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影响山区铁路正常运营最常见的自然灾害,本文论述了利用航空遥感、地质信息系统进行铁路地质灾害调查和建立灾害信息系统的技术路线与方法,并以宝鸡-天水铁路为研究区,讨论了灾害数据库的建库流程、灾害查询、灾害分析模型以及灾害制图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艰险山区铁路沿线崩塌、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为保障山区铁路安全建设和安全运营,对山区铁路典型灾害链进行全过程风险评估意义重大。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山区铁路灾害事件的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特征及链式演化规律展开研究,分析山区铁路典型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链成灾机理,构建山区铁路崩滑流灾害链网络模型,利用网络节点出入度、子网数、支链数、介数中心度、边介数、连通度和平均路径长度7个评价指标,综合评估灾害网络节点的重要度和边的脆弱性。结果表明:在山区铁路崩滑流灾害演化网络中,淤埋线路、车站、桥涵和隧道,行车中断或瘫痪是风险控制的关键点。研究成果为艰险山区铁路崩滑流灾害链预防、断链减灾工作做出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
南昆铁路泥石流的形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正军 《铁道运营技术》2009,15(4):26-27,30
为避免或减轻泥石流灾害对铁路行车的影响,确保南昆铁路运营安全,分析了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并结合南昆线特点,提出了适时监控雨情与泥石流灾害、恢复植被、修筑拦石坝与SNS柔性网、修建导流渠等预防和整治的措施。经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泥石流是山区铁路建设的一大灾害,以实例说明铁路遭受其危害的严重性。并按其在我国铁路各干支线上的分布情况,作了初步统计。还论述了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了山区铁路泥石流发育地区的形成条件、特征和规律,泥石流的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的相互关系。论述了泥石流的类型与铁路勘测和其防治工程设计的关系。按山区铁路建设特点,提出了其分类标准的建议。最后,根据泥石流的不同类型、特征和规模,对如何防治其危害,提出了治理方针和整治措施,并总结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丰沙铁路位于太行山脉北端,受地质构造影响,泥石流灾害广泛存在。根据对工点的现场勘查、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方面对泥石流形成机制进行阐述。该泥石流属于构造及暴雨引起崩塌型泥石流,泥石流爆发对既有铁路危害非常大。通过对泥石流沟的形成原因及物源量分析,泥石流沟松散物源总量为6.3×104m3,动储量约2.05×104m3。泥石流沟量化评分显示冲沟泥石流易发程度为极易发。结合泥石流沟及既有结构物情况,采用谷坊坝、主动网、挡墙、拦渣坝、防撞梁等综合治理方法,以达到整治泥石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敖宏 《成铁科技》2010,(2):42-44
针对铁路泥石流、落石、洪水等自然灾害,设计了一套工务灾害综合监测系统。该系统以线路工务灾害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远程监测技术,配合远程图像监测,实现了工务灾害的动态综合监测。本文介绍了系统的主要监测设备和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已超过13万公里,其中山区铁路众多,沿线地质灾害多发,给铁路运营安全带来极大挑战。为探索既有铁路灾害防治经济高效的技术手段,研究利用三维遥感、雷达遥感、无人机遥感、卫星定位等技术手段,开展既有铁路沿线地质灾害筛查监测工作。研究结论:(1)通过高分辨率三维遥感解译技术,可实现既有线一定缓冲区内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的快速筛查,并通过数据解译更新,及时掌握既有铁路沿线灾害发育演变特征;(2)无人机遥感技术在局部高陡边坡、危岩落石及大型滑坡及错落等灾害调查中优势明显;(3)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可作为边坡形变监测的有效手段;(4)建立基于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既有铁路地质灾害实时监测和信息管理系统,能够提升既有铁路防灾减灾和信息化管理水平;(5)本研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山区铁路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川藏铁路途经的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活动陆缘带与喜马拉雅褶皱带北部交界区,是铁路之前从未从事过建设的区域,面临缝合带内动力作用效应,冰湖溃决、冰川泥石流等特殊环境地质问题。因此需开展对川藏铁路沿线特殊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为川藏铁路的成功修建和安全运营提供科技支撑。研究结论:(1)川藏铁路穿越三大缝合带地区,影响最大的是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缝合带,需重视发生在喜马拉雅弧上的大地震对川藏铁路的影响,并建议利用先行工程开展缝合带地应力、地温测量等科研课题;(2)对海洋型冰川覆盖区的冰湖溃决、冰川泥石流等问题,应加强形成机理、运动特征等基础理论的研究,还需研究沿河线走高线位绕避沟谷灾害链等减灾选线策略。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拟建高速公路汶川至川主寺段处于汶川"5.12"地震中心影响区,因其复杂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地质构造等影响,沿线沟槽及其两侧泥石流物源十分丰富,强降雨条件下易引发大量的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本文通过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及现场地质勘测等工作和手段,查明沿线泥石流的分布规律及危害特征,进行高速公路工程地质选线。研究结论:(1)沿线泥石流数量多、危害面广,具有规模大小不一、危害程度差异性大及泥石流活动频繁、重复成灾的特性;(2)沿线泥石流对拟建高速公路段的危害方式主要体现为淤埋及冲毁危害,次为堵河阻水危害;(3)峡谷区河段选线应在查明泥石流活动痕迹的基础上判定泥石流规模后再确定线路的位置和高程,在处于形成期、发展期及淤积严重的泥石流沟处线路选线宜采用绕避原则,峡谷区线路选线严禁穿越泥石流堆积区,宜在泥石流沟通顺段落的流通区以高墩大跨设桥的形式通过;(4)本研究结论对汶川地区公路、铁路等工程地质选线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日本是个多山的岛国,岸坡陡峻,河流湍急。每到雨季,暴雨成灾,经常出现滑坡、崩塌落石、泥石流等山区铁路常见的自然灾害。每到冬季,大雪封山,干扰行车,阻塞交通。这一切都对日本山区铁路的运输安全构成极大的威胁,日本铁路部门将自然灾害发生后对铁路行车的威胁和影响称为次生灾害(也称二次灾害)。据统计,日本铁路约有1/3以上的行车事故是由于自然灾害造成的。 为了防止自然灾害对铁路行车  相似文献   

11.
近景摄影测量不考虑研究目标的绝对位置,多采用解析法进行摄影测量的处理,此时可采用交向摄影。摄站的选取比较自由,因而总是可以把所摄目标的中心置于B’/2的中线和XY平面上,以提高精度。当左右光轴对准物体中心点摄影时,以φ=45°的图形结构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马达加斯加集装箱平车主要技术参数、结构、技术特点及相关的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铁路局直管站段体制下创建优质货场存在的问题和现象,阐述沈阳铁路局制定的相应对策与管理措施,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货运管理、创建优质货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李强  梁成谷 《中国铁路》2005,(11):11-14
2005年10月12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胜利铺通,雪域高原各族人民的百年梦想终成现实.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专门致信铁道部,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青藏铁路全体参建干部职工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贺信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5.
美盖勒磨床是齿轮磨齿精加工的重要设备,由于磨床的多种不确定因素和操作工的一些失误操作,导致设备磨头发生撞刀现象,致整个设备瘫痪,为此,制定了一套快速诊断修理指南,能够快速有效地处理撞刀故障。  相似文献   

16.
如何利用交换机实现大客户的需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为新型企业,铁通淮南分公司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不断提高网络应用性能,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需求,加快业务发展进程。大客户是公司的重点发展客户,针对各种客户提出的不同要求,可利用交换机采用不同的方案。虚拟技术能满足集团客户各种要求,而对于具有特殊要求的客户(铁路)应采用新的解决方案。现以不同企业的接入为例,介绍如何利用交换机实现大客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纳米比亚轻油罐车的结构参数、性能特点以及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18.
19.
宁夏大古铁路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条地方铁路。于1991年12月开工建设,1995年10月全线铺通。采用了临管运营方式,当年即产生了效益。1997年4月日大古铁路公司接管运营。大古线为地方铁路1级单线,正线全长7035公里,站线22公里,曲线37条,道岔98组,桥梁28座,涵洞279座.道口38个。  相似文献   

20.
铁路12306网站在春运期间单日售票量突破500万张,12306网站已基本能够满足春运大量旅客同时购票的需求。但由于抢票插件的日渐盛行,围绕着售票公平性牵出了诸多话题。本文从验证码识别、用户行为分析、手机应用安全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防范抢票插件的恶意抢票行为。并结合实际给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