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准池铁路朔州隧道浅埋风积砂质黄土隧道免刷坡进洞施工实例,在施工场地狭窄、进洞刷边仰坡或拉槽土方量偏大、进洞困难时,采用护拱和钢管混凝土挡墙加固偏压侧地基,偏压侧下导及中导钢拱架预埋在混凝土挡墙中,连接上导形成早进洞开挖施工作业,并抵抗偏压。隧道洞门进洞施工中达到不破坏原山坡土体,施工过程保护植被,环保,减少刷坡喷锚支换圬工防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结合沪昆铁路客运专线背阴坡隧道偏压进洞施工,介绍了浅埋偏压大断面隧道半明半暗进洞施工特点、施工顺序以及施工过程中采取的措施。与传统先反压回填再进洞施工方法比较,半明半暗预支护施工工艺具有安全、稳定、快速进洞施工的优点,对类似浅埋偏压隧道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结合震后四川某地特长高速公路隧道洞口施工的实际工程,针对其提出的免刷坡进洞施工技术,开展震后偏压坡积体免刷坡进洞施工力学效应的分析,通过FLAC 3D有限差分软件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施工过程要提前作好安全防护准备;左洞洞顶地表呈斜坡状,在剪切应力作用下导致初期支护外侧出现大范围受拉区;该工法可以有效地防止隧道上方坡积土体的滑动,保证施工安全且有效缩短进洞时间,对隧道周围地表植被破坏较小。  相似文献   

4.
当前隧道施工倡导"零刷坡"进洞理念,洞口仰坡尽量避免大挖大刷,在减少施工工作量和难度的同时,较好地保护环境。用库仑理论对洞口受力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确定进洞采用大管棚还是小导管。洞口地段的施作关键点在于限制初期支护的变形,同时应控制掌子面、仰拱、二衬间的安全步距,及早封闭成环,仰拱和衬砌紧跟。  相似文献   

5.
通过馒头山隧道出口36 m明洞边坡开挖和支护实践,边坡稳定性得到保证,隧道能够安全顺利进洞,进一步归纳总结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在隧道高边坡施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论述隧道工程概况、隧道进洞方案编制思路、组织保障和完善管理制度。从做好施工准备及组织策划,为实现安全进洞打下坚实基础;进洞前制定完整的进洞方案是实现安全进洞的可靠保障;严格按设计及施工方案组织施工,以过硬质量确保安全;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实现隧道进洞安全管理目标方面,总结隧道进洞施工及技术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本文针对大断面隧道洞门所在地层相对较差的情况,就如何解决进洞施工这一隧道施工中的难点和关键工序,对其施工方法进行总结,从而对类似隧道洞门进洞施工起到指导作用.研究结果:大断面隧道进洞施工时,洞口地形复杂、地质条件较差、结构受力状态复杂,需要采用不同于隧道正洞的施工辅助措施.本文给出了大管棚法、接长明洞法、小导洞进洞反向施工法、地层反压法等几种常用的隧道进洞施工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对大断面隧道削竹式洞门进洞施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施工技术的角度,以武汉三阳路越江隧道工程为背景,分析了超浅覆土大直径盾构隧道进洞的工程风险,介绍了常规进洞施工的施工流程,以及进洞施工前地基加固、降水井布置、进洞接收基座制作和贯通测量等前期必要的准备工作,并提出了超浅覆土大直径盾构在加固区和接收工作井内两阶段常规进洞接收的施工安全控制技术。实践结果表明,文章所述的施工安全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施工风险,确保盾构顺利进洞。可对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山岭隧道因地形地貌条件限制,洞口往往不可避免处于半明半暗、偏压等不利地形中,给隧道洞口施工带来很大安全风险和技术难题。传统施工方法采用大开挖刷坡及加强洞口支护设计,不仅使洞口上方围岩受扰动程度大,还额外增加很大的工程量及成本。本工程通过优化设计,采用一种浅埋偏压地形中非对称式护拱进洞开挖方法,具体的施工工艺流程为施工不对称护拱基础、施工护拱、暗洞开挖、洞口衬砌施作、洞顶反压回填。非对称式护拱减少了对隧道洞口的开挖,洞口无需进行大量边坡防护,大大节省施工工期及成本。半明半暗盖挖进洞施工方法适用于公路与铁路山岭隧道进出口、浅埋段及偏压部位的隧道洞口施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震频发,隧道抗震问题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但对于黄土隧道的地震动力响应研究实例较少,因此对于黄土坡-隧结构体系的动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对宝兰客专黄土隧道洞口段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征利用Midas-NX数值模拟和1∶80的隧道洞口段坡-隧系统大型振动台试验进行研究,分析在高边坡上不同进洞高程对坡面以及隧道衬砌加速度、位移以及放大系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坡高、坡角、入射地震波、填筑方式、衬砌结构等,进洞高程不同,洞口段破坏形态不同,破坏程度各异。地震动力作用下,隧道衬砌不同位置的峰值加速度与进洞距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