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解决滇西红层隧道支护变形风险高、单线小断面铁路隧道由于空间受限施工速度慢等问题,结合滇西红层以紫红色泥岩、砂岩为主,节理裂隙较发育,围岩强度适中等工程地质特征,依托大瑞铁路秀岭隧道进口平导,在滇西红层小断面隧道中引入悬臂掘进机施工,通过在适应性、设计参数等方面的深入研究,并与钻爆法在投资、施工进度、安全质量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证明悬臂掘进机在滇西红层地区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具备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应用研究结果表明:1)悬臂掘进机适用于围岩强度适中、围岩(较)破碎、节理裂隙(较)发育以及地下水不(弱)发育的隧道;2)悬臂掘进机对滇西红层围岩扰动小,初期支护可取消系统锚杆,并可以加大钢架间距;3)悬臂掘进机在滇西红层隧道施工中进度优势明显,特别对于Ⅳ级围岩,进度较钻爆法提高了近67%;4)悬臂掘进机早期资金投入较钻爆法高,且各级围岩条件下悬臂掘进机开挖单价为钻爆法的4~5倍。  相似文献   

2.
<正>连接陕西与山西的重要能源运输通道——黄(陵)韩(城)侯(马)铁路最长的黄土隧道——如意隧道日前顺利贯通。该铁路预计2015年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将强化陇海铁路"两翼"的分流功能,同时满足陕北、山西中南部地区煤炭外运量增长的需要。如意隧道设计为双线隧道,全长9 812 m,隧道埋深40~150 m。该隧道大面积穿越土石分界面、断层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托雁门关铁路隧道开挖项目为背景,北同蒲取直线雁门关隧道施工中穿越19条断层破碎带,断层带裂隙水发育,易发生突泥、突水事故,给隧道安全施工和洞室稳定性控制带来极大困难。隧道实际施工过程中多次处理断层破碎带突泥,尤其是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突泥处理后,通过现场工程实践、不断摸索及总结,形成了大断面隧道断层破碎带突泥处理的施工工艺和关键技术。对类似工程有着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中老国际通道玉磨铁路当前正在加紧建设中,各参建单位结合复杂的地质条件,全力开展工艺工法创新和技术攻关,共有29项科研创新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发明专利,这些"利器"正在助力中老铁路加速建设。中铁隧道局集团的建设者结合复杂地质,研发出整体配套移动栈桥、组合式模板台车、钢拱架定位器、注浆快速接头等多项获得国家专利的"利器"正在加速铁路建设。以中老国际通道玉磨铁路新平隧道建设为例,截至2018年8月,玉磨铁路新平隧道正洞  相似文献   

5.
<正>经过中铁隧道集团近7年艰苦奋战,我国"极高风险隧道"--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右线超前导洞于2015年12月15日20:00贯通,这标志着我国攻克世界级隧道工程难题取得重大突破。兰渝铁路是渝新欧国际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长873 km。木寨岭隧道长19.06 km,为双洞单线特长隧道,全线关键控制性工程,地处震区中心,遭遇前所未见的极高地应力、软岩地质大变形,被称为"全国铁路高风险隧道之最",实行动态设计,国内于2009  相似文献   

6.
刘伟  吴朝钢  张瑞  周飞棚 《隧道建设》2018,38(6):895-900
为提高隧道勘察围岩分级的准确性,减小施工阶段围岩变更率,对云桂线富宁隧道围岩分级变更进行分析,主要结论与建议如下: 1)造成该隧道围岩分级变更的主要原因是物探解译不准、岩溶发育、岩体层间挤压破碎和地下水发育,其中物探解译不准的原因有异常段飘移、断层破碎带解译过宽及解译错误等; 2)岩溶发育造成的变更量也较大,应重视可溶岩段围岩分级的确定,避免出现长段高围岩分级; 3)因岩体层间挤压破碎及地下水发育造成的围岩变更率一般较小,需在施工阶段结合超前地质预报进行变更; 4)地质条件复杂的长大深埋隧道采用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是适宜的,但应解决物探解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布置钻孔对物探异常区进行验证,提高解译精度; 5)目前采用的综合勘察手段仍是确定铁路隧道围岩分级的主要方法,施工中应重视超前地质预报及施工地质工作。  相似文献   

7.
赵晋友  周鲁  周书明 《隧道建设》2012,32(3):336-340
为解决重载运输条件下铁路隧道设计难题,通过大秦线铁路隧道病害的调查资料,对重载运输诱发的隧道病害及其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依托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隧道设计经验,提出重载铁路:〖JP〗 1)软弱破碎围岩大于1000m或软岩高地应力段长大于500m的隧道、4km以上突水突泥风险等级较高的岩溶隧道优选采用2个单线隧道方案; 2)单线隧道仰拱矢跨比取1/6.5、双线取1/10.5,可以满足30t列车轴质量要求; 3)隧道内坡度不应小于3‰、富水地层不小于5‰,提出防排水措施实现运营可维护; 4)计算确定了轨下结构设计参数; 5)对隧道内轨道结构过渡、轨下及隧底结构过渡段采取了设计措施; 6)提出了隧道基底普查及承载要求。  相似文献   

8.
嘎隆拉隧道是高海拔寒区隧道,处于两大区域活动性断裂带影响内,洞身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区岩石片理、节理及裂隙发育,断裂带及影响范围内围岩极为破碎,自稳性极差,隧道地下水极发育,并成为隧道施工中最为严重的地质灾害.因此,合理的防水排水设计是保证隧道顺利贯通和日后运营安全的关键.介绍了嘎隆拉隧道特殊的地理地质环境下的防排水方案设计,并通过动态设计及时处理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为同类隧道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梁东  廖振芳 《隧道建设》2007,27(A01):43-46
合(肥)武(汉)铁路客运专线红石岩隧道位于大别山区,隧道穿过山间沟谷,地表水发育,谷地节理密集,局部地段岩体破碎,有一定的透水性,在施工过程中采取“防、排、堵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通过狠抓防排水细节施工,收到了良好的防水效果。  相似文献   

10.
<正>有着"中亚第一长隧"之称的乌兹别克斯坦安格连至琶布铁路隧道进口安全洞与1号斜井之间长达4 699 m的隧洞日前实现贯通,成为该工程开工以来首个局部贯通的隧洞。安琶铁路隧道安全隧道与主隧道平行,全长19 268.5 m,建成后将作为运营期间隧道检修、人员疏散通道。乌兹别克斯坦国有铁路公司项目经理纳乌茹兹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次安全洞进口与1号斜井之间的贯通,对全洞贯通意  相似文献   

11.
《公路》2015,(10)
南华一号隧道是在建的广大(广通~大理)铁路控制性工程之一,其进口段围岩极其软弱破碎,结构面发育,最小覆土厚度仅6m,施工风险极高。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众多,施工工艺直接影响围岩卸荷变形,如有处理不当,超过围岩的承载能力,极易造成掌子面失稳以及地表塌陷。为此,为了安全、顺利施工,施工方拟采用CRD工法。结合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手段对CRD工法的在该地质条件下的适应性展开研究,取得了一些列成果,可以为同类型的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白云  石振明  石雪飞 《隧道建设》2017,37(10):1201-1208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跨国运输通道的建设成为倡议实施的关键环节之一,而我国建设复杂地质条件下跨国基础设施的经验尚不丰富。"中—尼—印铁路通道"是一条途经尼泊尔,连接中国和印度2个大国的运输通道,基于实地考察,分析该通道建设的必要性及建成后的效益,对线路进行初步规划,并总结该通道建设的难点:铁路轨道坡度大;沿线区域地质构造复杂;周边基础设施落后,施工条件恶劣;大量深长隧道以及大跨径高桥梁;环境以及气候条件复杂。同时对沿线隧道以及桥梁的建设可行性进行分析,并给出施工建议:沿线隧道采用以TBM法为主、钻爆法为辅的施工方法;桥梁建设则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间的地质特点,采用相应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3.
肖凡 《路基工程》2023,(4):160-166
针对赣南山区铁路下东村隧道、机木山隧道可能存在的放射性不良地质风险,对两隧道洞身开展了地表放射性探测、空气中氡浓度测量、钻孔岩心γ辐射剂量率测量、钻孔岩心氡析出率测量、岩心取样化验等检测工作。研究表明:大部分测试结果如隧道洞身范围内职业照射年有效剂量当量、空气中氡浓度、岩心氡析出率均在正常水平,但机木山隧道钻孔岩心γ辐射剂量率及岩心外照射指数存在数据异常,一方面是因为该隧道所穿行的岩体较为年轻,另一方面是由以断裂构造为主的深部热液通道所致。通过计算分析确定两隧道施工期和运营期相关人员所受照射剂量较小,建议施工人员加强工程措施防护,并对隧道开挖过程中遇到的岩性接触带、层间破碎带、断层破碎带处加强放射性监测。  相似文献   

14.
黄毛山隧道Ⅳ级围岩地段,基岩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线路右侧有水库、地下水发育且围岩自稳性极差的条件下,如何快速安全开挖通过破碎带、水库段是保证工程进度的关键。文章重点介绍了在此种情况下隧道帷幕注浆堵水加固基岩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三峡翻坝公路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穿越两坝一峡,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沿线季家坡隧道、鸡公岭隧道和天鹅岭隧道岩溶强烈发育,隧址区遍布断层、溶洞、岩溶管道以及断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是全线最典型的高风险岩溶隧道,也是全线控制性隧道工程。为确保隧道施工安全,指挥部和山东大学联合承担了西部交通课题高风险岩溶隧道不良地质预报与灾害控制研究,针对上述3条高风险岩溶隧道,开展了大量的现场试验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三峡翻坝公路是为缓解三峡坝区、葛洲坝区水运压力而建的一条重要通道,为  相似文献   

16.
玉磨铁路新平隧道位于断裂破碎带中,地质条件复杂,施工过程中突泥涌水灾害频发,其突发性及规模属国内外罕见。 为确 保隧道工程的顺利实施,在隧道设计、施工过程中,经过研究论证、方案比选优化、现场试验和重难点技术攻关,成功解决断裂破碎 带隧道施工技术难题,形成断裂破碎带含水体超前预报技术、隧道超前预加固技术、断裂带软岩大变形控制技术、带仰拱一次开挖 技术、隧道非爆开挖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成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托雁门关铁路隧道开挖项目为背景,针对雁门关隧道施工过程中会发生围岩挤压大变形的情况,研究了预留核心土、超前支护、优化设置系统锚杆、双层支护等各项变形控制技术的控制效果,利用数值计算方法评价采用各种变形控制技术下隧道结构的安全性,形成了雁门关隧道挤压性破碎围岩综合变形控制技术。该高地应力破碎围岩变形综合控制技术适用于在高地应力或深埋条件下大断面软弱破碎围压隧道及地下工程的修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地形地质条件、环境保护、政策支持等方面的限制,隧道进口有时不得不选在围岩破碎的地方修建隧道。破碎围岩整体强度低,自稳性差,隧道支护完成后变形较大。本文以香丽高速某破碎围岩隧道为背景,通过对周边收敛和拱顶沉降监测数据进行分析,采用数据分析和质量保证率的方法对破碎围岩隧道预留变形量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实际收工情况,提出了该破碎围岩隧道预留变形量控制标准,当掌子面围岩破碎是预留变形量取25cm较为合适,当掌子面围岩极破碎时预留变形量取30cm合适,并在实际工程证明其合理性,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铁路隧道建设、特长铁路隧道建设规划及高速铁路隧道建设规划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并采用图表的形式清晰直观地反映中国铁路隧道不同时期的发展规模及特长、高速铁路隧道新增运营、在建、规划情况,为分析中国铁路隧道发展历史提供较为详细的数据。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铁路建设规模逐年加大,高海拔、高烈度地震区、大埋深超长铁路隧道大规模建设,亟需深入研究铁路隧道智能建造技术、超长深水跨海铁路隧道修建技术及铁路隧道智能运维技术。  相似文献   

20.
川藏铁路具有显著的地形高差、强烈的板块活动、频发的山地灾害、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的高寒缺氧等特征,是目前国内外最具有挑战性的铁路工程。为充分应对川藏铁路隧道建设过程中将面临的长大隧道多、地应力高、活动断层频繁等重大挑战,详细阐述各类复杂工况下采用TBM施工所面临的相应挑战。系统分析川藏铁路TBM创新设计理念及特点,从高原高寒、长距离硬岩掘进、岩爆、断层破碎带、大变形、突泥涌水、高岩温等方面进行TBM针对性创新设计分析,并提出:1)超前地质探测和处理是用于川藏铁路隧道TBM施工风险控制的主要手段;2)对于以岩爆为主的隧道,创新设计"双护盾+锚喷支护"的双护盾TBM或双支护TBM显得尤为重要;3)对于以大变形为主的隧道,宜首选双结构的敞开式TBM或进行其他结构方面的创新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