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正>一年一度的世界认可日,是全球认证认可界的共同节日,是推动各国质量发展的良好契机。认证认可是一个国家的质量基础设施,其核心作用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今年世界认可日的主题是"认证认可在能源供应中传递信任"。在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全世界关注焦点的今天,这一主题集中地诠释了认证认可的作用成效,更彰显出认证认可的职责使命,对于推动认证认可的广泛应用必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能源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源泉。当  相似文献   

2.
<正>获悉"世界认可日·中国论坛"在2010年世界认可日到来之际举行,我们谨代表国际认可论坛(IAF)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预祝中国论坛取得圆满成功。今年的世界认可日主题为"全球承认",是要向大家表达这样一个信息,由IAF和ILAC建立,并由经过国际同行评审的国家认可机构签署的IAF  相似文献   

3.
《铁道技术监督》2010,(6):16-16,19
<正>2010年6月6日,"世界认可日·中国论坛"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刘平均、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主任王凤清分别致辞。论坛由认监委副主任车文毅、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秘书长肖建华主持。"世界认可日·中国论坛"的召开,是为了庆祝6月9日到来的第3个世界认可日。世界认可日由国际认可论坛  相似文献   

4.
获悉"世界认可日·中国主题活动"在2013年6月9日第6个世界认可日举行,欣闻国家质检总局支树平局长等相关政府部门重要领导出席此次活动,我们谨代表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和国际认可论坛(IAF),预祝中国主题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今年世界认可日的主题是认可促进世界贸易。纵观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成果巨大。国际贸易成为多  相似文献   

5.
获悉"世界认可日·中国论坛"在2010年世界认可日到来之际举行,我们谨代表国际认可论坛(IAF)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预祝中国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6.
《铁道技术监督》2010,(6):28-28,31
<正>截至2010年3月31日,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累计认可认证机构124个,认证机构在认可范围内颁发的现行有效认证证书共52.58万张,连续8年位居世界首位。CNAS累计认可实验室3958个,检查机构186个,CNAS认可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增长率在国际同行中均名列前茅。中国认可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1月6日,在国际认可论坛(IAF)全体成员大会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秘书长肖建华当选为IAF主席,成为首次当选组织最高职务的发展中国家代表。IAF成立于1993年,是由世界各国认可、认证机构及其用户共同组成的国际认可合作组织,现有97个成员。IAF的目标是通过促进各国统一实施认证认可国际标准,建立多边  相似文献   

8.
《铁道技术监督》2012,40(6):34-34
6月9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主办的第五届世界认可日主题活动在北京举办。今年世界认可日的中国主题是"传递信任服务发展——推进认证认可夯实质量基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建敏,国家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支树平,质检总局副局长、认监委主任孙大伟,质检总局党组成员、标准委主任陈钢,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主任王凤清出席并讲话。  相似文献   

9.
<正>6月9日,2015年世界认可日活动暨共同推动"认证认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启动仪式在北京举办,国务委员王勇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他强调,应积极采用认证认可手段,携手深化合作,增进互信互认,减少贸易壁垒,为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繁荣作出积极贡献。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主持启动仪式。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国家认监委主任孙大伟发布《共同推动认证认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愿景与行动》。中  相似文献   

10.
《铁道技术监督》2011,(6):54-54
2011年6月9日,在第4个世界认可日到来之际,“世界认可中国日”主题活动在上海举办。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上海市市长韩正、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主任王风清、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公安部科技信息化局总工程师马晓东出席并讲话。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  相似文献   

11.
正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的消息,6月7日,国家质检总局、国家认监委、中国铁路总公司在北京联合举办以"认证认可助力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为主旨的2016年世界认可日主题活动。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盛光祖出席活动并致辞。活动当日,国家认监委与中国铁路总公司签署了《认证认可助力中国高铁发展  相似文献   

12.
2008年6月9日是“国际认可日”,也是国际认可界的节日。长期以来,按照WTO/TBT原则,各国认可机构在相关认可制度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努力促进和实现认证活动和结果的国际互认,减少或消除因认证而导致的国际贸易技术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我代表中国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表示热烈祝贺!借此机会,也对在中国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国际认证认可界给予的慰问和热心捐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 ,买卖双方都需要有一个公认的商品质量检验机构 ,要求它与买卖双方均没有组织上的隶属关系和经济上的直接利害关系 ,以确保其对商品质量检验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为了适应这一要求 ,实验室认可活动逐步发展起来 ,并从产品质量认证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项独立的有组织的审查活动。最早对实验室进行有组织的审查认可活动的是澳大利亚 ,它在 1 946年成立了《全国测试管理机构协会》(NATA) ,负责实行自愿的实验室认可工作。 2 0世纪 70年代后 ,实验室认可在世界各国迅速发展起来 ,1 973年新西兰成立《新西兰实验室注册理事会…  相似文献   

14.
认证与认可均属合格评定的范畴。认证的对象是供方的产品、工艺或服务 ;认可的对象是实施认证、检验和检查的机构或人员 ;认证机构为所有具备能力的机构 ,大多数国家认证机构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认可机构应为权威机构或授权机构。认可机构一般为政府机构本身或政府指定代表政府的机构 ;认可机构具唯一性 ,为保证认可结果的一致性和认可制度实施的国家权威性 ,认可机构不宜引入竞争机制。所以 ,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通过法律或政府的行政干预确保认可制度实施的严肃性和唯一性。认证与认可的区分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 1999年12月3日,中国实验室国家认可委员会(CNACL)在亚太实验室认可委员会(CNACL)在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APLAC)大会上,顺利签署亚太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多边互认协议,这标志着我国实验室认可制度得到了国际同行的承认,并且与世界影响力较强的实验室认可机构处于同等地位。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今天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这一消息。实验室认可活动在一些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发展历史,由于它在消除贸易技术壁垒和促进国际贸易、技术交流方面的积极作用,致使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实验室认可工作,围…  相似文献   

16.
获悉“国际认可日&#183;中国论坛”在第2个国际认可日这个国际认可界共同的节日之际举行,我们谨代表国际认可论坛(IAF)和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预祝中国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7.
《铁道技术监督》2014,(2):30-30
<正>首批11项认证认可行业标准(以下简称认标)正式批准发布。认标是认证认可技术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标准体系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将积极推动认证认可事业健康快速发展。认证认可事业的发展使得对标准的需求范围和深度显著增加。在国家标准委的支持下,认证认可行业标准(标准编号RB)于2012年上半年设立,正式启动了认标各项工作。为解决认证认可工作急需,首批认标先从现有技术文件转化和支撑新制度两方面入手,国家认监委于2012年和2013年初分两批对32项信息安全认证领域和能源管理体系领域的项目进行了认标立项。经过立项、起草、征求意见、预审和审定,近日顺利完成了11项标准发布工作。  相似文献   

18.
(2 0 0 3年 9月 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 3 90号令发布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规范认证认可活动 ,提高产品、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条例所称认证 ,是指由认证机构证明产品、服务、管理体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相关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或者标准的合格评定活动。本条例所称认可 ,是指由认可机构对认证机构、检查机构、实验室以及从事评审、审核等认证活动人员的能力和执业资格 ,予以承认的合格评定活动。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认证认可活动 ,应当遵守本条例。第四条国家实…  相似文献   

19.
<正>2015年1月,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正式发布了《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CNAS-AL06:2015),实验室认可代码分类的研究和改进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实验室认可领域分类是实验室认可制度的基础,是实验室认可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实验室的国家认可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我国  相似文献   

20.
《铁道技术监督》2008,36(7):3-3
2007年10月28日,由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和国际认可论坛(IAF)2大国际认可组织在澳大利亚悉尼联合召开的2007ILAC/IAF大会上,确定了自2008年起,每年的6月9日为“国际认可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