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鼠视皮层场电位在发育过程中及LTP形成前后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视皮层发育过程中场电位的变化规律及长时程增强 (LTP)形成前后场电位的变化规律。方法 应用视皮层脑片电生理技术 ,在大鼠视皮层脑片Ⅳ层刺激而在Ⅱ /Ⅲ层记录场电位 ,比较出生后第 2、3、5周场电位的变化。在第 3周龄的大鼠脑片中诱导LTP ,场电位稳定后以一组强直刺激诱导LTP ,并比较强直刺激前后场电位幅值、潜伏期以及斜率的变化。结果 第 3周诱导场电位的阈刺激强度较第 2及第 5周低。在第 3周龄大鼠的实验中 ,强直刺激后斜率增大与幅值升高呈正相关 ,潜伏期的缩短与斜率和幅值变化率的差值呈正相关。结论 发育过程中场电位的变化可反映皮层的发育。斜率综合了幅度及潜伏期的变化 ,是判定LTP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不同参数的强直刺激在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TP)形成中的作用,探讨诱导海马CA1区LTP的适宜强直刺激。方法 采用不同参数的强直刺激在海马脑片的 CA1 区诱导 LTP。在 Schaffer侧枝上给予强直刺激后,记录CA1区锥体细胞的细胞外场电位(fEPSPs),分析不同参数诱导的 fEPSPs。我们使用4种串长和间隔不同而频率均为100 Hz的强直刺激:参数1为60个脉冲的短串刺激,3串为1组,串间隔200 ms,共5组,组间隔逐渐延长;参数2为300个脉冲总数的长串刺激,串间隔为 2 s;参数 3 为 60 个脉冲总数的短串刺激,串间隔为 2 s;参数 4 为60个脉冲的单串刺激。结果 参数1诱导的LTP的幅度及发生率均较其他3个参数的高;参数1和参数3可诱导出持续时间超过3 h的长持续 LTP(long lasting LTP, LL- LTP)。结论 串间隔为 200 ms(串频率相当于θ波)的高频强直刺激是海马CA1区诱导LTP的较好参数;100 Hz的短串刺激可以诱导海马CA1区的LL- LTP。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地塞米松 (Dex)预处理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ypoxic- ischemicencephalopathy,HE)新生大鼠神经及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4日龄 SD大鼠 85只随机分为 3组 ,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两种剂量 Dex预处理 4天 ,然后结扎左侧颈总动脉 ,放入 37℃恒温有机玻璃缺氧房中 3h。分别于生后 1 0、1 4、2 1、2 8d取全脑标本切片作 HE染色 ,测定各组大鼠总死亡率、体重、非结扎侧皮层厚度和细胞密度。结果  Dex组大鼠脑梗塞发生率及梗塞面积、体重、非结扎侧皮层厚度和细胞密度均少于对照组。低剂量 Dex组和高剂量 Dex组死亡率均高于对照组。两个 Dex剂量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Dex预处理对 HIE新生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但可抑制体格生长和大脑皮层发育 ,可能导致精神运动发育迟滞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生后早期大鼠视皮层Ⅱ/Ⅲ层锥体神经元的电学特性.方法 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结合显微镜直视细胞技术,在急性分离的大鼠视皮层脑片标本上,探讨生后早期大鼠视皮层Ⅱ/Ⅲ层锥体神经元的被动和主动电学特性以及动作电位(AP)的发放特征.结果 生后11~13 d(P11~13)大鼠锥体神经元静息电位为(-56.6±1.8)mV,输人阻抗为(185.4±2.7)MΩ,膜电容为(77.9±2.2)pF,时间常数为(16.9±2.4)ms.AP的幅值和时程分别为(97.7±2.7)mV和(2.3±0.1)ms,阈电位为(-31.8±1.4)mV,后超极化电位为(-65.3±1.3)mV.在受到长的强度不变的去极化电流时,多数神经元表现出明显的锋电位频率适应.AP发放时其稳定放电频率约为第1个放电频率的(30.4±9.4)%.结论 P11~13大鼠视皮层的锥体神经元的电学特性与成年大鼠不完全相同,大多数的神经元表现出规则放电形式,但其放电频率的适应程度较小.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大鼠视皮层突触前NMDA受体的甘氨酸结合位点对神经递质谷氨酸的释放是否有调制作用。采用脑片标本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视皮层Ⅱ/Ⅲ锥体神经元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在使用NMDA受体甘氨酸结合位点抑制剂7-氯犬尿酸(7-CIKYNA),或联合使用甘氨酸和D-丝氨酸的条件下,观测和分析mEPSC频率与幅值的变化。结果表明:甘氨酸和D-丝氨酸增加了突触后NMDA受体电流成分;  相似文献   

6.
Src激酶在脊髓背角长时程增强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rc激酶在大鼠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长时程增强(LTP)的诱导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细胞外记录技术在脊髓腰膨大部记录背角浅层神经元C-纤维诱发电位.结果 ①Src激酶的选择性抑制剂Genistein(200μmol/L)或PP2(100μmol/L)对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的基础电位没有影响,但可阻断脊髓背角LTP的诱导.②Genistein或PP2呈时间依赖性逆转脊髓背角LTP.在LTP诱导后15min,脊髓局部给予Genistein(200μmol/L)或PP2(100μmol/L)可完全逆转LTP.但是,同样浓度的Genistein或PP2在LTP诱导后30min,均不能逆转业已建立的LTP.结论 脊髓背角Src激酶的激活参与C-纤维诱发电位LTP的诱导和早期维持.  相似文献   

7.
旨在探讨甘氨酸对大鼠视皮层神经元突触后不同亚型NMDA受体功能的调制作用。采用脑片标本的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大鼠视皮层II/III层锥体神经元的微小兴奋性突触后电流(mEPSC);灌流不同浓度甘氨酸和D-丝氨酸后,观察其对突触后NMDA受体电流的影响,之后使用NR2A-NMDAR和NR2B-NMDAR拮抗剂,观察其对突触后NMDA受体电流(NMDAR-mEPSC)的影响。结果表明:甘氨酸和D-丝氨酸均能增强mEPSC的NMDA受体成分,并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施加NR2B-NMDA受体拮抗剂Ro25-6981,减小了mEPSC的NMDA受体成分,而联合使用甘氨酸和Ro25-6981则仍出现对NMDAR-mEPSC的增强作用;施加NR2A-NMDA受体拮抗剂Zn2 ,同样可以减小NMDAR-mEPSC;而联合使用甘氨酸和Zn2 ,亦出现对NMDAR-mEPSC的增强作用。本研究结果提示:突触后NR2A和NR2B-NMDA受体的甘氨酸结合位点均是不饱和的,甘氨酸对突触后NR2A-及NR2B-NMDA受体的反应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在8 Br cAMP诱发的脊髓背角长时程增强(LTP)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SD 大鼠, 常规细胞外记录技术记录脊髓背角腰膨大部位浅层C 纤维诱发电位。结果 ①8 Br cAMP(1 mmol/L)诱发的脊髓背角LTP咬合(occlude)强直刺激诱导的LTP;②CaMKⅡ选择性抑制剂KN 93 (100μmol/L)或AIP(200μmol/L)阻断8 Br cAMP诱导的脊髓背角LTP;③蛋白质合成抑制剂茴香霉素(200μmol/L)抑制8 Br cAMP诱发的脊髓LTP。结论 CaMKⅡ参与8 Br cAMP诱导的脊髓背角C 纤维诱发的LTP;8 Br cAMP诱导的LTP与强直电刺激诱导的LTP在机制上至少存在部分相同的步骤或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新生大鼠远期的感觉运动功能和脑皮质区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24只7d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n=8):假手术组(sham)、HIBD组、HIBD+HBO组。HIBD+HBO组大鼠在HIBD后1h应用0.25MPa的高压氧单次干预1.5h。在大鼠5周龄时应用握力实验和转杆实验评价其感觉运动功能。在大鼠9周龄时灌注取脑,观察脑皮质区神经元死亡和丢失情况。结果在5d的抓握实验中,sham组和HIBD+HBO组的平均抓握时间明显长于HIBD组;HIBD+HBO组与HIBD组比较,在第2、3、4、5天其抓握时间明显延长。在5d的转杆试验测试中,sham组和HIBD+HBO组转杆的平均停留时间明显长于HIBD组;在第5天,sham组和HIBD+HBO组的动物在转杆上停留的时间比HIBD组明显延长。HIBD+HBO组大鼠的脑组织大体病理变化比HIBD组轻,且损伤侧的皮质区神经元没有明显的死亡和丢失。结论新生大鼠HIBD后1h给予单次高压氧(0.25MPa,1.5h)治疗,可以有效地改善大鼠远期的感觉运动功能,同时也可以减轻大鼠大脑皮质区神经元的死亡与丢失。  相似文献   

10.
锂对慢性铝暴露大鼠脑内CDK5和PP2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锂对慢性铝暴露大鼠脑内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5(CDK5)和蛋白磷酸酯酶2A(PP2A)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锂抑制tau蛋白磷酸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慢性铝暴露大鼠12只,随机分为锂治疗组和非治疗组.锂治疗组给予氯化锂[200mg/(kg·d)]溶液连续灌胃6周;非治疗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另取6只同月龄非铝暴露大鼠为正常对照组.Morris水迷宫测试3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大脑皮层及海马磷酸化tau蛋白、CDK5、PP2A的表达.结果 慢性铝暴露非治疗组大鼠脑内磷酸化tau蛋白含量、CDK5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大鼠(P<0.05),且慢性铝暴露非治疗组大鼠脑内磷酸化tau蛋白含量与CDK5表达呈正相关(r=0.702,P=0.036).锂治疗组大鼠脑内磷酸化tau蛋白含量、CDK5表达明显低于非治疗组(P<0.05),且锂治疗组大鼠脑内CDK5表达与磷酸化tau蛋白含量呈正相关(r=0.871,P=0.024),而正常组、锂治疗组和非治疗组大鼠皮层及海马PP2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抑制脑内CDK5表达可能是锂降低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减少大鼠脑内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11.
ZhuHe(朱和);HashimotoTsuneichi(桥本恒一);KatsuraMasahi(桂昌司);KuriyamaKinya(粟山欣弥)MODULATIONOFγ-AMINOBUTYRICACID(GABA)RELEASEFROMRATCE...  相似文献   

12.
8-Br-cAMP对脊髓背角C-纤维诱发电位LTP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AMP类似物8- Br- cAMP对脊髓长时程增强(LTP)的诱导和维持的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常规细胞外记录技术记录脊髓背角腰膨大部位浅层C 纤维诱发电位。结果 ①8- Br- cAMP(1 mmol/L)可诱发脊髓背角C 纤维诱发电位的LTP。②强直刺激坐骨神经可诱导脊髓 LTP。③8- Br- cAMP诱发的脊髓突触增强未能咬合强直刺激诱导的脊髓LTP。④强直刺激诱导的脊髓LTP后30 min,脊髓表面加入 8 -Br- cAMP(1 mmol/L)可使 C 纤维诱发电位显著增大。结论 强直电刺激诱导的 LTP与 8 -Br- cAMP诱导的 LTP可能是通过不同的机制实现的;8- Br- cAMP诱导的LTP可能是通过cAMP信号转导途径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阐明大鼠脑发育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不同发育时期大鼠脑的嗅球、室管膜、室管膜下区、顶叶皮质、纹状体和海马齿状回进行EGF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光镜观察。结果 EGFR在中枢神经系统广泛分布 ,从大鼠胚胎期至老年 ,嗅球、大脑皮质、纹状体、海马、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等部位都有表达 ,在大鼠出生后 5d表达至高峰。结论 EGFR表达随年龄增长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组织学和组织化学方法研究哺乳期饲以高锌料的母鼠其体内锌的代谢状况及其对子代生长发育和脑海马发育的影响。结果高锌料组母鼠粪、尿锌均较常锌料组为高,尤其粪锌;血清锌无显著差别。高锌饲料并不能使母体血清锌显著升高,表明在本实验条件下,机体对锌的吸收和利用是有一定限度的。高锌料组仔鼠的一般生长状况、体重、脑重、海马cA_3区锥体细胞数量和大小以及Timm硫化银染色示海马苔藓纤维中颗粒密度均与常锌料组无差别,证明哺乳期母鼠饲以高锌饲料对仔鼠的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吸入麻醉剂安氟醚和异氟醚对大鼠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将新生SD大鼠迅速断头取全脑 ,置于通入 1.3 6g·L- 1(95% )O2 和 0 .0 98g·L- 1(5% )CO2 混合气体的 4℃人工脑脊液 (ACSF)中 ,再用振动切片机切制成 3 0 0~ 40 0 μm含海马的脑薄片 ,然后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 ,分别观察不同浓度的安氟醚和异氟醚对海马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的影响。结果 安氟醚和异氟醚都能浓度依赖性地抑制海马CA1区神经元放电频率。安氟醚 (0 .2g·L- 1~ 0 .6g·L- 1)和异氟醚 (0 .12g·L- 1~ 0 .3 6g·L- 1)能使海马CA1区神经元放电频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冲洗 5min后 ,放电频率可逐渐恢复到给药前水平。结论 安氟醚和异氟醚对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可产生明显可逆性的抑制作用 ,表明海马CA1区是吸入麻醉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部位。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To examine whether microinjectlon of morphine into the rat thaiamle nucleus submedlus (Sin) could depress the bee venom (BV)-induced nociceptive behaviours. Methods In inflammatory pain model induced by BV subcutaneous injection into rat unilateral hind paw, the inhibitory effects of morphine microinjection into thalamic nucleus suhmedius (Sin) on the spontaneous nociecptlve behavior, heat hyperalgesia and tactile ailodynia, and the influence of naioxone on the morphine effects were observed in the rat. Results A single dose of morphine (5.0 μg, 0. 5μL) applied into the Sm ipsilaterni to the BV injected paw significantly depressed the spontaneous paw flinching response. Morphine also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heat paw withdrawal iateneies in the bilateral hind paw and the tactile paw withdrawal threshold in the ipsilnteral hind paw 2 hours after BV injection. All these depressive effects could be effectively antagonized by pre-treatment with the opiuld receptor antagonist naloxone (1.0μg, 0. 5μL) in the Sm 5rain prior to morphine administration. Naloxone alone injected to the Sm had no effect on the BV-induecd nociceptive behavior.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Sm is involved in opioid receptor-mediated antt-nociception in the rat with the BV-induced inflammatory pain. Together with results from previous studies, it is likely that this effect is produced by activation of the Sm-ventrolateral orbital cortex-periaqueductal gray pathway, leading to activation of the brainstem descending inhibitory system and depression of the nodceptive inputs at the spinal cord lev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