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悬臂梁系统作为自升式钻井平台最重要的作业模块,是自升式钻井平台开发设计的关键要素。以SJ350自升式钻井平台项目为依托,分析国内外自升式钻井平台各型悬臂梁的设计特点,对悬臂梁的作业方式、主尺度规划、结构形式设计和滑移装置选型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悬臂梁主尺度和组合载荷参数,制定悬臂梁载荷图谱。  相似文献   

2.
季剑远  刘天文 《船舶工程》2016,38(S1):156-159
振海二号是基于F G公司 JU2000E船型设计的适用于400英尺水深的自升式钻井平台。该型平台最大的特点是将井控系统,固控系统,月池操作系统等钻井系统的核心模块高度集成于悬臂梁内部,是全船除井架,钻台外钻井系统最集中的区域。悬臂梁内部钻井设备布置的合理性对钻井作业的效率及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已建成的振海二号自升式钻井平台悬臂梁内钻井系统的布置设计进行分析,总结出该钻井系统布置设计的优点及有待改进之处,为今后类似钻井平台设计提供指导性参考。  相似文献   

3.
桩腿是支撑海洋钻井平台的关键构件之一,它的设计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钻井平台的使用寿命。本课题主要对桁架式桩腿进行强度分析,在已经具有JU200自升式钻井平台的相关技术参数下,查阅相关资料,并基于Airy波和Stokes波理论确定了在风暴自存下的自升式海洋平台桩腿的风浪载荷的耦合载荷。根据桩腿的工况进行环境载荷的计算,确定和简化有限元模型的不同的边界条件,使用了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及其参数化设计语言APDL对桩腿进行仿真。探讨研究自升式海洋平台桩腿工作环境载荷模拟的有效性与适用性以及自升式海洋平台桩腿结构响应模型的有效性,这对于安全评估、设计桁架式桩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和工具。  相似文献   

4.
自升式钻井平台作业时,在桩腿固定后,钻台和井架需要根据目标井口位置进行调整。电缆拖链安装于平台主船体与悬臂梁之间以及悬臂梁与钻台之间,用来实现在上述平台滑移过程各部分之间连接电缆的固定保护。文章基于S116E型自升式钻井平台对电缆拖链的设计进行分析,阐述了拖链在钻井平台整体设计中选型,综合布置,安装要点,电缆排布和敷设接口等优化措施,实现了减轻重量,减小尺寸,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樊敦秋 《船舶》2013,24(1):73-76
自升式钻井平台悬臂梁在迁航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滑移力。文中运用理论分析和实例验证的方法,从摇摆惯性力、重力和风载荷等方面对悬臂梁进行迁航状态滑移分析研究,提出了便捷、准确的悬臂梁滑移力计算方法和滑移分析设计工况,为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安全操作和悬臂梁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升桩机构是所有自升式钻井平台的重要设备.为确保钻井平台在海上升降,必须设计一套安全可靠的升桩机构和控制装置,以便钻井平台在海上有效地站立作业或迁移."港海一”号自升式钻井平台采用了液压油缸顶升式升桩机构,控制台综合了过程控制中的所有系统参数,成功地设计了一套傻瓜型操作,智能型功能的升桩系统.该系统经过近三年海上实际升降操作使用,证实了其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效操作性的特点.可供该类型升降机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7.
傅裕虎 《船舶》2001,(2):53-55
升桩机构是所有自升式钻井平台的重要设备。为确保钻井平台在海上升降,必须设计一套安全可靠的升桩机构和控制装置,以便钻井平台在海上有效地站立作业或迁移。“港海一”号自升式钻井平台采用了液压油缺顶升式升桩机构,控制台综合了过程控制中的所有系统参数,成功地设计了一套傻瓜型操作,智能型功能的升桩系统。该系统经过近三年海上实际升降操作使用,证实了其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效操作性的特点。可供该类型升降机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8.
考虑到某400 ft自升式钻井平台在水深91.4 m作业工况下固有周期与波浪周期相近,动态放大因子较大,作业工况下悬臂梁-钻台系统具有最大工作载荷,针对该工况分析主船体结构强度,介绍主船体强度分析中模型建立和载荷施加的注意点与细节处理,确定主船体高应力区域,为自升式钻井平台的主船体结构设计和强度校核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油海5”自升式钻井平台总体研究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洪升 《船舶》2009,20(3):1-5
结合“中油海5”平台叙述了圆柱形桩腿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总体研究设计特点,对如何根据平台的功能及环境条件确定平台的类型、平台的总体性能和布置进行了分析研究,对设计各类自升式钻井平台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升式钻井平台动态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合考虑风浪流等环境载荷、桩靴与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行为及静水压力和波浪动压力所引起的浮力效应的影响,运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动态响应过程,获得了0°环境载荷作用下自升式钻井平台的船体位移、桩腿危险处应力、桩靴载荷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动态响应周期约为38s,是波浪周期的2.8倍,且在环境载荷作用角度为30°时,船体位移峰值最大,而位移均值在45°时最大。  相似文献   

11.
350 ft自升式平台站立工况总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升式钻井平台在工作时处于站立状态,所有环境载荷和重量载荷都由桩腿承担.平台站立工况的总体分析在平台设计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直接确定了在设计环境载荷下,平台的抗倾覆能力,预压载量,桩腿强度和抬升,锁紧机构能力.本文以某350 ft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例,阐述了采用有限元计算方法,进行站立工况总体分析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12.
汪怡  黄曌宇  刘远  金晶 《船舶工程》2015,37(7):78-81
针对目前自升式悬臂梁钻井工况的特点,描述了悬臂梁在重载条件下的理论分析方法,以一台井架中心最大偏心57.5ft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为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数值研究了悬臂梁的应力和变形情况,并通过驳船替代钻井载荷的方式进行了重载试验研究,通过对比理论与试验数据,二者吻合较好,并得出了重要的结论,为今后悬臂梁的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桩腿承载着自升式平台的自重和作业载荷,是平台最重要的承载结构.据作业经验,桩腿损伤多发生在插拔桩作业过程中,尤以桩腿桩靴连接处最为突出.本文提及自升式平台是由美国ETA/Robinloh公司设计,日本日立船厂建造的罗布雷-300型非自航自升式钻井平台.该平台采用桁架式三桩腿结构,桩腿全长417.4ft,船体以下有效长度...  相似文献   

14.
主要阐述了自升式钻井平台悬臂梁的两种结构形式特点,以及目前我国新建自升式钻井平台的选型目标。  相似文献   

15.
桩靴是钻井平台的重要支撑构件,其结构强度对整个钻井平台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某自升式钻井平台桩靴为研究对象,根据ABS(美国船级社)规范要求,建立桩靴结构强度的力学模型,并合理简化,分析了预压载和自存两种工况下的设计载荷。利用有限元软件MSC.Patran/Nastran对两种工况下桩靴的强度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桩靴强度工程化分析流程以及结构强度特性,分析结果为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桩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桩腿是自升式移动平台的关键结构,一方面需要承受平台主体及甲板货物重力以及受风波影响时产生的弯矩、冲击,还需要承受各种波浪和流载荷;另一方面桩腿自身尺寸及安装精度直接决定平台能否顺利升降。根据以上技术指标以及相关规范、指南的要求,以某多功能海上自升平台建造检验过程为例,阐述该平台桩腿制造检验控制要点,通过焊接工艺选择、制造精度控制,并结合无损检测等措施较好地控制了桩腿的焊接变形、整体尺寸精度,保证其满足各项指标要求,对其他平台桩腿制造提供了工程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悬臂梁作为自升式钻井平台的关键结构,其强度直接关系到平台的安全性能。本文以某4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软件MSC.Patran/Nastran对悬臂梁结构进行有限元计算,依据ABS MODU规范选取危险工况,对悬臂梁的结构强度进行校核,确定应力较大区域。同时,对悬臂梁的变形值进行数值计算,与该平台悬臂梁负荷试验结果进行比较,验证悬臂梁数值计算方法的可靠性,为悬臂梁结构设计以及负荷试验提供有力指导。  相似文献   

18.
随着近海海洋工程事业兴起,自升式平台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以稳桩作业平台为例,基于Mat Lab程序和Excel,提供一个简单易行的自升式平台升降系统设计方法。该方法可用于设计方案的快速成型,快速优化。  相似文献   

19.
自升式钻井平台桩靴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某自升式钻井平台的桩靴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结构分析模型,给出了结构分析的载荷及边界条件,并对各工况下的计算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为此类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0.
广州中船黄埔造船有限公司最近将与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签订"R-550D型自升式钻井平台"详细设计合同,实现了船院在海工核心产品设计领域的重大突破。"R-550D自升式钻井平台"是一款具备独特竞争优势的自升式钻井平台,主要技术参数符合当今世界该类平台先进的性能指标,适合于水深400英尺的海域作业。其主体总长260 ft,宽241 ft,型深27 ft,桩腿采用三角形桁架式桩腿,总长558.45 ft。该平台设计理念环保,采用零排放的标准设计,完全符合相关作业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