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按照"老城市新活力"对广州工作的总体部署,阐述了广州在综合交通发展方面的若干思考。首先,回顾了广州市城市和交通发展历程,总结了广州综合交通发展对于城市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其次,围绕"交通强国"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的交通发展新要求,结合广州自身实际阐述了交通发展未来的机遇和挑战;最后,针对枢纽再驱动、交通物流融合和人本街道空间营造等三个关键问题,阐述了广州的交通发展策略和实践思考。  相似文献   

2.
广州城市居民通勤空间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勤行为作为居民日常出行最主要的类型之一,其空间组织的合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对城市交通的组织起决定性作用。同样,与通勤密切相关的居住与就业两类用地,其空间组织对城市空间格局也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发展,城市居住一就业的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伴随着这种变化的是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出行行为的转变。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为例,分别从广州市居住与就业空间组织对通勤行为的影响、居民通勤的基本特征出发,来探讨通勤的空间特征。  相似文献   

3.
正重庆旅游发展近年来亮点纷呈,长江索道景区更是屡次登上全国旅游行业的"光荣榜"。重庆山水交错的城市格局、璀璨的巴渝文化形成都市旅游的资源优势,催生了众多"网红景点"。5月1日,重庆市副市长潘毅琴一行来到长江索道景区,就景区旅游规划部署、产业建设、发展环境、旅游配套等  相似文献   

4.
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城市空间规划被赋予新的内涵,武汉市经过近10年城建跨越式发展,正处于新一轮城市空间格局塑造和发展演变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掌握城市空间发展联系和演变规律。尝试利用出行活动大数据,突破传统空间规划研究相互割裂、注重形态表象的思维局限,以"流空间"的形式刻画阐述城市生产、生活和生态的布局和行为,为城市空间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研究表明,利用大数据能更精准地刻画和研判武汉市空间发展形态,剖析市民交通分布和空间活动规律,可以为交通政策制定、设施规划布局、出行改善与功能品质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经历了机动化的迅猛发展给城市带来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后,越来越多的城市为宜居性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着想,主张打造步行友好的城市交通体系,全球主要城市相继推出"街道设计导则",从微观尺度指引街道空间重构。城市建成区既有步行系统的改善需要对既有步行网络设施进行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以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改善步行空间。鉴于此,本文从步行者的主观感受和实际需求出发,提出了"连续、安全、便捷、舒适"四个维度共13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用于评价城市和街区尺度的步行系统,并以广州旧城区步行系统为例进行了评价,为重新认识广州旧城区步行系统现状提供了基础,也为今后步行系统改善的评价工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广州为案例,在对1984年与2005年广州市前后两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20年来广州城市空间的拓展和优化过程中市民出行习惯特征的变化,开展了城市空间发展对居民的出行特征的影响研究,解析城市空间发展对出行率、出行方式、出行距离及出行时耗等出行特征的影响机制,对于探索交通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解决途径等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全国14个首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名单,广州和深圳上榜。广东又添"国字号"招牌!评审验收过程中,交通运输部专家组对广州、深圳在创建成效、创建示范效果以及验收迎检准备方面都给予了高度评价。广州市自2015年开展示范城市创建历时近5年,坚持"国家重要的中心城市、国际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定位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广州的最新要求,根  相似文献   

8.
以广州为案例,在对1984年与2005年广州市前后两次居民出行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20年来广州城市空间的拓展和优化过程中市民出行习惯特征的变化,开展了城市空间发展对居民的出行特征的影响研究,解析城市空间发展对出行率、出行方式、出行距离及出行时耗等出行特征的影响机制,对于探索交通问题产生的根源及解决途径等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前,广州已形成“北有联邦快递,南有马士基“的国际性大物流格局,未来广州将发展成为南方的现代物流枢纽城市和全球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到2008年,广州港集装箱吞吐量将占据珠三角集装箱业务的1/3。  相似文献   

10.
正青岛老城区始建于德国占领时期(1897—1914),具有优美的城市海滨轮廓线、丰富的近代建筑群(德式、日式)、"山—海—岛—城"融为一体的城市空间格局、"红瓦、绿树、碧海、蓝天"城市特色风貌。结合依山傍海的地理特点,路网布局以自由式为主,局部采用棋盘式。道路宽度、线型均保留了历史原貌,南部欧人区道路相对较宽,易于当时新型交通工具——汽车行驶,北部华人区道路较窄,供人力和兽  相似文献   

11.
正国务院于2017年12月15日批复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以下简称"上海2035"),明确了上海2017-2035年并远景展望至2050年的总体目标、发展模式、空间格局、发展任务和主要举措。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实施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开局之年。"上海2035"提出了建成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卓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间逐步拓展,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也由此凸显。现有的交通格局往往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亟待优化。本文结合长沙市城北交通格局优化的实例,在对发展背景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交通格局的构想,并分析了构建交通格局体系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3.
经济全球化正在重塑全球的城市体系;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大陆城市体系空间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大陆城市空间已经从1949年的3个城市集聚区发展到20个.尤其是“长三角+山东半岛+苏鲁皖边界”、“京津冀+中原+晋中”和“珠三角”三大地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城市连绵区趋势。  相似文献   

14.
正2018年12月13日,全国城市交通工作暨"公交都市"建设推进会在广州召开,会上授予北京、天津、广州等12座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称号。据悉,为贯彻落实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按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有关事项的通知》部署和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验收工作相关安排,交通运输部受理了北京、天津、  相似文献   

15.
在城市群、都市圈快速发展背景以及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指导下,泉州市在高质量参与闽西南经济区、积极融入厦漳泉都市圈、打造"一湾两翼三带"城市空间格局和促进环泉州湾集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明晰了对多层级、多功能的轨道交通服务的需求。从把握泉州市自身城市规模、城市圈层及空间形态、社会经济水平和发展定位及所处城市群的发展阶段入手,探索符合泉州特点的多层次轨道交通发展模式,明确轨道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体系中的定位和系统内部的功能层次,促进市域一体化的轨道网络功能协调、互补发展,以期实现轨道交通整体效率最高、资源利用最省、支撑城市发展最优。  相似文献   

16.
以成渝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效率和公平角度出发,探讨了高铁开通对成渝城市群的影响.首先以平均旅行时间、加权平均时间为投入指标,以日可达性、经济潜力为产出指标,从不同侧面分析成渝城市群的可达性水平;再者利用DEA模型构建综合可达性指标,分析高铁开通对成渝城市群可达性效率的影响;最后在综合可达性指标的基础上,测算了变异系数、斯皮尔曼系数,以反映高铁开通对成渝城市群的空间公平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后成渝城市群可达性水平大幅上升,重庆市境内城市的经济吸引能力明显提升,四川省境内城市拥有了更多发展机会及更大经济效益;重庆市境内城市的可达性效率明显优于四川省境内城市,成渝城市群可达性效率空间格局呈现出"核心-外围"分布趋势,重庆市主城区、成都市两大增长极腹地范围扩大,两大经济圈内部及之间的联系加强;高铁开通引起了"廊道效应"和"空间极化效应",加剧了站点与非站点城市间、两大经济圈内部及之间发展的不公平性.  相似文献   

17.
高速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发展的方向.纵观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四纵四横"铁路的快速通道,高速铁路起讫点和经由点都位于既有大城市的铁路枢纽.因此,从枢纽车站、线路、疏解设备以及城市经济、空间格局、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等角度出发,有关高速铁路引入对既有铁路枢纽及枢纽城市的影响的系统分析,可为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规划及城市交通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准确把握北京城市职住空间演变特征、理清轨道交通发展对就业可达性的影响,结合国际城市的发展路径,基于北京城市人口经济普查数据和交通调查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空间分析手段和潜力模型,对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特征和就业可达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北京城市人口在中心城区聚集和向近郊区扩散发展的双动力态势正在形成,职住分离的程度继续加深,远距离通勤出行比例逐步提高;城市就业增长呈现出规模扩大与空间结构调整的双驱动模式,就业多中心格局已经确立,通勤交通流的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化特征,就业中心对其相邻街道及居住组团具有明显的吸引力;轨道交通的网络化运行有效提升了城市整体的就业可达性,也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正>广州市垃圾分类新时尚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广州垃圾分类"主题专列首发活动,以"垃圾分一分广州美十分"为主题,11月24日在广州塔有轨电车总站户外广场开展。该活动由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主办,信息时报社、赤岗街道党工委、赤岗街道办事  相似文献   

20.
为落实《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珠海市制定了《珠海市城市绿道网总体规划(2010—2020)》(简称《规划》)。首先阐述了对绿道定义及分级的认识。然后,分析了珠海市独特的山水自然环境,提出绿道网规划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和理念,认为《规划》应坚持"三因""、三边"、"三不""、三化"的"四三"原则及"环山滨水、通廊串联、单元式使用"的规划理念。《规划》以区域绿道为依托,根据城市组团分布、生态格局、自然人文景观分布等,形成了"四纵、两横、二环、六岛"的绿道网空间结构,绿道长度达1 003.02 km。《规划》还将建设任务分年度、分辖区进行分解,以确保规划建设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