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崇三 《时代汽车》2022,(10):83-84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社会对于汽车专业人才的需求剧增,汽车制造技术的不断创新使得汽车制造更加复杂和精密,同时也对于汽车专业人才的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作为培养汽车专业技能人才的中职院校,在这一时代的变化中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中职院校对汽车维修专业更加重视,不断加大对汽车维修专业的投入,增强汽车维修...  相似文献   

2.
陈琦 《汽车与配件》2014,(22):31-33
<正>在全球汽车市场不断发生变化的同时,"招贤纳士"已成为企业发展的新趋势,诸多企业在进行国际收购时,也纷纷笼络"国际型"人才。关键人才影响企业收购成败。企业遴选人才,既需要高级人才,也需要技术人才。人才在国际收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称得上"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3.
<正>近几年,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以及不断收紧的油耗排放法规,车企一面加大传统燃油车型的节能减排,一面加大投资新能源汽车。在这一形势之下,汽车零部件企业们也在争相进行相应的产品创新,以快速满足整车企业激增的需求。2019上海车展期间,有关节能减排、电气化方面的创新技术和产品俨然已成为零部件企业"争奇斗艳"的利器。德国莱茵金属汽车的核心能力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能耗、减少摩擦以及热管理和电  相似文献   

4.
张亮 《汽车与安全》2007,(11):66-71
科技的发展总是给人们带来惊喜,汽车生产也是,不断的有新科技被创生和应用到汽车上。《福布斯》近日发表了一篇评论,对当前汽车高科技安全技术进行了分析与点评,并评出了"未来十大焦点汽车安全技术"。在此次十大焦点汽车安全技术榜单中,是一些对汽车安全  相似文献   

5.
滕鹏  徐卫平  吴荻 《时代汽车》2024,(4):101-103
在全球资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的大背景下,社会不断倡导节能减排。新能源汽车受到社会民众的青睐。由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时间较短,对人才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职业院主要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对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目前在职业院校中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还在不断探索。文章分析了目前对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梳理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以及提出五项人才培养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全球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以及各地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们对节能环保、绿色出行的要求不断提高。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必然方向,然而蓬勃发展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在急剧扩大。加大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目前,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是培养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的主力军。因此,研究职业院校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对  相似文献   

7.
汽车技术的发展、提升离不开汽车各项试验测试,除室内实验室测试外,实际试验道路测试也格外重要。在市场竞争激烈和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车企及互联网造车企业纷纷加大研发和测试力度,实际道路测试强度也大大加大。汽车试验员作为道路测试中的控制主体,具有高风险的职业特性。从"以人为本、安全试车"出发,关注汽车试验员安全,本文通过对人脸振动图像分析技术的技术原理、判别方式以及发展现状进行相关探索,结合安全试车的实际需求,提出对汽车试验员进行岗前安全检测与上岗安全监测的可施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基于汽车维修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浩 《汽车与配件》2010,(16):42-43
<正>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汽车科技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汽车保有量迅猛增加,对汽车维修行业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一方面汽车维修企业需要大量的人才,而另一方面汽修专业输送的毕业生却不能满足汽车维修企业要求,为保证所培养的人才更能贴近汽车维修企业需求,提高毕业生  相似文献   

9.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汽车的保有量在不断增多,带来中国的道路交通形式也日趋复杂,使得汽车消费者购车已不仅仅是购买一辆代步工具而已,在选车购车时而是对车辆的安全性能的重视程度在越来越高;汽车企业也把车辆安全性能开发放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加大各种研发手段及技术能力的储备和投入,促使中国汽车安全技术发展在不断进步,车辆的安全性能也在不断提高。本文主要对车辆前端的水箱框架进行研究,研究其对车辆安全性能的影响,以指导车辆被动安全性能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正从2005年以来的10余年时间内,我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销售量不断增加,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选择。随着汽车技术含量的提升和汽车技术装备量的加大,汽车维修的难度也不断加大,对汽车维修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汽车维修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汽车技术发展的要求,当代汽车维修服务业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生活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之中,而作为当今社会中非常重要的汽车工业来说同样也是如此。如今人们社会中汽车作为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来说,人们对其的需求量在日益增加之中,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更多且水平更高的汽车技术与服务人员作为后盾,这类人才大多数出自于高职系统之中。高职的教育目的就是为了能够给社会培育出更多专业性的人才,因此在汽车方面也设立了对应的专业。  相似文献   

12.
现阶段,我国加大对高职高专实用型人才教育重视力度,技能型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各岗位建设的亟需。汽车维修与保养课程单从理论教学来讲,学生不能深入领会,因此有必要在"工学结合"的基础上,加大汽车维修与保养实训课程的建设与探索。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给汽车后服务市场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了适应新的汽车后服务市场行情和汽车技术的变化,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和建设提出了新的建设目标。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人才是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随着汽车技术和工艺的不断发展和更新,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培养出更高素质,更强实践能力的汽车维修服务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和汽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对高技能汽车维修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这给职业院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同时,汽车新工艺和水性漆的应用,也使汽车运用与维修设备不断的更新换代,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些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人员的素质、技术也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但是大部分职业院校汽车运用与  相似文献   

15.
AT&M:为贯彻国家"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汽车制造行业正在不断地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加大创新力度.那么,作为国家重点高校的校长,请您对中国汽车车身制造技术的发展现状做一分析,同时给中国汽车企业的自主研发模式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普及,新能源汽车的售前售后都需要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了满足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的需求,许多职业院校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目前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办学的基本模式,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充分利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改革创新,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7.
自我国实施新能源电动汽车战略以来,新能源汽车数量持续快速增加,新能源汽车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加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急需懂专业、有素养、技术水平高的高素质人才服务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维护、营销等需要。新能源汽车是在传统汽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了新技术、新方法,技术路线复杂,涉及到计算机编程、高压、电池、维护、充电、电机、发动机等各方面的知识。相比传统汽车专业,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需要学生在有限的校园生涯内掌握更多、更复杂的知识,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范围更广。采用"小课时、多门数"的课程设置可通过凝炼课程内容、精减单门课的课程学时、增加课程门数、扩展学生学习知识的广度,有效解决学生在有限的校园生涯内学习更多知识的问题,满足新能源汽车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这一门学科有着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学生想要实现对这门学科的良好学习,不仅需要在学校对该课程的专业知识进行学习,还需要进行与该课程有关的实践活动,才能够在具体实践中对理论知识进行良好的利用,进而成为专业的汽车电气系统检修人才。采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汽车电气系统检修教学,不仅需要学校教师在课堂中做到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的创新,也需要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不断的配合。因此,本文对汽车电气系统检修专业中所应用的信息化教学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当前,我国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2亿辆,这给汽车维修服务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同时对汽车维修人员的汽车故障诊断的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在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究,创新性地运用了"破冰式"策略。通过对汽车故障诊断教学各个方面运用"破冰式"策略,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汽车维修企业所需要的汽车维修人才。1汽车故障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要学好汽车故障诊断,要求学生在全面掌握《汽车发  相似文献   

20.
在汽车售后市场,布雷博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并且不遗余力地推行"布雷博专家"计划。"布雷博专家"计划助力布雷博的合作伙伴实现价值提升,是"破壁"之举,更是布雷博在企业升级之路上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