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的社会效益分析京杭运河是我国南北走向的水运大动脉,承担北煤南运和大宗物资的运输任务,为促进沿运河地区工农业的发展和京杭运河经济带创造了条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重要作用。京杭运河山东、苏北、苏南和浙江段已全部建成四级以上 相似文献
2.
3.
4.
2002年,航行于京杭运河和长三角内河航道网的鲁、苏、浙、豫、皖、沪五省一市的船舶达到11万艘,l462万载重吨,占全国内河运输船舶数量的57%,吨位的61%,货运量达到5.5亿t,约占全国内河货运量的70%;运河航运提供的直接就业岗位达到30余万个。京杭运河和长三角内河航道网已经成为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京杭运河船舶运力的构成情况,分析了制定和实施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经济鼓励政策的必要性以及产生的社会经济效益,提出了经济鼓励政策实施的方案,并对方案的实施效果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6.
12月12日,交通部和鲁、苏、浙、豫、皖、沪六省在江苏扬州联合召开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启动仪式暨现场会.现场会上,五省一市有关领导共同表示,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工程"各省市都将全力以赴支持.该工程计划到2010年,使航行于京杭运河航道的标准船型船舶达到80%以上,基本实现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使船舶水污染和噪音污染状况得到根本好转,船舶安全技术性能明显提高,航道和船闸通过能力提高30%,船舶平均吨位提高50%. 相似文献
7.
2003年12月12日,交通部会同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河南和上海等“五省一市”在江苏扬州召开了“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启动仪式暨现场会”。交通部副部长翁孟勇宣布“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启动”。 相似文献
8.
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京杭运河江苏段船型标准化工程进行研究,综合分析京杭运河江苏段船型标准化工程推行的资源、区位等优势,船舶匹配度低、非标准船存量大、补偿资金不足等劣势,历史、环境、文化传承机遇以及来自其他运输方式的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组织设置、制定引导措施、设立“拆船基金”等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京杭运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沟通南北运输的“黄金水道”。2003年12月,交通部联合五省一市(苏、浙、鲁、皖、豫、沪)启动了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示范工程。 相似文献
11.
船型标准化工程意义深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度,中国政府在内河航运方面最浓墨重衫的工作是全面启动内河船型标准化工程:2003年3月,交通部部长张春贤在杭州明确提出了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工作的战略目标,即:于2010年在长江、珠江三角洲水网地区以及其他主要水域基本实现船舶标准化;在2020年全国内河运输船舶基本实现标准化。船型标准化工程的实施,将对全国内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为从根本上解决重庆市客渡船所面临的安全、环保等诸多问题,推进客渡船船型标准化势在必行;这也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千秋的事业。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随着转变水运发展方式和加快水运结构调整工作的展开,长江干线船型标准化问题被提到长江港口界特别是航运界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从2004年开始的京杭运河船型标准化工作开展以来迄今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长江三峡库区船型标准化更是取得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6.
交通部日前发布《全国内河.船型标准化发展纲要》,确定到2010年,川江及三峡库区、京杭运河、长江、珠江三角洲及其千流基本上实现船型标准化、系列化,平均吨位较2004年增加一倍,通航设施利用率较2004年提高15%,船舶安全技术性能进一步提高;到2020年,内河船舶实现标准化和系列化,平均吨位较2004年增加两倍,通航设施利用率较2004年提高30%,船舶安全技术性能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任何一次以政府主导的改革,都需要以社会公众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中国内河船型标准化的推进,显然也不例外。这个十年前,以改进过闸效率和船舶安全为主要名义的改革举措,在今天更赋予了运力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崭新内涵。 相似文献
20.
沈涛 《船舶设计技术交流》2004,(1):27-27
2003年12月4日,受交通部委托,中国船级社在武汉召开了京杭运河标准船型开发项目——《京杭运河现有优选船型比选论证项目》评审会。中国船级社莫鉴辉总工程师主持了会议,交通部水科所及环保中心、武汉理工大学交通学院、CCS武汉规范所等11家单位组成的专家认真听取了长江船舶设计院项目研究工作汇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