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我们研究了西安地区成年颅骨和正常人头颅正侧位X线平片。观察到266例颅骨中出现脑膜中窦沟者占37.59%(100例)。其中左侧占60.6%,右侧占39.33%,侧差非常显著。400份头颅正侧位X线平片中,出现沟的阴影者占35.75%(143例)。其中左侧占58.77%,右侧占41.23%,侧差非常显著。根据颅骨和X线平片的观察,性差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 ,无功能肾上腺肿瘤的检出率逐渐增多。本文对我院 1990~ 2 0 0 1年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34例无功能肾上腺肿瘤的超声检查结果总结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34例无功能肾上腺肿瘤患者 ,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其中男性 16例 ,女性 18例 ;年龄 5~ 72岁。左侧 11例 ,右侧 2 3例 ,均为单发。临床无任何肾上腺内分泌功能异常引起的症状 ,实验室检查内分泌功能无异常。1.2 方法 仪器为Disonics公司的Spectra及惠普公司生产的HP 5 5 0 0。探头频率 3.5MHz。检查时 ,患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21例脑结核瘤,均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男性11例,女性10例,发病年令最小5岁,最大为37岁,平均年令19岁。病程最短一个月,最长为四年。病变部位:幕上8例,其中6例在左侧,幕下13例中右侧小脑半球10例、右侧桥臂一例,右侧延髓背外侧部1例,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肿瘤超声与病理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肾上腺肿瘤声像图特征及与病理结构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99例肾上腺肿瘤患者。结果 低回声组占 35 %(35 /99) ;混合回声组占 2 3% (2 3/99) ;强回声占 2 1 % (2 1 /99) ;等回声组占 1 6 % (1 6 /99) ;无回声组 4例占 4%。B超定位诊断符合率 92 9% (92 /99) ;定性诊断率为 86 9% (86 /99)。结论 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腺瘤、髓样脂肪瘤 ,肾上腺囊肿图像特异性强 ,较易诊断 ;肿瘤的回声高低取决于肿瘤细胞、血管、纤维组织的含量多少和分布状态。  相似文献   

5.
<正> 淋巴瘤侵及睾丸者异常罕见,原发于睾丸者更为罕见,我科于1989年7月诊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8岁,以“乏力6个月,两侧睾丸无痛性肿大2个月,发热1个月”主诉于1989年7月入院,2个月来睾丸呈无痛性肿大,右侧更著,1月前开始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之间。查体:T38.5℃,贫血貌,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心肺(-),肝脾不大。阴囊明显水肿,两侧睾丸肿大,右侧约7cm×7cm×7cm,左侧约5cm×5cm×5cm,  相似文献   

6.
<正> 作者对200名(男、女各半)来自西北五省的正常医学生的手纹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其结果如下:①指纹:在2000个指纹中,斗型纹占53.65%,尺箕占40.85%,弓箕纹占2.70%。十指均为斗型纹者32例;十指为尺箕者7例,十指为弓型纹者1例。无论男女,斗型纹多见于无名指,桡箕多见于食指,尺箕除多于小指外,男性右侧中指亦多。弓型纹男性多见于食指,女性者则不一致。除中指、小指以尺箕为主外,  相似文献   

7.
<正> 单冠状动脉发生率约为0.04%,兹报告1例。病历摘要:男51岁。劳累性心悸、气短14年,诊断: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欲行导管球囊扩张术。为除外冠状动脉病变,术前行选择性冠脉造影。左冠脉造影时,在距左主干2cm处,发现1支向后右方走行的血管。在右冠脉窦,右冠导管反复不能找到右冠脉开口。遂行主动脉根部造影,见右冠脉开口于左主干远端2cm处。冠脉畸形发生率约占冠脉造影病人的1%左右。可分为:冠脉畸形起源于主动脉;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冠状动静脉瘘;冠状动脉闭锁或发育不全;冠状动脉瘤;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冠脉畸形等。单冠状动脉为冠脉畴形起源于主动脉的一种,据其发出部位,将其分为2型,发自右侧的单冠状动脉称R型,发自左侧  相似文献   

8.
IgA肾病25例,占同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41.7%。肾组织病变损害程度分Ⅰ-Ⅴ级,呈Ⅳ级以上重度损害者占28%。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者占32%,重度蛋白尿(>3.5g/d)者占40%,呈肾病综合症表现者占36%。本文病例肾活检距发病时间较短,平均为16.5个月,没有1例发生肾功衰竭,其原因可能与检查诊断较早,治疗及时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患者巴氏征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2015年至2020年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被诊断为ALS且资料齐全的262例患者。分别分析左、右侧巴氏征阳性与阴性患者组间临床特点的关系,以及有下肢无力主诉的患者其巴氏征与下肢受累特点间的关系。结果 巴氏征阳性与更高诊断级别呈正相关(左侧相关系数0.297,P<0.001;右侧相关系数0.292,P<0.001);巴氏征阳性患者的ALSFRS-R(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 Functional Rating Scale-Revised)评分更低(左侧P=0.001,右侧P=0.001);同侧下肢有无力主诉者比例更高(左侧P=0.008,右侧P=0.038);且同侧上肢Hoffmann征阳性率更高(左侧P=0.004,右侧P=0.002)。在下肢有无力主诉的患者中,巴氏征阳性与同侧更好的足背屈肌力呈正相关(左侧相关系数0.207,P=0.021;右侧相关系数0.264,P=0.003);巴氏征阳性...  相似文献   

10.
<正> 双阴茎是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Rcmzi于1609年报告首例,至1984年Agamal报告的一例,世界文献尚不足百例。现将我院遇到的3例报告如下: 例1:55天,第二胎,足月顺产,出生后即发现有两个阴茎,会阴部有一核桃大包块,并渐增大,右侧阴茎排尿。查体:生长发育良好,男性外阴,双阴茎,右侧为正常阴茎,长约3cm,包茎,在其左下约1cm,为重复之阴茎,形态与正常侧相似,仅略短,包皮外翻,龟头发育良好,可见冠状沟,尿道外口可见,探针插入尿道约2cm受阻,两个阴茎刺激后均可勃起。阴茎各有其所属阴囊,在正常阴茎之阴囊右侧有睾丸,左侧空虚,重复阴茎之阴囊内也可触及一睾丸,均合并轻度鞘膜积水。会阴部有一成人拳头大园形包块,其前方有两个皮赘,呈指状突起,肛门被挤向右侧。静脉肾盂造影:右肾显影良好,左肾未显影。B超检查:膀胱内壁光滑,其中央可见一0.5cm  相似文献   

11.
1.用血管造影法和腐蚀法对110例狗心左室乳头肌动脉分布进行了观察,并结合分布特点计论了冠状动脉阻塞时对乳头肌可能产生的影响。2.前、后主要乳头肌均为附着型。前乳头肌平均长1.96厘米,宽1.10厘米。后礼头肌平均长2.04厘米,宽1.2厘米。3.前乳头肌血供来源Ⅰ型(由前降支供应)最多,占71%,Ⅱ型(前降支和左旋支的分支)次之,占18%。后乳头肌血供来源Ⅰ型(左旋支的分支)最多,占91%,其中65%来自左室后支。4.乳头肌内部血供特点:(1)均来自直走型动脉支;(2)均呈节段性分布。每肌接受2—9支,5,6支最多;(3)动脉支在肌内分布有一定的对称性;(4)动脉的排列形式以混合型最多;横行型次之;(5)动脉支在乳头肌心内膜下层吻合成心内膜下丛,中上部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用成人尸头30个(60侧)及成人干颅骨51个(102侧),结合临床经鼻腔,蝶窦而达垂体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对蝶窦及其周围血管神经关系进行了观察,统计和探讨,提供了国人的应用解剖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定量测量正常成年人的海马结构 (HPF)体积 ,确定其正常值范围 ,作为影像学早期诊断Alzheimer病 (AD)及海马硬化 (HS)的参照标准。方法 冠状位MRI定量测量了 2 5 4例1 8~ 76岁年龄段的正常人海马结构体积、颞角宽度及全脑体积 ,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标准化后的HPF体积无性别及利手差异 ,右侧略大于左侧 (P <0 .0 5 ) ,左右之差为 ( 0 .1 0± 0 .2 6)cm3。HPF体积与年龄、颞角宽度呈负相关 ,与全脑体积呈正相关。HPF体积各年龄段间有差异(P <0 .0 5 ) ,其正常值中青年组 (年龄 <60岁 )为 :左 ( 2 .64± 0 .43)cm3,右 ( 2 .74± 0 .44)cm3;老年组 (≥ 60岁 )为 :左 ( 2 .44± 0 .37)cm3,右 ( 2 .47± 0 .42 )cm3。结论 海马结构体积有左右侧及年龄段间的差异 ,实际工作中应预以重视 ,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14.
成年国人内镜下食管长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国人食管与身高、坐高、性别及年龄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前视式胃镜在直视下经食管内腔测量了613例(男378例,女235例)食管上口(咽部)至食管末端(齿状线最近侧缘)的长度。结果成年男性食管平均长度为(24.8±2.1)cm,成年女性食管平均长度为(22.8±1.9)cm,男、女性食管长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发现,男女性食管长度与身高、坐高呈直线相关关系。但各年龄组间食管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食管长度受多因素影响,其中身高和坐高是影响食管长度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15.
用前视式胃镜在直视下经食管内腔测门齿至齿状线的最近侧距离间接得知食管长度,结果认为成人门齿距食管末端齿状线缘的平均长度:男性为41.08 cm±2.03 cm,女性为38.24 cm±2.08 cm,两者有显著差异(P<0.0005)。身高与门齿距齿状线间的长度有直线相关关系,得出由身高推测食管长度的公式男女分别为:y(男)=O.161x-1.19(cm);y(女)=0.162x-2.4(cm)。发现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门齿距齿状线间的距离长度有所延长。  相似文献   

16.
用60具尸体对胃贲门附近的静脉做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一、胃左静脉分三型:以Ⅰ型(2支)多见,55例(91.66%);有33例(55.60%)位于脊柱左侧;汇入脾静泳者36例(60.00%);终末口径平均3.81毫米。二、贲门食管支分二型,Ⅰ型(1支)者55例(93.22%),汇入胃左静脉弓形郎者55例(87.30%)。三、胃右静脉汇入门静脉者49例(89.09%)。四、胃后静脉分二型,Ⅰ型(1支)者45例(90.00%),有41例(74.55%)汇入脾静脉中1/3段。五、胃短静脉具有2—6支,有44例(73.33%)为3支和4支型。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腺上皮起源的涎腺良、恶性肿瘤与人乳头瘤病毒(Hum an papillo m avirus, HPV)感染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采用共有引物检测44例涎腺肿瘤组织中的HPV DNA的存在状况。10 例正常涎腺组织作为对照。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HPV DNA 阳性检出率达70.45% (31/44),其中恶性肿瘤 HPVDNA 阳性率为7727% (31/44);良性肿瘤HPVDNA阳性率为6363% (14/22);而正常对照组织中HPV DNA阳性率仅为10% (1/10)。提示:涎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8.
我们采用柯氏测量法,对100例足月妊娠,阴道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头径、身长、体重进行测量,探讨西安地区胎儿头径、身长、体重的参值.儿头各径线的平均值分别为:双顶径8.8厘米;双颞径7.4厘米;枕颏径12.8厘米,其周径33.8厘米;枕额径11.1厘米,其周径35.2厘米;枕下前额径10.3厘米,其周径33.1厘米;枕下前囟径9.0厘米,其周径31.6厘米;气管前囟径9.8厘米,其周径32.4厘米.身长平均为50.4厘米.体重平均为3195克.经统计学处理.新生儿身长、体重与儿头各径线呈一致的增减.因此,根据胎儿大小.可以大概估计分娩的难易程度.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长大隧道其排烟口位置对半横向排烟效率的影响,本文以Memorial Tunnel 为原型建立1∶20隧道模型,其尺寸为 42.7 m × 0.45 m × 0.23 m,并采用坡度为水平和3.2%两种状态,以油池火(甲醇)作为火源,在模型隧道中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同时,采用火灾动力学模拟软件FDS 6.0.1对排烟口位于火源左侧、右侧和两侧对称分布3种工况进行数值模拟,对比数值模拟和实验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在水平隧道中,排烟口对称分布于火源两侧时,烟气层大致呈对称分布,排烟效率最高,相对于排烟口分布于火源左侧或右侧,其排烟效率能分别提高10.22%~13.58%和7.66%~16.84%;当两排烟口位于火源左侧或右侧时,烟气向排烟口所在位置相反方向蔓延距离增长,排烟效率不存在明显差异. (2)在倾斜隧道中,烟气在火源两侧呈不对称分布,向隧道高端蔓延距离较长;当排烟口仅火源左侧(低端)布置时排烟效率最低,而对称分布于火源两侧时的排烟效率有所提高,较排烟口仅左侧分布提高了33.9%~39.6%;排烟口仅分布于火源右侧(高端)时的排烟效率最高,与排烟口仅分布于火源左侧时相比,排烟效率提高了40.5%~51.6%. (3)倾斜隧道中排烟口位置对排烟效率的影响较水平隧道更为显著,且随着排烟量的增加,该影响程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板边离缝对高速铁路基础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利用CRTS III型板式轨道-路基全尺寸试验模型开展了落轴试验,实测了轨道板与自密实充填层一侧界面处离缝的几何分布,并利用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建立了相应的动力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板边离缝对轨道和路基结构冲击动力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相应的试验结果对数值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 研究结果表明:轨道板和自密实层界面处单侧离缝的平均宽度和平均高度分别为28.18 cm和2.15 mm;板边离缝宽度对基础结构动力特性的影响要大于离缝高度;在0~800 mm的范围内,随着离缝宽度的增加,轨道和路基位移以及钢轨加速度、轨道板加速度和基床底层加速度都持续增加,其中轨道板的位移和加速度的增幅均为最大,分别为56.8%和143.3%,充填层、支承层和基床表层的垂向加速度随离缝宽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当离缝尖端扩展至钢轨正下方附近时达到最大值;在0~3 mm的范围内,轨道和路基垂向位移与加速度均随离缝高度的增大而略微增加,最大增幅分别为8%和12%;越靠近离缝界面层面,离缝高度对其冲击动力特性的影响也越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