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4.
5.
6.
文章阐述了乌鞘岭隧道围岩变形情况及原因分析,介绍了以监控量测和施工工序控制标准为施工中心环节的控制围岩变形的方法和措施以及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埋地燃气管道外防腐层老化状况评价标准,以沥青外防腐层为例,通过应用马尔可夫链理论,阐述了基于逆阵的外防腐层老化状况预测的方法,从而为确定整条管线外防腐层老化状况分布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关于挤压性围岩隧道大变形的探讨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当前挤压性围岩大变形问题已引起隧道工程界的高度重视,但系统研究并不多,至今亦未列入设计规范.文章根据大变形的机理,提出了大变形的定义以及现场判定和预测方法,并按照主动法的整治原则提出了针对不同程度大变形隧道的设计与施工建议,可供设计施工以及今后修编规范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全站仪遥测技术在乌鞘岭铁路隧道围岩变形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前一些国家在隧道及地下工程中,通过采用数值像机、全站仪等仪器摄取掌子面及隧道断面的有关数据,如地质数据、变形数据,就可以比较方便、可靠地推定围岩的级别、进行3维地质分析以及进行隧道净空变形的观测等.文章重点介绍了利用全站仪进行围岩净空位移观测的量测技术,采用这项技术可自动采集隧道围岩净空位移的外业量测数据,通过计算机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处理,并以准确、直观的图形或报表形式将数据分析结果输出,及时为围岩稳定性判断和指导施工提供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10.
11.
12.
文章以兰渝线三叠系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的围岩特征为基础,结合国内其它软岩变形隧道的施工经验和研究成果,分析了变形受控的地质因素及特殊地质条件,探究了软岩变形机理;并结合超前地质预报TSP成果,初步建立了半定量化的高地应力区软岩围岩分级预报体系,为隧道大变形控制技术设计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地层具有自稳能力差、结构松散、吸水性强、不均匀等特点,因此在该地层修建大断面隧道施工难度极大.本文以盐坪坝隧道为依托,利用Rhinoceros建模并将模型导入FLAC3D计算,对大断面连拱隧道穿粉煤灰地层掌子面附近围岩变形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导洞-左右侧壁预留核心土法和中导洞-左右侧壁台阶法开挖时,竖向位移普遍大于水平位移,水平最大位移出现在右洞拱脚约9 mm处,竖向最大位移出现在右洞拱肩约24 mm处,左洞先开挖产生的偏压作用导致右洞围岩位移明显增大,其中中导洞-左右侧壁台阶法在施作二次衬砌后围岩变形速率更大,因此选择中导洞-左右侧壁预留核心土法更有利于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14.
15.
围岩量测的目的旨在收集可反映施工过程中围岩动态的信息,据此判定隧道围岩的稳定状态,以及所定支护结构参数和施工的合理性。文章通过对某特长大断面双线隧道的拱顶下沉、水平收敛等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并利用图表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围岩的变形具有时间相关性和空间相关性。基本变形规律为急剧变形—缓慢增长—基本稳定三个阶段,并且具有变形较均匀、收敛速度快、变形小、拱顶下沉较水平收敛变形大的特征,这是地质条件、施工技术、周围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监控量测结果表明,隧道围岩自稳能力和支护结构较强。围岩变形分析动态反馈于施工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双线铁路隧道平缓砂泥岩互层围岩变形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兰渝线四方山隧道平缓砂泥岩互层围岩变形对支护的破坏现象,分析了平缓砂泥岩互层围岩变形机理,以及采取的对策措施,其成果可供以后类似地质条件的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18.
文章以纳黔高速公路叙岭关隧道工程为依托,运用迈达斯GTS分析软件,建立了隧道结构及围岩的计算模型,分析了不同位置、大小的顶部溶洞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对围岩位移、应力、塑性区以及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软弱围岩公路隧道开挖工程中经常遇到事故,因此研究隧道施工开挖围岩受力及变形特性对工程建设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通过MIDAS有限元分析软件,构建了软弱围岩-隧道-岩土体相互耦合作用下的力学模型,研究分析了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场分布、锚杆轴力、二次衬砌内力、拱顶下沉及隧道净空收敛规律。对进一步研究隧道开挖施工围岩受力特性研究提供了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