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随着冠状动脉造影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而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从1979年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者在《心血管疾病》进展一书中,综述了近年来的3000余篇文献,对PTCA也作了简要介绍,特译出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尖牙窝穿剌     
上颌窦穿刺术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它不仅能排除窦内的脓性或炎性渗出物,促使痊愈,还可作为诊断窦内病变轻重和性质的一种辅助方法。长期以来,广泛应用经下鼻道穿刺,也有少数人用导管插入上颌窦自然孔进行冲洗。近几年来,国外有人提倡经尖牙窝穿刺。  相似文献   

3.
<正> 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简称PTCA(Percutan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是心血管病治疗方面的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已成为治疗冠心病的三大方法中(药物、外科搭桥和PTCA)的先进而疗效肯定者。欧美各国有40%左右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报道将网果酸模叶用于治疗临床急腹症。首次从中分离出4种成份。经化学方法和光谱分析鉴定,分别为大黄素;大黄酚;槲皮素;槲皮甙。已知这些成份具有抗菌、消炎或止血作用,因而临床的治疗作用可能与这些成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型术(Emergence PTCA)能改善前壁心梗患者的预后已定论,但急诊PTCA是否对急性下壁心梗患者有益尚有争论。本文总结了我院1996~1998年入院治疗33例急性下壁心梗高危患者的治疗效果,旨在探讨急诊PTCA对急性下壁心梗高危患者的治疗意义。方法 33例经体表心电图确诊为急性下壁心梗高危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汾为A、B两组。A组15例,均在发病6h内行急诊PT  相似文献   

6.
评估心肌梗死后梗死相关动脉晚期再灌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和17例阵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IRA作了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和/或冠脉支架术后4-71月进行临床随访;比较术前和随访期心绞痛发作情况、QTc变化、心脏超声心动图特身血分散(EF)和活动平板运动试验。结果心绞痛青翠经;AMI恢复期组83.3%;OMI组64.9%。治疗有效率,AMI恢复期组95.8%;OMI组1  相似文献   

7.
<正> 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的发生率约占冠状动脉造影病人的1%,其中冠状动脉瘘较少见,发生率约0.07%~0.20%,目前主要依靠心动超声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现报道2例经手术证实的冠状动脉心腔瘘。  相似文献   

8.
促渗剂对盐酸小檗碱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几种促渗剂对盐酸小檗碱体外经皮渗透的影响。方法 在离体透皮实验装置上 ,以 30 % (体积分数 )乙醇作为接收液 ,观察盐酸小檗碱经大鼠腹部皮肤的渗透性 ,按规定时间取样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测定盐酸小檗碱的经皮渗透量。结果 几种促渗剂对盐酸小檗碱均有促渗透作用 ,不同透皮促渗剂促渗作用的大小顺序为 :氮酮 <丙二醇 <油酸 <冰片 <冰片 +丙二醇 <氮酮 +丙二醇 <油酸 +丙二醇。结论 氮酮、丙二醇、油酸、冰片、冰片 +丙二醇、油酸 +丙二醇、氮酮 +丙二醇均可作为促渗剂用于盐酸小檗碱的经皮吸收制剂。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即微创条件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疗效。方法 选择具有明显冠状动脉病变且限于心前部位 1~ 2个分支的病人施行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其中通过左前胸小切口行左内乳动脉与左前降支吻合 4例 ;通过胸骨正中切口施行该手术 ,同时应用自体大隐静脉与右冠状动脉架桥 4例。结果 术中没有一例变更手术程序 ,无一例发生手术死亡 ,亦无一例需输血治疗。随访 2~ 6 0个月 ,8例病人均存活 ,且未再有心绞痛发作。结论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在治疗某些病人冠状动脉病变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微创、经济而又可达到提高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的治疗复发性囊性脑肿瘤的方法。方法 对 2 3例位于大、小脑半球的复发性囊性脑肿瘤患者施行了 31次经CT导向徒手穿刺抽吸囊液 ,部分患者同时向囊腔内注入同位素32 P或抗肿瘤药卡氮芥。结果 所有患者高颅压表现均在术后 0 5~ 8h内消失 ,定位体征亦逐渐改善或消失 ,无手术并发症。结论 徒手穿刺法治疗复发性囊性脑肿瘤操作简便、创伤小、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1.
复杂病例的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元月至1997年10月我院完成的复杂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74例,占同期PTCA总例数的49.3%,其中年龄大于或等于70岁者10例,不稳定心绞病34例,左心室射血分数小于40%者6例;48例为多支血管病变。PTCA共扩张85在血管,靶病变93处,A型病变15处,B型病变53处,C型病变25处。7例采用灌注球导管,28例植入冠状动脉内支采,1例行冠状动脉内膜定向切除术。PTCA病倒成功率93.2%,病变成功率90.3%,本前平均狭窄(89.5±82)%,术后平均狭窄(16.9±6.2)%.死亡2例,无息性心肌梗塞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者。讨论了复杂病例PTCA的成功率、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处理对策,表明复杂病例PTCA仍可取得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的临床经验。方法 在非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 1 0例 ,2例左前外侧小切口 ,1例胸骨下段正中小切口 ,7例胸骨正中切口。搭桥支数 1~ 4支 ,平均 ( 2 3± 1 3)支 ,均应用左侧乳内动脉搭于左前降支。结果  1 0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 ,痊愈出院 ;平均住院费用下降。 2例出现并发症 ,经治疗痊愈。结论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创伤小、安全 ,但对手术操作技术要求高 ,需要特殊设备 ,且应具有一定的手术适应症。  相似文献   

13.
<正> 自1865年Krause氏报告先天性冠状动脉瘘以来,此病不常见,但随着心音图的发展,尤其是心血管造影法的进步,诊断本病较为容易。以下介绍作者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6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经验,侧重讨论临床表现和心血管造影所见,并结合若干文献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积雪草甙防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可行性。方法以球囊剥脱家兔髂动脉内膜后,用积雪草甙治疗4周,于造模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血检测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C反应蛋白(CRP),并光镜下观察髂动脉的形态学改变。结果家兔髂动脉球囊剥脱后ET、CRP升高,NO下降,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01);光镜下见模型组血管内皮脱落,内弹力膜断裂,中膜部分断裂,外膜尚完整。积雪草甙治疗后,ET、CRP下降,NO升高,与病理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意义(P<0.05),并呈量-效关系;光镜下见内皮细胞覆盖,内膜基本修复,且高剂量组修复优于低剂量组。而病理对照组内皮细胞大部分脱落,内弹力膜断裂,部分伤及中膜,间质细胞大量增生。结论积雪草甙有促进内皮细胞生长、内膜修复的作用,初步提示其具有治疗PCI术后再狭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院近年共完成经文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68例,其中单支病变37例(54.4%),双支病变22例(32.4%),三支病变9例(13.2%)。PTCA共扩张79处病变,A型病变39处(49.4%),B型病变30处(37.9%),C型病变10处(12.7%)。3例采用邓导丝技术,5例采用灌注球囊导管,8例放置冠状动脉内支架,三例进行了冠状动脉内膜斑块定向切除术。PTCA的病倒成功率97.1%,病变成功率93.5%,本前平均狭窄(878±8.4)%,术后平均狭窄(14.1±46)%。1例死亡,无息性心肌梗塞和急诊冠状动脉搭桥者。讨论了PTCA的适应症、影响成功的因素以及并发症的预防,表明PTCA是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正> 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自1982年Ken氏首先报告以来,已成为治疗肺动脉瓣膜狭窄的首选方法。此法简单、易行,安全可靠,免于开胸。本文报告经导管肺动脉球囊扩张成功、随访效果良好1例。患者王某,男,10岁,胸骨左缘第二肋间有一喷射性;Ⅲ~Ⅳ级收缩期杂音,伴震颤,P_2消失,经心电图,心片、心动超声和右心导管检查,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膜狭窄。经皮穿刺右股静脉,行常规心导管和右  相似文献   

17.
<正> 冠状动脉空气栓塞是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严重的并发症。我院最近抢救1例成功,现报告如下:患者女,11岁.于1988年9月14日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心内直视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当血温降至32℃,阴断上下腔静脉,主动脉,升主动脉根部穿刺加压灌注4℃含钾停跳液时,液平面排空,致使大量空气急剧的灌入冠状动脉,引起空气栓塞。心脏已停跳于舒张状态,其表面各枝冠状动脉内充满小气泡。迅速切开右心房,心脏表面冰屑降温。探查三尖瓣隔瓣与前瓣间有一直径为0.5cm 缺损,加垫褥式缝合。  相似文献   

18.
探讨腰椎穿刺术对脑干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 1 8例脑干出血破入脑室患者 ,除给予常见内科治疗外 ,并配合腰椎穿刺治疗。结果 经腰椎穿刺术治疗 ,痊愈 5例 ,好转 7例 ,死亡 6例 ,死亡率 33.3%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结论 用腰椎穿刺术治疗脑干出血破入脑室 ,可以明显降低死亡率 ,缓解临床症状 ,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诊断及评价介入性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血管内超声对 41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进行了研究 ,并观察了介入性治疗前后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 血管内超声可清晰显示血管壁的形态结构 ,测量血管面积、管腔面积和面积狭窄率 ;血管内超声对斑块检出的敏感性高于冠脉造影检查 ,血管造影低估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冠状动脉介入性治疗后血管腔面积和血管面积增加 (P <0 0 5)。结论 血管内超声为定性和定量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和介入性治疗效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 57例冠状动脉架桥手术治疗的体会。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证实 ,采用自体大隐静脉和 (或 )左乳内动脉作移植血管。结果 :死亡 2例 (3.5% ) ,术后随访 3~ 5年 ,心绞痛消失率为 91 .2 %。心功能改善至 级 53例 , 级 2例。表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有效地改善心肌缺血 ,对解除心绞痛 ,提高病员生活质量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