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后悬之玄     
宋喜秀 《商用汽车》2012,(20):102-103
车辆的后悬与后端、后轮、后轴及轴距等参数有关,构成后悬的几何空间内暗藏着车辆安全上下坡、后部防护追尾钻入、顺利开关货厢后门(针对自卸车)等许多不容忽视的功能与构造玄机,本文对这些玄机进行了逐一解释,以增强制造企业与用户的警惕性与关注度.  相似文献   

2.
汽车后悬长度是整车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数据,其长度直接影响着整车的定位等级,同时也对整车的空间布置、行驶性能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影响。目前,汽车后悬尺寸已成为各大厂商在汽车设计之初需要平衡的难点。文章介绍了一种在汽车设计之初,基于停车位的尺寸对车辆后悬长度进行计算校核的方法,详细介绍了该方法的推导过程。该方法适用于所有乘用车类型的车辆后悬校核,可为车辆的后悬长度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徐向田 《驾驶园》2009,(12):88-89
卖菜人喋血清晨空寂的村道,是车祸还是另有他因?现场神秘出现的车辆是肇事车抑或背后隐藏玄机?一起看似普通的交通事故背后记录下肇事者罪恶与良知博弈的心理轨迹!请看——  相似文献   

4.
根据大跨度钢箱式悬索桥的特点,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提供的APDL参数化语言,建立悬索桥的精确有限元模型,进而得到整桥模态,并与"脊骨梁"模型模态和实测模态进行比较;同时对精确模型进行模拟车辆动载荷响应分析。动载响应分析的结果可为大跨度钢箱式悬索桥的抗震、抗风设计和车辆载荷响应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舒适性越来越成为广大汽车消费者的关注点,同时提高舒适性也成为各大车辆制造厂家研发设计的重要方向。介绍了汽车座椅坐垫悬簧的相关设计要点,通过坐垫悬簧的结构形式、材料、设计细节等方面来分析坐垫悬簧对人体舒适性的影响,找出基于舒适性的最佳的坐垫悬簧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对车辆悬挂进行分类时.麦弗逊式悬挂一般多被用来描述前悬挂的形式.后悬挂则很少听说是麦弗逊式的。事实上从麦弗逊悬挂诞生开始,就一直是作为前悬挂的.真正意义上,在后悬采用麦弗逊悬挂的车型并不存在。而凯美瑞的后悬官方却称其为麦弗逊.这样称呼的还包括昌;河铃木的利亚纳等车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7.
驾驶室后悬置系统是固定驾驶室与车架,实现支撑驾驶室和衰减震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悬支架总成是驾驶室后悬置的重要连接部件,其结构强度关乎车辆安全运行问题。文章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Hyperworks对某重型卡车驾驶室后悬支架总成进行了多工况分析,验证了其结构强度要求;采用高强度钢减薄的优化方法,在满足结构强度要求的同时实现了结构的轻量化。  相似文献   

8.
<正>Do you Know?大众汽车MOB平台斯柯这全新明锐是上海大众首款MQB平台车型,也是引进的来自MQB平台的第一款三厢车型。因此全新明锐在技术创新上有许多优势。MQB平台提供了可变的轴距、前后悬、宽度等设计尺寸,使得车辆造型拥有较大的灵活性,同对车身形式具有较强的衍伸性。MQB平台采用了大量的轻量化技术,在保征舒适性、安全性的前提下,使得全新明锐的整车重量得以降低。模块化设计令前悬、后悬、前轮距、后轮距等都可调整,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桥梁挠度及冲击系数测试的稳定性,在传统悬锤法基础上,基于弹簧预紧效应,提出了预紧弹簧法。首先依据车-桥耦合振动理论,以简支梁桥为对象推导了车辆-桥梁-预紧弹簧耦合振动方程,进行了室内试验和系统数值验证;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车辆-桥梁-悬锤系统和车辆-桥梁-预紧弹簧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数值解法分析了横向风荷载对悬锤法和预紧弹簧法测量主梁挠度及冲击系数的影响;根据建立的车辆-桥梁-预紧弹簧耦合振动系统,研究了影响该方法精度的关键性因素,并给出系统参数选型优化经验公式。最后,以一座30 m预制装配式简支箱梁桥为例,在随机车载激励下,进行支架法、悬锤法和预紧弹簧法3种方法的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预紧弹簧法与传统悬锤法相比,冲击系数受风荷载影响较小;无风环境下,预紧弹簧法易受铁丝抗拉刚度、弹簧刚度和悬挂长度的影响,而与初始预紧力值无关;通过合理选用参数,预紧弹簧法能够实现主梁与系统同相位振动;工程实例表明该方法与支架法挠度冲击系数平均误差为6.1%,精度高于悬锤法测量结果,该方法也可为桥梁结构静动载大位移测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基于ANSYS正则振型的汽车、自锚式悬索桥空间振动的有限单元模型,以佛山平胜大桥车桥系统振动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编程序计算了不同车辆数目、车辆间距、不同路况以及不同车速时车流通过桥梁时车桥动力响应及冲击系数,所得结果可供自锚式悬索桥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徐君伟  李传习 《交通科技》2010,(3):17-19,22
提出了基于ANSYS正则振型的汽车、自锚式悬索桥空间振动的有限单元模型,以佛山平胜大桥车桥系统振动为研究对象,运用自编程序计算了不同车辆数目、车辆间距、不同路况以及不同车速时车流通过桥梁时车桥动力响应及冲击系数,所得结果可供自锚式悬索桥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某开发皮卡车型在初始设计方案下,2人配重设计状态和满载状态下的平顺性差异较大这一问题,文章将后悬振动频率这一表征平顺性的重要指标作为设计指标,制定了不同配重状态下的后悬振动频率目标值,找到初始设计方案中线性螺旋弹簧是不能使悬架刚度随着载荷变化而变化的根本原因。经过对比变刚度弹簧和双缓冲块两种设计解决方案,最终选择后者来改善车辆不同配重下的平顺性问题,为后续其他车辆不同配重平顺性改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CCD视觉传感器关键参数精确标定基础上,基于前方车辆后悬固有特征参数多样本条件下的测量误差动态补偿算法,建立车道平面几何模型驱动下纵向车距测量模型,实现纵向车距的精确测量。  相似文献   

14.
大跨度悬索桥是以缆索为主要受力构件的柔性桥梁结构,它对车辆移动荷载、地震荷载、风荷载、等动力激励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因而确定悬索桥的动力特性具有重要意义。文中以南溪长江大桥为工程背景,采用有限元计算程序MIDAS/Civil对该桥的特征值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桥梁结构刚度对动力特性的影响以及其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  相似文献   

15.
方超  毛幸全  吴昊柱  李小龙  周毅 《公路》2021,(3):111-115
以汕(头)湛(江)高速公路清远清新云浮新兴段西江特大桥为背景,通过分析结构健康监测数据和成桥荷载试验数据,研究了大跨度悬索桥主梁纵向(顺桥向)水平位移随车辆荷载位置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在车辆静力加载下,悬索桥主梁可产生顺桥向位移,运动方向可由主梁和车辆系统重心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结构健康监测系统能提供准确、连续、实时的监测数据,有助于揭示桥梁的实际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6.
岱岩 《驾驶园》2007,(8):76-77
一些带有空气悬架桥(又称"悬轴")的货车司机反映, 最近,他们在陕西境内遇到难事,道路执法人员强迫他们拆掉悬轴才放行. 因为车辆登记上标有"空气悬架桥",司机担心在别的地方被道路执法者按"擅自改装"课以高额罚款,于是把悬轴带在车上,出了陕西再装上.  相似文献   

17.
国内现有的第1代平板型清障车的整个平台为一个刚性体,其最小倾斜角只能以本车的车架离地高度与平台的长度来决定。底盘的车架离地面高度为定值,最小倾斜角均较大,不能满足在不同路况时的工作,尤其是被清障的车辆的接近角较小时,在拖牵上平台时很容易碰撞平台面;如只将平台的长度加大,则会令整车后悬悬距增长,转弯通径增大,适用范围更小。  相似文献   

18.
吴勇 《驾驶园》2003,(11):27-27
一、车轮驶出路肩悬空的处理 选择既安全又不使车辆失去平衡的地方脱离驾驶室.驾驶员离开驾驶室后,要仔细观察车辆的险情,并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果车辆有倾覆坠崖的危险,应用绳索系住车身拴在公路上的自然物或木桩上.如果路肩处坡度较缓,可挖削路肩,使悬空的车轮落地如果悬空车轮下方很陡,可用一木杠或跳板,以路缘为支点,一头伸在悬轮下,一头用力压下,使悬空车轮驶出.  相似文献   

19.
大跨三塔悬索桥具有增大桥梁跨越能力和降低锚碇规模等优势,更适合在跨江海桥梁工程中采用。为分析不同行车速度对大跨径三塔悬索桥结构的影响,本文以主跨径1080m的马鞍山长江大桥为对象进行试验,测试在车辆不同行驶速度下的桥跨结构挠度、应变等动力响应,计算冲击系数。试验结果表明,结构动力性能良好,车辆不同行驶速度对主体结构的冲击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行驶跑偏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偏离了原来直线驾驶的状态,不仅会影响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转向性能,更可能会危及乘客的人身安全。某SUV车型从设计到生产导入阶段,进行小批量投产时,出现大量车辆向左行驶跑偏现象,合格率约为60%。经过鱼骨图排查法的人、机、料、法、环等几个方面分析,列举出15种可能造成车辆行驶跑偏的因素。经过逐一排查,发现该SUV车型存在前副车架的控制臂安装支架尺寸超差,白车身的前、后副车架安装点尺寸控制不合理,前后悬模块装配一致性差及测试道路不规范等主要问题,以上四种问题造成的偏差趋势与实际该SUV车辆向左行驶跑偏现象相符,因此需要对以上问题进行优化及改进。文章是在这个背景下,针对该SUV车型的向左行驶跑偏现象,通过对问题零部件进行交叉试验,三坐标尺寸测量以及生产线生产过程一致性的逐一排查,逐一分析了四种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并由此提出了优化改进方案,通过对比方案实施前后的实测数据,验证优化改进方案是否可行。优化后实测行驶跑偏量,符合企业行驶跑偏判定标准,行驶跑偏现象消失并保证了该SUV车型的正式量产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