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为客观反映旅客联程运输发展情况,综合考虑数据可获取性、重要性等因素,建立了包含发展基础、联运设施、联运服务3方面的21个具体指标的旅客联程运输发展指标体系,提出了21个指标的数据获取途径和计算方法,用极差正规化法对21个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过专家打分法对21个指标赋予权重,提出旅客联程运输发展指数计算方法。最后,以北京、天津等36个城市为例,计算得出各城市的旅客联程运输发展指数。结果表明,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旅客联程运输发展较好,拉萨、西宁、银川等西部中心城市旅客联程运输发展较差。  相似文献   

2.
为高效准确地识别旅客联程出行方式,基于旅客联程出行行为特征,引入不同运输方式场站地理位置、场站数据取样最佳半径、旅客行驶速度等关键参数,对旅客手机信令数据进行筛选、校核和计算,提出了基于手机信令数据的旅客联程出行方式识别方法,同时测算了不同运输方式场站数据取样最佳半径。以2018年国庆假期广东省内旅客出行为例进行分析,剔除了约98%的无关信令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广东省内公铁联运出行比例最高,广州、深圳两大枢纽城市的客流集疏运效应突出,广佛城际出行联系较为密切,佛山机场的潜力较大。研究表明,识别方法大幅降低了信令数据分析量和运算成本,方法原理和技术路线清晰,分析结果准确、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3.
针对联程联运的衍生产品"行李直挂"服务的最优定价问题,在对比分析携带行李的旅客采用直挂与非直挂模式下出行链差异性的基础上,考虑出行路径的客观条件和包括旅客不舒适性感受、换乘心理负担在内的心理因素,从在乘与换乘两个阶段量化直挂与非直挂模式下旅客的出行广义费用,并综合考虑运输商的利润与行李直挂所带来的价值链增值,提出服务价格的双层规划优化模型.上层以价值链最大为目标,下层为城市群多方式交通系统的平衡分配模型,最后通过算例对模型构建的合理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铁路与航空的旅客运价分别为0.45元/(人·km)与0.75元/(人·km),两种方式下的行李直挂运价分别取0.003 8元/(kg·km)与0.006 2元/(kg·km)时可以达到价值链的最大化.研究结果为推进城市群旅客联程运输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新  闫超 《交通运输研究》2023,(3):82-88+99
首先,通过梳理出行即服务(Mobility as a Service, MaaS)的发展阶段及特征,分析我国当前MaaS发展情况,确定了MaaS当前所处阶段,以及“为旅客提供‘干线运输+城市交通’的全链条、一体化的出行服务”的阶段性目标与“共享、整合、一体化、定制化”的特征要求。然后,对比了铁路联运服务发展现状与现阶段特征要求,认为当前铁路联运服务在信息互通、产品供给、服务衔接等方面存在问题和差距,特别是运营数据信息不共享,导致全过程动态信息服务缺失,以及针对非正常状态下联运客票退改签保障措施的缺失,导致旅客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最后,针对性提出了MaaS理念下以铁路为主导的旅客联程运输服务体系,并对信息平台建设模式、票务数据共享方式、票制改革、安检流程优化、行李运输模式等重点方面,逐一提出实施路径,以及国内外相关领域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5.
机场的多式联运,主要指充分利用机场空侧航线航班资源和机场陆侧的城市轨交、省际巴士、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及海运码头等综合地面配套交通设施资源,结合航空枢纽辐射腹地的市场需求,通过对空陆运输资源的科学、有效整合,实现旅客及货物通过在多种交通方式间的、便捷、高效联程转运。其核心目的是实现交通体系内的运输效率最大化和整体价值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旅客空铁联运换乘组织效率,针对现阶段国内旅客空铁联运广泛采用的机场巴士换乘模式,兼顾旅客利益和企业利益,以旅客由于候车产生的总损失最小和企业总运营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基于不同时段客流量的换乘巴士发车间隔优化模型.针对多目标优化模型,设计带精英策略的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SGA-II)进行求解.以A城市旅客空铁联运...  相似文献   

7.
综合客运枢纽实施跨方式的安检标准互认有利于改善旅客的出行体验、促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为改善铁路到达旅客至地铁站二次安检引起的拥堵及安全问题,上海虹桥枢纽拟实行铁路到达至地铁站的一体化安检措施.基于虹桥枢纽一体化安检封闭区域的客流特征分析,提出安检设施布局方案;选取Legion软件作为仿真平台,构建地下一层大通道的行人交...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长距离城际旅客对高铁,民航,空铁联运与民航中转等出行方式的选择行为.应用意向调查(SP)方法选择3个典型OD开展客流调查,构建多项式logit(mnl)模型与混合logit(ml)模型拟合数据,分析影响旅客选择行为的关键因素,说明旅客选择行为的异质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相比MN L模型,ML模型显著提升了模型预测能力,更好描述了旅客选择行为的异质性,更适于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建模;行程前时间,在途时间,中转时间是影响旅客选择的主要因素;出行目的,公费出行等对出行方式选择也有重要影响;在1400~2000 km运距范围,减少中转时间可以有效提高空铁联运与民航中转出行方式市场分担率;1400 km运距范围内,如果中转时间在1.5 h以内,则民航中转与空铁联运2类出行方式的替代特征明显,2000 km运距范围民航中转市场分担率显著高于空铁联运.  相似文献   

9.
以非集计离散选择模型理论为依据,建立基于Logit的城际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模型.根据武汉周边4个城市(孝感、随州、襄阳和十堰)经武汉到上海的旅客出行方式意向选择(Stated Preference,SP)调查数据,研究了影响旅客选择"空巴联运"(即航空与巴士接驳)方式的重要因素,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灵敏度分析,估计3种交通方式("空巴联运"、动车—高铁、大巴—高铁)的客流分担率.基于调查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标定.结果表明,城市内出行时间(程前程后出行时间)和总出行货币费用对旅客出行方式选择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理想的空铁联运收益分配方式是实现航空与高铁深度合作的重要条件。本文考虑旅客对 空铁联运服务水平和价格的敏感度等影响因素,根据空铁联运的实际运营情况,探究通过收益共 享合同协调航空和高铁的利益冲突,形成理想的收益分配方式并促进空铁联运的发展。基于不 同的合作水平,使用纳什议价效用函数模拟议价过程,建立航空主导的和具有议价行为的收益共 享博弈模型,采用逆向归纳法对博弈模型进行求解。为验证收益共享合同模式的有效性,与分散 决策和集中控制两种博弈模型结果进行比较,并选择北京-石家庄-广州空铁联运产品进行数值 实验。结果表明,在收益共享合同模式下,联运产品的服务水平和整体盈利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高铁获得的共享收益比例与旅客对联运产品服务水平需求弹性正相关,议价行为可以使联运产 品的服务水平和总体利润更高更稳定,有利于实现空铁联运的理想运营状态。  相似文献   

11.
基于城市客运交通方式的特点和客运交通的影响因素分析,提出适合中国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客运交通的基本模式,对于构建和谐交通,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裴剑平  吕鹏  范橙 《交通标准化》2014,(23):175-182
从江苏省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方式的历史沿革和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城市建设、交通运输、铁路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总体变化和要求,分析判断宏观层面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发展趋势;其后,以分析现代铁路综合客运枢纽多样化功能为基础,从客流、车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四个方面对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运营管理的具体微观内容进行剖析,从而提出独立式、协调式、集成式、一体化四大枢纽运营管理模式,通过比较分析四大管理模式优缺点,对如何构建满足当今现代化铁路综合客运枢纽蓬勃发展具体需求的运营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各交通方式出行效率差异性基础上,立足于城市客运系统的基本功能,建立了城市地面上客运交通结构线性规划模型。模型以各种交通方式时空消耗最小化为目标,考虑了城市道路系统要求、出行者要求、城市客运系统要求和交通方式发展规模4个方面约束,最后比较了本文模型与其他文献模型的区别。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各类交通安全事故中,农村客运安全事故不仅发生的比例高,而且对社会影响极大,它关系农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重大问题。文中从人、车、路、管理四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客运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村公路、农村客运车辆、司乘人员、农村客运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安全预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成都铁路枢纽客运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成都铁路枢纽客运系统为研究对象,作者讨论了客运专线引入枢纽对客运系统的影响,城市形态及其发展规划与铁路客运站选址的相互关系,铁路与城市交通网络体系中其它运输方式的衔接方式、换乘关系及协调发展;提出了未来三十年成都铁路客运系统车站的分工布局、客货线路在枢纽内的走向及疏解原则,同时提出近期新成都站的建设方案以及市内各种交通运输系统与之协调共谋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区外旅客的"路径-方式"综合分担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区外旅客的出行特点和各运输方式的适应性,对传统区外交通方式的划分和路径分配模型进行了分析.从区外旅客出行的效应出发,提出了区外旅客分担率的“路径-方式”综合处理方法,建立了区外旅客的“路径-方式”综合分担模型.分析和标定了模型的相关参数及各运输方式的时间、费用评价值.该模型的适用条件是:OD对间各种运输方式的时耗差与市内各点至城市进出口的时耗差相差不太大(约1—3倍)且小汽车已普及并成为主要交通出行工具.最后,用沪杭地区的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巨大的城市人口出行和环境污染的压力,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己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途径。列车开行方案的研究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列车在沿途车站的到发时刻,是协调各部门工作、保证列车运行安全和旅客服务质量的前提和基础。从地铁部门成本最小化、乘客满意度最大化两个方面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的双层规划模型,主要从列车追踪间隔、列车定员、乘客候车时间和乘客车次选择4个方面进行约束,对列车编组数量、列车开行对数、列车发车时刻、列车交路方式、乘客数量、乘客车次选择和乘客等待时间7个方面进行决策,以验证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在轨道网络形成期,轨道交通客流通常需要3 a的培育期.文中以缩短客流培育期,更快、更好地发挥轨道交通效益为目标,提出内外兼修的轨道交通客流培育与聚集策略.既强调通过轨道交通自身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竞争力,又强调轨道交通与其他接驳交通方式良好合作和提供多种方式的延伸、驳运服务主动聚集和培育客流.针对6~10 km中短距离出行,提出实施客流逐步升级策略;对于10 km以上的长距离出行,提出实施客流直接转移策略.  相似文献   

19.
城市轨道交通与市内交通的衔接规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轨道衔接换乘系统规划设计的优劣是轨道交通能否发挥客运系统主体作用的关键因素。在对换乘客流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对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衔接的原则、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保证轨道交通换乘枢纽与市内其它交通方式的协调衔接。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交换乘客流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轨道交通与地面常规公交共同支撑着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效率的发挥,有待于作为集散客流重要交通方式的常规公交的配合,科学地分析与预测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换乘客流量,可以为确定交通枢纽建设的合理规模、各种交通工具在枢纽中的布局分布等提供依据.本文在总结各种客流预测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城市的不同情形给出了不同的换乘客流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