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三教"改革是指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教材及教法的改革,分别解决教学实施中"谁教""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呼应"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的问题,其实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因为从教育理论视角,教学过程主要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教法)等要素构成。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中明确狠抓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打一场职业教育提质升级攻坚战,就是要求职业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2.
正在积极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深化"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背景下,社会对培养高素质创新型、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三教"改革成为各职业院校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近几年来,部分职业院校汽车专业教学还存在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职业能力不足、教学资源匮乏、产教融合形式化、教材内容与实际脱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单一、信息化教学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如何改变汽车专业教学现状,满足"三教"改革总体要求,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1 "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意义(1)有利于加强内涵建设,实现提质培优增值赋能。在"双高"建设背景下,践行"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简称"三教"改革),是高职院校保障办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切入点,是落实"双高"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提质增效、创新内涵建设的核心内容。传统高职教育主要在参照高等教育学科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职业教育模式,开展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无法聚焦形成自身职教特色,导致学生技术技能难以达到企业需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产教脱节日趋严重,高职培养毕业生难以上岗就业问题。文章以产教融合为目的、以职教20条为指导思想,在汽车类专业职业人才培养上依托地方行业企业对口专业岗位需求,开展教学工作梳理和重新构建,实施岗位化教学取得丰硕成果。对产教融合的进一步研究探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过程中,"师资,教材,教法"是基本内容,教学质量指标也受到影响。本文以新能汽车检验维修专业为例,对职教二十条进行了分析。职业教育"三教一体化"改革的重要性,同时,针对教师,教材和教学方法等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思路,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三教"改革中"教师、教材、教法"三者构成一个闭合的教学系统,解决了"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汽修学习中可以在教师"教"的基础上着力于学生"学"的探索,突出"学生、学本、学堂"的"三学"思维.本文紧扣学习主体"学生",整合教本为"学本",将课堂转换为"学堂",以做、学、教、评一体化完成学习任务,提升学生的学习能...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和水平上的适应性,避免“两张皮”问题,常州刘高职在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共建共享”为原则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理念统领下职教课程改革,本文以以常州刘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课程改革建设为例,分析常州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探索路径以及成果。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首批立项建设的国家级职教创新团队覆盖全国27个省(区、市)122所高职院校,示范引领了新时代高素质职教‘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深化了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在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介绍了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创新团队")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9.
<正>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构建职业教育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任务。我院对汽车电工与电子基础这门高等职业院校“汽车大类”专业基础课,进行了“三教”改革。“三教”改革中,教师是根本,教材是基础,教法是途径,它们形成了一个闭环的整体,解决教学系统中“谁来教、教什么、如何教”的问题。其落脚点是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需求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这也是“双高计划”建设中“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职业院校教育不够强、质量不够高,原因之一是职业教育中的"三教——教师、教材、教法"存在问题。"三教"改革是推进课堂革命、实现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1])。本文就"教法"方面对汽车专业汽车服务礼仪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与研究,旨在增强高职院校汽车服务礼仪专业教师的授课能力,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汽车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企业需求且具备一定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合格毕业生。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三教"改革在高职院校落地,职业教育改革逐渐在各个院校生根发芽.教师作为三教改革的重要因素,在培训提高方面需要研究并改革.本文主要从高职汽车教师培训入手,分析影响其效果的因素和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并根据各因素的特点提出相应的策略以提高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教育领域,"课程"是核心,课程体系的改革也是职教改革的关键。其中,模块化课程体系类似于搭积木的构建方式,使得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很灵活,其相关研究也逐渐成为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根据各专业对应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诉求,建构基于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模块化课程体系,不仅可让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市场需求,也可以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从而适应新时代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劳动市场需求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正自2019年1月以来,关于职业教育的一系列重磅改革文件和改革措施先后出台,尤其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确立了职业教育是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地位,凸显了职业教育的功能定位,构建了多元化办学格局;提出了建设产教融合型高水平实训基地、"双师型"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4.
正对于高职院校来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的重要途径,汽车类专业已在区域职教资源整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院校错位发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并已形成了"共享、联动、创新"的产教深度融合办学机制,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对于高职院校来说,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促使学生将本身的理论知识更加快速地转化为实践技能,更好地来满足企业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所以,不断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质量和促进就业,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汽车电子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万商班为例,阐述了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的必要性、分析了高职院校“三教”方面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基于现代学校制的三教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探讨“三教”改革助力职教内涵建设,促进校企深度合作和产教深度融合,本栏目特邀我刊编委会委员冯津老师,以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推动职教内涵发展为题,为读者朋友们深入讲解职教行业的热门内容,包括培养一体化师资、推动课堂革命、开发教材及资源、联合开发实训设备、辅导创新创业、推动赛教融合和技术联合创新等。希望对读者朋友们有所帮助,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参与并一同进行深入交流,助力我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企业与职业院校在合作中双促进、双提升。  相似文献   

17.
在三教改革背景下,高职院校的《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要做出新的转变,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策略、促进教学效果来改善教学质量,实现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文章阐述了三教改革的内涵,分析了当下《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三教改革背景下《仓储管理实务》课程教学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郝飞  殷晓飞 《专用汽车》2022,(11):99-101
在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建设背景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断深化,办学方式、育人模式继续拓展,同时随着四个批次“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推进,在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对接、院校教学资源充实、校企合作深度等方面得到长效发展。“岗课赛证”融通作为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的有力举措,对深化“三教”改革、助推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高职院校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为例,在“1+X”证书制度实施和专业群建设过程中,找准教学改革契合点进行“岗课赛证”融通的探索与实践,全面推进“三教”改革。  相似文献   

19.
<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确立了职业教育“类型”的地位,职业教育发展方式由注重规模扩张走向质量提升之路。“三教”改革贯穿职业教育全过程,是当前职业院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切入点,而教材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3个问题的重要条件,对教育的意识形态导向和人才培养效果将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满足新形势下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越来越普遍,甚至正在逐步成为主流趋势。互联网+教学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切实提升学生实操能力,符合高职教育课程改革方向。该文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权衡课程项目比重,依托智慧职教云课堂,建立基于"智慧职教云课堂"的"3+X"课程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学生的动态考核,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自主性,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