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岫岩山区历史上就是一个泥石流的多发区,选取太平岭沟作为岫岩地区典型泥石流沟进行泥石流形成机制分析。首先对太平岭沟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运动、水文地质特征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等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进行论述;然后分析太平岭沟泥石流灾害影响因素,以东沟泥石流为例分析太平岭沟泥石流形成机制,并对太平岭各主要支沟发育特征以调查表的形式进行分析;最后针对太平岭沟泥石流灾害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2.
唐家山堰塞坝"9·24"泥石流堵江及溃决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5·12"汶川地震导致唐家…高速滑坡堵江,形成唐家山堰塞湖.经过6月10日正常泄流后,堰塞坝体右岸还存在唐家山残留山体稳定性以及附近大水沟、小水沟泥石流等潜在危害.现场实地调查显示,受地震影响,大水沟、小水沟及无名沟沟域内崩塌和滑坡发育,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松散物源,具备发牛坡面和沟谷泥石流的所有条件,也成为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泄水后,仍对堰寨湖正常利用起控制作用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之一,"6·14"和"9·24"2次大规模泥石流又导致通口河分别堵江断流4和17 h.在查明唐家山堰塞体右岸3条冲沟内松散物源分布及稳定性的基础上,重点结合"9·24"泥石流发育状况,对大水沟、小水沟和无名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其动力学特性,尤其是在不同降雨频率下一次冲出泥石流时唐家山堰塞坝体泄水槽的堵江状况及溃决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条冲沟形成泥石流堵江后,一次全溃决的可能性很小,其溃决模式为"扇缘部位首先过流→水流挤压左岸并淘刷左岸堰塞体→逐级冲开堆积扇".这一模式对震后地震灾区泥石流的研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某高速公路位于贵州省威宁县,据调访及现场勘察后资料显示每年均有规模大小不同的泥石流发生,泥石流发生频率较高,为高频泥石流发育区,泥石流对拟建高速公路影响大,场区建设适宜性较差,经工程治理后可以建设。  相似文献   

4.
“5·12”汶川地震导致唐家山高速滑坡堵江,形成唐家山堰塞湖.经过6月10日正常泄流后,堰塞坝体右岸还存在唐家山残留山体稳定性以及附近大水沟、小水沟泥石流等潜在危害.现场实地调查显示,受地震影响,大水沟、小水沟及无名沟沟域内崩塌和滑坡发育,形成了极为丰富的松散物源,具备发生坡面和沟谷泥石流的所有条件,也成为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泄水后,仍对堰塞湖正常利用起控制作用的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之一,“6·14”和“9·24”2次大规模泥石流又导致通口河分别堵江断流4和17h.在查明唐家山堰塞体右岸3条冲沟内松散物源分布及稳定性的基础上,重点结合“9·24”泥石流发育状况,对大水沟、小水沟和无名沟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其动力学特性,尤其是在不同降雨频率下一次冲出泥石流时唐家山堰塞坝体泄水槽的堵江状况及溃决模式进行了系统分析.分析结果表明:3条冲沟形成泥石流堵江后,一次全溃决的可能性很小,其溃决模式为“扇缘部位首先过流→水流挤压左岸并淘刷左岸堰塞体→逐级冲开堆积扇”.这一模式对震后地震灾区泥石流的研究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大宁河上游的巫溪县幅和大宁河中游的大昌幅地质灾害为例,阐明大宁河上游及中游的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并将上游及中游的地质灾害发育差异进行对比,分析其内在成因。结果表明:巫溪县幅地质灾害以小规模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为主,其中以滑坡数量最多,但近年来崩塌和泥石流发生的频率较高,其造成的危害也较为严重;大昌幅地质灾害以大中型滑坡为主,其造成的危害也最为严重;由于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河流侵蚀等方面的不同,巫溪县幅地质灾害与大昌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512汶川地震造成大量松散堆积物,导致震后触发泥石流的极端降雨量比震前显著降低。在龙门山地区震后泥石流发育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震后触发泥石流灾害的区域降雨阈值及其地域差异性,震后触发泥石流的72小时雨量分布特征为:映秀汶川一带为75~100mm,茂县北川一带以100~160mm为主,上述区域外围及平武青川一带为160~200mm;在龙门山前的雁门茶坝、龙门山后山的禹里平武之间为200mm以上。综合考虑地震地质、地形地貌和降雨等因素,建立了地震扰动区泥石流预警指标体系。采用加权信息量模型完成了龙门山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然后采用年最大72小时降雨量为主要触发因素,开展了震后5年的泥石流危险性预测评价及区域预警研究,提出泥石流的区域危险性是动态变化的,高危险区主要随降雨量和松散堆积物空间分布而变化,为震后泥石流灾害气象预警和防范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凉山地区公路沿线滑坡、泥石流发育的基本特性及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散体滑坡、泥石流是凉山境内公路沿线主要的地质灾害及水毁类型 ,其发育既与地质地貌环境密切相关 ,又受控于区域新构造应力场 .滑坡、泥石流耦合发育、共同作用 ,加剧了公路灾害的发生频度及强度 .不良的人为工程及社会、经济活动激化了该地区滑坡、泥石流的发育进程 .公路沿线滑坡、泥石流的治理应坚持“疏排结合、多种工程措施并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重庆境内泥石流发育的宏观地质环境较系统地分析,认为重庆境内具备发生大型及特大型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根据土体吸水强度衰减规律并通过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对坡面泥石流和沟谷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重庆境内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为工程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运用专家系统方法对重庆境内泥石流的发育趋势进行了分区,分区方案对境内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对重庆境内泥石流发育的宏观地质环境较系统地分析,认为重庆境内具备发生大型及特大型泥石流灾害的可能性;根据土体吸水强度衰减规律并通过室内物理模型试验对坡面泥石流和沟谷泥石流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系统地研究,提出了重庆境内泥石流流速计算公式,为工程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运用专家系统方法对重庆境内泥石流的发育趋势进行了分区,分区方案对境内国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凉山地区公路沿线滑坡,泥石流发育的基本特征及治理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散体滑坡、泥石流是凉山境内公路沿线主要的地质灾害及水毁类型,其发育既与地质貌环境密切相关,又受控于区域新构造应力场.滑坡、泥石流耦合发育、共同作用,加剧了公路灾害的发生频度及强度.不良的人为工程及社会、经济活动激化了该地区滑坡、泥石流的发育进程.公路沿线滑坡、泥石流的治理应坚持“疏排结合、多种工程措施并举”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1.
对三峡库区流域的土壤物理特性、渗透特性、降雨强度与渗透能的关系等进行了实验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各实验区不同地况下土粒比重基本相同,在2.65~2.70t/m3之间,变化不大;对于土壤密度,林地较小,其次是草地,而裸露地相对较大;林地和草地孔隙率较大,渗透情形良好,孔隙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建立了不同地况下降雨强度与渗透能的数学关系式.  相似文献   

12.
矿山泥石流是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大环境灾害问题.其物源以矿渣为主,具有常发性、突发性、密度大、过程变化单调、随固体物质累积量的变化而变化等特点.针对天府矿区戴家沟泥石流,分析了其形成原因,得出:陡峭的地形、丰富的物源、矿渣中大量的黏土矿物以及高强度的降雨为泥石流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在对泥石流基本参数的分析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从试验模型、试验材料、试验装置及测试内容等方面制定了工程弃渣型坡面泥石流试验方案,拟定了模型试验过程,降雨历时16-18 h,其中0~13h属于前期降雨阶段,降雨强度控制在6.8 mm/( 10 min),分4次完成,每次降1h,停2h;13h以后属于短历时强降雨阶段,降雨强度控制在16.7 mm/(10 min);分...  相似文献   

14.
针对降雨诱发边坡失稳的特点,从水分迁移的角度出发,结合非饱和土力学,采用有限元法分析了不同降雨强度作用下边坡内部水分迁移的特征;通过数值模拟得到:降雨作用下,边坡内部孔隙水压力呈层状分布,坡脚处孔隙水压力最大,坡顶次之,坡中最小;边坡中的水分主要沿垂直和倾斜方向迁移,迁移速度由表层向深部逐渐减小,迁移方向也随深度和时间而改变;体积含水率呈非线性分布,且非饱和区非线性化程度较饱和区的高;土体渗透系数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当土体饱和时其渗透系数为饱和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15.
在统计四川省地震灾区106个县建国以来的山洪和泥石流灾害时间和相应的1 h和24 h雨量值基础上,得出四川省地震灾区山洪泥石流的临界雨量在不同的区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其中1 h临界降雨变化于5~120mm,与山洪泥石流暴发关系最为密切;24 h临界降雨主要变化于35~235 mm,对山洪泥石流的暴发有极大的影响.在此基...  相似文献   

16.
汶川震区桃关沟2013-07-10泥石流成灾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2013年7月10日持续强降雨导致汶川震区桃关沟暴发特大型泥石流,通过现场勘查和试验,分析了桃关沟泥石流暴发的物源、降雨和地形条件,研究了泥石流的起动、流通和堆积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对沟域内岩土体的震动破坏是震后泥石流频繁暴发的根源,其成灾机理体现出崩滑物源、坡面物源和沟道物源三者的启动及相互叠加,从发展趋势看,桃关沟泥石流正处于高频发育阶段,仍存在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基于性能化仿真分析与统计理论耦合的消防安全评估方法,以火灾发生后的平均过火面积为指标,对船舶舱室消防安全性进行评估.依据火灾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将火灾由初期发展蔓延到整个防火分区的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计算了每个阶段的火灾成长概率.运用CFAST改进模型,对火灾发生后舱室烟气蔓延进行模拟分析,得到各阶段火灾的临界时间,并以此为基础对火灾发生后船舶舱室平均过火面积进行了估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通过对火灾过火面积的计算可以较直观的判断出火灾的蔓延情况和对火灾控制较弱的设计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