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彦君 《科技交流》2005,35(3):95-97
在建筑电气工程设计中,常常容易发生零序电流保护与漏电电流保护概念混淆,本文从概念及工作原理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两种保护在不同接地系统下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介绍广州地铁2号线直流牵引系统DPU96保护控制单元的基本保护功能,阐述电流上升率保护和电流增量保护的基本原理;针对目前DPU96校验采用定性测量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模拟现场条件定量测量的方法,对提高校验精确度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赵乾钊 《铁道学报》1996,18(1):45-50
系统地介绍了牵引变电所平均电流、有效电流的新计算方法及其原理、推导过程、计算实例和结论。本方法原理直观,计算简捷,精度可靠,利于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4.
田斌 《科技交流》2005,35(1):156-159
按照各种过电流保护的特点进行讨论和比较,论述了各自的优缺点、应用范围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7.
地铁工程中压环网供电方式采用传统零序电流保护配合很难,数字通信电流保护在地铁工程中压网络零序电流保护中的应用,解决了零序电流保护配合的问题;通过零序电流保护误跳的实际案例,分析单相接地故障时线路电容电流的变化,证明线路电容电流等于正常时三相线路电容电流的代数和。介绍零序电流保护整定方法,并指出作为相邻元件的后备保护,可将站间的电缆电阻作为接地电阻来校验灵敏度。  相似文献   

8.
防止电流通过轴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流通过轴承能增加摩擦,导致剥蚀。使用接地回流器及特殊的电阻器,能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通过检测逆变器直流母线电流来获取实际三相输出电流的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分析了死区时间对电流获取的影响以及解决方法。仿真表明获取的电流与实际检测的电流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0.
道岔动作电流曲线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微机监测系统中几种道岔动作电流曲线的分析,及早发现设备问题,消除道岔故障隐患。  相似文献   

11.
对动车等相对独立系统地电流的干扰机理及形成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应用基于有限元方法的计算机电磁场仿真软件时通过传导耦合、电场耦合和磁场耦合而形成的地电流进行建模和仿真分析,得到各种形式下地电流的分布规律;提出抑制地电流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1000kW功率等级的GTO逆变器的研制试验,阐述了大功率GTO逆变器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电流保护技术,分析了过电流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保护系统设计方法和系统参数计算结果,经试验证明,保护系统是可靠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周丽洁 《西铁科技》2006,(3):21-22,20
本文以实例详细讲述了电缆线路中电容电流、补偿电流的分析计算方法,以及补偿度和补偿电抗器容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25Hz双轨条轨道电路无论是受电端还是送电端产生干扰的主要原因是牵引回流沿着钢轨不平衡的流散,在两根轨条中产生了不平衡的电流,在轨道电路上或附近有运行的列车情况下,不平衡系数超过5%以上时,就可能影响轨道电路的正常使用,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运输效率。因此,对于不平衡电流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5.
驼峰轨道电路电流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流2.3Ω轨道电路,其电流值只有几百毫安。它的特点是灵敏度高,能够快速分路。如果轨道电路出现故障,将造成分路不良,控制命令无法向下级道岔传递,车辆出现错溜、追钩、甚至撞车、翻车等严重事故。  相似文献   

16.
针对工矿企业电传动内燃机车检修时,电流继电器无法试验的问题,研制了一种经济实用的电流继电器试验台,满足机车空转、接地和过流继电器的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一种测量劈相机动态工作特性的方法,包括基本原理,操作步骤及误差差评估等,在不同网压和不同工况下可对劈相机进行上线实时测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rogowski线圈的新型电子式电流互感器,并对其原理、结构等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9.
谐波电流可对电话线产生噪声干扰.文中全面分析了等效干扰电流和噪声计电流的参考标准,对比试验设备、测点以及噪声加权系数分布之间的差异,然后将不同速度等级动车组和电力机车等效干扰电流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并绘制不同功率等级下的Jp值曲线,最后针对同一列地铁列车的加速运行数据分别计算Jp和Ipso值,数据分析表明Jp值大于Ips...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钢轨不平衡牵引电流产生的原因及对信号设备的危害;简述GD-1型不平衡电流测试仪的设计思想和基本结构,并对研制中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介绍了仪器的运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