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通车后,必将对沿线常规公交线路的客流造成冲击.为了有效整合公共交通资源,实现轨道交通和常规公交的优势互补,达到二者双赢的目的,必须对轨交沿线的常规公交进行优化调整.以武汉市地铁2号线开通前沿线常规公交的优化调整为例,探索轨交沿线常规公交线路优化调整的思路、方法和评价体系,为各个城市的同类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轨道交通在我国城市中的快速发展,轨道交通在与常规公交协同发展的同时,势必与常规公交产生客流竞争。在分析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竞争与协同关系的基础上,探索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对周边客流的合理吸引范围,并确定与之相衔接的常规公交线路的合理长度,从而提出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配套模式,为优化、调整轨道交通沿线常规公交线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围绕轨道交通优化调整常规公交线路是目前建设轨道交通的城市必须考虑的问题.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研究常规公交线路调整的思路及换乘枢纽的设置方案.基于TransCAD平台进行联合网络的交通分配,预测轨道交通集散量和换乘量,以及常规公交的转移客流.分析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运能匹配情况,以确定轨交沿线场站需求,并提出常规公交线路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4.
常规公交线网布局层次规划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陆建  胡刚 《城市交通》2004,2(4):34-37
分析了典型城市公交线路客流特征和居民公交出行决策特征,基于常规公交线路等级划分的思想,研究了不同等级公交线路的配置标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逐条布设、优化成网”的常规公交线网布局层次规划法,并介绍了该方法在蚌埠市公交规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与轨道交通相配套的常规公交规划方法,着重于平行和垂直公交线路的调整优化以及对重合线路的简单删减,未全面考虑轨道沿线城市用地布局和发展特征以及客流流向对公交线路调整的影响。从人性化的公共交通理念出发,对轨道沿线区域进行划分,并对城市中心区和基本建成区内大量重合公交线路进行区分,提出不同区域和重合度下的常规公交配套规划方法,并给出具体的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6.
为发挥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的各自优势,减少两者间的过度竞争,提高公共交通整体效益,需对轨道交通沿线竞争性公交线路进行衔接调整。本文以青岛市地铁3号线沿线竞争性常规公交线路衔接调整为例,通过对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空间关系分析、公交客流转移比(R)预测等确定竞争性公交线路调整选择集,并根据公交线路走向、客流情况等因素提出线路取消、长线截短、抽疏站点、调整路径四种竞争性常规公交衔接调整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城市常规公交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新型的常规公共交通体系。该体系的核心在于将常规公交线路分层、分级,充分发挥各级公交线路的功能。并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展示该体系在实际公交线网优化调整运用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正近日,沈阳市交通局召开2017年全年交通运输工作会议。会上公布,在2017年沈阳所有的公交站点和车辆都将覆盖免费Wi Fi,百姓出行不仅更加方便舒适,而且还将开设"社区公交""微公交""直通车"等崭新的出行方式。2017年是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关键之年。沈阳市今年计划新开、优化公交线路30条。除常规公交线路,沈阳市今年还将围绕产业聚集区和学校集中区,创新公交线路模式;将结合交通枢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公交企业运营管理,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公交线路发车间隔优化方法。通过对公交线路发车间隔进行优化,平衡公交企业运营成本和乘客出行成本。以公交企业运营成本及乘客等车时间成本最低为目标,通过加权求和设定目标函数;考虑乘客舒适度、公交线路车辆满载率以及政府部门规定的最大最小发车间隔等因素,针对客流的高峰和平峰时段,建立相关约束条件;以郑州市60号公交线路为例,利用遗传算法对发车间隔优化模型进行了求解,得到了各时段的公交发车间隔,并将优化前成本与优化后成本进行比较,有效降低18%~26%的线路总成本。  相似文献   

10.
为识别手机用户乘坐常规公交的OD,结合公交车辆GPS轨迹,在考虑常规公交换乘行为的基础上,建立基于手机用户与车辆轨迹相似度的常规公交出行识别模型,以及站间OD概率模型。通过地铁出行识别,融合手机信令数据与IC卡数据,提取包含百万样本的公交与非公交出行数据,以此作为验证集。进一步分析各参数取值、出行距离、公交线路重复系数等因素对公交出行与站间OD识别的效果。结果表明:在验证集中,常规公交出行方式识别精确率可达0.807,召回率0.912,换乘识别精确率可达0.660,召回率0.756,公交线路识别准确率可达75.5%,站间OD 识别准确率可达71.9%,参数取值的不同对识别效果影响较大。此外,出行距离越长、公交线路重复系数越低,公交线路与站间OD识别准确率越高,出行距离6 km以上、平均公交路段重复系数4 以下的识别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水平,弱化二者客流竞争,提出基于轨道公交一体化的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方法。首先,计算轨道交通影响范围内既有公交线路重合度和客运量,并采用聚类分析法筛选出待调线路集,按照与中心区的相对位置将待调线路分为区内线、区外线、尽头线和过境线4类,分别提出不同类型线路的调整方法。然后,选择高峰期公交衔接客流强度大的轨道站点为接驳公交站,建立目标约束函数,以乘客出行时间最小为目标生成新增接驳公交线路。最后,借助TransCAD建模并通过SPSS进行聚类分析,对昆明轨道交通1, 2, 3号线影响范围内的既有公交线路进行调整并新增接驳公交线路。调整后的公交线网密度增加了0.21km/km2,站点500m覆盖率增加了3.2%,公交线路重复系数降低了0.08,结果表明此方法能有效缓解轨道和公交客流竞争,增强一体化网络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2.
常规公交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合理有效地评价其运行综合状况,可以为城市交通的整体规划和监管等方面提供参考依据。首先,从便捷性、可靠性、舒适度三方面考虑,并结合乘客出行需求情况确定城市常规公交运行7个核心评价指标,建立城市常规公交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其次,提出二级模糊-层次分析方法,建立常规公交运行综合指数评价模型,既可对公交运行整体水平进行评价,又可针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最后,以乌鲁木齐市为例,抽样选取案例公交线路,对乌市常规公交线路进行跟车调查,将调查数据带入评价模型,得出了不同时段各公交线路运行评价综合指数,并对其整体运行综合状况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顾台州公交大环线从2008年至2017年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客观分析了台州跨区公交线路设置环线的存在合理性,并结合台州公交环线与直达线路并存运营的实践效果,探讨中等规模组团式城市常规公交线路规划的关键因素,以期为类似城市形态的公交线路布设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公交网络布局及优化研究,大多偏重单条线路调整而缺乏对线网整体协调性的考虑,或理论性过强而可操作性不足.针对此类问题,依托常州市公交线网优化方案研究,提出了“网络节点重构,线路优化配合”的公交线网优化重构方法.在对BRT吸引圈层内的公交线路进行优化必要性判断的基础上,根据常规公交线路与BRT线路的位置关系及功能定位对常规公交线路进行分类,通过优化方法选择集提取线路优化方案.提出了关键节点的概念,搜索节点期望线重构网络,判断筛选方案,生成线路优化方案选择集.最后,根据总体优化目标函数进行方案比选,求解最优解,得到最终优化方案.经过常州市新建BRT二号线检验,优化效果明显,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轨道交通接运公交线路的优化布设可以扩大轨道交通的客流覆盖范围,提高轨道交通的吸引力。为了研究轨道交通接运公交的站点设置与线路布局问题,本文以最大化轨道交通接运公交线路接运乘客的客运周转量为目标函数,考虑轨道交通接运公交线路长度和轨道交通站点剩余客流量和区段剩余通过量的约束,建立轨道交通接运公交线路优化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改进粒子群算法(PSO)进行求解。最后给出算例,在本文建立的优化模型基础上,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其进行求解,得到轨道交通站点周边接运公交的最优线路,验证了本文所提出模型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近年来合肥市通过优化路网结构,优化公交线路和站点,全面落实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构建了多种公交模式于一体的公交网络,在交通拥堵治理方面取得的一些经验成效。结合国内外其它城市的交通现状及治理经验,在发展智能化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停车换乘系统(P+R系统)的建设、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的互补性以及加强公共自行车管理,加大综合交通治理力度,提高交通服务功能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地治理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现有公交网络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多重边公交线路网络模型.这种 公交线路网络模型以公交线路为节点,公交线路间的若干个相同停靠站点为连边.同时根 据网络拆分的思想,对具有相同站点的三条不同的公交线路,通过引入时滞,将四重边公 交线路网络拆分为四个性质不同的子网络,进而以 Chen 系统为网络的节点,研究了四重 边复杂公交网络的全局同步.改变公交车辆之间的控制强度和相同的站点个数,分析了公 交车辆的人为调度和线路优化对公交线路网络平衡的影响. 最后通过 Matlab 进行数值仿 真,为城市公交网络的合理调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乘客感知的常规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栋  杨晓光  安健  刘好德 《城市交通》2012,(4):72-78,41
针对当前城市常规公交服务质量评价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多侧重设施指标水平的统计分析,而对公交服务主体——乘客感受考虑不足的现状,引入"顾客感知服务质量"的概念。提出了以乘客感知和期望之差为基本依据的常规公交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建立了公交服务质量评价体系。选取上海市北安跨线和成都市119路公交线路为案例,通过分析实际调查数据,量化评价了两条公交线路的服务质量,验证了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案例研究表明,票价、候车时间、车内空间、换乘便利性是公交服务亟待改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节约公交运营成本、提升其服务质量和效率,需合理配置公交线路资源.鉴于此,基于烟台市公交刷卡数据和移动支付数据,通过数据匹配、合并及扩样等方法进行数据处理,获取完整的公交线路客流信息,分析一天内及周内各天公交客运量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以半小时线路客运量为基础,基于有序聚类法进行公交线路资源配置时段划分,并提出对应时段的公交运营调度方法;最后利用贝塔系数法确定配置时段最优分段数.研究发现,烟台市工作日、周末和节假日常规公交线路资源配置可分别划分为5个、4个和3个时间段,聚类结果F检验显著性水平大于0.05且满足客流变化特征,说明有序聚类法能对公交线路资源配置时段进行有效划分.  相似文献   

20.
城市公共汽车站点规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本阐述了在公交线路优化后,公交起终点位置和线路走向确定以后,起终点站和中途站点的规划原则。为方便市民出行,以乘客的出行时间最小为目标,得到了公交线路中途站点展优平均站距的数学模型;探索了设立公交中途站点的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