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城市中商业综合体已经成为商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何围绕其自身的交通需求构建方便、高效的交通系统是其发展成败的重要因素。首先分析商业综合体以私人小汽车为主和以轨道交通为主的两种典型模式。基于对天津市3个成熟商业综合体进行调查,分析出行高峰时段、车流量与综合体建筑规模的关系、客流来源区域分布、出行结构等特征。针对天津市商业综合体存在的交通问题,提出建筑规模与周边交通条件相适应、与轨道交通车站之间设置便捷通道、发展步行和自行车交通、出入口数量满足交通需求等交通策略。  相似文献   

2.
刘诣安 《交通与运输》2021,34(z1):85-89
旅游综合体的交通需求特征既继承旅游度假区的季节波动和瞬时聚集性,又融入城市拓展区的日常交通及通勤潮汐性,2类交通在空间上、时间上相互交叉和干扰,对旅游综合体开发运营带来挑战.通过对旅游综合体交通需求特征的提取与分析,结合规划实践案例提出近城区位带来项目内外衔接问题、季节波动带来设施供给规模问题和多样化出行需求带来交通管理模式问题的具体体现,针对这些问题,从需求精细化、衔接一体化、供给情景化、组织差别化4个角度梳理旅游综合体交通规划的主要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错峰出行”制度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问题,概念化实施不仅不能产生好的交通效益,反而可能会使城市交通状况更加恶化.本文介绍了“错峰出行”在国内实施的现状和基本概念,描述了该制度对交通系统的作用机理,从时间分布、空间分布和交通结构比例三个方面分析了该制度实施给交通系统带来的综合影响.以上海为例,从城市主要道路基础设施的交通时间特征、公共交通客流量的时间特征出发,对上海实施“错峰出行”的交通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最后,根据上海交通发展的背景和交通时间特征的分析结果,给出了“错峰出行”在近期不可行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国内若干城市自行车交通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探讨了城市自行车交通的主要特征,其基本内容有出行方式结构特征、出行目的结构特征、出行目的结构特征、出行职业结构特征、出行年龄结构特征及出行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对城市居民自行车交通出行时耗分布特征与城市居民总体出行时空分布特征的比较分析,求得城市的自行车交通时空分布的合理出行范围及在不同规模城市交通结构中可能分配的比重。  相似文献   

5.
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高度复合的新型开发模式,通过改变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日常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交通规划者视角,对城市综合体产生的社区居民出行行为影响进行了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预处理,弱化个人信息对于出行特征分析的干扰,以有城市综合体的社区居民自陈述的出行变化作拟纵向分析,初步把握城市综合体对社区居民出行特征产生的影响趋势.而后对有无城市综合体两类社区居民的出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可有效促进居民产生更多的短距离慢行出行替代机动化长距离出行以满足弹性需求.本研究可为城市综合体区别于传统单一用地开发模式的交通系统配置提供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6.
城市综合体作为一种高度复合的新型开发模式,通过改变社区建成环境,对居民日常活动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本文从交通规划者视角,对城市综合体产生的社区居民出行行为影响进行了研究.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预处理,弱化个人信息对于出行特征分析的干扰,以有城市综合体的社区居民自陈述的出行变化作拟纵向分析,初步把握城市综合体对社区居民出行特征产生的影响趋势.而后对有无城市综合体两类社区居民的出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综合体开发模式可有效促进居民产生更多的短距离慢行出行替代机动化长距离出行以满足弹性需求.本研究可为城市综合体区别于传统单一用地开发模式的交通系统配置提供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7.
结合芜湖市交通调查基本情况,分析了慢行交通与用地布局的关系,探讨了其时间分布、距离分布的出行特性,并构建了在不同出行目的下,分别以出行时间、出行距离为变量的慢行交通分担曲线模型.最后,以芜湖市交通需求预测中,居家工作出行目的的时间和距离为变量的预测为例,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推测城市交通小区内用地特征的算法,同时对交通小区内多种用地类型进行预测.选用公共交通出行数据集和网约车出行数据集,融合多种出行方式的出行特征对交通小区内用地特征刻画.提取交通小区内发生强度,吸引强度和产吸差强度3个指标作为模型输入,训练得到基于区域内出行特征双通道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采用网格寻优方法确定最优网络结构.选取北京市六环内交通小区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同时推断交通小区内居住、工作和休闲用地特征,并获得各用地类型在小区内占比分布.  相似文献   

9.
以重庆市主城九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基于2007~ 2011年的统计数据,采用就业-居住偏离度指数定量分析了主城区职住分布的空间差异与变化情况,并探讨了职住分布对人均出行次数、交通方式分担率、出行时间等交通出行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主城区职住分布的空间差异及变化明显,总体呈现职住进一步分离;②主城区内职住越平衡人均出行次数越少;③职住进一步分离是小汽车出行增长的原因之一;④职住进一步分离是居民出行时间增多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推测城市交通小区内用地特征的算法,同时对交通小区内多种用地类型进行预测.选用公共交通出行数据集和网约车出行数据集,融合多种出行方式的出行特征对交通小区内用地特征刻画.提取交通小区内发生强度,吸引强度和产吸差强度3个指标作为模型输入,训练得到基于区域内出行特征双通道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采用网格寻优方法确定最优网络结构.选取北京市六环内交通小区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能够同时推断交通小区内居住、工作和休闲用地特征,并获得各用地类型在小区内占比分布.  相似文献   

11.
城市快速路行程时间的统计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时交通预测分析一直是ITS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的研究进展也直接影响着ITS子系统ATMS(Advanced Traffic Management System)的实施。文章以北京二环快速路为研究对象,先使用浮动车数据计算出路段在不同时段的行程时间,再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得出目标路段在相同时段下的行程时间的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相同时段不同路段、相同路段不同时段的行程时间分布测度进行对比分析,并将其和道路服务水平进行对照,得出了若干有意义的结论和建议;最后,对行程时间计算结果进行了检验和评价,证明了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苏北农村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抽样问卷实地调查的方法对苏北五市(徐州、淮安、连云港、宿迁、盐城)的2000位农村居民进行了出行调查,从出行频率特征、出行方式、出行目的、出行距离和出行时空分布等方面对苏北农村居民出行特征进行了详尽分析.针对苏北农村居民出行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交通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出租车轨迹数据挖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基于网格交通状态的行程时间计算方法。在区域网格化的基础上,利用出租车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数据构建区域网格宏观基本图,并对宏观基本图的流量-密度关系进行拟合;进而使用高斯混合聚类法,将区域交通状态分类为畅通、轻度拥堵和重度拥堵。对不同交通状态网格的行程时间进行挖掘分析,发现3类交通状态下网格行程时间表现出不同的分布特征,畅通、轻度拥堵和重度拥堵的最佳行程时间分布分别为Gamma分布、Weibull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通过不同状态网格行驶时间联合概率密度分布的近似拟合推导出路径网格行程时间概率密度模型。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快速计算一 定可靠度条件下的行程时间,对不同线路和时间内的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路径行程时间估计的平均绝对误差在1%~16%,可以为交通诱导与未来导航提供技术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14.
居民出行调查是城市交通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基本依据.本文根据宜兴市2002年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对人均出行次数、平均出行时耗、出行方式构成、出行目的和出行时间分布等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宜兴市交通现状及城市总体规划,从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重视自行车交通、控制摩托丰发展、加强交通管制、强化市场机制、加强企业管理和政府扶持相结合以及颁布公交行业服务标准等方面,提出了宜兴市客运交通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南京市实测数据分析了道路交通流实际随机、时变特征,证实现有行程时间最短路径算法相关研究中对道路交通流的随机、时变特征的假设与实际不符.以反例论证道路交通流实际随机、时变特征下,自适应算法(Adaptive Routing Policy)在求解行程时间最短路径方面的无效性.针对交通模式时段内道路交通流随机、时间无关的特征,以及路段行程过程中行程时间的确切概率分布难以知晓的实际情况,提出基于历史概率分布的历史期望行程时间最短k路径基础上的考虑风险衡量及当前道路实际交通流状况的路径选择算法.  相似文献   

16.
基于实时数据的路网行程时间可靠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路行程时间可靠度是衡量城市道路交通服务质量的指标之一。本文分析和处理道路实时交通数据.统计其行程时间的分布,并拟合行程时间的分布曲线。以此为基础,构建行程时间可靠度模型,并进行案例分析。本文研究得出:路段的行程时间服从正态分布;出行者要求可靠度越高,需要预估的行程时间就越大;即使出行者期望的可靠度相等,对应不同的出发时刻预估行程时间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利用北京市道路交叉口的车牌识别数据,应用假设检验的方法研究城市快速路及主干道的旅行时间及其可靠性的分布与估计方法.首先使用四分位数据筛选法对原始数据进行了筛选,获得分析所用数据集.其次对旅行时间的分布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与旅行时间有关的分布假设并进行了相应的检验分析,随后研究了旅行时间分布与路段道路运行状况的关系.基于对北京市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道路拥堵时旅行时间分布多接近Weibull分布,通畅时接近对数正态分布.最后,本文进一步探讨直接利用正态分布进行数据拟合以及参数估计的可行性.案例分析显示,使用正态分布估计旅行时间平均值误差较小,但对旅行时间可靠性的估计则误差较大.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居民出行特征分析及交通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比分析宁波市与国内其他城市居民出行调查的有关数据,通过出行强度、出行方式、出行的时间分布、出行的空间分布等一系列指标,总结归纳出宁波市城市居民出行的规律、变化特征及其原因。针对其出行总量增加、出行距离加长、出行耗时增加、私人交通方式比重较高、城市交通大区间的联系通道交通量较大、高峰小时峰值强劲等特点.对宁波市城市交通发展提出公交优先发展、就近就业、建设快速交通系统及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等建议.对于推动该市的交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无车日活动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在城市规定区域里限制非公交机动车辆的通行,以减少拥堵、污染和噪音,并鼓励人们使用有利于环保的交通方式。通过对无车日由来、绿色交通以及实施无车日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以重庆市渝中区实施无车日方案的交通量调查数据为例,探讨了无车日的交通需求预测及其实施效果,从而为其实施相应的交通管制和其重要意义的分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奥运期间小汽车限行政策的实施,有效缓解了北京道路交通拥堵。本文通过措施实施前后收集的居民入户调查数据,定量分析了限行措施对居民出行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限行政策实施后,居民总体出行率由1.88次/日降低到1.70次/日,上下学、接送人和工作外出等出行比例明显降低;私人机动车出行强度降低0.07次/(天&;#8226;辆),乘载率提高0.10人/车;公务车出行强度增加0.70次/(天&;#8226;辆),乘载率提高0.32人/车;地铁、公交和小汽车出行时耗分别缩短了12 min,8 min和8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