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降低液化天然气(Liquefied Natural Gas,LNG)供给系统的泄漏风险,基于7500车双燃料汽车滚装船,对液化天然气供给系统的基本原理进行阐述,并对双壁管材料选型、设计与检验、制作与安装要求进行分析.实船试验证明了双壁管应用于液化天然气供给系统的可靠性.研究成果可为船舶液化天然气供给系统的设计提供一定...  相似文献   

2.
杨新利 《珠江水运》2022,(2):100-101
国内首艘LNG内河公务船采用LNG(液化天然气)单一气体燃料发动机,区别于以往的LNG双燃料发动机,全船动力不使用一滴柴油,可以真正实现低碳环保.本文从轮机方面介绍了对LNG燃料动力系统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对通风、探测、报警监控等安全措施以及机电设备和双壁管的安装、运行和保护进行重点检验,从而达到船舶具备安全...  相似文献   

3.
为推广双壁管预制及安装技术,详细描述45 000m3 LNG运输船采用的一种固定支架式燃气双壁管的预制安装过程,主要包括双壁管的结构特点,几种基本型双壁管的成形方法与焊缝焊接顺序,双壁管在船上安装、试压及清洗的工序特点、难点和注意事项,可作为类似项目管理团队及相关人员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双壁管设计广泛应用于易燃、易爆、剧毒的介质输送,同样适用于LNG燃料供应系统管路。双壁管制作完成后进行必要焊缝检验,进行管路流程、强度、气密性测试,给它配置气体监控传感器检测夹套空间气体浓度,检测抽吸通风的负压或真空度,侦测内管介质泄露迹象。通过这些技术手段保证低温、常温天然气输送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秦俊  孟宁  杨帆 《船舶》2021,32(2):87-92
LNG燃气现已成为炙手可热的船用清洁能源之一.但是由于气体燃料的特殊性,其存在较大的安全风险.因此,在设计时需要额外考虑更多的安全措施,来保证整个燃气系统良好的安全性.在燃气意外泄漏时,需要有良好的通风系统来保证整船安全.文章创建了一条完整的LNG双壁管通风系统,并从其通风阻力、通风量以及抽风机选型等方面对该系统进行完整计算.并且,参照计算结果选取与之相应的抽风机参数.为今后类似的双燃料双壁管抽风机的选型提供了参考方法以及思路.  相似文献   

6.
张勇 《水运工程》2014,(2):49-54
介绍海港LNG船舶航行实行交通管制的原因,对比分析了LNG船舶与LPG船舶的危险性。结合我国内河液体散货运输船舶航行管理现状,对小型LNG船舶在内河航行的可能风险及应对措施进行探讨,认为采用双壳双底结构的小型LNG船舶在我国内河正常航行是可行的,不需要采取特殊的交通管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LNG船舶通航因特殊监管要求,具有一定排他性。前期研究表明基于目前一般通航规则,单个港址LNG泊位数量不宜超过4个,超过后,船舶通航效率较低、运营监管风险较高。本文采用多智能体泊位组联合运营仿真建模,采用控制变量法,定量评估了码头高负荷状态下不同LNG船舶监管条件和航行距离对LNG运输船舶通航效率的影响,以及采用一定优化通航组织方式对通航效率提升的效果。结果表明,LNG泊位数量4个、独立单向航道、LNG船舶航行监管距离在20海里左右时,系统运营效率相对的较高;进一步采取LNG船舶组队进出港或设置独立双向LNG航道通航等缩短必要交通管制所占用航道时间的优化通航组织,对提高LNG船舶通航效率具有明显效果。研究成果可为LNG码头合理建设规模、LNG船舶通航组织优化及航行安全保障等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系列VLGC大型运输船,对绿色环保型燃料展开分析,完成全球首例船舶使用液化石油气(LPG)的系统改装设计,使该船主机能使用常规燃油和LPG双燃料驱动。基于LPG研发新增一套供给主机燃料系统,通过研究具体LPG液化、增压、调温、过滤、应急释放、监测、缓冲、控制、减压、吹除、双壁管及其通风等功能配置,提供液化输送的可控和多级安全应急释放保障。该系统突破常规的船用单燃油供给和LNG燃料需汽化后再供给主机模式,实现LPG作为双燃料系统在船舶上首次运用,最终符合DNV GL挪威船级社和IMO国际海事组织要求,在船舶燃料供给系统设计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合理制定内河液化天然气(LNG)燃料船透气管出口高度标准,在保证船舶安全前提下,解决通航桥梁限制问题,本文基于单一故障原则和风险评估方法,对内河典型LNG燃料船透气管出口高度进行了评估。根据假定船型的布置特点和航行条件,结合出口高度和型式,选定了24种天然气释放场景,利用理想气态方程计算了天然气的释放速率和持续时间,采用三维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FLACS进行天然气扩散波及范围模拟分析。结合天然气扩散接受准则,给出了制定透气管出口高度标准的最小值,对中国船级社《天然气燃料动力船舶规范》合理性进行了验证。针对内河LNG燃料船的航行特点,推荐一种新型透气管出口布置型式。  相似文献   

10.
主要介绍了以LNG为动力燃料的船舶燃气供应系统通风的设计方法和应用前景,结合双燃料主机驱动的LNG运输船设计实例,讲述LNG燃气供应系统通风设计的目标、流程及计算方法,并对通风系统与LNG燃气供应系统的联锁控制功能进行研究分析,为后续LNG船舶通风设计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世界液化天然气船舶市场研究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艳 《中国航海》2007,(2):61-65
随着天然气资源的发现,天然气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液化天然气(LNG)贸易也随之快速发展。在全面分析研究世界天然气需求的现状及发展、世界LNG需求的现状及发展、LNG贸易量发展趋势、世界现有LNG船队结构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对LNG出口国在建拟建生产线、现有LNG船舶订单的分析,预测未来世界LNG船舶的需求,结合世界LNG船舶的建造能力,分析LNG船舶市场的供需平衡,提出中国应扩大LNG船舶建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LNG船舶运输历史事故统计分析、研究基础上,运用重大危险源辨识理论,结合本文研究所涉及的LNG船舶特点,辨识了LNG船舶危险源;并提出了三种风险控制途径,以有效保障LNG船舶海上安全运输。  相似文献   

13.
占雷 《中国水运》2015,(1):34-35
对新型混合动力燃料(LNG)船舶检验中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结合最新的LNG燃料动力船规范,重点对采用本质安全型机舱船舶的检验要求做了具体叙述。  相似文献   

14.
由于LNG及LNG船舶的特殊危险性,对LNG船舶在航行过程中的风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可以为驾驶员在LNG船舶航行过程中提供必要的借鉴,有效避免风险较大的风险源,保障LNG船舶航行安全。  相似文献   

15.
液化天然气贸易与船舶运输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珩  肖进 《水运管理》2006,28(2):3-5,9
阐述世界LNG的贸易情况和LNG备受青睐的原因。结合世界LNG船舶发展形势,论述我国大力发展LNG和LNG船舶运输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根据内河船舶的特点,分析内河LNG燃料动力船舶的改造技术,阐述了加装储存罐、改装发动机、安装燃料管系、加装监测安全控制系统等改造过程的技术要点,并对LNG燃料动力船舶改造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满足北方地区冬季LNG高峰期保供目标,部分渤海沿海港口在同一港池内规划布置双LNG泊位。鉴于双泊位联合运营下的LNG船舶关联性强且操纵难度高的特点,有必要对LNG双泊位联合运行进行调度管理方案研究。以国内首座正式投产运营的LNG双泊位为例,基于船舶操纵模拟仿真方法,通过分析LNG船舶航行对航道通航效率影响及相邻泊位联动性,提出双泊位运营下的LNG船进出港优先级。在此基础上,结合LNG双泊位运营特点和通航管理规则,制定近期和远期不同阶段的船舶联合调度组织模式。研究结论可为单港池LNG双泊位的通航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伟磊  陈伟炯 《水运管理》2014,(3):27-28,33
为在预先性危险分析(PHA)过程中能更加系统全面地识别出危险因素,避免出现危险因素的疏漏及由此导致的事故,将人、机、环(境)、管(理)理论(MMEM)与其相结合,对LNG船舶泄漏的危险类型进行预先性危险分析,得出危险因素及建议采用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福建LNG码头靠泊Q-FLEX船舶船岸连接系统技术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贤郎 《中国水运》2014,(5):137-140
随着LNG船舶大型化的发展,国际LNG船队Q船容量占LNG船舶总容量约20%;国内已投产的6个LNG接收站气源向多元化迈进,LNG码头提升停靠Q-FLEX是非常迫切的。对福建LNG码头卸载臂、登船梯、橡胶护弦、快速解缆钩、回旋水域、导助航设施等停靠Q-FLEX船舶船岸连接系统进行技术论证,为满足Q-FLEX船舶的靠离泊LNG码头作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LNG蒸汽冷能在船舶上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介绍了LNG蒸汽的性质特点,结合船舶的功能特点,探讨了LNG蒸汽冷能可以应用于船舶伙食冰库、海水淡化装置、空气分离装置等领域。然后根据LNG船舶的特殊性,探讨了将LNG蒸汽冷能用于上述装置时需要达到的要求。最后对其进行了展望,伴随着陆上运用LNG蒸汽冷能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在船舶上利用LNG蒸汽冷能技术将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