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公路》2019,(11)
基于分形理论,对成都市交通网络空间分布形态以及密度分布、复杂度等进行了定量描述与评价。结果表明:成都市区交通网络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长度维数与分枝维数分别为1.481与1.026 8,交通网络的密度分布与复杂度均从天府广场向周边地区呈降低趋势;成都市域交通网络覆盖形态较好,网络覆盖度为1.982 6,区域内城市体系的空间关联维数与交通网络的空间关联维数之比为0.979 7,地区间交通联系便捷。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分析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的复杂特性,促进多模式交通的协同发展.采用原始映射法构建了包括小汽车网络、地面公交网络和轨道交通网络三者叠加而成的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模型.结合城市交通网络的实际运行情况,综合考虑客流量和运行时间的影响因素,对传统加权方式进行改进,方便建立更加准确、贴近现实的城市多模式加权交通网络模型.利用复杂网络的分析方法,应用Pajek和Ucinet这2种网络分析软件,对哈尔滨市多模式加权交通网络及3个单一模式子网络的复杂网络特性进行实证对比分析.提出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鲁棒性分析指标,对比研究交通网络受到攻击时的稳定性.结果 表明,相比单一模式的子网络,叠加后的城市多模式交通网络聚类系数增加,节点间紧密度有所增强,具有典型的小世界特性,表现出对随机攻击的鲁棒性和对蓄意攻击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混合交通网络系统优化模型及其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中国城市混合交通网络的特点,考虑影响出行者交通选择的主要因素,分析了城市混合交通网络中出行者的交通选择行为(包括交通方式选择和路径选择);从交通需求的角度出发,基于BPR公式构造了城市混合交通网络的路段阻抗函数,提出了城市混合交通网络流量分离及分配的变分不等式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城市交通网络系统总阻抗最小为目标,以城市交通管理的政策为手段,采用双层规划方法构造了城市混合交通网络的系统优化模型,并设计了其求解算法.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不同交通需求条件下,各种出行方式的流量变化情况以及应采取的系统优化策略.计算结果表明:无论在拥挤条件下还是在非拥挤条件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都是降低网络总费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研究城市动态交通网络紧急疏散路线确定问题.针对城市交通网络的不确定性并考虑到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在分析城市灾害应急管理对疏散路线确定要求的基础上,提出通过离线方式确定预案和根据实时信息调整预案的紧急疏散路线确定的方法,简介了实现该方法的系统结构.在离线模块中,利用已有路网统计先验信息建立基于时间依赖网络城市交通紧急疏散...  相似文献   

5.
以重庆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主线,对历次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在不同时期的交通规划实践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剖析了交通发展与城市发展、城市空间形态演变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对未来交通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从公交优先、土地与交通协调、需求管理、绿色交通等方面探讨了重庆城市交通发展的战略方向。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质量评价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阐述了城市交通网络布局与城市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形态的关系、城市交通网络布局的影响因素。其次,研究探讨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质量评价的基本原则、理论框架及指标体系。再次,深入研究了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质量评价的定量指标及其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明显加速,研究解决城市群区内的交通问题,使交通网络结构与城市群空间组织能够协调发展,对我国城市群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分别对兰西城市群部分城市不同时期的空间形态发展特征及城市群区内部的交通网络发展进行了研究,并得出了城市空间扩张或变化与交通网络结构之间的关系,最后对西部城市群空间形态特征与交通网络结构的关联性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运用GIS软件,同时基于分形理论,对四川省干线公路网络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测算网络覆盖度和空间关联维数,对其网络的覆盖形态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干线公路网络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网络覆盖度为1.464 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低于经济发达地区;网络直通度为0.922,交通网络的通达性较好;区域差异显著,部分地区交通基础设施贫乏。因此,应积极推动交通网络的建设,并利用通达性较好的交通网络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轻轨快速交通的优势与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轻轨快速交通是未来现代化城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必要手段,即城市交通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势,文中从轻轨交通在城市交通网络的作用及建设发展情况等多方面论述了发展城市轻轨交通建设的必要性、必然性以及所面临的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城市道路网络容量、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城市道路交通网络OD结构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表达道路网络容量的基本思想和模型,阐明交通网络容量受到交通流特性、网络要素容量等因素的影响,基于不同的考虑方法可以建立不同的网络容量模型。本文进一步分析了路网容量对交通规划与管理的指导作用,交通规划和交通管理对道路系统容量的影响。交通规划着眼于提高整个道路系统的交通承载能力,交通管理着眼于挖掘系统的潜力。运用网络容量对城市交通网络进行诊断,根据不同容量的要求,在交通规划或交通管理方面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城市交通堵塞是困扰城市经济发展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但由于城市规划、人口密度、交通设施等多种因素,交通堵塞的情况不可避免,应对交通堵塞,使堵塞的载荷合理分配,避免大规模级联堵塞现象发生具有现实研究价值。针对城市交通网络堵塞问题,为交通网络中的每个节点设置了初始载荷。根据各个节点的载荷量是否超过其阈值判断节点是否失效,提出了一种失效节点载荷再分配的非线性模型,分析了该模型触发级联失效的条件。对齐齐哈尔市城市交通网络分别进行随机攻击和蓄意攻击,运用Matlab编程方法对堵塞节点引发的级联失效进行了仿真,选择更容易理解的网络抗击毁性测度方法判断了攻击对齐齐哈尔市交通网络的破坏性。结果表明:合理调节失效节点载荷的再分配策略能够有效提升网络抗击毁性,降低交通网络级联失效引发的失效节点数量,避免大规模级联失效现象发生;在容量系数较小时,蓄意攻击比随机攻击对网络的破坏性更强,但现实生活中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容量系数不可能过大。因此,需要适当调节交通堵塞载荷的分配系数,使得堵塞载荷合理分配,进而有效减少失效节点数量,避免城市交通大规模级联失效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公路运输枢纽形成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分析了城市发展对公路运输枢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公路运输站场在城市聚集与扩散效应的作用下,随着城市发展呈现“初生单点”、“多站扩张”及“站场系统”、“枢纽网络”等形态。公路运输枢纽的形成过程与发展模式研究对我国公路运输枢纽布局规划及城市交通规划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间格局、道路网络形态及交通需求特征等因素决定了城市快速路网布局和规模.大连市地处辽东半岛南端,呈明显的组团式城市格局且地势多山岭低丘,交通网络格局有别于内陆平原城市,交通方式多元化发展,此背景下城市快速交通地位凸显重要.综合一般性判定要素的同时,融入大连市特有的城市结构特征和多元化交通特点,提出“以形态定格局、以资源定规模”的针对性规划原则,通过“辐射线、区间线、结构线、转换线”等功能定位组合,构建“功能明晰、供需平衡、多元互动”的快速路网络,促进综合交通资源使用效益最大化,丰富和完善城市快速路规划理论与方法,也可供类似城市路网规划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GIS技术,对天津公路交通网络的空间可达性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公路交通网络可达性空间格局呈不规则的同心环状分布,可达性中心区为天津市区,越向外围呈现递减趋势,且表现出一定的快速干道指向性,而且节点的可达性状况还与节点的区位相关。这与天津城市未来的发展趋势,即"一轴两带三区"的市域空间布局结构,并进一步明确将京津塘高速公路走廊作为城市主要发展方向相吻合,可为未来本地区交通网络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驾驶园》2020,(5)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压力也变得越来越繁重。就当前环境下,城市交通拥堵以及交通信号违章仍然是我国各个城市所要面对的问题,为了能够有效的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提高交通网络运行效率,就需要对交通网络做一些改进,通过增加智能化系统来改变如今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系统将充分分析交通信号的规则,对人流高风时段的路灯信号时间进行调控,对通信中图形处理方式做相关分析研究,从而完成本次基于交通信号拥塞控制的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城市交通网络数据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针对城市交通需求预测中交通网络数据建模的特点和难度,提出了一个基于GIS的交通网络数据模型,并设计了模型的具体内容包括数据库表结构、交通网络拓扑结构表示法等。数据库表按节点、路段、转向、OD对以及交通区这5种网络基本要素分类设计。城市交通网络拓扑结构包括节点-路段和路段-转向两部分,前者采用邻接表来表示,后者则采用邻接表的拓展形式-路段邻接表。该模型集拓扑数据、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于一体,充分发挥了GIS和数据库技术的优点,并可表示出完整的节点-路段-转向拓扑关系,为计算机辅助城市交通需求预测奠定有效、详细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马鞍山市综合交通规划,应用笔者提出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质量评价技术理论成果,对马鞍山市交通网络布局质量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探讨了该市路网布局特点、问题和成因,并提出了初步建议,从而为制订马鞍山市近远期交通网络规划方案提供了良好的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城市交通矛盾日益突出的现代城市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只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系统,才是城市空间与城市交通和谐发展的可持续道路.然而,发展城市公交系统不仅仅是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更要注重公共交通系统的结构层次,充分发挥各子系统的服务特征及适用范围,形成环环相扣的高效公交出行链,从而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增强公交核心竞争力,吸引居民从小汽车向公交出行方式转变.以昆明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发展为例,通过分析公交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梳理公交系统的层次结构,构建公交网络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于城市交通连续平衡网络设计问题的很多研究都是基于固定需求这一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不太接近于实际交通网络,有必要对弹性需求条件下的网络设计问题进行研究。文中介绍了弹性需求条件下城市交通网络双层规划模型,采用F-W算法求解下层规划问题、遗传算法和共轭梯度法相结合的方法求解上层模型,在求解过程中对传统的计算方法稍作改变,并通过算例对该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20.
赵月 《交通与计算机》2010,28(1):51-53,58
为了探讨城市交通网络拥堵产生机理,在分析城市交通网络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双层城市交通网络模型,构建了交通动力学模型,并引人累计到达目的地的车辆数目和网络瘫痪时刻2个参数来刻画交通网络拥堵相变。通过计算机仿真,分析了网络拓扑结构、车辆生成率、道路交叉口能力和网络规模对网络拥堵相变临界值的影响,运用车辆到达数目对时间的导数将网络划分为自由流、亚拥堵和瘫痪3种状态,并给出了对应的区间值。研究表明,对于随机出行网络和无标度出行网络来说,都存在自由相到拥堵相的相变,相变点的值可以用来衡量网络能力,且车辆生成率、交叉口能力和网络规模对网络能力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