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某大跨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典型病害(腹板开裂和跨中下挠)进行跟踪观测,运用桥梁博士软件对原结构按新旧规范进行了计算与对比分析。根据现场检测和分析结论对病害桥梁进行了原因分析和综合评估。分析认为,预应力束的配置、箍筋的合理配置、高跨比、腹板厚度、剪切变形以及施工因素等是造成腹板开裂和下挠的主要原因。为今后此类桥梁的设计、施工提供借鉴。通过一个工程实例阐述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腹板开裂和跨中下挠等典型病害的跟踪观测及其原因分析。 相似文献
2.
3.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5)
本文通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桥梁工程项目进行整体分析,以得到各施工阶段以及桥梁各截面的挠度和内力,并通过对比施工现场所测数据,通过分析结果控制桥梁线形。 相似文献
4.
以一座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连续箱梁桥为研究背景,通过应用桥梁结构分析软件BSAS对其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了结构分析,着重分析了该桥在成桥后的受力和位移,并且对其运营期间的受力进行了安全验算。 相似文献
5.
6.
对桥梁顶推施工方法进行了总结,指出其优缺点和适用条件,并给出各自的应用实例,为以后该类桥梁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马宁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1(2):12-14
本文以一座五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为工程背景,介绍了大跨径连续梁桥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一些主要问题,针对现阶段大跨径连续梁桥的一些主要病害,提出了在设计过程中的相应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主要是结合实际的例子并通过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来对其动力特性展开了说明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之上对结构参数对桥梁动力特性的影响展开了分析和探讨,并合理指导该类型桥梁结构的设计,这样一种设计和说明都是具有实际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收缩徐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收缩徐变分析的具体方法进行了探讨。文中采用按龄期调整的有效模量法结合有限单元步进法,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粱桥从施工到成桥以及成桥后任意时刻任意截面的内力与变形。 相似文献
10.
现如今,我国轨道交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梁工程建设数量和规模逐渐增加,而桥梁工程的抗震性能对于其运行安全性会产生较大影响。对此,首先对桥梁工程抗震分析中的常用算法进行介绍,然后以某大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梁工程为研究对象,对桥梁工程抗震性能进行详细分解。 相似文献
11.
12.
通过数值计算分析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裂缝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固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宋佳杰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8,(1)
预应力损失是影响桥梁线形的主要因素。为探求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预应力损失对桥梁线形的影响规律,以广东省佛山市华阳特大桥为依托,运用有限元模拟软件计算出连续梁桥在悬臂施工期间和成桥后的预应力损失对线形的影响,即顶板钢束预应力损失情况是影响桥梁线形的主要因素,并依据对桥梁线形的影响程度提出了顶板、底板、腹板钢筋束的张拉顺序,为后续施工及补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海翔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2):31-34
文中结合广州番禺龙湾大桥的工程特点,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过程中主要工艺参数的控制技术,介绍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悬臂施工监控的主要内容及方法,总结了施工中进行控制的方法,使桥梁的施工质量处于受控状态。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将F.R..C和部分预应力结合的新型“有限预应力三钢混凝土”材料,分析了该材料的构造、基本力学性能以及F.R.C施工工艺流程,并对部分预应力三钢混凝土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国防交通工程与技术》2015,(Z1)
悬臂施工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线形控制尤为重要。结合工程实例,采用Ansys软件建立施工仿真模型,利用灰色理论对主梁线形变化进行预测,提供了各施工阶段的立模标高,分析了混凝土弹模、结构自重及预应力大小对线形的影响。该方法对同类桥梁的施工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等截面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现浇连续箱梁桥的方案设计、结构设计及满堂支架施工方法。这是一种解决斜、弯及避免被交路中央分隔带设置桥墩影响通视时立交桥设计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9.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具有施工简单、造价低、受力状态稳定等特点,目前在国内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随着连续梁桥跨度的增大其施工难度也随之加大,对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进行施工控制,是保证其质量和安全的重要因素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桥梁施工控制是指通过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偏差进行分析识别,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纠偏,同时对结构的后续阶段进行预测,使施工系统始终处于控制之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