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铁新线区间隧道下穿地铁既有线的二衬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铁10号线国贸站一双井站区间暗挖段下穿北京地铁1号线国贸站一大望路站区间为例.阐述地铁新线下穿段二次衬砌施工时,为保证地铁既有线的沉降控制标准,采用保留初支结构竖向临时支撑,并改进支撑处防水工艺的二衬施工技术,可为类似工程设计及施工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青岛地铁2号线枣李区间隧道下穿3号线泉李区间隧道,交叠段隧道围岩以强风化花岗岩为主,岩体破碎。为保证地铁正常铺轨及长期安全运营,开展了二衬支护控制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出二衬最佳支护时段,并提出三种二衬支护方案,利用数值模型分析各方案对交叠段围岩拱顶沉降、二衬结构变形及应力、塑性区形态特征的影响。最终提出交叠隧道二衬支护的最优方案为:在交叠区影响范围外,3号线在隧道初支变形趋于稳定后施作二衬;在交叠区段,2号线开挖完成且3号线二次变形稳定后对其施作二衬。模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交叠隧道二衬支护控制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青岛地铁2号线枣李区间隧道下穿3号线泉李区间隧道,交叠段隧道围岩以强风化花岗岩为主,岩体破碎。为保证地铁正常铺轨及长期安全运营,开展了二衬支护控制研究。通过理论分析确定出二衬最佳支护时段,并提出三种二衬支护方案,利用数值模型分析各方案对交叠段围岩拱顶沉降、二衬结构变形及应力、塑性区形态特征的影响。最终提出交叠隧道二衬支护的最优方案为:在交叠区影响范围外,3号线在隧道初支变形趋于稳定后施作二衬;在交叠区段,2号线开挖完成且3号线二次变形稳定后对其施作二衬。模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为交叠隧道二衬支护控制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体系的发展,暗挖车站施工工法获得了广泛应用。其中的PBA(洞桩逆作)法利用小导洞施作围护桩、梁,再施作二衬拱盖结构形成完整的受力体系。模板支架为移动装配式组合,通过倒链牵引模架体系移动。施工过程中先进行导洞初支破除,完成防水施工与钢筋绑扎后进行模板支架安装;浇筑二衬扣拱混凝土后进行下一段(仓)二衬扣拱施工,同时对刚完成的上一段(仓)二衬扣拱段设置钢拉杆;下一段(仓)二衬扣拱防水、钢筋绑扎完工后千斤顶卸力,最终使模架落在移动轨道上。通过改进施工步骤和移动装配式模架体系,减少了资源投入,进而在降低建造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5.
以易门—峨山—高仓公路的控制性工程田心隧道为工程背景,对该隧道二衬严重开裂段落病害的综合治理措施进行详述:根据现场调查和监测、检测资料对病害成因进行分析;提出隧道病害处治的设计和施工措施,包括:分段落提出所采用的处治措施,制定详细的病害处治施工流程;依次经过裂缝段临时支撑、注浆加固、二衬拆除及重筑、空洞回填注浆、二衬渗水引排、二衬局部裂缝修补、二衬内防水层施作、外贴纤维布加固等过程,并提出处治施工注意事项;严格按照施工流程,经过施工整治,隧道的病害得到了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6.
盾构施工过程中由于土体挖除、管片和二衬设置,将在穿越过程引起高速公路路面的沉降或隆起,对公路正常运营产生不利影响。论文采用Midas/GTS软件建立了北京地铁7号线盾构下穿京哈高速公路施工过程有限元模型,分析采用盾构法先后施工左右线隧道引起的高速公路路面变形特征,认为地铁盾构掘进过程中,公路路面沉降变形在纵向呈现出抛物线形态,在横向上沉降槽呈现为"U"形,最终的路面最大沉降值产生在两线隧道中轴线上方的右线第10掘进段(第23施工步)开挖时,最大值为15 mm,路面最大隆起值出现在右线上方的右线第9掘进段(第22施工步)开挖时,达6 mm。  相似文献   

7.
以北京地铁10号线亮马桥车站东南风道为施工背景,详细介绍在浅埋暗挖施工中,利用PBA工法、CRD法、台阶法等施工方法中支撑体系转换施工技术,顺利完成城市中大断面暗挖隧道施工,并在二衬结构施工时,利用逆作法施工结构支撑体系;保证了东南风道安全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  相似文献   

8.
依托甬舟公路孙家湾1号隧道与甬舟铁路牛皮岭下隧道并行段,通过数值计算,对三洞并行隧道中间铁路隧道先行情况下,公路隧道施工顺序、二衬施作时机及工法步距开展研究,并探究了公路隧道爆破对中间铁路隧道二衬的影响,对孙家湾1号隧道的安全净距及在不同工况下的振速进行研究。主要研究结论为:(1)塑性区集中在开挖范围中下部及公路右线与铁路隧道中夹岩处,中间铁路隧道受公路隧道开挖扰动影响左右拱腰产生较大水平变形;(2)小净距三洞并行隧道中间铁路隧道先行,宜采用公路左线-公路右线的开挖顺序,铁路隧道二衬施作完后再施工公路隧道,采用CD法施工,并设置公路左右线步距为50 m;(3)对不同围岩级别、开挖进尺、工法的9种工况爆破施工对中间铁路隧道二衬影响进行探究,得出各工况下振速传播路径、最大部位、振速数值是否满足要求,并对爆破施工提出针对性意见;(4)Ⅳ级围岩、采用CD法施工,孙家湾1号隧道爆破施工极限安全净距为11.5 m,净距小于11.5 m时建议采用机械开挖。  相似文献   

9.
结合温州绕城高速屏山隧道小净距段实际工况,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小净距段在爆破荷载作用下的相互影响问题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后行隧道爆破施工中应对先行隧道迎爆侧边墙处进行重点监控,且测点应尽量与爆源在相同高度处;对于3车道大断面小净距隧道,后行洞掌子面爆破最大段药量为30 kg时,先行洞二次衬砌发生拉伸破坏的潜在范围约为对应爆破掌子面前后10 m左右,为保证先行隧道二衬结构安全,先行隧道二衬浇注里程应滞后于后行隧道掌子面至少10 m距离以上。结论可为类似小净距段隧道的爆破设计、施工及现场监控量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长大隧道施工中通常穿越断层破碎带,在裂隙水发育的断层破碎带发生突泥,将严重影响隧道施工。结合北同蒲取直线雁门关隧道破碎带突泥施工处理实际,介绍了封闭掌子面、临时套拱加固临近突泥段初期支护、施作50密排双层超前小导管及上弧初期支护、突泥段套拱施工、左右交错开挖下导并施作初期支护、施作仰拱及二衬等断层突泥处理方法,对同类隧道工程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长大隧道采用增设辅助坑道、长隧短打的施工方法来缩短工期。本文以乌鞘岭特长隧道为例,阐述了斜井辅助坑道施工在长大隧道中的作用。重点说明了斜井辅助坑道的选型及不同斜井运输类型存在的问题,旨在为以后长大隧道采取斜井施工时提供一点经验。研究方法本文将乌鞘岭特长隧道的10#、11#两种不同形式的典型斜井施工方法作比较,将两者在实际施工中的应用和实际效果做类比,研究它们在特长隧道施工中的作用和利弊。研究结果通过10#、11#斜井实际的施工效果,可知两斜井在开设多个工作面辅助正洞施工方面优势相当,但10#无轨运输斜井综合利用指标略高于11#有轨运输斜井模式。研究结论长大隧道采用辅助坑道开设多个工作面,采取“长隧短打”的方法时,斜井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施工措施。但在确定斜井类型方案方面,则要综合全面考虑,解决好隧道施工“出碴、进料”两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区间隧道结构不可避免地要穿越深回填区,合理的隧道结构方案对施工安全和轨道交通正常运营至关重要。文章对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穿越深回填区的各种隧道结构方案和相应处理措施进行综合分析,比选各方案的优缺点及适应性,最后选取马蹄形断面+微型桩基暗挖方案作为重庆轨道交通10号线穿越深回填区方案。  相似文献   

13.
分离岛式地铁车站的结构设计和施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离岛式地铁车站是一种新型结构型式。在分析分离岛式车站结构型式和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北京地铁10号线光华路站的实例,介绍了此类车站设计施工中的难点。该站中洞采用洞桩法施工,两侧洞采用中隔壁法施工。介绍了中洞的施工步序与相应的工程措施,以及结构侧向开口施工风险的控制、合理组织主体群洞结构的施工、横撑及其预加力的设计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结合北京地铁十号线呼家楼车站穿越桥梁桩基的施工实例,介绍了通过洞内加固和施工监测,控制邻近桥梁桩基沉降和位移,确保桥梁和车站结构安全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15.
地铁暗挖隧道过河方案比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北京地铁10号线与5号线的区间联络线隧道多种施工方案,以及过河施工洞内、外所采取的措施,通过比选确定该段过河应采取的施工方案.从而达到安全、经济、快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北京地铁10号线呼家楼站的主体结构邻近桥桩且多处下穿管线,通过施工安全、工期、技术等方面的比较,并用数值计算分析不同施工方法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最终选定"站厅层、站台层顺作,整体逆作"的"PBA"法作为临近桥桩暗挖车站的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17.
浅埋暗挖地铁车站施工方案模糊优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地铁十号线工体北路站为依托工程,在定性分析洞桩法顺筑及逆筑方案特点的基础上,基于模糊优化理论建立了浅埋暗挖地铁站施工方案的多目标模糊优化模型,对车站施工方案的选择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工体北路站采用CRD工法、洞桩法逆筑方案及顺筑方案均有一定的可行性,为了确保地表沉降得到控制,最终确定洞桩法逆筑方案为最优方案,研究结果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结合两种不同规格球形罐体(分别为大容积罐体10000 m3以上,小容积罐体1000 m3左右)的现场具体施工,详细介绍了大小两种规格球形罐体的开挖、支护等工序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及技术要点,并针对该技术工艺及实践体会提出了在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铁十号线二重管无收缩双液注浆WSS工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百成 《铁道建筑技术》2008,(3):45-46,47,51
结合北京地铁十号线太阳宫站一三元桥站区间隧道施工,介绍采用二重管A、B(C)无收缩双液WSS工法注浆技术处理拱顶范围界面水及加固土层,阐述了注浆材料的选择与配比、注浆参数及钻孔布置、施工工艺等技术,为WSS工法在地铁施工中土体加固、止水方面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20.
结合北京地铁十号线对杂散电流监测系统的构成进行介绍,对监测系统参比电极、传感器、信号转接器、监测装置等主要部件的功能进行说明,并针对该线设备现场安装具体情况对监测系统主要部件的施工方法进行介绍,为今后地铁杂散电流监控系统的施工和运营管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