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工程特点及难点分析五尖大山隧道为武广高速铁路重点隧道工程SDⅠ标段,全长6857m,断面净空有效面积为100m2;且隧道软弱围岩地段长,不良地质发育。其中:Ⅲ级围岩3760m,占全隧54.8%;Ⅳ级围岩2459m,占全隧35.9%;V级围岩638m,占全隧9.3%。隧道洞身岩层  相似文献   

2.
正1工程概况郑西高速铁路秦东隧道全长7684m,起讫里程DK333+312—DK340+996,设计为双线隧道。隧道围岩主要为砂质黄土和粉质黏土,其中Ⅳ级围岩段长7300m,V级围岩段长384m,隧道洞身最大埋深200m。根据围岩条件及隧道埋深情况,隧道不同地段  相似文献   

3.
209m~2扩大断面石质围岩隧道CRD工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哈大客运专线台山隧道最大开挖断面为209 m2,是目前国内客运专线施工中最大的扩大断面隧道,设计Ⅳ、Ⅴ级围岩段采用CRD工法施工,但由于该隧道为石质围岩,爆破对中隔壁影响很大,因此,在保证安全质量前提下,对原设计工法进行了局部优化,具体介绍优化后的CRD工法施工工艺及施工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4.
针对活动断层错动下隧道安全性难题,以常见的马蹄形隧道为例,通过开展室内模型试验以及三维数值仿真计算,分析活动断层错动下隧道变形特征,确定重点设防和监测区段以及隧道断面上的重点监测位置。结果表明:活动断层走滑错动下,围岩、衬砌沿隧道走向变形规律基本一致,即上盘区域整体变形保持一致,与施加的断层错动量大小基本一致;围岩、衬砌的整体变形沿隧道纵向呈逐级递减趋势,最后稳定且趋于0。随着错动量的增大,断层错动的影响区域逐渐扩大,变形递减的斜率逐渐增大,围岩变形沿纵向变化模式逐渐由指数衰减向线性衰减过渡,当走滑量小于等于1 m时,围岩的潜在破坏区域约为30 m;随着错动量增大至2、3、4 m时,围岩变形近似呈线性且向远离断层方向逐渐衰减。建议监测穿越活动断裂隧道时对断层上盘30 m内重点变形监测,监测隧道断面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强拱腰的应力监测。  相似文献   

5.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推导海底隧道圆形衬砌结构水压力计算公式。以汕头湾海底隧道为工程依托,结合有限差分软件FLAC 3D建立全包与半包隧道模型,分析不同海水深度、不同防排水形式下围岩渗流场特征,孔隙水压力、衬砌结构位移和能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海水深度下Ⅱ级围岩段隧道稳定性均明显优于Ⅳ级围岩段,Ⅳ级围岩段全包隧道孔隙水压力均大于半包隧道,Ⅱ级围岩段全包与半包隧道孔隙水压力基本一致;对于隧道衬砌结构位移,同一海水深度下全包、半包隧道相差极小,海水深度小于等于15 m时位移随海水深度增加而稳步小幅增大,海水深度20 m时Ⅱ级围岩段位移剧增,Ⅳ级围岩段增幅较Ⅱ级围岩段小;海水深度小于15 m时,全包、半包隧道的能量差异较小且耗散能略小于弹性应变能,海水深度为15 m(半包隧道)、20 m时耗散能明显大于弹性应变能;隧道围岩塑性区单元数量与海水深度正相关,海水深度从5 m增至10 m、15 m增至20 m时,塑性区单元数量呈跳跃式增长。  相似文献   

6.
雪峰山隧道小间距穿越软塑地层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雪峰山隧道为向莆铁路上第二长隧道,控制着全线的总体工期,隧道左线长17842m,右线长17836m。隧道进口段小间距穿越软塑地层,地层饱和含水,施工条件复杂。施工过程中,经过方案比选,因地制宜,选择土体劈裂注浆工法加固土体,稳定支护。本文根据现场收集资料,查证国内地下结构施工经典实例,对雪峰山隧道小间距穿越软塑地层段的施工过程进行了技术总结,该技术可为今后相似地质条件的地下结构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西成客运专线福仁山隧道地质条件的分析,研究总结了福仁山隧道可能存在的地质问题。根据地应力测试结果,该隧道埋深300~500 m围岩中存在中-高地应力,埋深大于500 m的围岩中存在高地应力,局部地段存在极高地应力,有发生中等岩爆的可能。在洞身大理岩岩溶发育及部分隧道浅埋地段,产生突、涌水(泥)的可能性较大。隧道通过断层破碎带、褶皱核部、地层接触带、长大密集节理带等地段时,施工时极有可能出现坍塌等围岩失稳现象,针对以上问题,在设计及施工中应加强超前支护且及时衬砌,并加强排水措施。  相似文献   

8.
山尾旗隧道位于赣龙铁路DK264+407~DK266+821,全长2414m,为上海局属施工企业历史上施工最长的一座隧道,进口228m表层为碎石土,橙黄色,稍湿、松散的V级围岩,中间夹有石灰岩,采用短台阶法施工,出口206m表层为砂粘土,灰黄色、软塑状态的V级围岩,地下水发育,亦是采用短台阶法施工,中间1980m为Ⅲ级围岩,采用光面钻爆全断面施工.  相似文献   

9.
徐克金 《铁道建筑》2007,(9):108-108
日前,由中铁大桥局集团承建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的大松林隧道完成仰拱施工,这是此项工程项目首座贯通的隧道。 全长206m的大松林隧道为双线隧道,地质条件为V级围岩和Ⅳ级围岩,最大开挖宽度15m,最大开挖高度13m,属浅埋隧道,最小埋深仅5m。隧道地处广州市与佛山市的交界处,地质条件差,地基受地表水影响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铁道建筑技术》2014,(3):I0004-I0004
牡绥铁路兴源隧道全长3427m,双线,设2座无轨运输斜井,斜井总长750m。隧道穿越地层为薄层炭质泥岩,现场判定围岩为Ⅵ级,具有明显的不均匀性,受区域地质构造的作用明显,且岩层走向不利于隧道稳定,卸荷效应强烈,初期支护易产生开裂、钢架扭曲、剪断、喷砼掉块等大变形现象。  相似文献   

11.
林兵 《铁道建筑》2012,(9):61-63
断层破碎带是隧道工程中难度大、极容易出现事故的地段。本文结合新疆喀拉萨依隧道工程,运用综合超前地质预报技术对该隧道F7断层破碎带区域地质特征进行了精度较高的地质预报,并制定了相应的开挖支护方案。同时,对该断层破碎带施工过程中围岩变形、拱顶下沉等进行量测和数据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及时反馈于施工过程,最终实现喀拉萨依隧道安全、快速穿越该断层破碎带。其成果可以为隧道穿越类似断层破碎带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依托甬舟公路孙家湾1号隧道与甬舟铁路牛皮岭下隧道并行段,通过数值计算,对三洞并行隧道中间铁路隧道先行情况下,公路隧道施工顺序、二衬施作时机及工法步距开展研究,并探究了公路隧道爆破对中间铁路隧道二衬的影响,对孙家湾1号隧道的安全净距及在不同工况下的振速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为:(1)塑性区集中在开挖范围中下部及公路右线与铁路隧道中夹岩处,中间铁路隧道受公路隧道开挖扰动影响左右拱腰产生较大水平变形;(2)小净距三洞并行隧道中间铁路隧道先行,宜采用公路左线-公路右线的开挖顺序,铁路隧道二衬施作完后再施工公路隧道,采用CD法施工,并设置公路左右线步距为50 m;(3)对不同围岩级别、开挖进尺、工法的9种工况爆破施工对中间铁路隧道二衬影响进行探究,得出各工况下振速传播路径、最大部位、振速数值是否满足要求,并对爆破施工提出针对性意见;(4)Ⅳ级围岩、采用CD法施工,孙家湾1号隧道爆破施工极限安全净距为11.5 m,净距小于11.5 m时建议采用机械开挖。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深埋双线铁路隧道衬砌高水压分界值以及高水压作用下的衬砌受力状态,基于双线铁路隧道设计标准,利用有限元软件计算和分析双线铁路隧道衬砌在不同水压作用下隧道衬砌安全系数的变化规律,确定双线铁路隧道衬砌的高水压分界值。研究结果表明:Ⅱ、Ⅲ级围岩条件下水压力在0~0.05 MPa(约等于隧道净高一半)和Ⅳ、Ⅴ级围岩条件下水压力在0~0.1 MPa(约等于隧道净高)范围内变化时,隧道断面安全系数基本不变。在Ⅱ、Ⅲ级围岩条件下,双线隧道的高水压第一分界值为0.08~0.20 MPa;高水压第二分界值可取为0.40MPa。在Ⅳ、Ⅴ级围岩条件下,双线隧道的高水压第一分界值为0.12~0.35 MPa;高水压第二分界值为0.50 MPa。双线铁路隧道采用标准设计图进行设计时,能够承受的最大静水头为50 m,超过50 m的静水头,则需要优化断面。  相似文献   

14.
隧道穿越断层或通过断层影响区是一个复杂而普遍的问题,由于断层破碎带隧道施工及结构的受力条件复杂,结合某公路隧道,分析在断层破碎带处设置抗震缝与无抗震缝条件下该隧道主体结构的水平横向位移、水平横向加速度和主应力的变化特点。根据断层破碎带处围岩的实际情况设计中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工程质量及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5.
广州市轨道交通6号线四标段【如意坊站及站前折返线】土建工程,位于广州市荔湾区,广州铁路南站股道中间。工程包括全明挖车站及站前折返线隧道。车站长111.6m.宽39.8m,深33.57m,折返线设计里程:右线里程YDK6+494.672~831.859,右线长337.187m;左线里程ZDK6+769.128~832.659,左线长63.531m:配线长37.976m,全长436.7m。  相似文献   

16.
齐岳山隧道全长10526m,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极其复杂,主要地质构造为齐岳背斜,隧道穿越二、三叠系灰岩地层,全部位于可深岩地段。该区域发育有大、小鱼泉及得胜场三条暗河,隧道穿越9条较人断层。围岩级别变化频繁,断而形式较多,施工难度极大,不可预见因素较多。  相似文献   

17.
吉图珲客运专线小盘岭1#~3#隧道施工,遇到碳化泥质板岩地层,由于其岩质软、节理发育、岩体破碎,围岩稳定性极差,多次发生塌方、换拱等问题。为保证隧道安全快速施工,现场采用非金属声波测试技术对围岩进行施工期快速分级和松动圈厚度确定,为隧道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有力保障。(1)声波测试结果分析表明,该隧道碳化泥质板岩松动圈厚度范围在4.90~6.16 m之间;左拱腰、拱顶和右拱腰位置松动圈厚度均值分别为5.91 m、5.35 m和5.19 m。(2)围岩饱和单轴抗压强度为20.6 MPa,属于软质岩;松动圈内围岩波速平均值为1.29 km/s;松动圈外围岩波速平均值为2.06 km/s。综合判定小盘岭隧道弱~强风化碳化泥质板岩围岩等级为Ⅴ级,与现场调查结果基本一致。基于测试结果对隧道支护锚杆和注浆长度进行优化,工程实践表明优化后的锚杆支护和注浆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燕居岭隧道穿越水库下断层破碎带施工实例,系统地介绍了采用帷幕注浆加固围岩的原理、设计、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浆液调制等,对隧道穿越水库下断层破碎带提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该方法对同类工程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千枚岩隧道快速施工技术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结合乌鞘岭隧道施工,总结了在软弱围岩千枚岩隧道施工中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和在Ⅴ级围岩中达到单向成洞100m/月以上的施工水平的有关经验。  相似文献   

20.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施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株六复线新棉花冲隧道全长442m,最大埋深仅28m,穿越Ⅱ类软弱围岩,其间遇有溶蚀洞穴、破碎断层,还有比较严重的渗漏水。文章着重介绍洞口不良地质段的施工、溶洞的处理,以及新隧道施工时如何保护既有隧道的稳定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