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目前城市地下道路安全带设计存在的歧义,根据现有相关的城市地下道路驾驶行为影响分析和基于车辆动态仿真试验的路缘石研究成果,提出城市地下道路的道路建筑限界的安全带设计原则,综合考虑车行道宽度、侧向净宽、检修道高度等因素灵活进行安全带设计。对于设计速度为60 km/h的城市地下道路,建议小客车专用道的宽度取3.25 m,有条件时侧向净宽取0.75 m,条件受限时侧向净宽取0.5 m,安全带的高度取0.25~0.4 m,部分防撞设施可作为安全带使用;当检修道高度满足安全带高度的要求时,部分检修道也可作为安全带使用。  相似文献   

2.
结合施工图审查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案例,对“道路建筑限界内不得有任何物体侵入”这一强制性要求进行了论证,并重点分析了与道路建筑限界相关的横断面设计内容,包括在各种工程情况下安全带的正确设置以及有二次过街需求的中间岛设置等,以期对设计人员起到提醒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新路填筑对老路影响的参数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道路扩建中加宽路堤的填筑将会改变原有路堤及地基的应力场和应变场,引起老路的附加差异变形。采用弹塑性有限元参数分析方法探讨了不同加宽路堤宽度、不同软土层厚度、不同的新老路堤刚度比时加宽路堤的填筑对老路变形规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拓宽路堤的填筑将会引起老路不同位置的过大附加差异沉降,导致路面横坡比改变值超过路面结构的容许值,从而引起路面结构性破坏和路面服务性能的降低。因此,必须采用合适的软基处理方案对加宽部分软基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4.
结合城市道路相关设计规范,探讨了城市道路的超高和加宽计算方法。对于城市道路超高设置,指出应根据横向力系数、道路纵坡、两侧用地及建筑物环境因素等几方面的要求合理确定。详细介绍了超高过渡段长度的计算过程,同时还介绍了单车道加宽值、内外车道加宽值、多车道加宽值的计算方法,对城市道路如何进行加宽过渡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基于国内外对于匝道横断面及其各组成部分宽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总结,对我国运营车辆进行调研,提出了不同车型的分类标准,结合我国当前常见车型对规范中车型尺寸进行了修正。在选定小客车与大型车代表车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横断面宽度影响模型,使用被多国规范所采纳的斯特拉霍夫经验公式和波良可夫经验公式对不同车型专用匝道车道的宽度进行了计算,并提出了相应的匝道车道宽度推荐值。基于驾驶员心理特性和停车视距的因素,在考虑侧向余宽、车身宽度的基础上,建立了满足驾驶人停车视距需要的不同圆曲线半径对应的匝道侧向净距值计算模型。结合匝道车道设计宽度,提出了左侧硬路肩宽度推荐值。从硬路肩紧急停车的功能出发,建立了满足紧急停车需求的匝道右侧硬路肩宽度计算模型,提出了不同设计速度下的右侧硬路肩宽度推荐值。根据车辆的转向和转动半径,建立了车辆行驶轨迹的几何模型。以大型车宽度为最不利条件,在车辆转向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圆曲线设计半径和匝道车道数计算了匝道加宽位置和加宽值宽。根据驾驶员视点位置和车辆运行特征建立了曲线内侧车道视距计算模型,从而得到了不同设计速度的侧向余宽。综合考虑匝道车道宽度和路肩宽度研究结果,提出了匝道总体断面宽度推荐值。  相似文献   

6.
道路在小半径圆曲线处需设置加宽。本文主要针对城市道路单车道立交匝道小半径圆曲线处,结合车道与硬路肩宽度情况下,对加宽值的设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高速公路隧道断面尺寸变化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为工程方案优化提供决策参考,文中针对4种常用建筑限界的高速公路两车道浅埋暗挖隧道,在支护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考虑断面限界宽度增加0.25、0.5、0.75及1m,对比分析其主要工程量指标及单位造价水平,寻找影响隧道单位造价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两车道隧道建筑限界高度、支护参数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限界宽度每增加1m,隧道开挖每延米造价增加1.32%~5.14%,围岩级别不同,增加幅度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内外对等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和路面加宽值有着明确要求,而并未涉及类似于风机运输等特种设备道路线形,而风机叶片是风电机组大件设备中尺寸最大的,其运输过程中对场内道路的最小圆曲线半径和路基宽度有着特殊要求。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具有代表的运输车辆和叶片尺寸,从甩尾悬挂稳态转弯、横向滑移稳定性和抗倾覆性3个方面分析了圆曲线半径的设计要求;通过模拟空载和运载风机叶片的牵引车和半挂车转弯过程,得出推荐的路面加宽值,为风电场场内道路设计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项目—广州至乐昌高速公路技术标准高、交通运营负荷重、交通量组成复杂的特点,从消除行车安全隐患的角度考虑,拟定了具有本项目特点的建筑限界。通过总结本项目隧道的设计经验,得出如下结论:①由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与《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对余宽C值的规定不一致,从就大不就小的原则考虑,隧道建筑限界的拟定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比较合理。②对于技术标准较高的高速公路,由于路基(或桥梁)横断面与隧道横断面存在突变,国内大部分隧道进洞口基本没有采取渐变处理,高速超车时存在汽车与左侧检修道相撞的安全隐患,从行车安全的角度出发,左侧余宽置于检修道下方的设置形式比较合理,有助于消除安全隐患。③由于采用左侧余宽置于检修道下方的设置形式,建筑限界需要加宽,净空断面相应增加4~5m~2,对隧道造价有一定影响。④当左侧余宽置于检修道下方时,检修道的宽度能否减小,须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10.
谢笛 《公路与汽运》2009,(5):169-172
矮寨Ⅲ号隧道设计中,为了保证行车顺畅及顺接现景平台的加减速车道,隧道净宽由原来10.25m增加到12.25m。在参照80km/h建筑限界的基础上,文中进行了加宽断面的特殊设计,并介绍了加宽断面隧道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1.
软土地基上高速公路双侧加宽工程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了双侧加宽时新路堤作为附加荷载对老路堤和地基的影响。分析表明,加宽荷载作用下,施工期老路堤沉降呈倒钟形分布,水平位移指向道路的外侧;加宽后新老路堤表面沉降为马鞍型分布,水平位移指向道路的内侧,并且水平位移和沉降均随加宽宽度增加而变大。另外,对超孔隙水压力的分析表明,新路堤下方软基中出现了高孔压区,最大值随新路堤加宽宽度增加而增加。最后,提出了加宽工程的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2.
《中外公路》2021,41(4):84-89
为满足日益增加的大型车所需的路面加宽值,该文在分析日本、美国和中国路面加宽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不同的路面加宽计算方法,计算中国5种车型所需的双车道公路及立交匝道的曲线段路面加宽值。同时,假设匝道右侧硬路肩停靠大型客车,慢速通行铰接列车为前提,计算不同类型匝道圆曲线所需要的加宽值。  相似文献   

13.
丁浩  蒋树屏  龚彦峰 《隧道建设》2007,27(2):9-11,31
行车速度与建筑限界是盾构过江通道建设规模和运营安全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泰州过江通道为依托,并从隧道内的驾驶特性、交通安全、国内外实际情况、通行能力与工程造价等技术和经济的多个角度,对建筑限界的横向宽度进行对比论证,并结合实际交通组成,提出了泰州盾构过江通道的建筑限界与行车速度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4.
关于公路平曲线内最大横净距计算方法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仁泉 《中外公路》2005,25(2):8-10
视距对汽车行驶安全十分重要,该文根据汽车行驶特点,对满足视距要求的最大横净距进行了分析计算。对于双向双车道公路,计算得到的最大横净距较规范公式计算值大b1(外侧车道加宽值);对于有中央分隔带的公路,当汽车左转弯时,易受中央分隔带防眩物等阻挡,平曲线半径宜采用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的2~3倍,以满足视距要求。文中对现行路线规范的最大横净距提出了新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对规范提出的公路钢筋砼受弯构件裂缝宽度计算公式进行简化,编制了满足最大裂缝宽度要求的允许当量应力[m]实用计算表格,并给出了不需作裂缝宽度验算的最大钢筋直径图表。  相似文献   

16.
曲率和超高对曲线梁桥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线半径是确定线路容许速度、曲线超高、曲线正矢、曲线加宽、曲线建筑限界加宽、缓和曲线长度等要素的重要参数。按35自由度的车辆模型,讨论曲线梁的车桥耦合振动问题,以32m简支梁为例研究曲率和超高对高速铁路曲线梁桥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吕蒋聪  张亮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5):201-203,248,249
道路加宽改造工程完成后,路面常出现纵、横向裂缝等病害,裂缝宽度因路堤高度、地基稳定条件及其性质等变化而不同.针对旧路加宽改建后的病害,分析了旧路加宽T程新旧路路基在沉降、变形和刚度等方而的差异导致的某些特殊病害,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弯道设计内容概要公路弯道设计中,一般要解决下述问题 1.圆曲线内的加宽及其过渡。要求计算圆曲线和加宽缓和段内任一桩号的路面及路基宽度; 2.圆曲线内的超高及其过渡。要求计算圆曲线和超高缓和段内任一桩号的中线及内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对空心板预应力梁桥破坏性试验,采集了桥梁在破坏过程中分级荷载作用下的裂缝宽度,总结了裂缝变化发展规律。参照相关规范中的裂缝宽度验算公式,对比分析了相同裂缝宽度的荷载计算值和试验值以及相同荷载下裂缝宽度的验算值和试验值。结果表明裂缝宽度与破坏荷载呈现非线性关系,同时表明目前规范裂缝宽度验算值大于试验值。试验成果为预应力梁桥的设计和安全运营提供了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依据,开展了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设置长度、宽度及纵坡度研究。基于交通仿真数据,构建了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等宽段长度与交通量、行驶车速的关系模型,结合不同设计速度与地形条件下双车道公路设计通行能力分析,计算给出了对应不同设计速度与地形条件的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等宽段长度建议值。基于车辆行驶安全性分析,提出了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宽度的计算公式,根据驾驶人侧向车间距选择问卷调查统计结果,计算给出了对应不同设计速度的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宽度建议值。基于汽车上坡行驶时的受力分析,给出了坡长与纵坡度的简化关系式,并计算给出了对应不同设计速度与海拔高度的双车道公路附加车道最大纵坡度建议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