物时,首先应考虑高空排放。  相似文献   

5.
城市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总量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先进的GPS技术调查了宁波市不同道路汽车行驶工况,分析了城市机动车排放污染的状况及影响因素,重点讨论了机动车车型和汽车城市道路运行工况对机动车排放污染物的影响。对宁波市主要道路机动车流量进行了连续12h测量,并根据行驶工况和流量调查估算了宁波城市道路污染物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6.
应用美国Sensors公司生产的SEMTECH-DS车载排放测试仪,通过双怠速法、ASM稳态工况法及道路工况法对同一品牌不同行驶里程的城市出租车进行了排放特性的研究,比较了不同测试方法对排放测试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了车辆行驶里程与排放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双怠速工况下排放污染物超标的行驶里程与ASM工况基本相似;道路工况对汽车污染物排放影响显著;3种测试方法下的HC排放污染物均随行驶里程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7.
机动车道路排放的实时测试系统开发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在OEM-2100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机动车道路排放实时测试系统,并在实际道路上进行了轻型车的实时排放测试。计算了路段排放因子和排放总量,分析了车辆各行驶工况所占时间和排放量比例以及平均排放率,研究了各工况下机动车尾气污染物的贡献率,为准确测定交通流中单车污染物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该测试系统为建立排放模型提供数据依据,对于评价交通控制改进措施和智能交通系统对排放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汽油车在低温情况下市区工况尾气污染物和颗粒物排放进行测试,并与常温下市区排放进行比较,得到低温对尾气污染物和颗粒污染物排放的影响,得出结论:在低温市区工况,车辆尾气排放和颗粒物排放呈倍增加,冬季减少车辆在市区的短途出行及采取其他清洁出行措施是改善城市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交通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是交通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于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TSIS中的CORSIM排放模型,研究机动车车型、平均车速、车辆加减速度与污染物排放率的相关关系,提出了道路交通路网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计算方法。以某城市主干道相关区域路网作为研究对象,将道路条件、交通流量、交通管理控制措施等因素集成于仿真系统中,研究机动车对相关路网道路环境的影响,利用TSIS彩色成图技术表现出路网中各个路段大气污染严重程度,评价方法直观、生动。  相似文献   

10.
仿真技术在道路交通大气环境影响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林  张翊  李嘉 《公路工程》2008,33(5):52-55
交通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是交通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中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于道路交通规划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微观交通仿真软件TSIS中的CORSIM排放模型,研究机动车车型、平均车速、车辆加减速度与污染物排放率的相关关系,提出了道路交通路网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计算方法。以某城市主干道相关区域路网作为研究对象,将道路条件、交通流量、交通管理控制措施等因素集成于仿真系统中,研究机动车对相关路网道路环境的影响,利用TSIS彩色成图技术表现出路网中各个路段大气污染严重程度,评价方法直观、生动。  相似文献   

11.
城市地下道路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需要更为集约高效的模式。以北京广渠路东延地下隧道方案选择为例,综合考虑道路功能发挥、周边地块需求、规范标准采用等因素,对隧道开挖的各种方案进行深入对比,探讨适合城市地下隧道的最优方案,认为明挖法更适合该工程的实际情况。隧道方案比选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综合考量诸多因素,以求发挥城市地下道路服务城市的最大功能。  相似文献   

12.
在含有二氧化氮(NO2)的环境中,过高的二氧化氮浓度对人体的危害很大,但在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却没有对二氧化氮浓度排放标准进行规定。为了保证城市公路隧道行驶机动车内人的健康、卫生和隧道的营运安全,以某隧道(620m)工程为例,结合隧道智能监控系统数据分析,提出在城市公路隧道内二氧化氮浓度的排放限值,以及相应的通风方案,为城市公路隧道监控系统软件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重发科技》2007,(1):40-42
在城市建设中,离不开推土机、压路机、挖掘机;在农业生产中,少不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池塘挖掘机……这些非道路车辆和机械,虽然在数量上无法与道路上行驶的众多机动车相比,但其污染物的排放也不容忽视。一组美国各种移动污染源对NOx排放贡献数据显示,道路用轻型车占49%、道路用重型柴油车占22%;非道路用柴油机占16%、非道路用汽油机占1.0%、火车占8.7%、船舶占1.9%、飞机占1.4%。  相似文献   

14.
浅析城市地下道路设计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就城市地下道路的开发利用,即城市隧道、地下立交、地铁、地下街、地下车库等设施的建设,结合天津站和天津西站综合交通枢纽改造、泰达CBD地下交通空间工程及天津市区的其它地下道路的设计实例,对城市地下道路的设计特点和难点进行探讨,以期最大限度发挥地下道路的交通功能。  相似文献   

15.
城市道路车辆排放测试与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长春市部分主干道为试验研究路段,采用一种车载排放测量仪器在实际道路上进行了单车排放试验,运用多项式回归的方法,整合车辆运行状况和排放数据,建立了单车实际道路微观排放模型。利用合作开发的基于路径的微观交通仿真系统与单车微观排放模型的有机结合,开发了一种可预测不同交通状况下交通干道排放的有效系统,并进行了仿真计算。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但可估算并预测车辆在某一路段的污染物排放水平,还可评价交通管理改进措施对车辆排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底盘测功机模拟汽车实际道路行驶稳态工况,以福莱尔QCJ7081型汽车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在不同载质量、不同车速、不同挡位下的污染物排放特性试验。并分别拟合出在4挡空载情况下,排放因子CO、HC、NOx和总污染物排放因子随车速的变化规律多项式。结果表明,空载情况下,试验车辆总污染物排放因子最低时的车速约为95km/h。通过换挡规律分析认为,汽车排放污染物是由发动机和催化器的匹配以及发动机和变速器的匹配共同决定的。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公路隧道洞口处排放污染物输送与扩散所遵循的方程组。针对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洞口环境特点对方程组进行了简化。采用有限元法,考虑洞口排放源、洞口边界与东线洞口排放及隧道西线洞口进风的影响,对该特长隧道洞口排放形成的垂直和水平二维CO质量浓度分布及通量场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以隧道排口为中心形成了随距离明显递减的CO质量浓度场;隧道西线洞口排放CO对东线洞口的进风空气质量产生明显影响;进一步数值分析发现,在隧道外两洞口之间增加一墙体可有效减小两洞口之间的污染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增长,机动车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问题,而其中双燃料汽车排放污染物能否符合国家新颁布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北京、上海、福建等省市的《汽油车双怠速污染物排放标准》,已成为机动车污染防治工作有争议的议题。现着重从液化石油气汽车(LPGV)的排放效果对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实际道路排放是未来汽车排放研究领域内的热点。车辆实际道路行驶污染物排放与实验室型式认证存在较大差别,美国、欧盟以及中国政府都建立了车辆实际道路排放测试法规。该文总结了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的种类及应用情况;介绍了轻型车实际行驶排放(RDE)的CO_2窗口法和功率等级分组法、重型车的功基窗口法和NTE(not-to-exceed)法;整理了目前关于轻型车和重型车实际道路排放的研究现状。从而,笔者建议:中国政府要制定适合我国道路交通特点的实际道路排放测试法规。  相似文献   

20.
《重发科技》2007,(3):38-41
我国目前非道路移动机械社会保有量大,并且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广泛。在城市建设中,离不开工程机械,如推土机、压路机和挖掘机在农业生产中,少不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这些非道路车辆和机械,虽然在数量上无法与道路上行驶的机动车相比,但由于这些机械的排放未受控制,污染物排放状况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