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速公路路面抗滑力与交通事故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大量的调查取得了我国华东地区的3条高速公路有关交通量、降雨量、交通事故和路面横向力系数的数据,并采用雨天事故率、雨天事故危险率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了有关雨天事故率、雨天事故危险率与路面抗滑力(SFC)之间的关系,同时提出了我国华东地区高速公路路面抗滑力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陈险峰 《公路》1992,(8):33-36
随着高等级、重交通道路的不断发展,要实现安全、舒适、高速的目的,路面抗滑,特别是雨天路面抗滑是关键的技术问题之一,必须引起科研、设计、施工等方面的高度重视。据报道,广东207国道某200m长路段,1987年春的雨季中,有一天发生交通事故9起,创我国单位长度路段内的交通事故率之最。江苏淮扬二级公路高邮县某段500m长路段内,在1987年6月1日、6月13日二个雨天,发生交通事故11起,死1人,伤数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0万元以上。宁六公路雨天事故占48%,上  相似文献   

3.
微表处路面使用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不同使用年限微表处路面、普通密级配混凝土路面等10个路段的试验,测试了各路段的路面构造程度、摩擦系数、病害类型以及行驶车辆内外噪音,得出了微表处路面路表特性和使用性能的衰减规律:随着使用年限的延长,路表构造深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使用3年后的微表处路面构造深度与采用AK-13的抗滑表层相当;摆值摩擦系数随年限的增长没有明显衰减;微表处路段的车内外噪音相比于普通路段都有一定程度的增大,且车内噪音与路表的构造深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接着,通过测试和调查结果分析发现,表面的磨耗损失、轻微程度的泛油、施工不均匀以及级配控制的不严格是导致微表处路面使用性能衰减的主要原因。最后,从原材料、施工要求等方面,提出了对微袁处技术进一步发展具有指导作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降雨会使高速公路路面抗滑性能降低,行车环境变差,对驾驶员行车安全及高速公路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引起交通事故的发生.研究通过收集样本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资料,对雨天交通事故与正常天气下的交通事故进行对比,分析其事故车型、形态、分类及时间分布规律,提出了雨天事故与降雨条件的关系,并提出高速公路雨天改善措施,为提高雨天高速公路管理水平及保障雨天驾驶员行车安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0引言中国大约有3/4的国土属于冬季积雪地区,路面结冰成为交通事故频发的首要因素,给人民财产及生命安全造成重大隐患[1]。冬季降雨或空气潮湿时,较低的气温会使在路表及一定构造深度内的水分迅速结冰,再经过车辆碾压逐渐密实,形成强度很大的冰层。由于路面具有一定的构造深度及较高的表面能,冰层与路表黏结紧密[2],难以  相似文献   

6.
<正>0引言中国大约有3/4的国土属于冬季积雪地区,路面结冰成为交通事故频发的首要因素,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给人民财产及生命安全造成重大隐患[1]。冬季降雨或空气潮湿时,较低的气温会使水分在路表及一定构造深度内迅速结冰,再经过车辆碾压逐渐密实,形成强度很大的冰层。由于路面具有一定的构造深度及较高的表面能,冰层与路表黏结紧密,难以通过机械或者人工清除。虽然撒布融雪剂  相似文献   

7.
基于道路交通事故数据探究事故影响因素对于认识事故的影响因素、提高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近年来国内典型较严重道路交通事故数据,应用泊松模型和负二项模型,以区分事故形态的方式建立追尾事故、侧碰事故及撞行人事故的事故死亡率的道路影响因素分析模型。这些模型以三类事故中涉及人员的死亡数为因变量,以一系列道路因素为自变量,将事故涉及人数作为偏移变量。模型的具体形式以过离散系数及赤池信息量准则(AIC)为依据进行选择。结果显示,追尾事故的死亡率与道路等级、路侧防护设施显著相关;侧碰事故则与天气、路表情况、路口路段位置、坡度以及道路结构有关;撞行人事故与路表情况、道路等级、车道数、平曲线半径有关。本文拓展了事故严重性研究的深度,其研究成果对于更好地利用重特大事故的深入调查数据有现实意义,也可为事故分析及道路设计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沥青路面路表温度预估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山东省永久性沥青路面试验路为研究对象,通过在试验路布设气象观测站,在沥青路面结构不同深度处埋设温度传感器,实测了2007—2008年每1 h的路面温度和气象数据。以距路表面20 mm深度处的路面温度作为路表温度,研究了试验路路表温度的分布规律,对路表温度与气温、太阳辐射强度、降雨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计算分析。考虑到降雨对路面材料热学传导参数的影响,分别研究了雨天和晴天(或阴天)两种天气情况下沥青路面路表温度与气温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晴天(或阴天)和雨天时路表温度的预估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的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均出现在距路表面一定深度范围内,雨天情况下路表温度与气温存在着密切相关性;晴天和阴天时,前1 h的平均气温和前3 h的平均太阳辐射强度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路表温度。路面温度实测值和预测值的对比表明,预估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姚思国 《公路》1992,(12):7-11
本文论述了我国雨天公路交通事故的严重性、事故路段的分类、事故类型、处治措施和效益。  相似文献   

10.
影响因素 雨天驾驶,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是能见度差和路面状况复杂。雨天雨水落在挡风玻璃和后视镜上模糊不清,加之潮湿路面光线反射.造成能见度大大降低。路面潮湿与车轮间形成水膜,直接影响车轮的摩擦系数,影响制动效能。  相似文献   

11.
《公路》2020,(8)
为了通过水泥混凝土路表技术状况指标快速评估路面内部结构状况(损坏状况和力学参数),探究路面内部结构状况(力学参数和损坏状况)与路表多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路面内部结构损坏状况通过三维探地雷达检测,弯沉、弯沉盆及接缝传荷能力系数等力学参数通过落锤弯沉仪检测,进一步根据检测得到的厚度及实测弯沉盆反演路面结构层模量。收集和整理路表多指标数据,并对路表多指标与路面内部结构状况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构建路面内部结构状况与路表多指标的关联模型。结果表明:路面内部结构状况指标之间均存在非常强的关联性,皮尔逊相关系数绝对值超过0.9;单一路表指标与路面内部结构状况任一指标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绝对值均小于0.4,路表指标与路面内部结构状况指标的相关性较低;路面内部裂缝率、接缝传荷能力系数、水泥混凝土板模量、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指标与路表多指标PCI、RQI、SRI之间的关联模型相关系数大于0.9,路表破损状况指数PCI的贡献最大。证实通过路表多指标数据可对路面内部结构状况(损坏状况与力学参数)进行分析和评估是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少杰 《汽车驾驶员》2006,(12):78-79
根据国际驾驶安全的调查显示,雨天行车的交通事故率比平常高出大约五倍。这时车外的条件变得恶劣,路面湿滑、视线不好,如果车速过高,一旦遇到情况,极有可能发生事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结合京珠高速公路某路段的现场路面温度实测结果,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重点分析了不同道路纵坡、不同应力场情况下,上坡路段路面结构在水平和竖向荷载综合作用时,其最大拉应力、最大剪应力和最大路表弯沉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道路纵坡改变只对面层所受应力有较大影响,且只在距路表2 cm深度范围内存在拉应力;高温温度场的存在虽然不会明显加大上坡路面结构各层的拉应力和剪应力,但会使路表弯沉明显增大,容易导致车辙破坏。对京珠高速公路某路段车辙病害展开现场调查,调查发现该路段严重的车辙变形60%是由中面层产生,其余40%是由上面层和下面层产生,即车辙大多来源于中面层。最后,提出了上坡路段沥青路面结构设计建议,还据此进行面层混合料设计,且铺筑了试验路。所设计的沥青路面车辙发展缓慢,能适应炎热环境温度下长大纵坡的道路交通。  相似文献   

14.
雨天,由于司机视野变差,再加上路面溜滑,比晴天时容易诱发交通事故。为了防止和减少雨天发生交通事故,了解雨天的交通事故是怎样发生的、探讨雨天特有的交通事故类型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特稿     
<正>我国大约有3/4的国土属于冬季积雪地区,每年冬季除了降雪,降雨或空气潮湿时,较低的气温也会使水分在路表及一定构造深度内迅速结冰,再经过车辆碾压逐渐密实,形成强度很大的冰层。据统计,路面结冰成为冬季交通事故频发的首要因素,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给人民财产及生命安全造成重大隐患。由于路面具有一定的构造深度及较高的表面能,冰层与路  相似文献   

16.
特稿     
<正>我国大约有3/4的国土属于冬季积雪地区,每年冬季除了降雪,降雨或空气潮湿时,较低的气温也会使水分在路表及一定构造深度内迅速结冰,再经过车辆碾压逐渐密实,形成强度很大的冰层。据统计,路面结冰成为冬季交通事故频发的首要因素,危害道路交通安全,给人民财产及生命安全造成重大隐患。由于路面具有一定的构造深度及较高的表面能,冰层与路  相似文献   

17.
2012年6月20日1时50分许,沈海高速公路1908公里下坡左转弯路段(位于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境内),一辆由无锡开往厦门的双层卧铺客车(核载45人,实载45人),翻坠入道路右侧36米深的山谷中,导致17人死亡,28人受伤(其中危重伤员3人)。事故发生后,公安部立即会同国家安监总局、交通运输部成立联合工作组赶赴现场指导事故调查和处理。目前经初步调查分析,事故的发生与疲劳驾驶、驾驶人在雨天和下坡转弯路段没有降低车速行驶有关,同时暴露出超长途汽车客运安全隐患多、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交通事故易发路段,高速公路爬坡路段的交通安全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以宁杭高速公路东庐山段为例,通过对该爬坡路段2006年1月~2010年7月的交通事故资料的统计,从事故地点、事故时段、事故形态和事故车型等方面分析了爬坡路段交通事故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高速公路爬坡路段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要远大于下坡及其他路段;事故多发生在直坡段的中后部和竖曲线段,坡道后段的安全性更低;事故形态主要是追尾、撞护栏和撞固定物,而且重特大交通事故中追尾事故比例大;夜间的事故率和严重程度高于白天,尤其是凌晨2:00~6:00为重特大交通事故高发期;爬坡路段大货车和小客车相互干扰严重,是爬坡路段交通事故的主要车型.研究结果可为高速公路爬坡路段交通安全的改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依据江苏省某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养护工程,基于再生加热设备的加热温度、路面抗滑性能、渗水系数、平整度和压实度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就地热再生装备处治路段的短期效果;进一步基于车辙深度、路面抗滑性能和平整度等路表指标分析就地热再生技术的长期处治效果,结果表明,本文分析的两种就地热再生装备处治效果基本类似,且就地热再生工艺处治路段的车辙深度在通车4年后仍处于5mm以下,表明对路面车辙具有良好的处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数理统计方法对交通事故的时空分析可视化效果差且多发路段识别等数据挖掘深度不足的问题,提出并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空分析系统。为准确掌握交通事故时空分布特征和识别事故时空多发路段,在传统数理统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GIS与改进的时空密度聚类方法对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进行时空可视化统计分析与事故多发路段识别;利用2016—2018年湖南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据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直观展示2016—2018年湖南省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时空分布特征和事故多发路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