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以胶济电化工程D4K253+185.26(7+14+7)m辛化路立交框架桥施工为例,介绍在维持既有线运营的情况下,对斜交分段式框架采用中继间顶进的施工方法。对中继间顶进法施工中的顶进后背设计、斜交转正块设计、滑床的处理、线路加固及临时墩设计、顶进方向控制等技术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
以京广铁路河北省定兴县兴华路框架立交桥设计为例,介绍在维持既有线运营的情况下对斜交分段式框架桥采用中继间顶进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对中继间法设计中的箱体分节、框架结构的设计和计算、箱体顶力、中继间设计、顶进误差控制等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在地基承载力低、地下水位高的务件下,采用中继间法顶进小角度斜交框架桥,由于桥体受力复杂,易产生偏转和扎头,方向和高程控制极为困难.介绍中继间法顶进小角度斜交框架桥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中继间顶进技术是框架隧道下穿既有铁路一种安全可靠的施工方法,依托厦漳公路(厦门段)东孚双洞隧道工程,系统说明在既有线铁路下方修建大跨径隧道线路加固及项进技术的各种问题,说明了提高公路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安全系数采取中继间顶进技术的必要性,挖孔桩结构选型与承重力检算的必要性,架设24 m D型便梁+I 56型钢纵、横抬梁加固钢轨的设计与设置原则和施工工艺,并强调了框架隧道中继间顶进施工技术与施工监测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京九铁路K274 951处,为一长46 m的框架桥(穿4股正线及2股专用线),采用中继间法顶进施工。文章介绍线路加固、框架分节预制、施工降水、框架顶进(含设备)、中线与高程控制等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基于框架箱涵在结构与施工方面的优异性能,将之引入进行侧向顶进框架箱涵接长既有线斜交盖板涵,并在施工方案比选、框架涵设计计算与顶进施工方面进行研究。实际工程项目的施工实践表明,本文方法具有较好的经济技术性能,适用于既有线旁新增二线工程下的斜交盖板涵接长施工。  相似文献   

7.
五环路下穿铁路101线立交桥工程,采用一次顶入法施工。本桥公路与铁路夹角小(32.66°),单体顶力大、顶程长,顶进自转扭矩大。就该工程铁路框架桥小角度斜交顶进施工中如何克服桥体自重大、顶力大、顶进中偏转扭矩大及顶力分配变化大等施工技术难点进行计算分析,并在实际施工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对符夹线K68+111立交桥的概况进行了介绍,对该立交桥施工过程中箱体的设计、预制、施工、顶进以及线路加固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对斜交大跨度框架桥的施工注意事项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9.
桥涵顶进施工中常出现抬头、扎头或方向偏差等问题,对此除应加强观测、认真预防外,还必须及时纠偏。运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某大型斜交框架式地道桥顶进纠偏施工时桥体产生的剪应力和主拉应力,并依此应力作为施工顶进纠偏的控制参数之一,对该地道桥体结构尺寸进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分析顶进框架桥产生"扎头"的原理,并结合工程实例对软弱地基控制"扎头"的底板钢刃脚切压、预注浆加固、基底加固导向等多种技术进行了综合研究,重点分析根椐地基承载力大小采取不同控制技术的适用情况,同时对顶进框架桥管幕法、盾构法新技术的应用做了展望,以期为顶进框架桥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铁路立交桥涵施工重点为桥涵预制和铁路架空顶进,桥涵顶进是立交桥施工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桥涵顶进施工采用多种方法,如:一次顶入法、对顶法、解体顶进法、开槽顶入法等,常用施工方法为一次顶入法。顶进施工常见质景通病为后背变形过大终止顶进、滑板下沉断裂、桥涵扎头开裂、线路横移影响行车等,本篇结合工程施工实例,详细阐述了桥涵顶进施工的技术要点,针对常见质量事故,提出了预防及处理的技术措施,实践证明本篇文章所提出的桥涵顶进事故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切实可行,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针对框架立交桥顶进施工的安全关键,综合分析各种线路加固体系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桥试验的方式,验证纵、横梁加固体系在限速45km/h的运输条件下顶桥施工的安全性,为此类加固体系的设计及施工提供理论依据。研究方法:对加固体系采用强度及刚度两方面分析,并采用理论计算及编组试验列车进行实桥试验的方法。研究结论:通过分析得出纵、横梁加固体系可适用于任何跨度、宽度及轴长的框架桥顶进施工,同时试验结论显示,该加固体系在限速45km/h条件下,安全可靠,并提出改进方向,具备进一步提高速度的可能性,是既有线顶桥施工中较好的一种加固方案,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在繁忙的铁路线上修建上跨立交桥,根据既要保证铁路的安全运营,又要考虑施工的顺利进行的特点,研究桥梁的设计中应该特别注意的问题,提出在适用不同线路条件下的桥梁结构形式,对日渐增多的跨线桥工程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研究方法:结合上跨铁路立交桥的设计工点和设计经验,采用综合经济技术分析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从保证铁路安全运营的角度来综合考虑跨线桥的施工方法和结构设计,分别提出了适合于铁路区间和枢纽的常用桥跨方案。研究结论:位于铁路区间的桥跨结构采用预制架设法施工,适宜采用箱梁、T梁和空心板梁,位于铁路枢纽的桥跨结构采用转体、悬臂或顶推法施工,适宜采用斜拉桥、大跨刚构桥和钢混结合梁桥。  相似文献   

14.
斜交框架桥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寻一种简便可行、能够用来指导框架桥设计的计算方法。 研究方法:运用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分别建立厚板单元的三维空间模型和平面刚架的二维平面模型对某斜交框架桥进行分析,并采用对比法对2种模型结果进行对比。 研究结果:给出了用MIDAS分析斜交框架桥的详细分析过程,得出斜交框架桥三维空间模型和二维平面模型分析的结果,并得出2种模型计算结果的差别。 研究结论:斜交角度较小的框架桥,需采用三维空间模型计算分析来指导桥梁设计。运用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空间模型计算斜交框架桥,方法简便,结果能反映斜交框架桥的空间受力特性,可用来指导桥梁设计。  相似文献   

15.
宜万铁路万州长江大桥设计与施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根据宜万铁路跨越长江的关键性控制工程——万州长江大桥,位于峡谷地段,水深流急,江中不宜设置桥墩的特点,对该桥设计、施工关键技术进行研究,解决大跨度钢桁拱设计、施工关键技术问题。研究方法结合桥址处的地质、地形、通航、水文条件,进行综合技术经济比较,采用结构分析计算和桥梁结构动力学与车辆动力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结果针对国内首次采用钢桁拱—桁梁组合体系的大跨度铁路桥梁的建设,探索出一套成功的设计、施工经验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技术措施。研究结论正桥采用168m 360m 180m三跨连续钢桁拱-桁梁组合结构桥。桁宽采用16m,列车行车安全及舒适性有保障;吊杆合理开孔,有效拟制了风致振动;钢桁拱的架设必须采用爬坡式吊机架设;合理的安装顺序和工艺技术措施保证了钢桁拱的高精度合龙。  相似文献   

16.
随着轨道交通建设的不断发展,地铁隧道修建对既有线的影响已成为当前地铁施工的重点问题。当新建线上跨既有线时,上部土体的开挖容易造成既有线上浮,受限于设计、环境、施工等因素,如何控制既有线的上浮,成为了施工的技术难点。本文以成都地铁17号线阳公桥站~龙爪堰站区间上跨7号线为工程依托,详细介绍了"箱涵顶推法"和增设型钢反力撑框架的"明挖法"两种工法。采用Midas/GTS NX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计算得到不同工法下既有线的横纵向变形规律,综合考虑两种工法的优缺点,最后推荐选择箱涵顶推法为本区间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我国规划修建的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将超过1 000 km,本文以“安全、优质、高效”地建设好客运专线铁路隧道为目标,着重研究、探讨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工程建设的有关技术措施。研究方法:以满足客运专线高速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为切入点,分析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的工程和结构特点,从缓解空气动力学效应,确保隧道结构的耐久性和大断面隧道施工安全等方面,阐述了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具体的工程建设措施。研究结果:与常速铁路隧道相比,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具有其显著的工程和结构特点,建设过程中,必需在借鉴以往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形成具有其技术特色的措施。研究结论:合理设置隧道断面和结构形式,加强隧道底部仰拱和填充混凝土结构,确保复合式衬砌隧道结构的耐久性和适应超大断面隧道的工程特点,坚持信息化施工原则等,是做好客运专线铁路隧道建设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浮托顶推法架设钢桁梁的施工设施主要由膺架、滑道、水上浮托支承、顶推纵移、方向及定位控制等五大系统组成。文章介绍了其工艺原理、工艺流程、操作步骤和主要安全质量措施,对修建同类桥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意义。研究结论:浮托顶推法架设钢桁梁是在一般浮拖法架梁基础上的创新,它与一般浮拖法架梁的主要区别是钢梁纵移的动力不同,即采用钢桁梁后端的顶推装置代替前方的牵引设备,具有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速度均匀、运行平稳、有利安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深圳地铁3号线广深铁路桥梁桩基托换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随国内城市和地铁建设发展,地铁与既有交通桥梁交叉干扰不可避免,发展地铁建设与保证既有交通桥梁安全问题的矛盾日趋明显。本文结合深圳地铁3号线红岭站~老街站区间隧道穿越广深高速铁路桥梁桩基托换工程,详细介绍铁路连续梁和连续刚构桥梁桩基托换主要设计难点、要点和施工监测及线形调整设计等,为在复杂施工环境和复杂地质条件下,进行既有铁路桥梁的桩基托换提供一定的借鉴参考。研究结论:根据桩基托换工程主要设计重、难点,采取针对性加强措施,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做好信息化管理和系统控制工作,可以保证桩基托换工程的顺利实施和托换桥梁的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20.
无碴轨道施工平面控制主要技术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研究目的:通过理论研究,对无碴轨道施工平面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标准提出适宜的建议。研究方法:结合无碴轨道平顺性铺设精度指标要求,从10 m弦正矢不超过2 mm的限差分析入手,依据误差理论,对平面控制的主要技术标准进行理论分析和估算。研究结果:得出了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铺轨控制基标、施工精密导线以及GPS平面控制的主要技术标准,并提出投影变形控制及施工坐标系统设计的建议。研究结论:客运专线对无碴轨道铺设精度标准的较高要求,进而对施工平面控制测量技术标准要求也显著提高。系统建立适宜精度标准的平面控制基准,是保障无碴轨道铺设精度指标顺利实现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