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英语教学的问题之一是评价体系的不合理、不完善和不科学。采取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两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实施了形成性评价的考核和检测实践,总结了在教学中要注重评价的多元性、开放性和实效性的原则,使评价起到促进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正确评价改革开放后十几年来中国沿海煤炭运输系统投资建设和日常运行的合理性,建立了一系列评价指标计算公式,包括对港口、运力和港航系统3个方面的评价,提出系统综合评价指标和环保指标。为了区分不同大小设备的作用、贡献不同,采用了按设备额定设计能力进行加权平均的指标计算方法。评价模型已用VisualBasic和数据库工具编制了计算软件。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采集方法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沥青混合料离析评价方法评价结果的影响,提出合理的图像采集条件,通过对AC-13、AC-25级配类型混合料图像、不同光照强度下沥青混合料图像、不同采集高度图像进行数字图像预处理,采用四边静矩变异系数评价图像均匀性,并对比分析变异系数结果.研究结果表明:500张AC-13、AC-25级配类型沥青混合料图像静矩变异系数结果,主要集中于0~1.5%区间,下面层AC-25级配类型沥青混合料相对上面层AC-13更易产生离析;在光照强度充足情况下,不影响均匀性评价结果,但在夜间光照不足时结果出现偏差,需要对图像采集进行光照补偿;采集高度为60 cm时,集料颗粒面比与实际相符,随着采集高度的增加,预处理图像中大颗粒粘连颗粒增加,影响均匀性评价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对在教学评价中难以量化的指标赋予加权值,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实例运用该模型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5.
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教学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教学评价中难以量化的指标赋予加权值,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实例运用该模型对教师的教学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6.
将DSS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科研项目选择与评价过程中,根据科研项目的不同类型确定了评价指标与模型,对科研项目选择与评价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分析、设计。  相似文献   

7.
基于人-车-路三自由度振动模型的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更准确地评价路面的行车舒适性,以乘客的竖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作为平整度评价指标,将人-车-路组成的系统简化成三自由度振动模型,依据牛顿法建立了振动微分方程,采用传递矩阵法对其进行了求解,进而建立了考虑人-车-路相互作用的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能考虑不同路面类型以及公路等级的影响,对于不同等级路面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一致,而国际平整度指数、功率谱密度和平整度标准差在部分工况下不能很好地描述路面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8.
为规范公路技术状况检测评价工作,提升公路资产管理和养护决策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促进我国公路养护高质量发展,通过文献调研,总结并分析了我国现行路面技术状况评价标准与发达国家在指标选取、分项指标权重设置和路况综合评定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实地调研与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我国目前路面技术状况检测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对我国现行标准中新增的路面磨耗指标进行了重点分析.研究结果显示:①现阶段我国普遍采用的病害采集技术缺少对变形类病害的识别能力,不完全适应现行标准中综合破损率的要求;②路面磨耗指标计算模型所需参数不明确,磨耗评价结果对实际养护工作的指导性不强;③不同路面类型和技术等级的公路采用相同的等级评价标准,难以客观、科学地反映路面使用性能.研究认为,我国路面技术状况检测评价工作中应推广三维检测技术的应用,优化磨耗指标计算模型,完善等级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基于事故数据进行安全评价存在局限性,以交通冲突为基础进行交织区不同角度的安全方法评价研究。考虑冲突类型及严重程度将交通冲突综合风险指数作为整体评价指标,运用灰色聚类评价法进行整体评价等级确定,以冲突概率及变道风险为评价指标对交织区行驶区域进行安全分析。结果表明交织区内各区域存在明显的安全区分,从而实现对交织区的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应对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评价机制必须创新,对辅助课堂教学的高校红色网站、教师博客、QQ聊天室和BBS等应构建基本的评价内容,从而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机制的时代发展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准确评价路面的行车舒适性,以乘客的竖向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作为平整度评价指标,采用五自由度振动模型,考虑车路耦合,用传递矩阵法进行了人-车-路相互作用分析,研究了车速、车架转动惯量、座椅刚度系数和阻尼系数以及轮胎的刚度系数对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的影响,并建立了基于人-车-路相互作用的路面平整度评价方法。算例结果表明:A、B、C、D四个等级路面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为0.3812、0.7963、1.2320和2.9706m.s-2,舒适性评价分级与路面分级时的主观评价分级相一致;相对于现有方法,该方法考虑了不同路面类型和行车速度的影响,体现了车辆的转动,可评价货车行驶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12.
使用一种新的统计模型——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比较学生评教的数据,以判断教师间授课效果的差异。相比于传统T检验的方法,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模型消除了测量误差和起评点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更为可靠。使用两种方法对两位教师的教学评价的真实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在教学常规因子和总分两项上,两种统计方法得出了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为了提高政策制定者、规划人员及公众对步行友好重要性的认识,促进步行友好性原则在建设实践中得到更多的体现,自2013年起,国际环保组织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对中国城市进行了步行友好性评价的探索。截至目前已发布三期评价报告,从不同视角探讨及评价了城市步行友好性。第一、二期报告采用相似的评价方法,构建了以步行的舒适性、便捷性、安全性以及政策与管理4个维度12项具体指标组成的评价方法。前两期报告对总计52个城市进行了步行友好性评价,结果显示香港排名第一。第三期报告参照国际上较成熟的步行分数(Walk Score)的评价方法对287个城市建成区内的所有街道进行评价,在排名时采用了不同城市分组对比平均值和标准差等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比城市的步行友好性。  相似文献   

14.
教学评价中要做到客观、全面、公正、合理地对教师价值进行评估和判断,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及其效果的各个侧面进行分析和价值判断.过去对教师的评价大多是处于定性评价,这就难免带有主观片面性,不能公正准确地反映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致使对教师的评价常常处于模糊、混沌的状态.为此,寻求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统一,静态与动态相统一,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以定量分析为主的教师评估方法,就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较为广泛的适用性.本文就根据“业务教学评价与思想教育评价相统一,教育评价与科研评价相统一,教育评价与教改相统一,教育评价与教育管理相统一”的原则,从理论上探索一种方法:教学评价中对教师进行评价的评估因素(一级评估因素,二级、三级等评估子因素),确定评估类,建立评估的数学模型,依照Fuzzy贴近度的大小排出评估对象的顺序.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沥青胶结料分级体系对于沥青材料的评价有效性,对不同沥青材料进行不同分级试验评价,结果表明PG性能分级对于沥青材料流变性的区分优于针入度分级和黏度分级。  相似文献   

16.
为量化大型车对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的影响,提出基于大量车牌识别(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 LPR)数据研究路段、交叉口左转、交叉口直行这3类车头时距,分析大型车影响的方 法。首先,将LPR数据按采集位置划分,提出差异化数据预处理流程,得到用于考察不同车道条 件下4类过车组合的车头时距集合;然后,以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ed Model, GMM)、对数正 态混合模型及高斯/对数正态混合模型这3类共13个子模型分别对上述所有集合建模,以最大期 望算法求解参数;之后,以Kolmogorov-Smirnov检验排除不满足要求的模型,综合赤池信息准则 与最小描述长度准则对剩余模型择优;最后,基于最优模型参数定量评价大型车对不同类型车道 的影响。以某城市区域多个卡口与电子警察设备采集的大量LPR数据验证方法有效性。结果表 明:路段与交叉口、交叉口各功能车道的车头时距不符合同一分布,宜区分建模;3个密度分支的 GMM拟合各类车头时距集合均有最佳表现,其他模型在不同阶段体现出不适应性;各种车道条 件下,大型车对相关过车组合的车头时距均值及标准差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该影响按照路 段、交叉口左转、交叉口直行的顺序依次递减。拟合结果可供大型车影响评价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公路旧桥加固效果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阐述了公路旧桥加固效果后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内容体系,在传统成功度评价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成功度综合评价法用以评价桥梁加固后的综合效果。该方法应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桥梁加固项目成功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评分法确定评价指标集,并根据指标类型的不同对其进行优化处理,得到成功度综合评价矩阵;对模糊数学理论的矩阵算子进行拓广,建立了既全面考虑又兼顾重点的成功度综合评价计算模型。算例中双曲拱桥加固后项目成功度的计算结果为0.46,成功度综合评价结论为“部分成功”,与实际相符,这说明成功度综合评价方法可综合专家的模糊评价信息,能对桥梁加固效果作出合理的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8.
平面交叉口是整个道路网中安全较为薄弱的环节,每条车道都应该能为驾驶员提供足够的视距来保证行车的安全.针对于交叉口视距评价问题,文章阐述了二维停车视距模型和模型的计算方法,给出了不同类型交叉口处的视距评价方法,并利用视距三角形对泰州某些具体交叉口展开视距安全评价,提出了改善措施,可为保障交叉口视距和提高交叉口安全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是城市规划的两项重要内容,两者一体化程度越高越能够改善城市交通拥堵、促进城市持续发展。从可达性角度出发,通过构建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考量大连市地铁2号线7个典型车站600 m缓冲区内的交通指数和土地利用指数。根据指数结果及节点-场所模型,将7个车站分为完全平衡、不完全平衡、非一体化和极端一体化四种类型。结果显示,7个车站中平衡车站少于不平衡车站。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的车站提出增进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基于可靠度的路基均匀性评价方法,建立了路基路面结构的二维有限元模型,采用蒙特卡罗法对典型沥青路面结构在不同路基回弹模量与不同变异系数条件下的结构可靠度进行分析计算,研究了路基回弹模量变异系数对路面结构可靠度的影响,确定了评价路基均匀性的可靠度划分依据。计算结果表明:高速、一级公路可靠度临界值为95%和90%时,路基回弹模量变异系数为0.05和0.10;二级公路可靠度临界值为90%和85%时,路基回弹模量变异系数为0.05和0.15;三、四级公路可靠度临界值为85%和80%时,路基回弹模量变异系数为0.15和0.25。以计算可靠度临界值作为相应公路路基均匀性评价标准,将各级公路路基均匀性等级分为优、中、差3个级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