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时代汽车》2011,(9):117-117
日前在北京召开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作会议明确。截至目前,25个试点城市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总保有最超过1万辆,其中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超过1千辆.建成充、换电站近100座。充电桩4500多个,示范运行总里程超过33000万公里。会议强调,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已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汽车发展耍尽快向产业化推进。要加强技术研发,不断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2.
久陵 《轿车情报》2011,(11):18-19
有业内人士曾预测。到2025年全球新车销量中有1/3是新能源汽车。其中主要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另还有一定数量的燃料电池汽车和代用燃料汽车。因为世界经济形势不稳定,从2007年以来到目前为止,已经历经了两次经济动荡,对汽车工业的发展,更或是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推进,都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预测若干年之后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和保有量都只能是一个哥德巴赫猜想。  相似文献   

3.
吴勇 《汽车维修》2012,(10):2-4
2012年7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规划指出,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战略取向,当前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整体技术水平。《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是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里程碑,必将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有关内容与精神实质,笔者对其进行简单的解读,期冀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2007年10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这标志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该项政策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将促进新能源汽车事业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有利于骨干优势企业的研发与生产。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新能源汽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前研制和开发各种新能源和新汽车在国内外蓬勃发展。我国汽车工业应如何应对这种局面,本文根据汽车特点和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新世纪的新能源是利用煤提取甲醇,首先发展甲醇汽车,再进一步利用甲醇制取氢气,再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从而成为我国新世纪的主导汽车。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新能源汽车发展,通过对传统能源和传统动力汽车现状的阐述,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可能性。,在进行各国对新能源汽车政策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现状,对新能源汽车将来的发展趋势做了预测,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为研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方向和汽车企业制定战略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能源汽车政策推动我国电动专用汽车的快速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09年对示范城市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到2010年对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先后实施中央财政补贴政策;从2009年7月1日开始实施《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2009年版),到2010年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从2001年以来已发布实施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产品标准(涉及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气汽车等),  相似文献   

8.
《汽车驾驶员》2013,(4):46-49
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呼吁,解决充电问题是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核心任务。在其看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最难的两件事一个是电池,一个是充电,不同于业内普遍的共识,他认为充电问题已超越电池,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头号障碍。解决充电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充电桩的安置问题,徐和谊认为,在中国土地不是私有化的,国家能够对此进行统一的规划,这样才能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最全面、最有力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我国新能源汽车2022年1-7月发生火灾的统计数据中,比较有参考价值的是根据媒体公开报道的新能源汽车火灾事故统计数据,共有47起。新能源电动车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现实问题,其中汽车自燃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基于此,以新能源汽车的自燃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自燃的现状、产生自燃的原因,并介绍防护救援智能系统,最后提出了在日程生活中做好新能源汽车自燃防护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地球上石油资源将被耗尽,交通能源终将转型,新能源汽车势必代替传统动力汽车。因此,应当研究将来使用新能源的新型汽车,这是毫无疑问的。我想谈的是如何根据科学发展观,遵循科学规律,制定出合乎逻辑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顺利过渡到新能源时代。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引出了新能源汽车电极驱动技术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该产业发展的优势,同时阐述了新能源汽车传统系统控制技术,对电机驱动控制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起到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2.
节能、环保、低碳、新能源成为2009年全球汽车界最热门的词汇。在国内岁末最后一场汽车盛宴——广州车展上,多款新能源汽车集中登台,众汽车企业争相布局新能源领地,加之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呼之欲出,这一切均预示着2010年车市将迎来强劲的新能源风。  相似文献   

13.
《时代汽车》2008,(12):34-34
本刊消息.国家将实施推广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并且在产业政策和研发投入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这是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11月8日在“2008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透露的。他说.目前科技部、财政部和发改委三部委已决定大规模推广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工程.并组织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产业联盟。为推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科技部将联合其他部委在四方面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即组织实施国家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工程:大规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在公交、出租、公务、市政、邮政等公共领域率先推广3万辆以上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借鉴国际经验,推动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扶持和激励政策等。  相似文献   

14.
《汽车实用技术》2013,(10):I0002-I0002
9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多部委发布通知,2013~2015年继续开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工作.尽管2013年已过去9个月,但补贴政策的出台,还是让人看到国家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的决心,特别是一些规定的有针对性改变,让人对未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抱以更大希望.新能源汽车作为汽车工业新时代的“制高点”,其产业发展将带来例如交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城市空气污染减少等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国际经验证明,国家政策对于产业快速的发展和市场的启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面对其他汽车生产大国的竞争,  相似文献   

15.
<正>据中汽协统计,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生产20692辆,销售20477辆,同比(比上年同期)增长2.3倍和2.2倍,产销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数量。其中,纯电动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185辆和1 1777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507辆和8700辆。近年,新能源汽车在我国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今年,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城市或区域出台相关政策,在过去的半年里,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呈快速增长的趋势。但是,从总的汽车销量来看,新能源汽车销售量还是有限,目前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技术难题有待突破、外在销售市场不够开放等问题,制约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  相似文献   

16.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新能源汽车的概念也有了深入的了解,并且新能源汽车也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进入人们的生活,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认可。但虽然新能源汽车已经在不断推广,但仍然没能实现全面普及,不过可喜的是新能源汽车在汽车领域中获得一片天地已经是未来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向,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电子诊断技术是最为关键的技术手段之一,相较于一般汽车的诊断技术来讲,新能源汽车电子诊断技术能够利用高新技术实现新能源汽车的细致化诊断,及时了解新能源汽车中存在的故障信息,这也是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展与创新的必要技术。本文便围绕新能源汽车维修中电子诊断技术的应用展开论述,提出了该技术的概念和优势,以及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下,寻找替代石油的新能源车成了必然的选择。世界各大汽车公司以及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纷纷致力于开发清洁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获得了长足发展。在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对整个中国汽车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介绍了目前世界上5种新能源汽车和国内外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指出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所面临的问题,建议政府应大力扶持,加大研发力度;加强行业和国际间合作,使新能源技术发展走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18.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猛,但其标准体系落后于市场发展,现正在制定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应迅速赶上市场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9.
潘汉荣 《时代汽车》2024,(2):177-179
新能源汽车具有环保、节能的优势,在我国的发展潜力巨大。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工作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新能源汽车维修保养技术进行探讨,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20.
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天然气汽车、液化石油气汽车、醇类汽车、二甲醚汽车、电动汽车、气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特点,分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发展现状,并通过比较展望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