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源热泵作为国家大力推广的建筑空调节能技术,近年来在铁路沿线建筑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抽样调查铁路系统在用典型地源热泵项目,对比常规取暖、空调系统,被调查系统总体上运行良好,充分发挥了地源热泵技术节能环保的优势,但也在设计、施工、设备选型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解决现有问题,提出地源热泵在铁路系统应用中的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源热泵属于可再生能源,是国家重点推广的节能新技术,也是铁道部一项重要的节能措施。通过地源热泵空调技术的工作原理、工程设计和典型案例的研究,阐述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发展应用的前景、主要技术指标的设计原则和典型案例设计经验,对铁路沿线建筑的应用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某办公建筑地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了常规地源热泵系统模型和"地源热泵+热回收"系统TRNSYS模型,进行了15年长周期仿真运行模拟,仿真模拟的结果表明"地源热泵+热回收"系统运行工况稳定性显著高于常规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热回收"系统的1年运行实测的结果验证了仿真模拟的结果。使用基于TRNSYS仿真的长周期地源热泵工况稳定性分析方法可成功选取全生命周期工况稳定性高的地源热泵系统方案,保证地源热泵系统长期稳定、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4.
地源热泵系统利用大地的能量作为热源和冷源,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易于维护、安全、节能环保的特点.通过介绍地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和优越性,并以石家座地区某办公楼为例对其进行经济性分析,认为非常适宜在铁路站房使用.  相似文献   

5.
夕文 《中国铁路》2006,(10):36-40
2006年9月14-16日,铁道部科学技术司、发展计划司在南昌分别召开了"地源热泵技术在铁路沿线建筑应用"课题评审会和经验交流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与路内专家经过对课题评审,一致认为,铁路系统通过推广应用地源热泵技术,不仅符合中央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而且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来自铁路局、合资铁路公司计划与节能负责人,铁道勘察设计院暖通设计人员共7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铁道部科学技术司、发展计划司、中国铁路建设投资公司的有关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  相似文献   

6.
传统空气源热泵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较大,在低温寒冷地区,其制热量和效率会随环境温度的降低下降很快,甚至无法启动.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节能环保劳卫研究所研发出超低环温空气源热泵,在-30℃环境下,热水进出水温度40℃/45℃,机组制热能效比大于2,为严寒地区铁路沿线建筑冬季供暖问题提供了新的可选方式.  相似文献   

7.
通过太阳能采暖系统、地源热泵系统与高利用率太阳能耦合地源热泵系统比较,分析采用地源热泵提高太阳能利用率的可行性.利用地源热泵将太阳能热水有效利用的最低温度由40℃降低至9℃,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减少电能损耗,具有节能优势.根据系统特性,调整太阳能热水设计温度,提高蒸发器进水温度,增强热泵机组制热性能.太阳能系统采用低温供水,提高集热器瞬时效率和太阳能保证率.高利用率太阳能耦合地源热泵系统能有效解决夏季系统空晒问题,以及冬季用热量大、太阳辐照量小,夏季用热量小、太阳辐照量大的季节性不平衡问题,整个系统可常年高效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土壤源热泵系统做了详细的介绍,以盐城地区实际的源热泵工程为例.建立埋管热交换模型,研究水平、垂直地埋管的换热特性,模拟夏冬季空调制冷供暖系统。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稳定可靠的运行。  相似文献   

9.
CO2空气源热泵是一种新型热源设备,与传统供热设备相比具有节能环保、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兰州局在使用CO2空气源热泵替代现有沿线锅炉设备供热方面取得了成功,给铁路沿线职工提供生活热水和解决了冬季采暖,运行二年来,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效益较好,为节能减排拓展了空间.为北方路局实施类似工程积累了可借鉴之经验.  相似文献   

10.
竖直埋管具有占地面积小、单位面积换热量高等优点,是江苏地区应用较多的地源热泵系统埋管敷设形式。由于缺乏通用的、标准的施工工艺,导致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施工质量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而局限了竖直地埋管地源热泵技术的推广使用。通过对多个地源热泵项目的施工服务调研以及多项国家相关课题研究,本文凝练出一套流程清晰、便于大型项目组织管理、保证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含有针对性降低安全风险和环境损害措施的施工工艺标准。该工艺适用于各类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改造工程,适用于土壤及岩石地质,但不适用于地下有岩溶孔洞、采空区和国家规定的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相似文献   

11.
根据某公共建筑所在地的工程客观条件,阐述该建筑的冷热源系统方案比选、对地埋管系统、闭式冷却塔系统的设计选型,给出闭式冷却塔辅助冷却的土壤源热泵系统的控制方式,并分析该复合型土壤源热泵系统的节能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铁路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铁路沿线越来越多的话音、数据、图像视频需利用区间通信系统进行传输,区间通信系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传统区间通信系统大多以电缆和模拟设备为主,带宽、通信距离和抗干扰能力都严重受限。因此,探讨基于光介质的区间光通信系统,以满足铁路沿线多业务接入及高带宽、高可靠性的通信需求。  相似文献   

13.
结合某地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系统工程实例,对地源热泵系统全年热量平衡进行探讨,并对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系统工程设计及系统运行模式进行详细介绍。分析发现,利用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系统,克服了单一使用太阳能系统或地源热泵系统引起的系统用途少、系统运行性能低的问题。并通过比较大量采暖空调方案和生活热水方案,得出采用太阳能地源热泵耦合系统不仅技术可行,而且经济效益良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0 引言 随着地源热泵工程项目的日益增多,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许多项目无论是在地源热泵设计上,还是地源热泵系统的操作运行上,都没有真正实现科学、合理地设计和使用,使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的目标,而通过对地源热泵系统运行参数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通过对运行数据的分析,能够找出出现问题的原因.经过调查,目前许多地源热泵系统在投入运行后并未对其运行参数进行过测试,这其中主要原因是绝大多数地源热泵工程项目在安装过程中没有预留各参数的监测接口,这使得系统运行过程中的参数监测变得困难,而实现监测所需要的仪器设备不仅要达到国家标准,又需要很大资金投入,这就造成很多项目投入运行后能效逐渐降低,而操作人员却不知道,导致系统能耗量逐渐增加,同时在系统发生故障后又需要对地埋管系统、机房系统、末端系统逐一排查,耗费时间和人力.目前,地源热泵系统多采用人工检测,检测室需要同时安装上所有仪表并在同一时刻开始测量,耗费人力物力,由于所使用的是检测仪表不能实现长期实时监测,只能了解在特定工况下系统的运行特性,检测结果具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降雨量远程实时监测系统集计算机软硬件、远程通信技术、网络发布系统于一体,可将收集到的铁路沿线降雨信息实时地传输到各级防洪指挥部门,科学地指导防洪工作,保证汛期铁路行车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通过地源热泵空调技术节能环保的优异特性及铁路上海南站公寓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工程实践,分析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产生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展现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取代传统制冷、取暖方式,有效解决传统制冷、供暖方式带来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展望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在铁路行业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针对铁路沿线环境监测对象种类繁多、位置分散的特点,设计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用于将传感器采集信息传输至监测中心,该无线传感器网络由传感器节点、轨边汇聚节点、机房汇聚节点及中继节点组成,重点研究提出轨边汇聚节点与机房汇聚节点之间线性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鉴于铁路沿线传感器节点采集信息的重要程度不同,该路由协议根据信息重要程度对数据包进行优先级排序。综合考虑网络寿命和信息重要程度,以网络生命周期内传输数据包数量最大化为目标,建立数据包转发模型和数据包排队模型。在网络能耗均衡的前提下,采用减少优先级高的数据包的转发次数和减少优先级高的数据包在轨边汇聚节点的排队时延两种方式,减少优先级高的数据包的总传输时延。仿真结果表明,该路由协议可以显著减少高优先级数据包的传输时延,均衡使用网络能量,最大化网络寿命。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包括建筑物内系统、热泵机组和U型地埋管换热器在内的完整的地源热泵系统模型,分析了不同建筑物负荷类型,钻孔长度和热泵容量对系统长期运行性能和运行费用的影响,提出了地源热泵系统优化设计的方法,对合理设计地源热泵系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地下环路系统投资最小为优化目标,基于能量平衡基础建立优化目标函数,对复合式地源热泵系统的地下环路系统进行优化分析;在平衡全年地层冷热负荷的基础上,分析冷却塔等辅助源运行控制策略的优缺点以及控制特点和适用的场合.研究结果表明:冷却水流量、热泵机组进水温度和地温初始条件对地下水流量和系统初投资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了地源热泵空调系统的基本原理,将该空调系统与传统空调系统进行了比较,并介绍了地源热泵系统的施工工艺。此文结合铁路大型旅客站房的工程实例,对其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文章最后结合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运营成本的统计数据及经济比较,阐明了铁路大型旅客站房采用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具有较好的经济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