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理论方面论述了铁路计量罐车容积周期检定的必要性,并从罐体变形,横竖直径变化,罐体挠度变化,罐体罐带的松紧变化和罐体的腐蚀对罐体容积的影响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地铁列车内空气循环状态对客室压力变化及列车开关门过程的影响,搭建了车内外压力测试系统,开展了库内静态及线路动态压力测试,针对空气温度控制内外循环、恒温空气内外循环及开关门动作等过程的客室内压力变化特点进行了试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空气降温内循环过程车内压力变化显著,快速降温过程将导致在进站开门时形成开门阻力;车门关闭过程中,由于气阻效应和新风系统的作用,车内压力升高,形成关门阻力;列车气密性和隔热性能越好,客室内温度变化过程越接近绝热过程,温度变化导致的压力变化就越显著;调控空气循环过程,限制空气制冷循环强度,能够有效抑制由此引起的车内压力变化和降低关门气阻。文章为解决因列车内空气循环过程而导致的车门开闭异常及舒适性下降提供了试验依据,并提供了有效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3.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钢材的设计和生产发生了很多变化,但有一样是一直没有变化而且以后也不会变化的,那就是追求材料的成本、质量、性能和可靠性的优化。本文讨论了Timken和其他行业领导者是如何在变化多端、残酷无情的竞争中保持这些综合优势的。  相似文献   

4.
重点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借款费用准则的变化,以及借款费用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并指出了借款费用准则变化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地铁开挖过程中,由于受不均匀沉降和沉降速率变化的影响,容易造成建筑物结构出现裂缝,当裂缝宽度变化超出容许值时将严重危及建筑物安全,因此对地铁施工期间建筑物裂缝宽度变化进行全天候、连续、准确的监控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先进的物联网传感技术,通过裂缝传感器实现裂缝宽度变化全天候、连续性在线监测,并结合云计算平台服务器实现数据实时存储,可对数据进行快速的量化分析,实现高效、动态监控,从而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6.
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产生的瞬变压力场和舒适度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分析高速列车通过隧道时空气压力的瞬变,影响压力变化的因素,列车风和车厢内的压力变化出来,简述了一些国家制订的乘客听觉舒适度标准。  相似文献   

7.
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隧道空气动力学问题越来越突出。2005年5月在遂渝线进行了高速列车过隧道试验,对列车和隧道内空气压力变化、隧道内列车风和隧道口微气压波等参数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隧道内列车风风速与列车运行速度成线性关系,并且与车头和车尾的外形、列车长度、隧道截面面积及其长度等因素有很大关系;隧道壁面压力近似与列车运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同等速度条件下,钝头型的25T提速客车引起的隧道壁面压力变化幅值比流线型动车组的大38.6%;由于双层集装箱列车较高且集装箱间的间距较大,致使同等速度下引起的隧道壁面压力变化最大;隧道入口的压力变化明显大于隧道出口的压力变化,在隧道口附近,三维效应非常明显,且每种车型均不同。因此,将列车和隧道耦合起来设计出合理的隧道和列车截面形状,是减小隧道空气动力学效应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由于华东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对能源需求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对煤炭的需求减少,增加了对油气和电力的需求,这将对传统的铁路煤炭运输造成很大影响,本文针对华东地区能源结构的变化,提出了相应铁路运输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观点着手,对威胁铁路安全运营的达布逊湖等内陆湖泊水位变化预测的研究现状加以评述,并对今后的工作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10.
桥梁转体过程中,梁体倾角变化情况是衡量转体稳定性的重要依据。为研究多点支撑转体斜拉桥梁体倾角的影响因素,以襄阳北编组站大桥为工程背景,制作缩尺比为1∶10的转体模型,分析转体过程转速、滑道不平顺度、承力支腿数量和承力支腿结构形式对桥梁倾角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桥梁倾角变化幅度随转速增加而增加,波动最大部位出现在中跨横桥向;当承力支腿经过钢板中部时,由于滑道凸起使承力支腿转动受到冲击效应,其倾角发生波动,桥梁倾角影响程度明显增大;六支腿工况下桥梁倾角变化值最大为0.03°,四支腿工况最大倾角变化值高达0.10°,减少支腿数量致使转体稳定性降低;承力支腿结构形式对桥梁倾角影响较大,采用橡胶垫结构形式,会减小桥梁应力变化,桥梁转动更为平稳,倾角变化更易控制。  相似文献   

11.
从武广电化项目后评价分析投资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积极开展铁路建设项目后评价,及时收集整理已经完成项目的各阶段概预算资料和技术总结.分析引起投资演变的主要原因,是保证后续铁路建设项目正确决策和控制投资的必要手段。此文通过分析武广铁路电气化投资的演变过程,探讨和分析引起投资波动与变化的主要原因,认识和掌握投资变化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2.
冷板冷藏车运行期间,车外热环境变化较大,传统的负荷计算方法是将冷板冷藏车作为静止物体处理,不能真实反映实际情况。本文综合考虑了冷板冷藏车运行时环境温度和太阳辐射的动态变化,通过计算得到冷板冷藏车内壁面温度和车体传热负荷的变化情况,从而得到外部热环境对冷板冷藏车车体传热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混凝土箱梁桥腹板主应力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为控制大跨度箱梁桥腹板斜裂缝的出现,对腹板主应力的两项影响因素,竖向预应力筋的构造形式和腹板厚度变化方式进行了研究。 研究方法:在腹板厚度的各种变化形式下,采用桥梁分析软件对腹板主拉应力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同时,针对普通形式竖向预应力筋的缺点,提出了另外两种竖向预应力筋的布置构想;并采用Ansys软件对竖筋各种构造形式下的腹板主应力进行了空间有限元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得出了腹板厚度不同变化情况下的腹板主应力曲线;竖向预应力筋不同构造形式下腹板主应力变化曲线和局部梁段节点第一主应力云图。 研究结论:(1)腹板厚度变化方式的取用是一个重要的裂缝控制因素,应尽量采用较为缓和的变化方式。(2)与普通型竖筋相比,U型竖筋的优势是可以使U型区域内的腹板混凝土受到整体预压应力作用,限制腹板主拉应力的出现和大小。新型竖筋构造形式对腹板主应力的影响分析,对连续体系箱梁的竖筋合理布置提供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速地铁列车通过隧道区间风井扩大段时引起的乘客耳感不适,依托某带隧道风井的地铁线路区间及设计时速120 km的8车编组地铁列车,以ATO运行模式开展实车试验;在确保试验可重复性的基础上,探究列车站间运行时各车厢内外压力变化规律,分析区间风井扩大段引起车内外压力突变的原因。结果表明:车头和车尾先后高速通过风井段时,相当于经历了隧道断面面积先扩大再缩小的变化过程,会形成类似于车头和车尾驶出和进入隧道洞口的物理现象,车头、车尾通过区间风井扩大段会导致车外压力的上升、下降,此时产生的压力突变是导致耳感不适的主要原因;尾车至头车的车外压力正峰值和负峰值全程呈上升趋势,头车和尾车压力变化峰峰值接近,分别为1 617和1 723 Pa,5车压力变化峰峰值最小,为964 Pa;列车通过区间风井扩大段时,车内压力变化幅值受运行速度的影响较大,速度为113 km·h-1时,任意3和1 s内的车内压力变化幅值均超过相应标准中的耳感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快速地铁列车在隧道内运行时的“列车-隧道”耦合空气动力特性,在杭海城际铁路开展实车试验,分别对列车以100 km/h与120 km/h的速度通过隧道时的车内外压力变化情况进行研究,计算压力峰-峰值、3 s压力变化幅值与1.7 s压力变化幅值,对比列车进隧道与出隧道过程中车内外压力变化情况,分析不同车辆编组位置与不同列车运行速度对车内外压力变化的影响,研究空调机组状态与车内压力变化幅值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快速地铁列车进出隧道过程中压力变化幅值相近;列车进入隧道并在隧道内运行时,尾车车内压力变化速率最快,车外压力峰-峰值从头车向尾车逐渐减小,而车内压力峰-峰值沿车长方向基本不变;当列车速度不同时,车内外压力对比应在无量纲时间下进行,随着列车速度的增大,车内外压力峰-峰值增大,压力变化速率加快;关闭空调机组可以显著减小车内压力变化速率,可为乘客舒适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气压变化对空调机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书傲 《铁道车辆》1998,36(12):25-27
大气压变化对空调机组的性能影响很大,给非标准大气压地区空调机组的选型和试验带来难题。本文介绍了大气压变化时空气状态参数的修正系数,并推导出有效制冷量的换算系数公式。  相似文献   

17.
电磁型磁浮列车悬浮斩波器输入电压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电磁铁和轨道的基本假设,分析了轨道悬浮面的起伏变化对悬浮电磁铁斩波器输入电压的影响,推导出了斩波器输入电压与轨道悬浮面的变化情况及列车运行的速度的关系公式。  相似文献   

18.
结合达万线分水寺隧道内承力索腕臂安装工程,讨论了从隧道口至隧道内780m处温度变化及承力索伸缩情况,分析并计算了该区段范围内各悬挂点的腕臂偏移量,得出结论,在长大隧道靠近隧道口区段内气温变化与距隧道口的距离呈非线性变化关系,各段承力索伸缩量也呈非线性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9.
开关电源V^2控制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简要介绍了电压型、电流型控制方法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V^2控制方法,分析了V^2控制方法的工作原理,并对V^2控制方法和电流型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仿真结果表明V^2控制方法对于电源电压变化和负载变化都具有很快的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初前苏联解体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对铁路运输服务的需求也发生了相应变化。在保留统一的铁路技术设施和有效的运输管理系统基础上,从1996年起,俄罗斯铁路开始进行改革,以保证国家在过渡时期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的需要。2000年根据国家批准的《俄罗斯铁路改革纲要》,进行为期10年、分3个阶段实施的俄罗斯铁路运输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