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颜鑫  郭静  兰承雄 《交通标准化》2009,(11):106-109
设置避险车道是减少山区交通事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避险车道设计包括避险车道的位置选定.避险车道的线形及长度,避险车道的路面材料和结构三部分。通过模拟试验,分析材料的不同级配、不同粒径对车道减速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实例说明避险车道的设计方法,对于山区高速公路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设置避险车道是减少山区交通事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避险车道设计包括避险车道的位置选定,避险车道的线形及长度,避险车道的路面材料和结构三部分.通过模拟试验,分析材料的不同级配、不同粒径对车道减速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工程实例说明避险车道的设计方法,对于山区高速公路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高速公路避险车道现状的调研发现,传统避险车道存在长度不够、坡度过陡、易发生避险车道内追尾等安全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充分利用山区地形地貌条件的变坡式避险车道。通过计算,验证该避险车道在现行高速公路条件下的适用性,此种避险车道的设计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目前高速公路避险车道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4.
结合GZ045线新疆境内某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的设计,介绍山区公路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的设置原则及避险车道的设计方法,对于交通安全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韦振勋 《交通标准化》2009,(23):215-219
结合GZ045线新疆境内某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的设计,介绍山区公路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的设置原则及避险车道的设计方法,对于交通安全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6.
刘洋 《北方交通》2009,(8):42-45
避险车道将失控车辆与主线交通流分离,减少失控车辆发生事故的概率.针对避险车道的设置进行探讨,为避险车道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避险车道的使用越来越多的特点,提出研究避险车道几何线形多样化的必要性,并在避险车道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着重对曲线式、多坡式避险车道几何线形的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许康 《交通标准化》2014,(5):109-112,115
针对避险车道在超长连续纵坡对行车安全的重大影响,通过对避险车道的特点及现阶段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避险车道的适应性设计思路及维护使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连续长、陡下坡路段,为减轻失控车辆的损失或危险及第三方安全,宜在长、陡下坡地段的右侧视距良好的适当位置设置避险车道。吸收国内外好的设计思路,结合山西省近年来避险车道设计经验,提出了避险车道相关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0.
怀化至通道(湘桂界)高速公路避险车道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避险车道作为一种被动应急措施,在西部山区高速公路的设计阶段,应该受到设计人员的高度重视。结合怀通高速公路避险车道的工程实例,介绍了避险车道的平面、纵面、路基路面、防护排水、交通工程等设计。  相似文献   

11.
根据目前避险车道设计情况,依据现行规范、设计指南和颁布的设计细则,提出避险车道的四种设计方案,并且讨论这些方案的优劣性和其适用范围,以达到节约工程投资和避免因方案采用不当导致车辆避险失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山区公路紧急避险车道驶入角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的方法确定了我国山区长大下坡公路交通事故的主要车型和紧急避险车道的设计车速。以保证制动失效车辆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为前提,以主线为右转曲线的公路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制动失效车辆由主线驶入紧急避险车道的行车轨迹几何特征对紧急避险车道驶入角和主线平曲线半径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适合我国山区紧急避险车道驶入角的合理取值范围。为我国山区公路紧急避险车道驶入角的选取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Although there are many studies involving influence of runaway truck entry speed and longitudinal grade on stopping distance,focusing on aggregate properties is scarce.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nfluence of the aggregate properties such as types of aggregate and river gravel radius on stopping distance through numerical analysis of particle flow code in two dimensions(PFC2 D).The software is used to generate stopping distance data for two aggregate types and four group gravel radii under various approaching speeds and grades.The generated data are compared with the testing results of full-scale arrester bed.The simulated finding of this paper implies that types of aggregates and river gravel radii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stopping distance for runaway truck on escape ramps.  相似文献   

14.
路宏起 《交通标准化》2010,(23):168-170
以制动毂温度达到260℃为限,结合连续长大下坡路段试验车制动毂温度预测模型,反算避险车道至坡顶的距离,提出一种科学的避险车道设置方法,可供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5.
爬坡车道和紧急避险车道作为高速公路的一部分.无论是在新建道路时设置还是在已有的道路上增设,都应将其融入整个工程中综合、全面地考虑,并应结合路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才能使其更具有实用价值,更具有人文性与和谐性。  相似文献   

16.
结合某山区公路出现长大下坡路段的情况,采取设置避险车道的方法以提高公路运营安全性,介绍设计流程和方法.为同类工程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为预测山区双车道公路货车与冲突车辆发生的碰撞,本文基于无人机视频,提取货车与交互车辆的高精度轨迹数据,选取适用于不同运行轨迹的交通冲突指标,结合极值理论,构建双变量冲突极值(BTCEV)模型,将后侵入时间(PET)与碰撞时间(TTC)纳入统一框架,实现山区双车道公路货车与冲突车辆的碰撞预测,并以云南省货车事故高发的山区双车道公路为例,验证 BTCEV模型的预测性能。研究表明:PET为0.382 s、TTC为4.471 s是山区双车道公路货车严重冲突的阈值;BTCEV 模型预测山区双车道公路货车年事故发生率为 5.84%,预测准确性高达 98.92%,较PET模型以及TTC模型分别提高了167.33%和10.80%;且相比于单变量模型,双变量模型所估计的置信区间更窄,预测精度更高。研究结果将山区双车道公路货车碰撞预测方法从单变量扩展到双变量,在山区货车交通安全分析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螺旋匝道和螺旋桥的数量近年来与日俱增,但其驾驶行为模式和汽车运行特征一直未得到明确,为此,在涪陵长江一桥、乌江二桥、重庆融侨大道和涪陵金凯装饰城环形高架4处地点开展了螺旋匝道实车驾驶实验,采集了自然驾驶状态下的汽车连续行驶轨迹、横向加速度以及周围行驶环境等信息. 基于自然驾驶数据,得到了螺旋匝道范围内汽车横向加速度的变化模式、幅值特性、影响因素,以及驾驶人的车道使用特性. 研究结果表明:汽车横向加速度幅值在螺旋匝道范围内的变化趋势有多种模式,包括保持恒定、单调上升、单调下降、鼓型等;内圈匝道的横向加速度高于外圈;在单向行驶匝道上,横向加速度实测值远高于规范中的推荐值甚至超出可忍受范围,导致一部分被试行驶时横向舒适性较差;匝道半径和行驶空间对横向加速度幅值有显著影响,行驶空间保持一定时,横向加速度与匝道半径成负相关关系;单幅混合双向行驶的螺旋匝道,横向加速度幅值最低;对于单向双车道螺旋匝道,不管是上行方向还是下行方向,使用内侧车道是占主要比例的驾驶行为.   相似文献   

19.
山区公路混凝土护栏碰撞特性仿真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为探明山区公路上常用的间断式混凝土护栏及连续式混凝土护栏的碰撞特性,基于动态显式有限元方法及VPG软件,建立了完整的汽车-护栏-乘员-座椅-安全带一体化模型,对四种典型山区公路护栏进行了碰撞仿真分析。发现汽车撞击间断式混凝土护栏时,出现混凝土墩拌阻车轮的现象,甚至出现汽车的右前轮被护栏完全刮脱的情况,不仅假人头部及胸部遭受剧烈冲击,而且驾驶室变形严重;而汽车撞击连续式混凝土护栏时,车辆的左后轮出现了明显的抬高现象,表明车辆存在倾翻的趋势,但车辆尾部的高度变化曲线表明,车辆左后轮在抬高到一定高度后,将不再继续抬高,并逐步返回地面,说明车辆尾部的高度变化趋势是趋于稳定的;当护栏底部凸缘高为80mm时,出现前轮可以顺利爬上并溜下护栏斜坡,而后轮无法爬上护栏斜坡的现象;当护栏底部凸缘高为150mm时,则车辆的前、后轮均不能爬上护栏斜坡。结果表明,间断式混凝土护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失控车辆的诱导能力不足;连续式混凝土护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护栏底部的凸缘太高,护栏的主要尺寸参数需要优化。  相似文献   

20.
史建慧 《交通标准化》2011,(11):192-195
汽车超载会严重破坏公路设施,增加公路维护费用,缩短公路使用寿命。构建货车限载自锁装置,将交通管理与车辆管理部门联合起来,可使车辆管理变得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