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查明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滑坡体的结构,滑动面、滑动带的位置,分析滑坡的成因及演化过程,评价和预测滑坡的稳定性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计算分析了滑坡的稳定性,为整个滑坡治理工程提供依据,并提供处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介绍山西阳翼高速公路黄龙圪梁隧道进口右侧滑坡的特征和形成机理,采用传递系数法进行稳定性和滑坡推力计算。经定性分析及定量计算,确定该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进而采取了相应的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基于野外地质勘查、现场监测及数值计算,对凯(里)羊(甲)高速公路RK9滑坡地质条件、形成机制、治理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为大型牵引式顺层滑坡,平面形态具有二级滑动特征;滑坡变形最大值为5 673.3 mm,变形主要集中在暴雨期;引发滑坡的主要因素为降雨及工程活动;采用清方、坡面防护、抗滑桩加固、综合排水等措施对滑坡进行综合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而其沿线滑坡灾害也频繁发生,因此有必要对其深入研究并采取相应的工程治理措施。针对子洲至靖边高速公路 K130+460-K130+760段滑坡工程地质特征,采用定性、定量两种方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分析评价,提出了适宜于该滑坡的边坡处治方案,为今后高速公路边坡失稳整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5.
宋宏 《西铁科技》2010,(1):17-18
堆填土滑坡在我局铁路沿线分布较为普遍,尤其是半堤半堑和斜坡高填土路基下沉和滑动多数为接触型滑动,即滑动面产生在人工填筑土其下老地面(基岩面)的接触面附近。本文针对堆填土滑坡,分析其成因及稳定性,对处治措施进行多方案比选,选择安全经济的整治措施。本例采用抗滑桩、桩间板和截排地表水的综合方案,为治理堆填土滑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深挖引起的滑坡、坍塌、裂缝等地质灾害是山区公路建设中常遇见的问题。针对高边坡的特点,以省道202线屏南至古田二级公路古田高坑至极乐寺段(A2标段)K47+540~K47+740路线左侧山体裂缝综合处治的工程实践为例,介绍了治理山体裂缝的卸、排、挡、护综合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宝兰高速铁路塔稍村隧道穿越古滑坡体施工过程中进口仰坡变形、滑坡,洞内衬砌开裂、错台等问题,通过现场调查和监测,分析隧道洞口地表及结构开裂破坏特征及成因,提出进口段滑坡体-隧道灾害协同处治技术,并对实施效果进行现场测试。研究表明:古滑坡体水文地质条件较差、大断面隧道施工扰动、隧道支护结构承载力不足是导致隧道洞口变形破坏的主要原因,通过在洞外施作预应力锚索格梁和预加固桩,洞内径向注浆加固、拆换初支及二衬,支护加强及参数动态调整等协同处治技术,增加了隧道进口段古滑坡体的稳定性,有效控制了洞口边仰坡变形的发展,提高了隧道结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含软弱夹层的顺层岩质边坡失稳问题,以锦赤铁路某顺层岩质边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工程地质资料,分析该类滑坡的发生机理。建立力学模型,采用工程类比法、室内试验法和反算法确定边坡安全系数,以及软弱夹层结构面抗剪强度和岩层失稳横向极限长度,计算得出该边坡的剩余下滑力为1 684. 8 kN/m。针对滑移-拉裂型顺层边坡的破坏模式,提出通过反压回填、刷方减重、夯填裂缝等措施减少下滑力,设置抗滑桩和锚杆框架梁等综合处治措施。基于算得的剩余下滑力,采用定量分析法,得出抗滑桩和锚杆框架梁的布置形式:抗滑桩截面为2. 25 m×2 m,桩长18 m,桩间距为6 m;锚杆框架梁的锚杆间距为3. 6 m,菱形布置。监测数据表明,处治效果较为理想,可为此类顺层滑坡的预防和处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李松龄 《铁道勘察》2011,37(4):55-57
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可将一个系统决策在定性分析的前提下,通过转换以定量的结果表达出来。这种处理模式可将一个难以用定量结果来衡量的系统工程定量化,不但具备了开放的以人为本灵活应变的功能,而且使系统工程决策的优劣有量可依。以某铁路滑坡治理方案选择为实例,将层次分析法用于该滑坡治理系统工程的决策,给出了最优的处治方案,为此类系统工程决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巨型深层岩质滑坡具有成因复杂、规模大、勘察与处治难度大的特点,受地形地质条件和物探方法适用性的限制,单一物探方法往往不能完全有效揭示滑坡的范围、滑面的空间形态。本文以下个寮巨型深层凝灰岩滑坡勘察为例,从地质条件、勘探目的、探查方法等因素出发,研究适用于巨型复杂岩质滑坡综合物探的勘探模式。研究结论:(1)复杂深层岩质滑坡采用在地质调查基础上“综合物探先行”勘察程序是十分有益的,物探测线应沿主轴和垂直坡向呈网布设;(2)高频大地电磁法、高密度电法、浅层地震反射波法结合钻孔电视综合物探勘探模式具有多物性、多尺度探测优势,可有效探测滑坡空间分布形态、周界和滑带特征;(3)物探解译成果较为可靠地反映了滑面(带)的空间展布形态和规律,可作为指导钻探布置和滑坡稳定性分析的重要依据;(4)本研究结论可为巨型深层滑坡勘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以奉(节)巫(溪)高速公路孙家崖隧道为工程依托,探讨隧道穿越滑坡体时隧道施工对滑坡体的影响机制与处治技术。在滑坡形成机理与变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理论研究和数值分析方法提出针对性的滑坡体综合防治措施设计;采用多方位的监控量测措施全程监控了隧道开挖施工扰动对滑坡体形变的影响,并由此探讨隧道与滑坡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滑坡体抗滑桩处治方案减小了隧道开挖对滑坡体稳定性产生的不利影响;隧道支护措施能同抗滑桩支挡结构一起组成组合抗滑结构体,有利于滑坡体的稳定。  相似文献   

12.
对路基拓宽工程的常见病害及其成因机理,提出了变形协调与控制的处治技术思想,并依据路基拓宽不协调变形的不同组成部分,明确了相应的变形控制途径.并时新老路基结合面处治、拓宽路基填料及压实度控制、路基加筋及路基路面综合处治等技术的处治机理、效果和设计施工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小康高速公路郑家湾滑坡抗滑桩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结合小康高速公路郑家湾边坡的地质条件与工程特性,采用加设抗滑桩的措施进行处理,并通过钢筋应力计与混凝土应变计对抗滑桩内部受力特性进行长期监测,得出抗滑桩承受的滑坡下滑力最大为11.0 kN,该边坡存在深层滑动的趋势,抗滑桩对边坡起到了一定的加固作用。同时测读数据显示应力应变数据均趋于稳定,表明抗滑桩处治下的边坡趋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一个典型炭质泥岩路堑高边坡变形破坏及工程处治的工程案例,分析炭质泥岩边坡变形破坏的原因及工程处治的重点,指出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时应注意的关键点。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高液限土分布面积广,成因复杂。因其具有渗透性低、细颗粒含量高、微膨胀性、浸水强度低、水稳性差等工程特性,导致高液限土路堑边坡不论高低均易产生坍塌、滑坡等边坡病害,及表土溜坍、冲蚀等坡面病害。高液限土边坡是广东省高速公路边坡处治中面临的难题,而且针对高液限土边坡的防治措施研究滞后。本文首次通过总结广东省高液限土母岩种类,得出不同类型高液限土边坡的工程特点,并对工程实例的破坏机理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6.
雅泸高速公路很多地段从昔格达泥岩地段通过,昔格达地层地质条件多变复杂,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须对其进行处治。以栗子坪4号桥右侧自然不稳定边坡的处治为例,介绍设计处治方案调整和实施情况,强调地质灾害处治方案须根据现场条件灵活调整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结合江苏省内某高速公路全线桥梁定期检查,对预应力空心板桥底板纵向裂缝病害展开调研,比较若干裂缝维修常见方法的加固机理、优缺点以及其适用领域.根据底板纵向裂缝分布的性状,底板厚度不足及板梁内腔自身渗漏水等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底板纵向裂缝的灌浆处治技术.通过实桥试验,对空心板桥底板纵向裂缝灌浆处治技术、维修材料性能、施工工艺流程以及维修处治效果进行了检验,试验结果证实了底板纵向裂缝灌浆处治技术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可在同类桥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舟曲县瓜咱坝1号滑坡是中层中型的错落转化型破碎岩石老滑坡。通过地质调绘及现场勘查对该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以及滑坡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了引起滑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滑坡区的地质构造、地层条件、气象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总结了老滑坡的变形破坏及复活模式为老滑坡—前级不连续崩塌—坡体卸荷、松弛变形—牵引后级滑坡滑动—后级拉裂、滑移—推动挤压前级滑坡—整个滑坡的复活,为滑坡稳定性分析及工程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结合杨林隧道右幅K19+903部位在典型富水岩溶发育、断层等复杂地质条件下发生涌水事件,针对隧道岩溶地区季节交替带的涌水特征,依据隧道勘察报告及实地踏勘分析涌水成因,采取超前地质预报地质雷达与实际开挖导洞相结合的方法对岩溶发育及地下水分布进行基本探明;在满足以上前提条件下,综合项目施工现场情况及施工实践经验确定处治方案,提出"洞内处理、近堵远排、分级泄压"一种新的动态处治设计思路,详细阐述了对该部位溶洞处理采取的主要处治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宋家院子滑坡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来峰 《铁道勘察》2005,31(2):45-47
根据宋家院子滑坡现场调绘及勘探资料,对该滑坡进行了定性分析及评价。在此基础上,利用不平衡推力迭代法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同时分析了滑带土的力学参数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