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隧道概况天津西站至天津站地下直径线工程(简称天津地下直径线)为单洞双线隧道,圆形隧道采用通用管片,盾构隧道长2146m。始发段位于缓和曲线上(始发推进约12m后进入直线段),以22.7‰下坡坡度始发,以最小转弯半径600m的曲线接收,隧道最大埋深约43m,平均约20m。采用开挖直径为11.97m的盾构机,设2个  相似文献   

2.
西安地铁历史上第一条盾构隧道——张家堡至尤家庄段区间右线隧道,在经过“开拓8号”盾构机130天的开挖后,于4月9日10时48分顺利贯通,成为国内第一个穿越湿陷性黄土地质的地铁盾构隧道。“身价”约3000万元、全长74.38m、重323t的“开拓8号”,外径6.14m,是为西安地铁区间隧道的标准“量身定做”的,在此次隧道挖掘任务中大显威力。  相似文献   

3.
9月19日,由中国中铁一局城轨分公司担负施工的武汉地铁2号线范(湖站)-汉(口火车站站)区间右线盾构隧道正式始发掘进,首开国内土压平衡盾构机穿越瓦斯群掘进先河,填补了这方面的技术空白。该工程总长2032.069m,为低瓦斯隧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铁十三局集团隧道技术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以广成山隧道(5353rn)、庙垭隧道(5039m)、老鸭岭隧道(5120m)为代表,进入5km时期;以金子山隧道(7643m)、袍子岭隧道(6457m)、长乐隧道(6381m)、摩天岭隧道(7497m)等为代表,进入长隧道时期;以正在施工的锦屏(17km)、乌蒙山隧道(12266m)、天池坪隧道(14521m)、化马隧道(12574m)、六盘山隧道(16316m)为代表,进入了特长隧道时期。中铁十三局集团步入了隧道专业化施工俱乐部。  相似文献   

5.
正盾构进洞技术是地铁施工的一大难点,在承压水地层且平曲线半径为350m进洞时更是难上加难。通过现场实验对这一施工难点提出控制要点和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上海西站站—铜川路站区间隧道工程是上海市地铁11号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区间全长约1225.68m。线路平面最小曲线半径350m,最大曲线半径5000m。线路纵断面呈"V"字形,最小坡度3‰,最大坡度28‰;隧道覆土层厚最小约8.5m,最大约18.6m。  相似文献   

6.
1 隧道盾构施工应用的砌块衬砌 混凝土砌块是盾构施工的圆形隧道最常用的衬砌形式,其制造简便、易于运输和拼装。混凝土砌块衬砌(图1)内径从1.52m到10m,衬砌内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7.
依托甬舟公路孙家湾1号隧道与甬舟铁路牛皮岭下隧道并行段,通过数值计算,对三洞并行隧道中间铁路隧道先行情况下,公路隧道施工顺序、二衬施作时机及工法步距开展研究,并探究了公路隧道爆破对中间铁路隧道二衬的影响,对孙家湾1号隧道的安全净距及在不同工况下的振速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为:(1)塑性区集中在开挖范围中下部及公路右线与铁路隧道中夹岩处,中间铁路隧道受公路隧道开挖扰动影响左右拱腰产生较大水平变形;(2)小净距三洞并行隧道中间铁路隧道先行,宜采用公路左线-公路右线的开挖顺序,铁路隧道二衬施作完后再施工公路隧道,采用CD法施工,并设置公路左右线步距为50 m;(3)对不同围岩级别、开挖进尺、工法的9种工况爆破施工对中间铁路隧道二衬影响进行探究,得出各工况下振速传播路径、最大部位、振速数值是否满足要求,并对爆破施工提出针对性意见;(4)Ⅳ级围岩、采用CD法施工,孙家湾1号隧道爆破施工极限安全净距为11.5 m,净距小于11.5 m时建议采用机械开挖。  相似文献   

8.
1工程概况1.1盾构隧道概况天津西站至天津站地下直径线工程(简称天津地下直径线)为单洞双线隧道,盾构段隧道长2129m,采用1台盾构机、设2个盾构工作井的从东往西掘进方案。盾构段隧道共有3处平面曲线,曲线半径分别为600、2500、700m;盾构段隧道覆土厚度8.92~27.89m,隧道隧底埋深20.52~39.49m。盾构隧道最大纵坡23‰,最小纵坡3.372‰,竖曲线半径10000m。  相似文献   

9.
隧道作业井式通风效果铁三局六处卫生防疫站(056105)王新平,何德章通风是隧道施工作业中的一大难题,通风不好、导致隧道内粉尘及有害气体超桥,不仅影响施工进度,而且严重危害健康。现将我处在阳(阳泉)涉(涉县)线(目前全线仍未竣工)南沟隧道施工中解决通...  相似文献   

10.
内昆铁路安边至梅花山段盐律一号隧道穿越云南省盐津县城,隧道进口端上部建筑物林立,地面陡峻,地形地质复杂,其中国税局办公大楼,柱基基础距隧道供顶仅4.8m。为保证施工及大楼安全,采用加固大楼基础,控制爆破及抑制洞内、地表变形的设计思路,同时加强监控,现场确定合理的施工参数,以保证隧道顺利穿越。  相似文献   

11.
温福铁路秦屿隧道概况 秦屿隧道为双线隧道,设计时速为200km,预留250km/h提速条件.进口里程DK120+626,出口里程DK127+753,全长7127m。隧道内纵断面设计为4.9‰的人字坡.平面设计在隧道两端各有一半径为4500m的曲线。  相似文献   

12.
介绍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一双井站区间隧道施工中,为避让建筑围护桩而采取的盾构曲线始发方案.在施工中,调整始发角度,利用盾构机的自身转弯最小半径达到250 m的极限值,采取一系列洞内、洞外措施,通过精心组织和施工,取得小半径曲线始发的成功.  相似文献   

13.
以深圳新建地铁3号线下穿既有地铁4号线为工程背景,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爆破施工新建地铁隧道与既有运营地铁的相互动力响应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爆破振动作用下,既有地铁隧道二衬的最大拉应力、最大竖向位移和最大振速均位于仰拱中心处,仰拱、拱脚、边墙及拱顶位置处的最大竖向位移和最大振速依次减少;开挖进尺为1m时,仰拱中心振速超过了爆破安全控制标准,因此在施工中应对既有地铁隧道二衬的振速进行重点监测,为安全计,建议将开挖进尺设计为0.5m;既有地铁运营对新建地铁隧道产生的最大位移为0.22 mm,最大附加弯矩为750 N·rn,最大附加轴力为30 kN,说明既有地铁运营对新建地铁隧道的影响较小,在新建地铁隧道设计和施工时可以不予考虑.  相似文献   

14.
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浅埋偏压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目的:郑西客运专线大部分隧道为黄土隧道。隧道断面大,设计V级围岩开挖断面达163.53m2。施工难度非常大。贺家庄隧道出口段施工中,出现了隧道拱顶下沉过大、地表出现裂纹等现象。根据现场施工的具体情况,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解决大断面黄土隧道浅埋偏压的施工中的部分技术问题。研究结果:(1)大断面黄土隧道宜采用钢架,而不宜采用格栅;(2)要使结构尽快封闭成环;(3)应有效地控制各分步开挖、支护过程中的变形;(4)应对地表进行全封闭防水处理。  相似文献   

15.
3月12日上午,在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车站西端,随着6m盾构机缓缓钻出,进入正在施工的车站空间,由北京市政集团第四工程处承建的14标段盾构隧道胜利完成。至此,地铁4号线最长的盾构隧道标段全部贯通,并创造了应用6m盾构机,在全断面无水砂卵石地层中不更换刀盘,一次掘进1339.8m的最新世界纪录。北京地铁4号线14标段北起四通桥,南到动物园共有6条隧道,为全断面无水砂卵石地层,其地质结构堪称北京地铁盾构施工中难度之最。  相似文献   

16.
大地电磁技术在太行山隧道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杜彦军 《铁道勘察》2007,33(1):38-41
全长27.87km的太行山隧道,最大埋深为450m,为国内目前最长的铁路山岭隧道。隧道区内存在大量特殊地质问题。介绍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CSAMT)、高频大地电磁(HMT)技术方法的原理,以及在解决太行山隧道洞身附近的地层、地下水、构造及岩溶发育等地质问题方面的应用。通过深孔钻探,对发现的构造、地下水等异常进行了验证。总结出了各种不同地质问题所反映的大地电磁异常特征,为长大深埋隧道的勘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勘察手段。  相似文献   

17.
《铁道建筑技术》2010,(1):I0003-I0003
武康二线新刘家沟隧道起讫里程为DzK123+902.DzK124+772,仑长870m.化于半径1600m的曲线上,其中DzK123+902.DzK124+909为单压明洞。  相似文献   

18.
徐克金 《铁道建筑》2007,(9):108-108
日前,由中铁大桥局集团承建的武广铁路客运专线新广州站及相关工程的大松林隧道完成仰拱施工,这是此项工程项目首座贯通的隧道。 全长206m的大松林隧道为双线隧道,地质条件为V级围岩和Ⅳ级围岩,最大开挖宽度15m,最大开挖高度13m,属浅埋隧道,最小埋深仅5m。隧道地处广州市与佛山市的交界处,地质条件差,地基受地表水影响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以郑州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3标(中原东路站—郑州火车站站)区间盾构穿越郑州火车站盾构隧道下方有既有人防隧道为例,详细叙述了该人防隧道探测、处理施工技术及盾构穿越该段人防隧道施工技术,希望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06,21(4):F0002-F0002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投资控股建设的南京长江过江隧道,是南京市的一条重要的城市过江快速通道,双向6车道,设计车速80km/h。隧道全长约3822m,其中盾构段长度为2935m,隧道内径为13.30m,隧道结构外径14.50m,盾构机直径约为14.90m,工程计划2008年底建成通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